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世界社會主義 > 閱讀信息
侯惠勤:在今天有必要再闡釋馬克思的工人階級理論
點擊:2208  作者:侯惠勤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3-10-14 10:24:26

 

1.jpg

【編者按】《文本、思想與歷史:馬克思工人階級理論再闡釋》(王青 著)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這篇文章是侯惠勤教授為該書所作的序。

3.jpg

侯惠勤教授】

在今天有必要再闡釋馬克思的工人階級理論


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而言,現代無產階級具有特殊的價值。一方面,它是馬克思全部理論創新的立腳點。恩格斯概括的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都是奠立在發現現代無產階級這一根基之上。正因為如此,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工人階級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如此等等,充分證明了工人階級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命運與共。但是另一方面,隨著時代主題的轉變,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國家工作重心向現代化建設轉移等,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成為敵對意識形態攻擊的重點,階級、階級斗爭、階級剝削連同工人階級問題,似乎都成為過時的觀念,許多人對此諱莫如深。有的甚至在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新成果時,在談論“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時,也盡量回避談論工人階級。更令人憂慮的是,這些人大都知道這樣做不妥,可又都說不出不妥在哪里。這種狀況,嚴重干擾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妨礙了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因而再闡釋馬克思的工人階級理論很有必要。“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1] 

 

一、在馬克思那里,工人階級就是“現實的人類”,階級性話語和人類性話語不可分割

馬克思對于階級理論所作的貢獻,他有非常明確的說明:“(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2]這表明,馬克思通過工人階級理論,不僅找到了消滅階級、終結人類“史前史”、進入無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現實道路,把“人類解放”從口號變為了行動,而且揭示了階級性和人類性的有機統一,為無產階級革命占領道德高地奠定了基礎。

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始終存在一部分人壓迫、剝削另一部分人的社會對抗問題。事實證明,資產階級并沒有破解人類解放之謎。究其原因,從根本上說,就是由資本支配的社會化大生產,體現的不是人類的力量,而是攫取活勞動剩余價值的物化資本的力量。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的根不是人的獨立和自由個性,而是人的物化和商品拜物教。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解放主題的重構,立足于必須打破資本主導的社會化大生產的兩個瓶頸,即“兩極分化”和人的物化,其關鍵是發現人類解放必須“通過工人解放這種政治形式來表現”,“因為工人的解放還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3]

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匯集到一個主題上,即人的解放。因此,以全人類或全體人民的名義行動,成為新的道德高地。由于階級利益的對抗,不存在一個包括所有人在內的統一全人類。但這不等于說整個社會就分崩離析,沒有統一的方向和規律。馬克思通過現實的人類主體的揭示,闡明了人類解放的歷史規律。從人類解放角度看,馬克思論證了工人階級的三大特征,是當之無愧的歷史引領力量:其一,現代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鍛造出的與資本相對立的又一個世界歷史力量,意味著它與生產力的全球化以及世界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完全一致。人類進入世界歷史,表明各民族隔閡、封閉式發展的歷史終結。只有站在全人類發展的高度,才能破解人類解放之謎;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力量,才能擔當人類解放的大任。資本主義雖然從客觀上也是世界歷史性存在,但其發展的驅動力是任性逐利,這就為自己的發展設置了“極限”。它不能適應全球化社會生產力的無限發展的要求,因而終究要被世界歷史所拋棄。而“無產階級只有在世界歷史意義上才能存在,就像共產主義——它的事業——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實現一樣”[4]。現代無產階級是當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真正代表,是“社會化的人類”的現實基礎,因而是人類解放的政治形式。

其二,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類解放高度一致:它只有解放人類,才能真正解放自己;反之,它只有從自身出發,才能真正解放人類。消滅階級、消滅私有制、共同富裕,是無產階級的根本要求,也是人類解放的現實出路。傳統意義上的階級都有本階級特殊的利益,唯有現代無產階級的階級要求是體現了全人類利益的“消滅階級”。消滅階級并不是它自由選擇的結果,而是資本主義社會強加于它的別無選擇。“無產階級宣告迄今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體,只不過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為它就是這個世界制度的實際解體。無產階級要求否定私有財產,只不過是把社會已經提升為無產階級的原則的東西,把未經無產階級的協助就已作為社會的否定結果而體現在它身上的東西提升為社會的原則。”[5]當無產階級把這一客觀必然性的要求,上升為自覺的階級意識時,它就真正承擔起了人類解放的重任。

其三,現代無產階級是唯一具有階級意識的勞動階級,因而能夠成為實現人類解放的領導力量。西方輿論借口無產階級處在極其艱苦的“異化勞動”中,沒有閑暇獲得知識,因而不可能形成自我意識。馬克思對此進行了有力的批駁。他指出,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勢力時必須向現代無產者求助,這樣“就把無產階級卷進了政治運動。于是,資產階級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對自身的武器給予了無產階級”。另一方面,“工業的進步把統治階級的整批成員拋到無產階級隊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受到威脅。他們也給無產階級帶來了大量的教育因素”。[6]更為重要的是,出現了大批馬克思恩格斯一類的自覺站在工人階級立場的革命知識分子。對現代資本主義作了最透徹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面向工人階級的,“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7]。列寧認為,最簡單地概括馬克思恩格斯的功績,就是“他們教會了工人階級自我認識和自我意識,用科學代替了幻想”[8]。

事實很清楚,馬克思揭示的“現實的人類”,是由代表先進生產方式的先進階級引領、以勞動群眾為基礎、包括所有順應歷史潮流的人在內的有機歷史主體,它推動著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因此,占領人類性話語的道德高地,不靠不斷高喊抽象的“全人類”就能奏效,力量來自推動歷史前進的現實人類。馬克思主義由以認定,不講階級而大講“全人類”,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伎倆,其實質是讓少數既得利益者打著人類的旗號“撈金”。而我們講的人類性話語,一定是以廣大人民利益為重,落實到防止兩極分化、追求共同富裕;防止私欲膨脹,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上。階級性話語不在于說的頻次多少,而在于一以貫之地引領我們的事業。以工人階級世界觀即共產主義推進民族發展和人類進步,是我們的話語體系永遠不變的底色。

 

二、在馬克思那里,科學信仰不僅是對科學理論的信仰,也是對“人民至上”的信仰,科學性和階級性不可分割

馬克思主義在沿著人類文明大道實現了哲學的革命性變革的同時,也變革了人們的信仰方式。這不僅是開創人類自覺創造歷史的新紀元,也是人類精神家園的歷史性重建。它力圖通過真理的方式來認識、把握信仰,并通過科學的途徑來解決信仰問題。它把信仰所依托的“生命不朽”和終極關懷奠立在對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科學把握之上,以人類的解放事業為依托,以個人投身人類解放事業實現自我超越的實踐方式為路徑,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的,奠立了共產主義的科學信仰。

科學信仰要面對的一個難題,就是經驗和超驗、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的統一性問題。西方理性主義的一大痼疾,就是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割裂。其原因從認識論看,就在于它的唯心論立場,解決不了經驗和超驗、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的統一問題。把知識限制在經驗范疇、科學限制在現象層面,認識的真理性也就必然止步于有限的事物。理性認知和絕對真理的切割,使得科學與信仰絕緣。自康德始,現象和“物自體”、科學和倫理的二元論就逐步成為西方的主流意識。科學解決生存條件,信仰解決生存意義,似乎是天經地義。黑格爾是個例外。他試圖用真理統攝真善美、知情意,這就是“絕對精神”。“把實體了解為主體,了解為內部的過程,了解為絕對的人格。這種了解方式就是黑格爾方法的基本特征。”[9]通過人格化邏輯的神秘方式并不能解決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問題,絕對精神作為無數相對真理總和的絕對真理身份其實早已確立、無需論證。當然它無法確立以真為基礎的信仰體系。

馬克思主義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在于把真理從主觀認知還原為客觀反映,揭示了客觀真理這一真理的本質。從唯物論的反映論看,人類所認識的真理性在于符合客觀實際。盡管每一正確的反映只是客觀世界的一部分,但卻始終是客觀真實世界的一部分,與尚未認識的無限世界并沒有本質區別,因而具有絕對性。這樣,承認絕對真理和承認客觀真理、承認自然界的客觀真實性及其可知性就成為同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否定絕對真理的根子,在于不承認正確反映客觀實在的自然界是真理的本質。因此,否定絕對真理實際上就是否認客觀實在性的自然界及其本體地位,否認唯物論認識論的反映論,把真理、價值主觀化。反過來,承認認識的本質是反映論,真理的內容是客觀實在的自然界,真理的本性是客觀真理,那么就必然承認絕對真理的存在及其可知性。“從現代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我們的知識向客觀的、絕對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但是這個真理的存在是無條件的,我們向這個真理的接近也是無條件的。”[10]“一句話,任何意識形態都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可是,任何科學的意識形態(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意識形態)都和客觀真理、絕對自然相符合,這是無條件的。”[1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相統一的真理認識過程的揭示,消除了經驗和超驗之間的鴻溝,開創了以真理的方式把握終極性存在和永恒價值的方向,為信仰問題科學化奠定了哲學根據。

把絕對真理問題往“形而上”的邪路上引,制造經驗和超驗、現象和本體之間的鴻溝,這是西方意識形態所需要的神秘空間。它預設了兩個前提:一是不存在“自在之物”,人類只能認識“為我之物”;二是認識的主體只能是個人,不存在認識的集體主體。然而,這兩個前提并不能夠成立:“自在之物”和“為我之物”之間并不存在著鴻溝。人類的實踐、認識過程就是不斷地把“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的過程,這一無限過程不僅指明了“自在之物”的存在,而且證明了“自在之物”的可知。而從認識主體看,某些微觀的、局部的、衍生層面的領域,具體歷史條件下的個人可以成為認識的主體,但對于宏觀的人類歷史及其規律的認識,必須和歷史活動的主體相一致,那就是人民群眾。馬克思所強調的作為唯物史觀前提的“現實的人”,即“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12],是人類歷史活動主體的科學界定;馬克思主義政黨凝聚了黨及其領導的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結晶的理論創新,是現實人類在創造歷史過程中同時作為認識主體的有力證明。因此,正如列寧所指出的:“把恩格斯關于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的學說同他關于‘自在之物’轉化為‘為我之物’的學說分開來,同他對客觀真理和絕對真理的承認(就是承認我們通過感覺感知的客觀實在)分開來,同他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承認分開來,這就等于把完整的哲學變為雜燴。”[13]

可見,沒有對于人民主體的堅定信念,就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定信仰,而沒有工人階級為內核的人民主體,則只能是空洞的口號。現在有些人之所以對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信心不足,對于領悟“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左盼右顧,從理論上看,就是缺乏對于馬克思的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理論的真正認識。事實證明,理論不徹底政治就不堅定。僅出于維護政治紀律的需要是無法自覺贊同“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

 

三、對馬克思工人階級理論的守正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飛躍的重要內容

以工人階級解放為政治形式的人類解放主題,不僅使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成為一以貫之的統一整體,而且使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和他們的繼承者們一脈相承。這不僅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沒有過時、在今天仍然適用的關鍵,更是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脈絡。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并具體運用到當代中國的實踐中,在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防止簡單照搬這些原理,這就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明確而堅定的理論原則。我們之所以能將這一理論立場貫徹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關鍵是創造性地解決了當代中國如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同時不丟掉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階級矛盾間的相互關系。

毫無疑問,階級矛盾已經不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因而不能簡單固守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現成結論,然而階級理論又是不能丟棄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丟棄了就會導致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大廈的傾覆,因而必須堅定地加以維護。

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核心是堅持工人階級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不可否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在經濟結構趨向多元化和市場化的情況下,傳統工人階級高度同質化的狀況也在不斷改變,工人階級的組成日益復雜,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利益群體。但是,這不是否定工人階級的存在及其領導地位的理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更加注重工人階級和先進生產方式的內在聯系,因而也確立其是領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先進力量。2013 年4月28日,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我國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4]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再次強調:“我國工人階級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我國工人階級從來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擔的光榮傳統,我國工人運動從來都同黨的中心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始終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根本力量。那種無視我國工人階級成長進步的觀點,那種無視我國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觀點,那種以為科技進步條件下工人階級越來越無足輕重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有害的。不論時代怎樣變遷,不論社會怎樣變化,我們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都不能忘記、不能淡化,我國工人階級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動搖、不容忽視。”[15]這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對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實踐的思想概括,也是對那些認為工人階級已不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及黨的最堅實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力量等錯誤觀點的堅決回擊。

縱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制度,把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和加強黨的階級基礎統一起來是個難題。中國共產黨在這方面有兩大創新: 一是黨對于“工人階級”的把握不是拘泥于其產業特征( 如“大工業”一類) 和職業身份( 如“藍領工人”一類),而是注重其“社會特征”(社會化大生產的代表、資產階級社會瓦解的根據)及歷史使命(共產主義社會的建設者),因而著重從先進性上把握其階級性。二是在堅持統一的指導思想的同時,推動指導思想的不斷創新。一脈相承的是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但同時要依據國情的變化、時代特征的變化不斷地回答重大實踐問題,創新和發展理論,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相結合。這樣,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在實現全社會覆蓋的同時,依然保持了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這里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依據是,在存在著階級劃分的社會,不存在抽象的“人民性”,只有先進階級才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廣大人民,工人階級的階級性在今天依然是人民性的基礎。正是這種先進性決定了黨代表工人階級利益,同時也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國共產黨可以在堅持黨的階級基礎的同時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可以在向全體人民開放的同時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可以在堅持指導思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同時不斷解放思想、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可以在堅持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和黨性立場的同時廣泛吸納各種思想文化資源和優秀文明成果。

可以說,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整體性,真正做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相結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年培養研究生的經驗表明,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博士生來講,根本問題是理論方向和學風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考察,就是看其能否靜下心來研讀馬列原著、真正走進經典之中,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回應現實發展中的重大理論挑戰。讀馬列經典,雖然不如馬克思那樣具有理論開創性,但也是一個艱難探索、領悟并獲得真知的過程。這里不僅有認知的攻堅克難,還有意志的砥礪和精神的升華。讀經典著作之所以難,就在于不僅要讀懂單篇著作的思想,還要連貫起來把握精神實質,尤其是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更要把它們放到馬克思主義的整個發展歷史中去把握,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理解,與在社會實踐中廣泛運用、長期檢驗、不斷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聯系起來解讀,從而真正讀懂馬克思。正因為如此,讀經典著作就不僅是個如何讀書的問題,還是一個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問題。

王青同志在讀博士期間,很注重經典的研讀,并學有所獲。借助她關注的馬克思工人階級理論的議題,我發表了一點隨感,覺得這是一個應該重視、需要重新闡發的大題目,以表明對于她的研究和探索的支持。現在她的著作即將出版,我對此感到高興,希望她在學術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是為序。

侯惠勤
2023年8月

 

2.jpg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頁。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頁。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9頁。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頁。

[7]《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1頁。

[8]《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9頁。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5頁。

[10]《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6頁。

[11]《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6頁。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頁。

[13]《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頁。

[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5頁。

[15]《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0-11頁。

 

(作者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思想火炬”)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