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01 引言
供銷合作社是一個大問題,不該一熱而過,值得深入討論
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用問題研究中,供銷社是一個十分需要研究的問題,在今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前幾年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研究過程中,涉及生產合作和信用合作,供銷社在其中都有所涉及。我們在山東省供銷社進行調研,了解供銷社系統合作金融的發展狀況。針對去年供銷社熱及熱度迅速消失又不見全國供銷系統有何新舉措,我們將結合多年來對農村發展的系統思考,進一步深入研究供銷合作社的發展歷史及現狀,并對其發展的前景給出思考。
02 供銷作為一種商業行為,存在已久
供銷,在人類的早期就出現,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剩余產品的出現以及分工的發展,交換行為日益增多,并成為經常的事情,就有專門從事供銷的商人存在。商人給生產者提供生產資料,給消費者提供商品,并從買賣中獲得利潤。
03 供銷社不同于一般的商業行為
今天提起供銷社,也同以往商業一樣,有供有銷,是一種商業行業,但問題的關鍵就是誰供誰銷?供給誰銷給誰?從事商業的主體是誰?從商業活動中獲得的收益應該是多少?該主體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與一般商業主體是否一樣?
供銷社從產生起,就是供銷合作社,其特定意義是社員參與,合作性質;經營目的是服務特定社員群體。共產黨領導的供銷合作社從一開始就服務于這一目的。供銷合作社的產生不是為了自身利益,而是為了社員利益,同時服務于國家發展的需要(這在后面的研究中進一步闡述)。
04 資本主義國家的供銷社
但是在資本主義的國家,供銷合作社以及信用合作社都是有合作社各級管理者的自身利益。當然為了管理者獲得利益必須為社員謀取利益,從而使供銷社的利益與社會的利益產生沖突,韓國和日本的農產品價格高昂就是來自農協的保護(這在后面的研究中進一步闡述)農協獲得巨大利益,而全體國民利益嚴重受損。
05 供銷社一直都在,
但為什么我們沒有體會到?
是誰說一直都在?
專家研究者們說供銷社一直都在,而且大量的論證表明了供銷社的存在,相比于供銷合作,在信用和生產上都有合作,供銷合作社的功能日益加強,許多業務都納入供銷合作社的范圍中,山東省供銷社甚至進行大田托管,代農民種地;許多地方的供銷社為農民種地提供技術指導,出現莊稼醫院。政府的一號文件都有關于供銷社改革與發展的說明,不同年份還有相應政策指導出臺。
從這里我們都可以看到供銷社一直都在。
但是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許多農民購買生產資料,都是哪里便宜在哪里買,買到假種子也不能維權,農民種、養的農產品,往往由于市場供求變動而賺不到錢,有的甚至血本無歸。
供銷社去哪里了呢?
深入到農村進行調研,對農民關于供銷社的作用進行提問,所問之人都對供銷社沒有多少了解,他們感覺不到供銷社的存在,他們認為供銷社也是賺錢的,和商店沒有區別,甚至有些人認為供銷社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少好處。
所以雖然說,供銷社一直存在,但許多人沒有感受到:為什么呢?
一是供銷社經營理念與宣傳和運營與其它商業機構沒有差別,更多的是首先考慮自身的利益;二是供銷社的基層網點不健全,許多城鄉居民身邊沒有供銷社,因此雖然供銷社系統一直存在,但相比于其它商業機構,在人民群眾中的存在感十分模糊。
06,為什么一則簡單的消息,
就能使供銷社沖上熱搜?
去年11月,一則簡單的“湖北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 1373 個,基本覆蓋全省鄉鎮”消息,讓供銷社熱度大增,又有媒體報道,寧夏鄉鎮級供銷合作社覆蓋率達到 92.7%。《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也從重慶市供銷社獲悉,2022年上半年重慶也已投入財政資金 2.6 億元,重建基層社達805 個,各地供銷社重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有人認為供銷社“重出江湖”?
這些消息都激起了資本的敏感神經!供銷社的發展使私人資本害怕。
盡管現在的供銷社并沒有完全如真正的供銷合作社一樣,擔負起對農民以及城鄉居民利益保護的責任,但歷史上,供銷社商業制度在新中國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承擔了保障城鄉供給和維護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巨大作用。否則如果沒有供銷社,人民群眾就會受到私人工商資本的擠壓,國家工業化也會受到影響。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供銷社首先輔助國營商業與私人工商競爭,占領了城鄉之間廣闊的初級市場;隨著國家展開大開大合的計劃經濟建設,供銷社在參與調整商業、改造私商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有組織、有計劃的國家統一市場中,供銷社不斷走向計劃化與國營化,而且供銷社的業務開展始終服從于國家物資汲取與計劃流通需求。
可以說,今天的大商業資本對于供銷社的歷史和本質還是有記憶的。一提起供銷社,就習慣把供銷社的歷史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是在政府推動下成立的超級連鎖店,是組織供應農村生產資料、生活用品和收購、推銷農副產品的商業機構,歸屬于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由國務院直接領導,屬于正部級單位。當時基層供銷社遍布了中國的整個鄉村以及一些城市。
如果今天供銷社重出江湖,那私人商業資本在農村的活動空間和利潤空間必然就會大大縮小。反對的聲音背后是害怕代表社會利益的供銷社發揮作用;供銷社真正在城鄉健康發展起來,必然搶走資本在城鄉獲利的機會。
多年發展的現實是,隨著改革深化,供銷社自身利益需要得到更多的認可,加之社會商業資本的興起,供銷社商業系統及各供銷社主體重視自身運營成本收益比較,使供銷社原來承擔的一些職能日益丟失,人民群眾感受到的就是供銷社如一般商業資本一樣。由于供銷社的作用沒有很好地發揮,給私人工商資本留下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城鄉居民的利益受到影響,國家戰略儲備機制尤其是主體不明確,社會物流成本巨大。因此私人工商資本認為自己的利益與供銷社發展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如果供銷社觸角遍布城鄉居民小區,供銷社系統能夠實現全國聯網大平臺,系統內企業能夠做好農產品物流和倉儲,并真正執行國家保護農民的任務,就是說真地能夠幫助農民解決生產資料問題和產品銷售問題,甚至幫助城市居民解決放心農產品的購買問題,那么資本還會賺取農民的暴利嗎?還會時不時出現“蒜你狠”,“姜你軍”,豬肉價格忽低忽高嗎?各私營平臺能夠有這么大的業務量,獲取這么多的利潤嗎?
正因如此,私人商業資本對于供銷社有一種天然的恐懼。一則供銷社發展狀況的報道,就能產生恐慌,大喊“計劃經濟回來了”。渲染供銷社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不是市場經濟,供銷社“重出江湖”就是重返計劃經濟,似乎供銷社大力發展,就會破壞四十多年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真是用心良苦!
07,建設好全國供銷合作大平臺,
是實現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需要
在中央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時,不經意中,供銷社問題由于一則信息沖上熱搜。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意義。此時供銷社的熱議,我們感到,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完全可以打造一個全國性的農產品生產、銷售供需大平臺,在這里,各省市以及基層城鄉供銷社展示當地產品需求和供給,城鄉不同的消費者可以在平臺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農產品,供銷平臺可以由消費者最近的供銷社派送,在這個供銷社大平臺上,實現全國范圍內的農產品生產資料供給和產品銷售,從而實現城鄉居民對放心農產品需求和生產資料需求的滿足,使供銷社真正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主力軍。
查看現有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網站,還只是一個機構介紹、信息發布、政策法規、文件通知類的網站。
迫切需要對這個網站進行改進和提升,或者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另外建設一個大平臺,利用平臺力量,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做出貢獻。
2023年10月6日
作者:侯風云 系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政協常委;來源:“利益關系說”微信號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