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怎么成為了落后技術
現在,寒氣已經傳導到汽車行業,目前4月的汽車銷量已經開始下降。
這還是在各個車企,今年紛紛大降價的前提下。
今年春節開始,行業一哥比亞迪帶頭開始卷,開年雷擊。
然后,各個車企,不管是傳統車,還是新勢力,統統跟著降價。
最近降價的是造車新勢力一哥理想。
在這降價的大潮中,最為受傷的,還是合資品牌。
近乎腰斬的銷量降幅,簡直把老外都殺懵了,完全手足無措。
幾年前還風光無限的合資車,為什么今年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呢?
這其實我早在3年前的《電動車終結貼》,就預測到了:
而這其中的道理很復雜,但只要說清楚了又很簡單。
請聽我給大家來細細分解。
首先,從1999年開始,奇瑞出了第一款車“風云”,合資和進口車就已注定了敗局。
同時期的,還有吉利,比亞迪,長城。
這些被稱作自主品牌,意思是中國人自己做主的汽車品牌。
中國的產業有個規律,只要中國民企能做出來的產品,那么外資和國企,都會被趕跑。
無非是時間問題。
因為中國民企,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
除非我不能做,不然我一定贏。
而汽車行業,也是這個規律下的一個典型案例。
只是這次,時間有點久。
從2000年剛開始的被人看不起,到2010年的立穩腳跟,最后2020年的起鼓相當,中國汽車行業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
前十年,自主品牌就像被退婚的落魄家族少主,被人反復羞辱捶打。
后十年,自主品牌又像爽文男主一樣,十年之期已到,恭迎龍王歸位。
這中間,無非都是一個打怪修煉升級的過程。
大家都在練級,而自主品牌,是速度最快的那個。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技術擴散。
第二,因為技術快速擴散,自主品牌的實力在快速追趕。
2003年,比亞迪出了非常著名的F3。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車有多丑。
而且,這車是對著豐田卡羅拉(當年也叫花冠),一比一的抄襲。
當年抄襲到什么程度?
就是卡羅拉的零件拆下來,比如車門,你能原模原樣安裝到F3上。
這種赤裸裸的抄襲,在今天肯定是違法的。
這時候的自主品牌,怎么可能讓人看得起。
山寨車,是這時候最好的形容詞。
但是,因為豐田卡羅拉要15萬,比亞迪F3只要5萬,對比參考大眾的桑塔納要20多萬。
所以F3還是賣爆了,一年賣10萬多臺,而且供不應求。
當年經銷商來搶車,搶到什么程度?
4S店老板,直接不呆在店里了,擠在比亞迪廠里搶車。
搶不到車的老板,直接拿個榔頭,把車門玻璃敲碎掉。
意思是,這是我損壞的車,所以我負責提走。
我之前聽到老同事跟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心算了下:
修個玻璃大概300元,4S店開回修好立馬賣掉,一單賺幾千元沒問題。
符合邏輯。
這時候,類似于改革開放初期的物資匱乏階段,只要有貨就不求賣。
然后,自主汽車立穩了低端,開始進軍中端。
于是,第一個技術擴散就開始了,增加電子配置。
在2000年出車的5年后,2005~2010年附近,自主車企在銷量爆表的前提下,開始了第一波的自我升級。
我不僅比你卡羅拉便宜,我電子配置還比你多。
比如遙控鑰匙,玻璃電動升降器,無鑰匙啟動,電動座椅,電子大屏,收音機也給你換成CD機。
外資不是沒有這些技術,但是他們只放在豪華車上,屌絲車不配有電子配置。
但是這些玩意又不是車企生產的,都是零件廠家做的。
自主車企們算了一下采購價格,發現真的便宜的很。
各種配置都是幾百元一個,加個5000元成本,零件廠家統統給你配齊嘍。
比亞迪奇瑞吉利,就貴個1萬2萬,很快出來了電子高配版的車;
同樣的合資車,如果你加這些配置,直接得貴上10萬8萬。
于是,自主品牌很快獲得了市場的青睞,中低端的廉價高配汽車,帶來銷量的節節攀升。
但是,在瘋狂提產能的情況下,質量就被忽視了。
當年比亞迪內部,王傳福給各級高管開會,2小時里面,1小時55分鐘談產能問題,5分鐘談質量問題。
在2010年之后,自主品牌也大賣了幾年,經過市場的沉淀和考驗,消費者手中的新車變成了舊車,質量問題開始暴露出來,自主的口碑開始崩盤。
“奇瑞奇瑞,修車排隊”,也開始成為全國笑談;
比亞迪、吉利,也同樣因為質量問題,被認為是廉價低質。
以數據說話,大家可以看到,2011年起,自主品牌占有率有了非常大的降幅。
在當時,買自主品牌多為過渡,臉上沒面子,都想用幾年后再換車。
消費者都打上了思想鋼印:合資可以開十年,自主只能開5年。
于是,在2011年后,出現了銷量下滑,品牌價值下降,可以說接近了破產邊緣。
自主品牌痛定思痛,面對停產停工的工廠和產線,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第二次技術擴散,沉下心來搞更深層、更精細的技術。
造型,車型,從以前的逆向抄襲,改為了正向開發;
工藝,制造,從以前的粗制濫造,變成了精益生產;
試驗,質量,從以前的得過且過,換作了對標合資車企的標準。
比亞迪老總,王傳福以前說,人+夾具=機器人。
到了這個階段,他立馬反悔了,反而這幾年用機器人,買的比誰都狠。
畢竟機器人的焊接質量,比人工好那么一點;
最后帶來全車的質量,又能提升那么一點。
技術革新需要人才,這時因為合資車企的人才已經充足,可以被高薪挖墻腳,自主品牌只要愿意下血本,技術進步都非常快。
比如挖過來一個質量總監,第一款車可能不能部署全面的質量體系,但是到了第二款車,就可以完完全全照搬合資的質量標準了。
同樣的,如果車企想用高強鋼,鋁合金,請一個技術專家帶隊之后,經過2款車型的研發和生產,就能全面鋪開。
這往往只需要5年時間,而且合資品牌沒有任何辦法阻止。
我們汽車的技術人員,3年學成出師,引進一個新技術,5年就可以培養兩代自己的工程師了。
一個先進 高科技技術,5年就能變成爛大街的常規技術,在中國,就是這么夸張。
畢竟學習別人的先進,比自己研發,要容易太多太多了。
抄作業誰不會?
無非是誰舍得花錢去學習和部署,誰能多快好省的抄到手。
所以技術外擴是必然的。
而且,這些先進技術,車企們并不是照單全收。
自主品牌會改成更簡便,更便宜,更適合自己,改良之后比外國的技術還強。
到了2015年,自主品牌的質量略差于合資,價格比合資低一半,電子配置全部給你拉滿,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大件也能戰個46開。
你拿什么和我打?
所以在10萬左右的價位上,合資根本就沒有任何活路,全靠品牌溢價撐著。
但是20萬再往上的價位,自主車企還沒入侵,合資車仍然占據絕對優勢。
法系和韓系車,從此開始迅速衰退,開始了每年銷量腰斬。
美系德系日系車,本身實力更強一點,仍然還有一戰之力。
但是誰也沒想到,在自主品牌苦練內功,略有小成,合資品牌根基還在,準備大戰一番的時候,汽車行業開始了百團大戰。
最后,是一場曠世浩劫的造車新勢力的大逃殺。
2015年開始,中國突然成立了100多家新的車企,上圖僅僅是其中50家。
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一方面,美國特斯拉的成功和大漲的股票,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誘惑,各路資本刻在基因里的copy to China(復制到中國,比如騰訊阿里百度,都是國外復制到中國的互聯網模式)又蠢蠢欲動了,市場上不缺投資人。
另一方面,是電動車技術比燃油車簡單,市場上技術也已經成熟,那時已經有了無窮無盡的零件供應商、設計公司、線體服務商、汽車工程師,你只要掏出鈔票,什么技術、產品或是人員,都能給你買到。
200億就可以搞個車企。
而且可以天使輪,A輪,B輪,C輪,D輪,吸引外部投資人一起來燒錢,相當于可以分期付款。
啟動資金往往10億就夠了。
哪個大老板、小老板掏不出10個億?
于是,轟轟烈烈的造車新勢力百團大戰,正式打響。
從此,汽車行業開始了滾筒洗衣機模式,每家車企都卷了起來。
去掉還沒有出車就死掉的,到了2019年左右,已經小幾十家車企的新車上市,憑什么你能活我得死?
卷服務,卷價格,卷配置,卷造型,卷強度,卷加速,卷續航,卷電耗,卷空間,卷智駕,卷死一切。
在生死存亡面前,什么都得卷到極致,才有一絲絲生存的希望。
在一年一革新的造車新勢力面前,合資車簡直就像一個僵尸,行動遲緩約等于一動不動。
比如我熟悉的一體式壓鑄,特斯拉帶頭搞。
蔚小理過了2年就學走了,其他造車新勢力3年也出師了,傳統車企5年也都試著用了。
但是合資車企呢?
一個都沒有搞。
一體式壓鑄省錢省事,更高質量更高強度,你猜怎么招,我是老外我偏不用。
而這并不是孤例。
比如激光雷達,自動駕駛,超級大屏,等等。
老外就喜歡老技術,新技術都是奇淫巧技,老佛爺碰不得。
這是因為合資車企,要國企和外資雙方扯皮,決策有時候要轉到國外。
而國外的領導層,也是層層匯報,各個領導還不敢擔責,所以也不敢輕易上新技術。
老外休假又多,經常一休一個月,碰到了就小半年過去了。
有時候決策通過,先搞個實驗,再小規模造車,又一年多過去了。
再加上,國內正向開發一款新車,3年就夠了;
國外同樣的研發和制造,往往需要5年。
碰到稍微重大一點的決策,8年都算老外速度快的。
所以最近十年間,國內車企已經迭代了3次,國外連進步1代都算勉強。
所以外資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完全被彎道超車了,而且連中國尾氣都見不到。
但是造車新勢力,多是純電車,少量是增程車,對吃燃油車老本的合資品牌殺傷力并不大。
合資真正的潰敗,是遇到了混動的比亞迪dmi超級混動。
dmi可油可電,虧電油耗4L,低速用電加速快,高速用油更節能,完完全全在各個方面,把合資燃油車吊起來打(燃油車一般油耗7L)。
本來,像豐田的普銳斯,比比亞迪還早了十多年,就有了油電混動技術,不用充電,油耗5L,廣受到全世界的好評。
但是,豐田竟然就停住不動了。
只要豐田改一改,油電混動變成插電式混動,那么很多用戶可以充電跑短途,還可以享受新能源政策,比如補貼、送牌、減免購置稅。
對,你沒看錯,領先了十多年的豐田,就這么牛逼,把市場拱手讓給了比亞迪。
就這臨門一腳,就是不踢,我有錢就是不賺。
直到2019年,豐田卡羅拉雙擎才終于上市。
終于能上綠牌了。
這時,比亞迪混動已經到了第三代,2021年更是推出了第四代dmi,各方面完全碾壓豐田混動了。
也是從此,比亞迪開始了稱霸之路。
當時我預測到比亞迪dmi會火,但我沒想到是直接變成一哥的這么火。
因此,就是因為合資的傲慢,各方面都被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吊打。
被淘汰也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除了寶馬奔馳還能穩住基本盤,其他合資幾乎全線崩盤。
目前,新能源普及率已經達到了50%,留給合資品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合資品牌不光是新能源不行,也不光是被比亞迪dmi混動吊打。
再這樣下去,原地不動,純燃油車也會被吉利、長城、奇瑞占領。
由于中國汽車行業目前是世界第一的技術高峰,出海也是時間問題。
以后的外資品牌,只能通過各個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蜷縮在圍墻之內,茍延殘喘。
然后只能看著中國汽車,一個一個國家談判,開廠,慢慢出海,把他們一個一個打死。
這其實和冶金業,服裝業,家電業,光伏業,手機業,等各個行業的發展路徑,一模一樣。
只要領導別亂來,中國制造天下無敵。
總結:
1、2000年開始,中國產業如果有了民企入門,外資被趕上只是時間問題;
2、2010年開始,自主品牌遇到下坡路,全面學習和吸收外資先進技術;
3、2015年開始,100多家造車新勢力開始卷的飛起,而合資品牌都在原地踏步;
4、2024年開始,中國汽車會開始慢慢出海,把外資品牌一個個的連根拔起。
就像龜兔賽跑,你領先再多,只要停下來睡覺,那一定會被烏龜追上。
更何況,這次汽車產業,是兔龜賽跑,中國民企是兔,外資品牌是龜。
只要兔子不犯錯,烏龜不管領先再多,都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被兔子趕超。
來源于周秦漢的里世界 ,作者周秦漢2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