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筆者《評胡錫進們的立場觀點方法——讀《“鯰魚”紙皮影》有感》的續篇。
胡錫進“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累積的問題詬病的人們,尤其是經歷過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兩個時代的上了年紀的老一輩提出尖銳批評。”批評什么呢?
“‘極左’言論在社會上濫觴、產生了惡劣影響。”
“商品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貨幣就變為資本。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這就是說,賣出一種商品是為了買進另一種商品。相反,資本的一般公式是:貨幣——商品——貨幣,這就是說,為賣(加上利潤)而買。馬克思把投入周轉的貨幣的原有價值的這種增殖額叫做剩余價值。貨幣在資本周轉中的這種“增殖”,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正是這種“增殖”使貨幣變為資本,即變為一種特別的、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剩余價值不能從商品流通中產生,因為商品流通只不過是等價物的交換;也不能從加價中產生,因為買主和賣主間的盈虧必會抵消,并且這里談的正是大量的、平均的、社會現象,而不是個別的現象。
為要獲得剩余價值,‘貨幣所有者就必須在市場上找到這樣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 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獨特屬性’,它的使用過程同時也是價值的創造過程。這種商品確是有的,這就是人的勞動力。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而勞動則創造價值。”
“貨幣所有者按勞動力的價值購買勞動力,而勞動力的價值,和其他任何商品的價值一樣,是由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由工人及其家屬的生活費用的價值)決定的。貨幣所有者購買了勞動力,就有權使用勞動力,即強迫他整天做工,譬如做12小時的工。其實工人在6小時內(‘必要’勞動時間)就能創造出補償其生活費用的產品,而在其余6小時內(‘剩余’勞動時間)則創造資本家不付報酬的‘剩余’ 產品或剩余價值。因此,從生產過程看來,必須把資本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耗費在生產資料(機器、勞動工具、原料等等)上面的不變資本,它的價值(一下子或一部分一部分)不變地轉到成品上去;另一部分是耗費在勞動力上面的可變資本??勺冑Y本的價值并不是不變的,而是在勞動過程中增殖起來,因為他創造出剩余價值。因此,為要說明資本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不應當把剩余價值同全部資本相比較,而只應當同可變資本相比較。這種比率,馬克思稱做剩余價值率,按上述例子來看,就是6/6,即100%。”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