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徐慕社區楊家村一幢農家小樓門前,一塊“養老示范戶”的標牌特別醒目。這戶人家的主人叫童道云,今年45歲,在城里做保姆,是村里第一個把城里老人接來自家養老的,城里的一位老人已經跟隨她生活了4年。小樓外的院子里面特別布置過,不僅種了花,還擺了不少盆景、園藝,四周木柵欄圍著,門口還有一方池塘,水質清澈,一派田園人家的風光。
城里來的老人姓盛,家住雨花臺區,2012年得了腦中風,老伴早在幾年前就去世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盛老長年住在醫院,但昂貴的住院費令老人承受不起。2013年4月,童道云在省第二中醫院做陪護時,了解到老人的遭遇后十分同情,就問老人愿不愿意跟她到鄉下去生活,老人非常樂意。沒想到這一住就是4年。
農戶既能在家賺錢還能照顧家小
村民楊祥珍8年前在南京五臺山峨嵋嶺一戶人家做保姆,照顧一對年邁的老年夫婦。2013年老爺子病故,對老太太打擊很大。而這時楊祥珍家里有事便提出了辭職,要返回楊家村,老太太一下子沒人照顧了,子女要給她另請個保姆,老人不肯,說祥珍照顧得好,已經離不開她。祥珍被老太太“粘”得沒辦法,便把老太太接到了自己家中。“我因為照顧得好,現在每月報酬高達6000元,比我老公掙得都多。”楊祥珍自豪地說。
沒想到新型的“養老家”,為村民增收致富打開了一條新路徑。徐慕社區黨總支書記朱為國說,楊家村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產業匱乏,村民就業增收一直是個難題。把城里老人接到家,做些自己擅長的家務活,為老人提供日常照顧和親情關懷,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養家,既照顧了老人,也不耽誤照顧自己家庭。時下農村多數村民蓋起了樓房,年輕人進城務工,在城里買了房子,鄉下不少房子閑置著,剛好可用來發展養老事業。
“鄉村養老規范化管理手冊”規范養老
目前楊家村有申辦“養老家”意向的達118戶,經過適老化改造已達到“養老家”標準條件的有二十多戶,床位三十多張。為了規范村里“養老家”的運行,社區專門制定了“鄉村養老規范化管理手冊”,就居家適老化改造、服務規范、收費標準和滿意度考核等作了明確規定。
在南京,這種“城市老人寄養農家”的養老模式很受歡迎。南京市楊家村儼然成了“養老村”,這里自然風光秀麗,城里無法照顧老人的家庭紛紛將老人送到鄉下農民家庭養老。
退休后,避開擁擠,遠離喧囂,從城市搬到農村,呼吸新鮮的空氣,種一塊地、養一只狗、住一座屋,這里池塘清澈、花香滿院……近期湖南衛視熱播的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節目中,幾名藝人租下一戶民居院落,并在周圍土地上種滿玉米、豆角、辣椒等農作物,煮飯前就去田地里采摘農作物、搭爐灶……網友們紛紛表示退休后想要過上那樣的生活!
現實版的《向往的生活》在南京就變成了一種嶄新的養老模式。很多在城里做保姆的農村人,不再在城里做保姆,而是將城里的老人帶進自己的村莊,自己的家庭,讓城里的老人在鄉下養老,成為了一家人。
在銀發時代,在養老時代,在城市養老設施還難以滿足需要的當下,這種“跟著保姆到農村生活”的養老模式是一種智慧打造的創新。具體來說,這種養老模式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01 城市老人體味鄉村寧靜
在城市里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大多都有一種心愿,就是在老年的時候能遠離喧鬧,享受平靜的、恬靜的生活。而到農村養老就能滿足這方面的訴求。城里的老人走進了農村,感受到的是與平時不一樣的生活,可以種點菜,可以養只雞,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氣。什么都是新鮮的,換一種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也就變得多姿多彩了。
02紓解城市養老無奈壓力
老齡時代的到來,在城市里養老,由于公益養老機構還難以滿足需要,由于商業養老機構價格昂貴,成為很多城市市民的煩惱。在養老床位一床難求的困局面前,何不接受這種“跟著保姆鄉下養老”的模式?這種養老模式能夠有效紓解城市養老的壓力,拓展了養老的新模式,讓養老產業更加多元化。
03下鄉養老是多贏的模式
隨著對親情的重視,很多在城市里務工的農村人開始有了“重返鄉村”的濃烈訴求,由此也延伸出了返鄉潮。在城市里,尤其是保姆從業人員越來越緊張。有了“城市老人寄養農家”的養老模式之后,就為解決保姆人員減少的困境找到了破題之路。不僅減少了城市的養老壓力,不僅減少了子女的照顧壓力,還讓一部分農村人用“接納城市老人”的方式,實現收入的增加。既可以照顧家庭,足不出村,還能通過新的養老模式增加收入,家里多了一口城里來的老人,所付出的代價并不高,何樂不為?
“城市老人寄養農家”是嶄新的養老模式,值得嘗試和推廣。當然,城里的子女也要做到“常到農村看看”,看老人的同時也是一次不錯的放松之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