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消息報》網站4月11日刊登題為《美國指責中國“產能過剩”所為何來》的文章,作者是德米特里·米古諾夫。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指責中國的“產能過剩”和商業行為給中國公司創造了對美國公司“不公平”的優勢。這些強硬言論反映出美國企業對與中國競爭的焦慮急劇增加。此類表態并無新意:自20世紀90年代新一輪全球化以來,中美貿易危機就經常發生。但現在,有理由認為,這場爭端背后有其更具根本性的起因,會比以往更加尖銳。
美國和歐洲曾對“綠色轉型”寄予厚望。他們通過法律支持和各種排放限制,不僅打算盡早實現碳中和,還要為本國工業提供支持,使之能夠在某個時刻依靠技術壓倒那些不急于轉向綠色技術的國家的競爭對手。
但美歐的計劃很快面臨疑問,因為中國似乎更早開始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它擁有發達的工業基礎、相對便宜的勞動力和鐘表一樣精確運轉的供應鏈等客觀優勢。21世紀頭十年中期,中國主導了太陽能電池板市場。然而,美國人認為他們可以用電動汽車和電池來彌補這一不足,因為特斯拉的成功有目共睹。
幾年后,這個想法看起來已經不靠譜了。這次,用十年時間,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汽車市場的傳統領導者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沒有了幾十年積累的技術和能力優勢:這個行業實際上是從零開始創建的。
到2023年底,中國主導了這一市場。中國生產全球約60%的電動汽車和66%的車用鋰電池。中國的市場巨大:中國電動汽車銷量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與此同時,中國的電動汽車也銷往西歐和北美的成熟市場,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同,這些國家或多或少都有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但他們缺乏與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競爭的能力。
具體到美國,最近特朗普在其支持者集會上警告說,如果他不能贏得大選,不大幅加強外貿關稅監管,美國工業將被“屠殺”。
顯然,特朗普的政治對手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耶倫才會發表本文開篇引用的尖銳言論。另一方面,在現有的游戲規則下,美國人對現在能做什么并不十分清楚。在中國出口潛力強大的幾乎所有行業中,都不存在傾銷現象。沒有證據證明中國電動汽車對國外市場有任何不自然的滲透。即使在世貿組織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對所謂中國“傾銷”汽車的訴訟也會馬上敗訴。
來源:漢唐智庫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