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0月27日,以“科學促進美好生活” 為主題的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部主辦,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承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加強協作,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取得更多突破。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戴維·巴爾的摩教授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靜海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輪值主席、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主持。 400余位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頂尖科學家圍繞醫學與健康、農業與食品安全、環境科學、生物技術與經濟、衛生政策等領域,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 中國科協、科技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衛健委等單位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相關領域專家學者2000余人出席開幕式。 值此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召開之際,特推出李慎明同志公開發表于《光明日報》2012年1月16日標題為“與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相并列 可否設立生命科學學?”一文,以饗讀者。也正如作者文中所講:“僅把自己近些年來對這方面的相關思考做一點梳理,從世界觀、方法論的角度談談對生命科學的一些可能是十分淺顯的看法,以求教于學界和對此有興趣的所有人士。” 對生命科學,我是外行,但對學習其一些常識知識有著深厚的興趣。對生命科學,我也關注了20多年之久。在這里,我僅把自己近些年來對這方面的相關思考做一點梳理,從世界觀、方法論的角度談談對生命科學的一些可能是十分淺顯的看法,以求教于學界和對此有興趣的所有人士。 人,往往從小就愛好奇思遐想。后來,我對生命科學有更多的興趣,可以說是緣起于兩個人物。 【1983年,錢學森(前排左六)與參加中國人體科學研究會(籌)量子物理與人體科學討論會同志合影。資料照片】 其一是令人尊敬的大科學家錢學森。錢學森先生在世時就非常重視對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他明確主張“人體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多次呼吁應當把人體生命科學作為一門科學甚至是一門未知科學加以重視和研究。20世紀80年代的一天,我在一個會議上見到錢老,我這個晚輩向他明確表示了擁護他的這一見解與呼吁。錢老對我說:“人體生命科學研究要靠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指導,要靠領導的重視與組織,要靠各個相關學科的共同攻關。我們過去搞‘兩彈一星’,就是靠一體化的領導,靠高度的政治覺悟、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高度的科學性,這是人體生命科學研究所必需的。”經過這些年的學習與思考,我更加感到錢老在人體生命科學思考方面同樣是先知者。 其二是發明治療燒燙傷藥膏的徐榮祥先生。我和榮祥先生相識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交接之時。他給我講了他從事人體細胞再生研究的起始。在上大學期間,榮祥利用課余,先把仍掛在藤上的三個南瓜劃傷:其中一個抹上香油,結果這個南瓜創面上很快長出新表皮,且一點創疤沒留,恢復得完好如初;而另一個被劃傷沒有涂抹香油的南瓜創面是結疤;第三個被劃傷后貼上膠布的則是潰爛。榮祥把這一道理用到人體上,結果發明了治療燒燙傷有特效的燒傷藥膏。1991年,中國國家衛生部把他們研究出的燒傷濕性醫療技術列入十年百項重大醫藥技術的首批十大醫藥技術之一,向全國行政推廣普及造福廣大患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隨即修改了相關藥品研究的規定:禁止任何使創面干燥及創面慢性愈合的燒傷藥物申報。后來,我多年用他的燒傷藥膏,效果確有再生皮膚的奇效。但當時我印象最深的并非這一發明本身,而在于他在這一發明過程中對哲學的認識與運用。他說:“從一定意義上講,研究有無進展,決定于哲學理念的先進與否,進展大小決定于把先進的哲學理念與你要研究對象結合的程度。”“我盡管學的是醫學,但我酷愛對哲學問題的思考。我讀的哲學著作不多,尤其是西方哲學大家的著作我讀得更少,但中學特別是大學開的哲學課程使我受益匪淺。毛澤東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等基本哲學著作我讀過多遍,爛熟于心。這使我進一步明白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我對這些東西篤信不疑,從而認識了‘整體與個體’的生命科學這一哲學思路,即在把握認識生命整體活動規律的同時,把握認識一個個生命個體即一個個器官的活動規律。整體活動規律與個體活動規律相互之間都應統一,而不矛盾,這才表明你所表達的是生命體的客觀真實的規律。我對燒傷濕性醫療技術的研究過程都源自‘整體與個體’這一哲學思路的指導。如原來世界上對燒傷的治療原則是保持創面干燥的治療,但實踐已證明,保持創面干燥不能愈合治療——說句土話,在干涸的土地上不可能生長莊稼;從個體來說,創面的組織細胞得不到生命的條件也是不可能愈合的。” 榮祥和他的科學團隊的探索及階段性的成果,進一步引起我的思考: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來更加自覺地指導相關科學的發展呢?人體科學乃至生命科學是一個遠比一般自然科學都要復雜的科學的另一門類。在科學研究上不能設立任何禁區,不能故步自封,應容許大膽探索,鼓勵百家爭鳴。 最近又讀了徐榮祥先生的《人體再生復原科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進一步加深了我對生命科學學科的思考。按理說,我對榮祥先生的人體再生復原研究沒有發言權,但對科學的信仰、尊重,促使我不斷對這個問題進一步關注。我更加感到,過去人們對自身生命的傳統研究大都集中在與大自然共生的人類生命體的自然生命領域,研究人體從胚胎開始到出生后直至死亡期間的人類自然生命活動和后天的自然食物營養,而“人體再生復原”則是擬對人體出生后的再生潛能以及針對人體再生潛能發揮所需的再生營養物質新能源的研究。這是否是對人體生命科學探討的一個新的思路呢? 錢學森先生是一代科學大師,他對生命科學的鐘情與判斷可能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一個大科學家的職業道德和卓越洞察力的自然流露;徐榮祥先生關于治療燒傷的成果是我親身感受到的事實,這成果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錢老的一些預測呢?現在,我們強調以人為本,那么在自然科學研究上我們是否應該考慮把生命科學突出出來呢? 【為了更清楚地觀察到人體神經,科學家于2011年研究出一種可以使人體神經發光的縮氨酸熒光液體。資料圖片】 B. 現在似乎缺乏完整的“生命科學學” 如果給人類認識客觀物質世界(其中包括人類生命自身)的能力及成果從大的方面分分類,能分多少類呢?或者說,人類對客觀物質世界認知的能力及成果如何分類才較為科學呢?人們對此早就做了多種探討,現在仍在熱議,隨著科學的日益發展,這種探討將會更加深入。 迄今為止,人們對科學的分類,較為普遍認可的是兩大類,即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西方謂之人文社會科學)。應該說,這樣分類簡潔也比較科學、準確,但有一個很大的缺憾,即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這兩個學科都缺乏完整系統地研究生命(包括人類自身生命體)的學科和學問,特別是缺乏對人類自身生命體意識認知的專門學問——也就是說,缺乏完整的“生命科學”。是否可以建立一門獨立于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之外的生命科學呢?如果能按這三個學科劃分,那么,這三門科學所承擔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分別如下: 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是研究不包括大自然中所有生命體(其中包括人類社會)的純粹自然界物質世界存在、發展、變化規律的科學。也就是說,自然科學是認知各種生命體之外的客觀物質世界即無機界的規律。 哲學社會科學中,哲學是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一般規律的科學,主要是解決主觀對客觀認識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其中的社會科學是研究人的社會存在即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和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規律的科學。 那么,生命科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是什么呢?這就需要首先明確生命內涵的界定。生命,就是有機物和水構成的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的具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能回應刺激、能進行自我復制的半開放物質系統。它包括最原始、最簡單的生命體直到人類這種最高級、最復雜的生命體。生命科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應該是:各種各類生命體與純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與規律,單個生命體內部各類不同組織、系統之間的結構、相互作用與運行規律,各種各類不同生命體如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等之間相互作用與規律,單個或生命群體與社會的相互作用與規律,人類自身生命、意識和人對自然、人類社會認知等生理機理與身心健康的規律。從一定意義上講,生命科學是認知客觀物質世界中的各種生命體即有機界的一般規律。 區別于任何動物、有著思維功能、活生生的人的肉體自身是大自然界的萬靈之長,是認識和掌握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因此,也可以說,生命科學中的人體生命科學是連接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紐帶與橋梁。建立和發展生命科學特別是其中的人體生命科學,必然能帶動和促進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極大發展,進而帶動和促進人類文明的極大發展。生命科學中的人體生命科學所要研究的是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完全有機結合成為一體的獨特科學,而不是單純物質、單純精神或物質與精神相割裂的科學。所以,也完全可以說,人體生命科學是生命科學所要研究的重點甚至是核心。 人類的意識認知科學將人尤其是人腦作為研究對象,這一交叉學科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文、理、工交叉的學科群。因此,建立和發展生命科學,認識和掌握生命存在、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認識和掌握人類自身生命存在、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在當今世界,以基因工程為主要標志的生物制藥已成為世界三大高科技產業之一。生命科學學的建立和發展,完全有可能成為21世紀新經濟的重要支柱。 如果說生命科學這一學科分類成立,那么,就可以把微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和人類生理學、意識認知學、醫學等從自然科學體系中劃分出來,進而納入統一的生命科學這一體系。 如果說,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和生命科學這三個學科分類能夠成立,那么,從天之廣不可度、物之微不可竭的角度看,從萬事萬物生生不息、無始無終的角度看,從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僅有五六千年歷史的角度看,可以說,人類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對生命科學的研究與認識也都只能是剛剛開始,任重而道遠。在對這些進行研究方面,我們應切實鼓勵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只有這樣,人類在科學的大道上才能不斷前行,從而向“自由王國”不斷地邁進。當然,任何解放與創新,都需要或者說更需要嚴肅、嚴謹、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這是自不待言的。 我個人認為,設立“生命科學學”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時空觀、真理觀和科學學科分類的一般原理。 我完全贊成馬克思主義的時空觀:空間無邊無際,時間無始無終。物理學上所講的“宇宙大爆炸”其實應是無邊無際和無始無終的“大宇宙”中,無數個“小宇宙”其中一個的“大爆炸”。由無邊無際和無始無終組成的大宇宙史應該是無限大與無限長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由長、寬、高與時間組成的“四維空間”。至于有沒有包括“生物電”在內的“五維空間”乃至“更多維空間”,需要通過人類的實踐去不斷感知和認識。 大家知道,作為太陽系行星之一的地球距今已有46億年歷史,地球上的生物歷史已有30多億年。地球上的生物不斷進化,“人猿相揖別”不過300萬年左右,人類的農業文明起源于1萬年以前,而人類的文字誕生不過五六千年。 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自從人類誕生后,廣義的自然史(包括生命生物史)便與人類史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并相互影響與制約著。人類的文明產生、存在并發展,這就誕生了兩類主要的科學:一是自然科學,一是哲學社會科學。而人類對生命生物(包括人類自身生理、機理)的認識和防治疾病的醫學往往被放入自然科學的范疇。 人類自誕生以來,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日新月異,很值得驕傲。但要認真算起,“地心說”的終結和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的出版,距今不過468年。牛頓經典力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出版,距今不過324年。愛因斯坦關于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論動體的電動力學》1905年發表,距今僅有106年。第一臺計算機的出現不過67年。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對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的感知與認識才剛剛開始,沒有被感知和認識的事物還很多很多。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沒有什么可以驕傲的,人類要認識世界的路還很長很長,除非在今后漫長的時間里人類自身消亡。 我也完全贊成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在無邊無際和無始無終的大宇宙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里,人們對于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具有相對真理性——也就是說,人們的認識能力在各個階段上都是有限的,在每個階段上所掌握的都只能是相對真理。人類向著相對真理前進,逐步地接近絕對真理,但永遠也達不到絕對的真理。這是問題的一方面。問題的另一方面是,大宇宙的歷史是無窮的,人類的認識能力在全歷史上也是無限的。絕對真理包括在相對真理里面。不能認為相對真理只是相對的真理而不包含任何絕對真理的成分。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真理。相對真理的積累能使人們逐步地接近于絕對真理。不承認人類這個認識能力的歷史無限性,就要陷入不可知論或唯心論的相對論。
中國最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中說:“上盛則夢飛。”本意是指身體上部氣機強盛則可能夢到飛翔。在這里,請允許我把其中的“上”翻新理解成為人的“大腦”。讓我們的頭腦和思想從各種有形和無形的束縛中進一步解放出來,燃燒理想,放飛夢想,繁榮和發展我們人類的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和生命科學特別是其中的人體生命科學。
(作者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來源:《光明日報》2012年1月16日,昆侖策網轉自“世界社會主義研究”)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