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殲-20閃耀登場,人送外號“黑絲帶”,其實指的是黑色的第四代戰斗機。但是現在,大家卻對殲-20的定位產生懷疑,它究竟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呢?
今天終于能夠揭曉。殲-20總設計師楊偉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明,殲-20是按照第四代戰斗機的規格來設計的。他之前提出過將殲-20視作第五代戰斗機的建議,然而由于研發工作的高度機密性,改動其“輩分”可能會引起混淆,因此殲-20始終被定位為第四代戰斗機。
實質上,這次爭議的本質源于對戰斗機代數分類標準的差異。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航空強國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戰斗機代數劃分標準。因此,不應過于糾結在這個“代”字上,實際的性能和實戰效果才是真正重要的。
事實上,殲-20在設計立項時就是四代機,然而在后續演變中,更接近五代戰斗機。
當然,如果硬要將殲-20劃定為五代戰斗機,那中國在四代機領域顯然有所斷檔。這對于一個軍事大國來說似乎不太合理,因此直到現在,我們還是習慣性地將殲-20稱為四代機。 此外,楊偉對美國未來戰略轟炸機B-21進行了深入分析,非常隱晦的表示B-21不如轟-20。他反復提及B-21透明打擊能力以及區域拒止的戰略價值,暗示著中國對于未來戰爭的深度認知和戰略準備。 B-21轟炸機被定位為未來執行“穿透式打擊”的主力平臺,這一戰略定位清晰地表明了它的作戰目標和使用意圖。盡管從技術參數來看,B-21的載彈量及航程或許不及其前輩B-2但它在多個方面展現了非凡的潛力和優勢。首先,B-21設計上充分考慮到在亞太地區基地的靈活部署能力,這意味著它能夠快速響應區域內的安全挑戰,其航程之長也足以覆蓋中國大部分地區。這一點對于執行長距離、精準打擊任務至關重要。 更令人關注的是,B-21采用了開放式架構設計,這一設計理念為其未來的能力提升和功能擴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開放式架構使得B-21能夠根據任務需要,輕松集成最新的武器系統和技術,包括人工智能、網絡戰等新興技術領域的進展。這種設計理念的前瞻性,確保了B-21能夠在未來幾十年內保持其技術優勢,適應快速變化的戰場環境。 美國打算讓B-21在2025年具備作戰能力,但楊偉的看法是,即便達成此目標,B-21的性能仍舊無法超過我國現有轟炸機的水平。這樣的觀點,顯然源于對中國軍事科技能力與未來發展方向的堅定信心。 眼下中美兩國在軍事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中國甚至在諸如高超音速導彈、大型驅逐艦以及遠程空對空導彈等關鍵領域占據了領先地位。然而在轟炸機領域,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似乎沒有明顯縮小,甚至反而擴大了。 目前,中國的主力轟炸機還是轟-6,這款機型是上世紀50年代蘇聯圖-16的中型轟炸機的衍生版本,盡管現代化改進,但性能依然無法和戰略轟炸機相提并論。與此同時,美國的B-21已經進行了飛行測試,這顯然具有擠壓中國軍事發展空間的意圖。 事實上,中國早在2016年時,已經開始研發新一代轟炸機。這樣的進程無疑讓人對中國轟-20的研發寄予厚望。盡管現階段,轟-20尚未正式亮相,但我們堅信,中國的新一代戰略轟炸機正在秘密而堅定地向前推進。 然而對于已經能夠制造隱身戰斗機以及戰略運輸機的中國來說,研制戰略轟炸機已經不存在什么技術問題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如果想要的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研發出B-52這類戰略轟炸機。 但是,中國航空科研團隊的眼光放得非常遠,不僅僅是要追趕美軍的腳步,更重要的是要對美軍同類裝備實現超越。因此我們大膽設想,中國的隱形戰略轟炸機之所以遲遲未露面,可能正是因為在中途修改了性能參數甚至設計理念,以求超越美國B-21的性能。 在殲-20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航空科研團隊的眼光和決心,而在轟-20的故事中,我們更加期待看到中國在戰略轟炸機領域上的全新突破。 如今,面對美國的B-21戰略轟炸機,中國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應對策略,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出現,無疑將是中國在軍事領域中重要的一步。我們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隱形戰略轟炸機將在全球軍事舞臺上破繭而出,成為中國軍隊的重要武器。 來源:環球新君士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殲20竟然不是五代機?總設計師親自辟謠!并稱美B21不如中國轟20
2024-05-06楊昭友:看到生產殲20戰機的成飛集團要借殼上市的消息,心中掠過一絲隱憂。
2023-09-14虎哥:過于落后可以展示!殲20不再神秘頻繁公開亮相,對外釋放多個信號
2023-08-0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