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19日在甘肅省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敦煌莫高窟,實地考察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等情況。
歷經千百年的風霜,敦煌,以滄桑歷史與美麗傳奇吸引著人們。敦煌,絲綢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是文明交流與融合的歷史見證。
2016年9月,在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賀信中,習近平指出:“敦煌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不同文化在這里匯聚和交融,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2019年6月,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題為《攜手共鑄中塔友好新輝煌》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2000多年前,中國西漢張騫鑿空西域之旅,開辟了偉大的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華美樂章。”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精美的壁畫再現了張騫的功績。從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相繼”,古老的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聯系。這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敦煌,正處于這條路的咽喉要地。千年時光的風云際會,在這里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化瑰寶。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宕泉河西岸的斷崖上,莫高窟靜靜佇立了1650余年。連綿起伏的敦煌鳴沙山。(2016年9月6日,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開鑿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又稱為“千佛洞”,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也是世界上歷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于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9年4月18日,游客在位于甘肅省敦煌市的莫高窟游覽。(新華社發 張曉亮攝)歲月流水般逝去,莫高窟現存735個洞窟、45000多平方米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中心塔柱窟—莫高窟第254窟—北魏(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飛天擎箜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 西魏(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歲月與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敦煌別具一格的美景,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有人形容說:“世界任何傳說中神奇的地方,只要去過一次可能便不再神奇。但惟有敦煌,在你造訪之后,心里的感覺反倒更加神奇。”游客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游覽。新華社發(張曉亮 攝)
2019年6月,游客在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游覽,領略大漠風光,體驗絲路風情。新華社發(張曉亮 攝)獨樹一幟的敦煌文化,讓藝術家們的靈感源源不絕。千年人文歷史,在大漠戈壁滋養出絢麗的藝術之花。1979年,取材于敦煌壁畫、反映絲綢之路上中外友誼的經典舞劇《絲路花雨》首演。40年來,《絲路花雨》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成為海外觀眾了解中國藝術和絲綢之路歷史的橋梁。2019年5月23日,演員在紀念晚會上表演《絲路花雨》經典場景。當日,甘肅省舉行紀念活動,紀念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創演40周年。(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攝)2016年9月首演的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如今漸漸成為敦煌的“新名片”。觀眾可以跟隨演員的引導移步換景,感受西域的千年歷史。

2019年4月23日晚,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在甘肅省敦煌市上演。(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敦煌,敦煌!
這里見證了中華民族向西交流的積極開放,這里承載著先民向東回望的無限鄉愁,這里亦凝結著中華兒女的歷史記憶。
走過絲路繁華,拂去歲月風塵,古老的敦煌,在新時代煥發著更加奪目的光彩。
(以下圖片攝影:新華社記者鞠鵬、謝環馳)


習近平:保護好我們的國粹
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時,甘肅省文聯原副主席蘇孝林匯報了《絲路花雨》、《大漠敦煌》等大型文化作品的創作和演出過程,習近平詳細詢問演出走出去等情況。
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要給予支持和扶持,保護好我們的國粹。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
今天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他勉勵文化工作者講好敦煌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努力為構建“一帶一路”服務。

19日下午,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了解莫高窟保護和研究情況,并走進洞窟實地察看歷史悠久的彩塑、壁畫。

正在參觀游覽的群眾看到總書記來了,激動地歡呼起來,紛紛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主動走上前去,同大家熱情握手問候,問大家都從哪里來、路途遠不遠、費用高不高,并祝大家旅游愉快。一位游客告訴總書記,他們專程帶孩子從江蘇過來看莫高窟。總書記笑著對他說:“很好啊,一路上可以多看看,孩子們可以長見識。”

(記者:施雨岑、朱基釵、黃玥;杜尚澤、岳小喬;來源:昆侖策網【綜合】,轉編自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視點)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