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時事熱點 > 閱讀信息
新聞聯播的信號:汲取香港教訓,讓窮人能住得起房子
點擊:  作者:綜合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  發布時間:2019-08-20 12:19:27

 

1.jpg

 

很多人忽略了新聞聯播傳出的信號

(作者:共度時艱;摘自:吾星星”)

 

 

最近香港的事,讓所有中國人受到了刺激。

 

新聞聯播時長39分鐘。

 

第一條就是強調讓2億窮人能住得起房子,安居樂業。

 

第二條是強調政治學習和思想統一認識。

 

然后剩下的都是香港混亂的事情。

 

很明顯,這次香港給我們最大的教訓,就是第一條。

 

01

 

看了住建相關報道,不同以往,這次強調的是頂層設計。

 

1.webp (1).jpg

一直以來,中國內地房地產的老師,是香港。

 

說起香港,不得不要提“土地爺”霍英東。他有一套四兩撥千斤的本事,叫“賣樓花”。1954年,他用100萬不到的本金,在一年時間里蓋好并出售了100余棟四方街唐樓和香檳大廈、蟾宮大廈,凈賺1000萬港元,連他自己都沒料到。這招一出,地產界嘖嘖稱奇,爭相效仿。

 

1981年10月12日,霍英東陪一位中央領導視察,途中聊到中國住房制度改革問題。

 

搞了半輩子房地產的香港商人霍英東,說了一句令領導震驚的話:“人一出生,國家就欠他一套房,怎么得了?”

 

然后向領導當面提出搞商品房和土地有償使用建議。

 

這次會面為之后房地產行業的頂層設計埋下了重要伏筆,同時也被當作推進改革開放的十大貢獻之一。

 

上海,是第一個引進香港土地制度的城市。為了體現國際化,當時的土地出讓文件由一位香港的年輕建筑師進行翻譯,他的名字叫梁振英。

 

40年后的今天, 香港房地產模式產生了連政府也沒有預料到的后果——中國經濟被房地產綁架了。

 

02

 

香港首先吃了房地產帶來的惡果。

 

在2009年,86歲的李光耀接受《海峽時報》專訪時提起李嘉誠,一臉不屑地評論道:“他制造了什么行銷世界的產品了嗎?沒有!”

 

李光耀判斷的沒錯。以李嘉誠為首的四大家族,通過房地產,控制整個香港的金融、電力、碼頭、電信。700萬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斷輸血給他們。

 

曾經有一個人想極力反抗這種強大勢力,他叫董建華。但是時不與他。

 

1997年,為了解決房價過高問題,提出了著名的“八萬五”計劃。因為金融危機,失敗。

 

1999年,他想搞新科技,推出數碼港計劃,代替房地產。因為互聯網泡沫,失敗。

 

力挽狂瀾,卻無力回天。這就是香港的宿命。

 

1.webp (2).jpg

 

因為房地產,香港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

 

因為房地產,中國的芯片之父張汝京還被趕走。

 

因為房地產,茶餐廳,香港美食之魂,正在被逼關門。

 

因為房地產,就算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30多歲,還住在和父母的房子里,還是上鋪。

 

這是典型香港一家八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4個6個月至14歲的子女,居住在面積10平方米的房間內。

 

1.webp (3).jpg

 

所以,現在香港年輕人,打個炮都要到外面鐘點房排隊。

 

給上海翻譯土地出讓文件的那位建筑師,也就是當年特首梁振英,他表示:我用啟德機場的土地儲備,給大家蓋樓,解決住房問題。

 

現在蓋好了,二十萬港幣一平。

1.webp (4).jpg

 

很多東西表面看起來像是當前的問題,但本質卻是在為歷史還帳。

 

這個月,出現大量廢青,他們上街,打砸、暴力宣泄。他們為何肆無忌憚瘋狂?因為他們沒啥好失去。

 

03

 

在上世紀50年代,那時的新加坡住房問題,跟現在香港差不多。

 

50多人擠在一個二三層樓的商鋪房里,或是住在臨時搭建在骯臟下水道旁的棚屋里,居住環境十分惡劣。

 

1.webp (5).jpg

 

一次,李光耀在經過一個正在發生騷亂的街面時,看到一個人從樓上跑下來艱難地把他的電單車搬到樓上去。

 

這時,李光耀深深認識到:“我深信,如果每個家庭有自己的住房,國家將會更加穩定。”

 

1.webp (6).jpg

 

如今的新加坡,年輕人沒有住房之憂,也沒有貧民窟,更沒有鴿子籠、發水屋、?房。

 

它真正實現了“居者有其屋”、“有恒產者有恒心”。

 

2018年香港人均GDP4.89萬,而新加坡人均高達GDP6.43萬。

 

四大家族給香港的年輕人留下了豬籠房,他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還成了國人眼中的廢青;李光耀不但給新加坡年輕人高端制造,港口中心、物流中心,還有各種廉價保障房。

 

孰高孰低,立見分曉。

 

1.webp (7).jpg

 

結 語

 

未來中國的住房模式,會是什么樣子?

 

大部分人住政府建造的組屋,費用低廉。少部分有錢人買昂貴的商品房。這是真正的計劃和市場的完美結合。也造就新加坡住房制度是世界上最成功的。

 

我猜測未來,中國將會形成一套以新加坡為師而兼具“中國特色”的住房模式。

 

耕者有其田是建國的方略,居者有其屋應該是強國的方略。

1.webp (8).jpg

 

豪宅對籠屋,香港貧富差距觸目驚心!這才是最大痛點

(作者:趙靈敏;轉自:華夏時報)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2016年基尼系數為0.539,比2011年上升0.002,創45年以來新高。事實上,自1980年代開始,香港基尼系數一直處在0.5或以上的水平,顯示香港的貧富差距已經相當觸目驚心。

 

1.webp (9).jpg

 

2013年9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首條官方貧困線,收入低于香港居民收入中位數50%的即為貧困。以此標準衡量,目前香港的貧困人口為101.8萬,占整體人口的19.6%。而與此同時,香港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卻產生了為數眾多的世界級富豪。

2016年《福布斯》雜志的數據顯示,全香港最有錢的50個人所掌握的財富達到了1.38萬億港幣,是2016年年香港特區政府可動用財政儲備的1.37倍。

當然,香港那近2成的貧困人口只是相對貧困,在香港福利制度的庇護下,這些人的生存基本沒有問題。如果收入太低的話,可以向政府申請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此外,香港的公共醫療水平高、覆蓋面廣,確保不會有市民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照顧。

 

然而,根據香港樹仁大學的一項調查,有76%的香港成年市民認為現在的生活“頗痛苦”及“非常痛苦”,而在這些人中,大部分人認為住房問題是導致其生活痛苦的最重要原因。而且不少人的家里還雇有來自菲律賓或印尼的女傭,使得住房環境更加逼仄。由于房子小,很多人往往在外面逗留到很晚才回家,節假日也很少待在家里。

但就是這樣的居住條件,也往往要耗盡大部分人一生的積蓄和精力,每平方動輒10萬以上的房價,使得終身為房奴是普遍現象。而在香港的整體環境下,不管供樓壓力有多大,能買得起私樓的仍然是成功人士。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更現實的選擇是通過向政府申請公屋或居屋來解決住房問題。公屋和居屋都是由香港政府出資興建的公共房屋,區別在于前者只租不賣,租金低廉,只相當于市場價的15%左右;后者可以買賣,價格大概相當于市價的60%左右。

 

目前,香港大概一半的人口住在公屋或居屋里面。但問題在于,一方面要住政府的房子有資產和薪金的限制,高于一定的金額就不能申請,出現了所謂的夾心層,他們沒有資格申請公共房屋,而私樓的價格又高不可及;另一方面,因為樓價越來越高,申請政府房屋的人也越來越多,一些年輕人剛過18歲就開始申請,導致輪候的人越來越多,目前據說已經接近30萬人。

1.webp (10).jpg

此外,更有許多底層人士,唯一選擇就是籠屋。典型的籠屋不到100平方米,需要分隔出10個卡位,每個卡位分為上下兩層,只能坐著,無法站立。而就是這么一點兒棲身之所,大部分籠屋居住者也需要靠綜援才能住得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統計,目前香港有10萬人住在籠屋里。

香港住房問題的惡化,和政府長期實行的土地財政政策有關。從19世紀中期香港開埠以來,批租土地就一直是港府的主要財政來源,政府是土地唯一的所有者。為了獲得更多的財政收入,港府往往刻意控制土地的供應數量,旨在“少批多得”,這成了香港樓價高的源頭,造就了房地產商的崛起,也遏制了其他行業的發展機會,更成了社會矛盾的一個重要策源地。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