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牢牢把握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真正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各自工作領域謀劃發展的科學思路和推動落實的具體舉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1]。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地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一 要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動搖,通過智能制造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可以說,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正在進入一個“人機物”三元融合的萬物智能互聯時代[2],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3]。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和諸多不確定因素大背景下,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看能否搶抓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智能制造是培育數字化發展新動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智能制造將推動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的根本性轉變,促進生產資源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協同優化,提升要素配置效率,重構制造業生產方式和價值流程,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4]。其次,智能制造將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實現先進制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項技術的廣泛滲透、組合創新,實現技術產品新型化和高端化發展,對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破解產業發展短板具有重要意義。第三,智能制造能夠提升柔性化生產能力,將有效提升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動生產制造與國內龐大且細分復雜市場需求之間的精準對接和動態匹配,為暢通供需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強保障。第四,智能制造通過推動企業“兩提升、三降低”成為綠色制造的重要手段,助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實現,帶動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變革。
此外,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智能制造有助于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關乎我國未來制造業的全球地位。國外來看,近年來主要國家均將智能制造作為強化科技和產業競爭、維護和重塑實體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在今年10月7日發布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詳細闡述了美國進一步強化先進制造業領域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略愿景,明確提出“引領智能制造未來”。2019年德國聯邦政府發布《德國工業戰略2030》、2020年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制造業白皮書》,均深刻顯示其鞏固壯大制造業,搶占數字經濟和智能制造新高地的戰略意圖。
在這個背景下,如何發揮我國自身獨特優勢,尤其是當前國際背景下提出中國式智能制造發展體系,既是應對國際競爭、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只有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動搖,才能為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強大支撐。
二 技術融合和系統創新是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5],要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6]。智能制造貫穿制造業設計、生產、服務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先進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各類賦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提質增效的最終目標。智能制造系統中,制造是本體,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服務于制造本體的需求,只有通過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真正解決制造本體的問題,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以現場總線發展歷程為例,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不同國家的不同廠商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信號標準進行產品開發(如西門子、Honeywell、Rosemount、ABB、Foxboro等),各廠商現場總線爭端處于長期膠著狀態,盡管歷經IEC等國際標準協同,但目前世界上有影響的現場總線類型仍然多達幾十種;正是由于工業不同細分領域生產現場的設備、工藝及自動化系統要求存在差異,導致服務于不同細分領域的現場總線產品差異化發展。
未來,需要基于制造本體要求,推動智能制造技術融合和系統集成式創新發展。一是要推動制造本體技術的高端化、智能化發展,這是智能制造技術體系的核心與基礎;二是要以制造本體技術為基礎、融合新型賦能技術,通過“本體+賦能”的智能制造技術發展,實現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三是以新時期不同領域創新發展需求為牽引,帶動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發展,推動實現跨行業、跨場景的智能化技術提升。此外,我們要善于甄別技術成熟度,要做好賦能新技術“適用性”分析,要明確新技術應用的根本目標是提升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不能“為了新技術應用而應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中強調的“要腳踏實地,不能為數字化而數字化”[7]。
三 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需要技術創新、應用示范、產業供給、生態構建協同發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8]。
近年來,伴隨智能制造理念不斷普及,試點示范和新模式應用不斷深入,重大裝備和工業軟件等新興產業不斷壯大,關鍵技術和創新平臺不斷涌現,標準化建設和基礎保障能力不斷優化,政策支撐體系不斷健全,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正在由規模化推廣普及階段邁向系統化全面布局的發展新階段。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我國制造業大部分領域生產模式、制造工藝、制造裝備、工業軟件滯后發展的基本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制造業在役數控機床、檢測裝備、關鍵工業軟件自主化水平不高,產業基礎和共性技術支撐薄弱問題日益突顯,制造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質量效益水平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新時期我國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迫切要求轉變發展方式和轉換增長動力、提升供給與市場需求適配性、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迫切要求促進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發生根本性轉變,這些均需要智能制造提供更強力的支撐作用。
為有效應對和解決制造業在科技創新、應用升級、供給能力、基礎支撐等各方面問題,需要在新的歷史背景條件下深入認識和理解智能制造,需要進一步延展智能制造的新內涵和新要求。一是要建立自立自強的智能制造技術創新體系,包括基于單元、產線、車間、工廠、供應鏈等制造載體的創新,融合人、數據、工藝等制造知識的創新,以及裝備、軟件、制造技術以及制造模式等制造手段的創新;二是要拓展智能制造應用示范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推動企業、產業鏈、區域等不同層面,以及場景、車間、工廠、供應鏈等不同層級的智能制造應用示范水平提升;三是要夯實智能制造核心支撐產業基礎,突破基礎零部件、基礎工業軟件等“卡脖子”環節,推動用產學研深度協同,提升智能制造核心支撐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四是完善智能制造支撐要素和發展生態,包括標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才、資金、政策完善等。
四 推進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制造知識、制造載體、制造手段三方面下功夫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9];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把提升全產業鏈水平作為主攻方向[10];要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國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搞上去,推動我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11]。我們要深刻理解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發展要求。可以說,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新型工業化,新型工業化的實質是通過發展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實現制造業做優做強,而新時期推進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加強創新和提升產業鏈水平。新時期加強創新離不開制造業正向研發設計;提升產業鏈水平離不開制造企業(車間、工廠)、產業鏈供應鏈全面升級,以及破解影響產業鏈升級的關鍵要素和短板。
“十三五”時期,我國智能制造發展主要以“面上推進”為主,重點在細分行業普及智能制造、推動形成共識、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伴隨先進制造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度融合發展,我們日益認識到智能制造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十四五”要推動智能制造創新發展、縱深發展,必然要求推動原有的反向設計研發向正向設計研發轉變,就需要在工藝知識、制造知識上下功夫;必然要求推出智能制造的中國模式、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和中國方案,就需要優化升級車間、工廠、供應鏈等制造載體;還要注重影響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要素和短板,如推進裝備數字化發展、提升智能檢測裝備保障能力等。正如《“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所述,要立足制造本質,緊扣智能特征,以工藝、裝備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推動制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新時期要推動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聚焦制造業本體,在制造知識、制造載體和制造手段方面強化布局。一是要持續鉆研和沉淀制造知識。制造業細分領域的設計方法、材料配方、工藝流程、控制算法等是影響產品創新、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的“訣竅”,需要通過軟件化手段將制造知識數字化封裝為各種設計庫、工藝庫、模型庫、知識庫及其軟件化工具,形成可推廣、可復用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如精雕科技集團將自身積累的工藝經驗開發形成了CAM軟件與虛擬制造平臺,能夠進行工藝驗證與可制造性分析,幫助用戶大幅提升制造效率、降低成本。二是要統籌升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供應鏈等制造載體。一方面,無論是老工廠升級改造,還是新工廠建設,都需要借助數字化工具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布局、工藝仿真、虛擬制造等,如三菱電機公司名古屋制作所可兒工廠在升級改造前預先進行了數字仿真分析,西門子公司今年6月新建投產的南京新工廠在實地建設之前,就預先打造工廠數字孿生體。另一方面,要重點關注和推動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如紅領集團通過智能工廠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實現差異化設計、制造資源快速匹配、生產過程全程追溯,帶動企業生產成本下降了30%,研發周期縮短40%,原材料庫存減少60%。三是要補齊制造手段的發展短板。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裝備、軟件、網絡、平臺等先進制造技術手段和工具,要加快推動關鍵技術裝備數字化發展,補齊關鍵部件和工業軟件短板,實現工業網絡自主研發和應用,促進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尤其是深入挖掘智能制造在中國式現代化要求下的新內涵和新路徑,從長遠大勢出發制定正確的重大戰略,持之以恒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我們已經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要緊緊圍繞這一偉大歷史目標,把落實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作為政治任務,勇挑重擔,敢于擔當,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注:1. 《求是》署名文章《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2021.3.15);2.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2] 注:2021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3] 注:1. 《求是》署名文章《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2021.3.15);2.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4] 注:1. 2018年2月12日在成都中電熊貓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考察調研時的講話;2. 2017年12月12日在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江蘇徐州)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3. 2014年5月10日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河南)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5] 注:2021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6] 注:2020年6月30日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的講話。
[7] 注:《求是》署名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2022.2.7)。
[8] 注:1. 專題文集《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學分析形勢,形成新發展格局》篇;2. 2020年5月23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的講話。
[9] 注:2019年9月17日在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10] 注:2020年7月24日在吉林考察時的講話。
[11] 注:2019年9月17日在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考察調研時的講話。
作者:歐陽勁松,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來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歐陽勁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2-11-16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駱鐵軍:中國鋼鐵發展智能制造,要產、學、研、用結合
2017-06-04?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