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尹國明:百年變局最大的考驗,今天一次性說清楚
點擊:  作者:尹國明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3-10-01 08:57:00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已經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生產力水平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但生產關系卻還基本停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狀態。

如果把生產力比作一個人的身體,把生產關系比作一個人的衣服,人類社會已經已經從兒童長高,而衣服還是原來那件,雖然中間縫縫補補加修改款式,尺寸也有些許放大,但基本狀態未變:資本家控制生產資料,勞動者提供勞動力,資本家組織生產和占有勞動產品,決定分配。這件衣服就是資本私有制。

這種不匹配會帶來一個現實問題:衣服快被撐爆了。


而我們現在又要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件衣服還能繼續縫縫補補,穿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徹底實現嗎?

難了,已經不可能了。

因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最重要(或者至少是最重要的之一)的內容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大量的腦力勞動。人類在前三次工業革命,已經比較充分地實現了機器對體力勞動的替代。你看看現在的大型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工人并沒有很多,主要工程量是由各種機器來完成。現代化工廠的生產線上,工人也越來越少,一個年產值上千億的千萬噸煉化企業,職工只需要幾百人。有些行業還實現了無人車間、無人工廠。

第二產業提供的勞動崗位越來越少。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中國制造業的勞動人數最新占比只有18.1%,而制造業產生的增加值比重為28.1%。中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的峰值出現在2013年,達到了5258萬人;從2014年開始,制造業就業人數就開始下降,原因就是制造業產業升級,高技術制造業比重不斷擴大,勞動密集型企業比重減少。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在制造業,隨著智能制造、機器人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機器排斥人的能力越來越強。

如果未來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成熟并得到廣泛應用,對第三產業,特別是腦力勞動的排斥效應就會充分體現出來。原來的就業發展趨勢是第二產業用人比重減少,而第三產業創造新的崗位承接就業的任務,但如果第三產業也開始發生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機器替代人,那么未來龐大的就業人口由誰來承接?

這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要面對的最大問題。

隨著機器對勞動力的排斥,社會能夠長期穩定的就業崗位也會越來越少,靈活就業人數比重會上升。雖然人工智能時代還未正式到來,但趨勢已至。

由央視公布的我國靈活就業人數已經超過2億人,其中快遞、外賣和網約車占前三。但是未來,可能這些目前承接了大量就業人口的臨時就業也不能持續。隨著送貨無人機和倉儲機器人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快遞,外賣的勞動者也會被大量替代。

以往被視為最難替代的腦力勞動能夠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的趨勢不但出現,而且越來越明顯。人工智能已經在國際象棋和圍棋這種高智力游戲中擊敗過人類的世界冠軍,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可以比人類效率高出不知道多少倍,而且可以不知疲倦,不受類似人的壽命的限制。

一些常規的腦力勞動崗位,比如醫生對普通病癥的接診,律所對普通案件的咨詢,諸如此類以往必須由人完成的工作就可以由人工智能來完成,而且準確率更高。剩下的復雜疑難事件,需要人的介入,但也仍然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這樣才能提高效率,趕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速度。

我們不需要相辦法窮盡列舉哪些是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崗位,有心人可以數數還有多少崗位在理論上是無法被強人工智能替代的。

我們可以借用一下“二八”定律,預測只有20%的腦力勞動崗位不可能由人工智能取代,80%的腦力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或者更保守一點,把前一個比例提高到30-40%,后一個比例降低到60-70%。

至于普通的服務業,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以后都可以由一個個無人銀行營業廳、無人超市、無人快餐店、家庭機器人代替,物流實現無人配送,交通實現無人駕駛,甚至很多馬路保潔工作也可以主要由機器人完成,我們同樣也可以參照“二八”定律,只有20%的服務業就業崗位無法被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替代,或者選擇更為保守的比例,即30-40%。考慮到現在一些快餐店都開始使用自動炒菜設備,體力勞動中比較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都可以大量替代人來完成,我們預測的這個比例并不算激進、高不可攀。

第二產業的先進制造業和建筑業早就可以實現80%以上的工作量由機器替代了,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再因為人工智能(包括機器人)的發展,留給勞動者的就業崗位只有20%或者30%-40%。

試問,未來的就業問題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在資本私有體制內注定無解。

因為資產者只關心個體企業的利潤,只要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或者能夠低于勞動者的用工成本,企業就會果斷地減少用人,而采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至于因此而產生的就業問題,會被私有制企業認為是外部性問題,不歸企業考慮。

在資本主義社會,外部性問題通常由政府來解決,問題是政府怎么可能創造出那么大的崗位承接80%哪怕是60-70%的就業人口?

顯然無解。


第四次工業革命,如果繼續在資本私有制下實現,給普通勞動者帶來的不一定是福利,更多是就業和生存的壓力。

這就是馬克思說的,在資本私有制下,科學與技術被用來反對勞動。這是資本體制的悖論之一。

資本私有制是一個充滿各種悖論的體制,比如,馬克思說過,“因為機器本身增加生產者的財富,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使生產者變成需要救濟的貧民。”這說的就是“機器排斥工人”的現象。歷史上,“工人破壞機器和普遍反對采用機器,這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所發展起來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資料的首次宣戰。”但馬克思并不認同這種反抗方式,他認為“機器并不是造成他們失業貧困的根源,是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社會使用形式)即資本家把機器當作工具或手段才是導致工人失業或接受更為殘酷的壓榨和剝削的元兇。”

機器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機器排斥工人的現象,導致現在距離馬克思的《資本論》發表又過去了170年,現在創造的生產力比馬克思的那個時代又不知道大了多少,但依然無法消滅貧窮,甚至貧窮都未必真正減少。

發達國家的人口還是停留在“黃金十億”的規模,因為在目前的資本私有制狀態下不可能太擴大了,資本主導的分配體制,只能最多這么多人進入發達社會狀態。

在西方主導的體系中,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只能把原來的發達國家擠下去,讓他們成為發展中國家。所以,奧巴馬對中國人的發展極為忌憚,說中國人如果過上發達國家的生活,對地球就是災難。因為中國有十四億人口,中國要是變成發達國家,那么原來的發達國家,就無法繼續發達。這就是中國作為“發達國家粉碎機”的真正含義。

同樣因為資本主導的分配機制,只能讓少數人過上相對富裕的生活,只能讓更少的人過上真正富有的生活。即便是發達國家的“黃金十億”人口,大多數人的生活也很難說是富足。歐洲以前相對好一點,但那是建在幾百年的積累加上利用先發優勢對高利潤產業鏈環節進行控制的條件之上。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歐洲控制的高利潤產業越來越少,債務高企,物價飛漲,普通歐洲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老年人的退休金越來越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高失業率正在困擾著歐洲,2022年,歐盟15-74歲人群的失業率為6.2%。年輕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亞洲的韓國已經進入發達國家門檻了,但是你看看韓國普通人的生活壓力小嗎?老年人退休之后打工的概率很高,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韓國60-69歲還在打工賺錢的老年人高達446.7萬。這就很說明問題。

美國有美元這個收割世界財富的工具,但普通人的生活也就那么回事,40%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現金應急。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最著名口號是“99%與1%”,意思就是字面意思,美國的財富集中于1%的富人,99%利益因為貧富懸殊的財富分配而受損害。

未來中國產業升級完成,正式占領美西方發達國家長期占據的高科技和高端產業領域的更大份額,摧毀他們在這些領域的競爭力優勢,發達國家的社會矛盾就會暴露地越來越明顯,發達國家的貧窮現象就會越來越突出。

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理解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的一個現象:“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當然,馬克思說的貧窮包括絕對貧窮與相對貧窮。

以韓國人為例,韓國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確認的最后一個擠進發達國家門檻的國家,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但普通韓國人的生活很難說像他們的人均GDP的數據水平那樣幸福。

韓國人的人均收入比我們中國人高很多,但普通韓國人卻不能放開肚皮吃水果,因為水果太貴,吃不起。

韓國還有兩個現象,除了我們說的老年人貧困率很高,老年人退休之后還要打工才能維持生存,韓國女人的賣淫現象也很嚴重。韓國還是色情人均消費世界第一大國,2011年韓國人均嫖資是日本的四倍多。韓國每年“色情交易額”高達14萬億韓元。與此相關的一個現象是韓國女星的自殺率很高,差不多是亞洲第一吧。

韓國男性就輕松了?韓國男性的自殺率世界第一。

韓國的生育率很低,只有0.78,意味著一對夫婦剩余0.78個小孩。

這些數據都說明,韓國整體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但因為資本主導的分配機制,于普通人而言,并不意味著幸福。

發展是硬道理,可能于韓國整體而言是成立的,但因為巨大的分配差距,在韓國普通人這里,韓國越發達,普通人的壓力會越大。

自殺率高的國家基本都是大家認為的發達國家。


一個人活得好好的,會喜歡自殺?自殺來自于各種各樣的壓力,壓力最大的是生存壓力。都進入發達國家了,還有 那么多人生存壓力這么大?與自殺率高直接相關的是抑郁癥比例。每1000人中使用抑郁癥藥的人數前十名是:1、冰島118;2、澳大利亞 96;3、葡萄牙88;4、加拿大 85;5、瑞典 84;6、英國82;7、丹麥80;8、新西蘭73;9、比利時72;10、芬蘭69。這個名單與男性自殺率前10名有著不算低的重合率。
從抑郁癥高發到自殺率居高,這其實是資本私有制的副產品。

我們在此不是對某一個國家進行民族主義角度的分析,我們分析的是韓國,但這種現象未必只有韓國才嚴重。一切存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國家,這種現象都比較普遍地存在。

北歐國家可能要好一些,因為北歐國家有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和自然稟賦條件,讓他們建成了高福利社會,但北歐國家的高福利,在亞洲很難實現,因為亞洲國家人口多啊。而且,根據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專題調研組的調查報告,北歐國家國有經濟比重為挪威72%,瑞典68%,芬蘭56%,冰島52%。

北歐是民主社會主義的樣板,不是新自由主義的樣板。美國則是新自由主義的最大堡壘,韓國是師從美國。

歐洲歷史上爆發過很多工人運動,國際共運思潮曾經領先全球,這是歐洲也堅持高福利的一個原因。但現在,這種福利體制,隨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比如英國,撒切爾夫人搞了一波私有化,英國原來的高福利越來越難以為繼了。法國現在的高福利也越來越難以維持了。相對不發達的南歐國家,因為債務壓力,更是舉步維艱。

資本主義體制雖然產生了三次工業革命,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駕馭越來越難了,越來越接近于耗盡資本主義的調整空間,而且,已經不可能繼續駕馭第四次工業革命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給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以致命的一擊。


馬克思說過,“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不同的生產力水平對應著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人工智能作為新的生產力水平重要標志,對應的新社會形態,就是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

而目前正處于中國民族再次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我們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現代化如果從收入的角度用數字量化,可以大體對應著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3萬美元的水平。我們現在的人均GDP是人民幣8.57萬元。按照1美元平均兌換7元人民幣計算,大體是1.2萬美元。

中華民族的復興,雖然是一個民族主義的目標,但因為處于第三次工業革命轉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實現復興的目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增加社會主義因素。

中國最大的國情是什么?是人口多。十四人人口,超過目前發達國家的“黃金十億”。讓十四億人口實現現代化,過上發達國家一樣的生活,顯然不能用西方的體制模式來實現。所以,中國在這個時候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有意義的。因為走西方的現代化模式,中國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西方的現代化模式,不但要借助于工業革命,而且還需要自始而終維持著全球掠奪資源和財富的機制,才得以實現和維持。西方的發達是以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大多數人口的貧困為代價的。巴西和阿根廷有那么豐富的資源,有那么肥沃的土地,竟然還有大量的人口吃不飽飯,因為大量的土地和資源掌握在西方資本手里。非洲就更不用說了,非洲被掠奪的程度隨著法國與西非國家的矛盾尖銳化而被揭露出來,法國用10%不到的價格拿走尼日爾的鈾礦原材料。法國一年從非洲掠奪走的財富價值至少5000億美元。

西方主導的體制維持一天,殖民主義就不可能結束。因為西方的資本主義體制,和殖民是互為條件的關系。

用殖民的手段實現現代化,變成發達國家,顯然對中國來說不可能。

中國要想重現東方文明的魅力,就需要解決世界面對而西方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需要解決西方以資本主義模式,用三百年時間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否則,中國無法引領東方文明超越西方文明,百年變局也就只能部分完成。

我們不能能越來越多的數量和規模第一,來概括復興目標的實現。那只是在同一個體系中數量的比較,而我們需要的是構建更為公平的體系,建立更高的文明形態,帶領世界進入新的文明。這樣才等于我們抓住了歷史機遇,完成了百年未遇之大變局。

新的文明形態需要有新的社會形態,關鍵需要有新的生產關系適用和駕馭新的生產力,從根本上減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西方在資本主義體制內利用修修補補的方式,已經無法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生產力水平了。

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一直在想各種辦法論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可以永恒存在,他們用盡了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美好概念作為包裝物和裝飾品,但依然不能掩蓋一個基本的事實:資本主義從基本確立到現在,依然無法改變馬克思說的兩極的對立對象,“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

資本不是一個民族現象,而是一個世界現象,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世界范圍內展開。如果我們把觀察角度擴大到世界范圍,那么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另一極是貧窮的積累,這個特點就可以看得更為清楚。“黃金十億”之外,是70億發展中國國家。“黃金十億”之內,又是10%對90%,甚至1%對99%。

西方現代文明就是資本主義文明的同義詞,歷史給了西方文明三百年時間,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再給三百年時間,也是一樣。非但不會解決,而且還會越來越嚴重。

中間有段時間,資本主義世界貧富懸殊的現象有所改善,那不是資本主義的自我克制,而是因為社會主義來過,給了資本主義的巨大的外部壓力,不得不做出的調整(這個問題以后做詳細分析)。

資本主義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悖論和矛盾,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就必然會走向失衡和斷裂的這樣一個結構。自由市場能夠自動實現均衡,這是庸俗經濟學家想象出的市場烏托邦,就跟他們假設的理性人一樣,人間沒有存在過(至少遠非具有普遍意義的存在)。如果都是理性人,已經最大程度實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怎么可能會有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呢?新自由主義的學者們,打死都不肯承認自由市場天然就有問題,而是把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推給了政府對市場的調整和干預。

自由的市場底層邏輯必然就是叢林法則,觀察叢林法則的真正運行機制,可以去原始叢林和非洲草原上去生活一個月,就知道那種機制是否適合于人類社會,是否適合于人類建設高度的文明。這種體制,只有獅子和老虎等少數物種,才不容易成為其他動物的獵物,而其他的都會把別的物種當食物,又會被別的物種當食物,這就是一切動物對一切動物的戰爭,復制到人類社會,就是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在這個機制中,沒有人有安全感,很少有人不焦慮,貧窮者有生存的焦慮,富有的人有擔心失去富有的焦慮。

內卷無處不在,內卷越來越嚴重。


貧富差距過大的地方,這種內卷就處處可見。凡是不從經濟關系分析內卷的根源,都是近乎無用的廢話。更有一些人一邊討厭內卷,一邊借此鼓吹自由主義,這是已經服用了砒霜,還要繼續給加量。有些人討厭內卷,但又希望自己是內卷中那個踩著別人登上云端的幸運兒,如果以十四億人為基數計算,能夠登上云端的幾率比摸彩票更低。

資本的激勵機制,就類似于彩票。為了一個極小的概率,而去擁抱叢林法則。

在西方主導下,人類文明還沒有走出叢林。人類雖然在生產力方面已經進入現代文明社會,但在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方面,人類還停留在叢林狀態,如果不能突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那人類整體還是野蠻人。

人類如何進入真正的文明世界?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的生產力水平,已經可以提供極大豐富的物質了。需求有多大,供給就可以有多大。把世界視為一個整體,就能發現,現在缺少的不是生產力,而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我看到有關中國產量占全球比重的一組數字:
鋼鐵產量,占全球56%;
水泥產量,占全球57%;
手機產量,占全球67%;
汽車產量,占全球33%;
冰箱空調洗衣機產量,均超過全球50%;
微波爐產量,超70%;
液晶面板產量,占全球69%;
液晶電視產量,占全球90%;
個人電腦產量,占全球90%;
消費無人機產量,占全球74%;
工業無人機產量,占全球50%;
造船完工量,占全球47.3%;
紡織業產量,占全球50%;
化纖產量,占全球70%;
4G基站,占全球50%以上,
5G基站,占全球60%;
高鐵里程,占全球70%;
發電量,占全球30.34%。

你看,在主要工業品方面,僅僅中國就可以提供這么高的比例。這還是在中國已經比較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如果產能充分利用,中國的制造業可以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工業品。如果現在的產能不夠,還可以很快擴大生產。

甚至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等中國產業升級完成之后,如果中國的工業體系能夠充分發揮其產能和潛能,理論上可以供應全世界所需的工業品。只要能源、原材料和市場沒有問題,僅僅中國的工業體系就可以實現全世界的工業品物質極大豐富。

共產主義的第一個特征和條件就是物質的極大豐富。其實現在的生產力已經基本上可以滿足這個條件了。

共產主義沒有實現,不是生產力水平不夠發達的問題,而是生產關系嚴重落后的問題。

與富裕的一極與貧窮的一極對立現象同時存在的現象是一邊是生產的嚴重過剩,另一邊是大量的需求無法滿足。在需求和生產之間,存在著一個很難克服的障礙。

這個障礙就是資本私有制組織社會化大生產造成的。資本家組織生產,勞動者出賣勞動力,形成雇傭勞動關系,勞動產品由資本家占有,資本家組織生產關心的是價值,獲取剩余價值,形成資本家的利潤。但是價值的實現卻要通過迂回曲折的方式實現。資本組織生產,生產的是他認為別人需要的產品,要實現商品的價值,就需要賣出去,還要通過貨幣這個中介,實現從商品到貨幣那“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不順利,即商品賣不出去,它就無法收回投資,無法得到貨幣,無法繼續買入商品生產所需要的生產條件,就無法繼續再生產,所以跳躍失敗,“摔碎的不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當然馬克思譴責的是整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整個資本家階級,而不是單個資本家,個體資本家之間的風險已經對沖和抵消。那些以個別資本家承受的經營風險否定剩余價值的存在,為這種生產關系的永恒合理性而辯護,和他們的前輩一樣還是沒有技術含量沒有邏輯說服力。

因為勞動者在整體上只得到維持勞動力再生產的收入,貧富差距由此而產生,因此而積累。少數富有者有用不完的支付能力,但他們的實際需求總量畢竟有限。多數人有大量的實際需求,但支付能力不足。這就產生了19世紀英國大蕭條期間那個有名的故事:


在寒冷的冬天,一個孩子問媽媽屋里為什么這么冷?

媽媽說:因為家里沒錢買煤,你的爸爸失業了。

孩子問:爸爸為什么會失業呢?

媽媽說:因為你爸爸是一名礦工,煤礦生產的煤炭太多了,所以你爸爸就沒工作干了。

這種現象悖論背后的矛盾就是資本主義的重癥,資本主義自始至終都無法治愈。曾經產生過資本主義的周期性經濟危機,這種危機的本質是生產相對過剩。

這個矛盾凱恩斯的干預理論解決不了,哈耶克之流的自由市場經濟更解決不了。后來,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很少見到這種周期性危機現象了,不是資本主義克服了,而是通過制造業向外轉移,把資本組織生產必然導致的生產相對過剩危機也一并轉移出去了。只是由此造成的經濟空心化,本經濟體內物質生產力能力的下降,又讓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集體遇到財政赤字和債務危機(當然還會發生貿易赤字)。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就是現代奴隸制,此說絕對精辟,長期的996或007狀態下,人還有人的生活嗎?所以,資本主義至今都要面對人民解放的問題。

中國如何應對百年大變局,這絕對不只是一個生產力超越西方的問題,也應該包括生產關系的超越。中國不僅僅需要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拓者和領頭羊,而且還應該帶頭實現生產關系的革命,讓生產關系的社會化真正適用社會化的生產力,實現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要實現人民的解放。

中國的公有制實踐歷史,不僅不是中國的歷史包袱,而且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公有制不僅是中國作為后發國家實現工業化,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唯一通道和條件,而且,也應該成為中國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本條件。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生產力水平躍升,如果不能用公有制去承接,結果就是嚴重的就業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思維不轉原地轉,思想一變天地寬。在資本私有制下,因為技術進步帶來的不可解矛盾,在公有制條件下,可迎刃而解。

第四次工業革命實現,如果實行資本私有制,人類只需要用原來20%或30-40%的崗位,就足以實現經濟的良好運轉。80%或60-70%的人口成為多余人口,顯然這個社會無法穩定。到時候,要么資本利用生物技術消滅他們認為的多余人口,要么就是資本主義的外殼被撐爆、炸裂。

但是如果實行公有制,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發生之后,可以用縮短工作時間的方式,繼續向需要工作的人提供足夠的崗位。保證就業是社會主義的任務和義務。如果繼續實行一周五天40小時工作制,將只有20%的勞動者才可能有工作。那么用一周一天8小時工作制,那不就可以繼續創造充足的就業機會了?

生產力水平提高了,勞動者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之變得更短。考慮到提供相同的社會盈余,勞動者的勞動時間本來就應該不斷縮短。如果以保證就業為邏輯起點,不斷縮短工作制,從一周工作五天,到四天,三天,兩天,乃至一天,未來還可能是半天,或更短。

不但工作時間縮短,而且工作可以更加與人的興趣相聯系,異化勞動在社會范圍內越來越少,自主勞動越來越成為主流。這就比較接近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里設想的共產主義勞動和生活場景:“原來,當分工一出現之后,每個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是強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這個范圍:他是一個獵人、漁夫或牧人,或者是一個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資料,他就始終應該是這樣的人。而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

“共產主義”本來就是作為“異化勞動”的對立面來設定的。

現在有一些勞動者跟著資本反對共產主義,我認為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表現。他們寧可跟著相信上帝和天國存在,也不愿意相信人類有一天能夠實現共產主義,結束異化勞動,消滅貧窮,消除兩極分化。


現在,連資產者里面的有識之士,都已經意識到共產主義并不是烏托邦。比如劉強東在2016年說過一段話:“過去很多人都覺得共產主義遙不可及,但是通過這兩三年我們的技術布局,我突然發現其實共產主義真的在我們這一代就可以實現。”

劉強東是從技術和生產力角度說的,他認為以現在技術和生產力水平的發展速度,人類已經具備實現共產主義的生產力條件。他的理由是:“因為機器人把你所有的工作做了,已經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政府可以分配給所有人,沒有窮人和富人,所有公司全部國有化了,中國只需要一家電商公司,銷售公司就可以實現了”,“沒人再為物質去工作,大部分為精神,為感情去奮斗。人類可以享受,或者可以做點藝術性的、哲學上的東西。”

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有另一個說法叫“自由人的聯合體”,即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每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

在馬克思那個時代,人類的生產力水平還讓人遠遠看不到有實現這樣的“自由人聯合體”的可能性。但現在的生產力水平或者我們可以想象到的未來的生產力水平,只需要我們擯除被灌輸的那種關于共產主義的偏見,就很容易看到這種現實可能性。現在看見如果還看不見,那主要就是自己的問題了:有的是被人為的精神PUA迷惑,有的是故意裝睡,不愿意看見。


馬克思說的共產主義能夠消滅三大差別,即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及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其他兩個差別,還比較容易理解,關鍵是最后一個差別不容易理解。以前的生產力水平,讓具有通常理解能力的人看不到消滅這種差別的可能性,但是現在我們就能夠看到這種現實可能性了。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因機器和設備已經能夠替代人的大多數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也會讓人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其實就現在,實行智能制造的現代化工廠,工人做的工作和研究機構的腦力勞動者,他們之間還是傳統的簡單的體力和腦力差別嗎?顯然,這種差別已經,而且未來會更加模糊。

“自由人的聯合體”,這個也不容易理解,因為以前社會提供的都是固定崗位為主,有的人可能從事一種工作就是一輩子,甚至一直在一個單位工作,所以理解不了怎么實現自由和自主的工作。現在,這個問題的理解難度也降低了,大量的自由職業創造出來了,只是被私有制的海洋包圍著,自由和自主的程度受到很大限制。

目前實現共產主義最大的障礙還不是生產關系,而是人的觀念。

馬克思說的兩個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兩個決裂的難度都很大,但最難的還是后一個。這里面既有幾千年私有制社會的慣性思維和意識,又有資本控制的輿論宣傳機器不停地在進行精神PUA。

這種精神PUA隨處可見。在社會主義遇到國際共運史上最大的挫折之后,精神PUA被加強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他們用的基本方法,就是讓人相信,共產主義是烏托邦,而他們要讓你信仰上帝,認為天國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個一眼就看穿的邏輯竟然迷惑了很多人。共產主義即使再遙遠,也比上帝“創立”的那個天國距離更近,因為后者永遠都不可能到達,因為后者不可能真實存在。

人類八十億人口,信仰基督教的有 22.2億,信仰伊斯蘭教的有18.4億,信仰印度教的有10.9億,信仰佛教的大約為5億,信仰道教的1.5億,信仰猶太教的有1400萬,信仰其他民間宗教和神道教的大約4億。算算有多少人向宗教尋求解決方案。

大多數人不具有看到事實真相的能力。有一句話說世界上只有1%的人才能看到真相,剩余的99%三觀都是被塑造的。這句話或許過于苛刻,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實。

當話語權強大到一定程度,“真相”就可以被塑造。馬克思說,“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這句話乃亙古之理。

當今世界支配著物質資料生產的正是持有資本的階級,所以他們也在事實上掌握這精神生產資料。以美國為例,主要的傳統主流媒體、主要的現代網絡平臺,都在資本手里。這里充滿了是非顛倒,大量虛假的事實代替真實發生過的真相。

資本控制的宣傳機器和宣傳工具,在繼續用包括雙標在內的一切可用的手段任意抹黑社會主義,甚至要把共產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死敵納粹主義并列,而二戰的歷史并未走遠,他們就要把反法西斯的功績,與社會主義進行剝離,貪天之功,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攻克柏林,都被美國的宣傳據為己有。

和平演變戰略的提出者杜勒斯說過:“人的腦子、人的意識,是會改變的。只要把腦子搞亂,我們就能不知不覺地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只有少數人,極少數人,能察覺到或認識到究竟發生了什么。但是,我們會把這些人置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把他們變成眾人恥笑的對象;我們會找到毀謗他們的方法,宣布他們是社會渣滓。”

看看這幾十年,資本主義的勢力,就是用這個原理,進行認知戰的。他們的認知戰進行得很成功,讓很多人一聽到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就自然產生排斥。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被妖魔化,導致雖然資本主義中心國家的社會矛盾已經很嚴重,歐洲連續爆發十年一遇、幾十年一遇的罷工潮,但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中國突破產業升級的最大技術障礙,西方的芯片半導體封鎖制裁,已經無法阻擋中國的產業升級完成。隨著世界制造業中心的鞏固,世界科技中心也會轉移到中國,中國在生產力方面全面超越西方已經不是問題,但中國人現在急需生產關系的革命性改造問題,并解決思想觀念的決裂問題。這才是我們應對百年變局最大的難點,最大的考驗。

不如此,即便我們全面超越了所有的對手,我們也不能保證歷史周期律不會再次讓我們到達輝煌頂點又迅速結束。

不如此,無法完成文明升級,無法建立一個新文明,無法帶領世界走出叢林,無法帶領人類進入真正的文明時代。民族主義者期待以中國的傳統文化指導中華文明超越西方現代文明,是不夠的。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秀精華,已經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完成了批判繼承,形成了我們升級中華文明的思想基礎,那就是偉人的思想體系。我們以此為指導,就能找到實現新的文明的密碼。

因為繞過社會主義引領第四次工業文明不可能,決定了不通過社會主義無法實現現代化,除非我們降低現代化的標準,把現代化的目標解讀為總量超過美國,滿足于數量的超越,而不是本質的提升。

我們要相信,中國用一百年時間通過各種試錯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是真正的康莊道路,是真正的發展之路。現在需要廓清各種迷霧,堅定我們走什么道路的定力。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明人明察”)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