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愛國主義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它與社會制度、國家性質緊密相連,也因政黨和利益集團的性質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屬性和要求。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也是高揚愛國主義旗幟、踐行愛國主義使命的愛國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是一部黨領導中國人民救國、建國、富國、強國的壯麗詩篇,中國共產黨的愛國主義經歷了從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百年愛國主義的主題主線是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本質特征是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歷史經驗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愛國主義是由于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范。“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愛國主義與社會制度、國家性質緊密相連,缺乏對國家主權和社會制度認同的愛國主義是不完整的。愛國主義也因政黨和利益集團的性質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屬性和要求。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也是高揚愛國主義旗幟、踐行愛國主義使命的愛國主義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始終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中國人民救國、建國、富國、強國的壯麗詩篇,中國共產黨的愛國主義經歷了從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歷程,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百年愛國主義的主題主線是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本質特征是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歷史經驗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近代以來的中國落后挨打、國破家亡,激起中國人民的強力反抗。“中華民族”“國家社會”“愛國主義”等概念和行動成為一種時尚。國是什么樣的國?要愛什么樣的國?在不同群體、不同階級的人群中有著不一樣的答案。以代表當時社會進步潮流的思想成果和目標指向而言,愛國主義大致經歷了從舊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向,“社會主義”也從一種社會思潮發展成為共產黨人對新社會、新國家的目標追求。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提出了從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戰略構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經歷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發展變化。
1.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改變了近代以來愛國主義的性質和方向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恩格斯曾指出:“當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國侵略者壓迫的時候,它就必須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反對外來的敵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成為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中華民族”“救亡愛國”等逐漸成為仁人志士奔走吶喊的主題詞。孫中山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第一個響亮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孫中山曾說過:“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他也總是以“一息尚存,不忘救國”等來鞭策自己。但是,歷史上包括“三民主義”在內的各種救國主張、愛國方案都以失敗而告終,歷史證明舊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道路、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愛國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愛國力量。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改造中國、教育人民成為他們的神圣使命。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瞿秋白曾說過:“帝國主義壓迫的切骨的痛苦,觸醒了空泛的民主主義的噩夢”,“所以學生運動倏然一變而傾向于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合作主義、泛勞動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等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紛紛涌入中國,成為熱詞。早期的共產黨人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李達等在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潮展開激烈的競爭、較量、斗爭中,經過反復比較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也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性質和方向。“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強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雖然最初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基本國情的把握還不是十分清晰,對馬克思主義應用于中國實際也沒有進入“中國化”層面。但是,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
2. 愛國主義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
愛國主義性質從屬于社會性質與革命性質。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國社會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革命性質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愛國主義屬性的特殊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將要經過一個新民主主義的特殊階段,成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一個必經階段。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兩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義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的革命,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而所謂民主主義,現在已不是舊范疇的民主主義,已不是舊民主主義,而是新范疇的民主主義,而是新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致力于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的斗爭,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為光明的新中國”。
愛國主義從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是歷史必由之路。中國民主革命性質,既不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也不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而是無產階級領導(通過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黨內曾經發生過主張“畢其功于一役”的“一次革命論”和認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間隔著一道“萬里長城”的“二次革命論”,右傾機會主義、“左”傾教條主義等錯誤給中國革命和愛國運動造成了嚴重影響和重大損失。“中國革命不能不做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堅持的愛國主義屬于新民主主義性質,主張為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而奮斗。毛澤東指出:“這種民主革命是為了建立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所沒有過的社會制度,即民主主義的社會制度,這個社會的前身是封建主義的社會(近百年來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它的后身是社會主義的社會。若問一個共產主義者為什么要首先為了實現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社會制度而斗爭,然后再去實現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那答復是:走歷史必由之路。”
中國共產黨人既是國際主義者也是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伊始,就把自己融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大家庭。毛澤東指出:“國際主義者的共產黨員,是否可以同時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呢?我們認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應該的。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共產黨人昭告中外:我們是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統一論者。“中國共產黨現在提出的這些政策,沒有問題的是帶著愛國主義性質的。有人說:共產黨是國際主義者,他們是不顧民族利益的,他們不要保衛祖國。這是極糊涂的話。中國共產黨人是國際主義者,他們主張世界大同運動;但同時又是保衛祖國的愛國主義者,為了保衛祖國,愿意抵抗日本到最后一滴血。”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我們的口號是為保衛祖國反對侵略者而戰。對于我們,失敗主義是罪惡,爭取抗日勝利是責無旁貸的。因為只有為著保衛祖國而戰才能打敗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國勝利了,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者被打倒了,同時也就是幫助了外國的人民。因此,愛國主義就是國際主義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的實施。”中國共產黨人的國際主義,是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
3. 愛什么國:包含社會主義因素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1927年,國共合作的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以武裝斗爭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開展土地革命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國蘇維埃政權所建設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之最高政權為全國工農兵會議(蘇維埃)的大會”。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中華民族同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國內階級矛盾逐漸降為次要矛盾,中國共產黨開始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對于國家政權構想和愛國主張也順應形勢變化予以調整。從蘇維埃共和國到人民共和國,從民主共和國到陜甘寧邊區政府,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國家構想和愛國主張堅持以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準繩,而無一黨一己之私利。為了推動國民黨加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并承諾將工農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
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進入全民族抗戰時期,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中國共產黨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通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領導中國人民投身民族解放戰爭洪流之中,成為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批判黨內王明鼓噪抗戰勝利后“天下姓蔣不姓共”的右傾錯誤主張,反對國民黨頑固派“一個國家、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反動逆流,引領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正確航向,指出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道路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道路在當時都走不通,強調成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并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是什么樣的國家?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相結合,這就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就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民國,這就是我們要造成的新中國。”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大決戰。中國向何處去?建立什么樣的國家政權?是建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還是建立各革命階級聯合的人民民主的新中國,成為當時國共兩大陣營戰略決戰的核心與焦點。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向中國人民發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等偉大號召,制定了奪取全國勝利的政治、經濟綱領和軍事原則,發動國統區愛國民主運動,聯合各民主黨派組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對新中國的國體、政體提出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構想。毛澤東指出:“我們政權的階級性是這樣: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但不是僅僅工農,還有資產階級民主分子參加的人民民主專政。”他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愛國主義從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陜甘寧邊區政府到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為走向社會主義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大地上確立起來。列寧指出:“過去,我們從原則上反對護國主義,所以我們當時有理由譏笑那些好像是為了社會主義的利益而想‘保護’自己祖國的人。現在,我們已經獲得做無產階級護國派的權利,問題的整個提法就根本改變了。”隨著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新中國緊密相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從社會主義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 中國人民熱愛的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新中國“另起爐灶”“一邊倒”“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等3條基本外交方針,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新中國的國家性質和愛國主義屬性。1950年2月,中蘇簽訂友好同盟條約。毛澤東指出:“我們同蘇聯的關系,應該在一種法律上,就是說在條約上,把它固定下來,建立同盟關系。”“這個條約是愛國主義的條約,又是國際主義的條約。”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派兵武裝干涉并悍然越過三八線。毛澤東發布命令,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號召“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工商業家,凡屬愛國者,一致團結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堅決站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立場上”。那時的美國還在四處兜售所謂世界主義,叫囂大國領導世界,其目的是要小國永遠跟它走,永遠受它的奴役剝削。中國共產黨堅持國際主義,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堅持愛國主義,反對世界主義,強調“我們的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和人民民主主義的愛國主義,不是資產階級的沙文主義。我們反對失去民族自信心的、投靠大國的‘世界主義’”,“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在國際主義指導下的加強民族自信心的愛國主義。”
新中國愛國主義為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去的過渡性質的社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和富強而奮斗。”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任務的完成和國民經濟恢復、社會基本穩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實際進程。1953年12月,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宣傳部制發《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以下簡稱《提綱》)。《提綱》指出:“中國革命第二階段的任務,就是要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強調“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偉大的光榮的任務”。為從法律上確立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加強國家政治、法律上層建筑領域的建設,更好地為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毛澤東親自主持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他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中指出:“我們的憲法是新的社會主義類型,不同于資產階級類型”,堅持“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施,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從此,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有了更加明確的社會主義的價值指向和奮斗目標。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根據中國國情,科學地回答了國內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問題。劉少奇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中論及關于社會主義國家中的民族自治問題時指出,“憲法草案的序言和許多條文規定了國內各民族間平等友愛互助的關系,保障了各少數民族的自治權利”;規定“我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一律都享有平等的權利”;“建設社會主義社會,這是我國國內各民族的共同目標。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保證每一個民族都能在經濟和文化上有高度的發展。我們的國家是有責任幫助國內每一個民族逐步走上這條幸福的大道的”。關于祖國統一和臺灣問題,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臺灣的同胞從來就是中國人民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歡迎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為推動和平解放臺灣事業發揮積極作用,強調“祖國的大門對于所有的愛國分子都永遠是敞開著的。任何一個中國人對于祖國統一的神圣事業都有權利和義務作出自己的貢獻。依靠全民族的團結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臺灣的解放是一定能夠實現的”。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如何對待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問題上,為新中國確定了正確的基本國策和方針原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大業提供了原則遵循和行動方案。
2. 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制度融為一體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愛國主義從此與社會主義不可分割、不再分離,愛國主義從熱愛新民主主義中國發展到熱愛社會主義中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進入社會主義歷史階段。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唯一的出路。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即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場偉大的斗爭,是社會制度和人的相互關系的一場大變動。”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需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但是,“這個社會主義的新制度是一定會鞏固起來的。我們一定會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熱愛社會主義中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基本方針和首要任務。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他在黨的八大開幕詞中指出:“我們這次大會的任務是:總結從七次大會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黨的八大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發生的變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什么樣的國家、中國人民熱愛什么樣的國家作出科學判斷。黨的八大認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為實現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通過各種渠道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充分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積極性。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來,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視美帝國主義’的精神發展起來。”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針對當時青年學生中間存在不關心“祖國的前途”或“以為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就應當什么都好了”等傾向,指出:“要使全體青年們懂得,我們的國家現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全靠青年和全體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團結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毛澤東發出號召:“同志們,團結起來,堅決地勇敢地為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而奮斗。一切離開社會主義的言論行動是完全錯誤的。”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措施,號召和規范各階層群眾的愛國主義行為。1961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指出大學生培養目標是:“具有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愿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為人民服務”。1961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教育的指示》要求“向農民宣傳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強調“不斷地用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農民,不斷地提高農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愛國熱情,這應當是我們一項經常工作”。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史稱凱歌行進的崢嶸歲月,也是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光輝歷程,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熱忱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3. 愛國主義最鮮明的主題就是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愛國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針對社會上存在的將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相割裂的錯誤觀點,鄧小平強調:“有人說不愛社會主義不等于不愛國。難道祖國是抽象的嗎?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愛什么呢?港澳、臺灣、海外的愛國同胞,不能要求他們都擁護社會主義,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對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否則怎么叫愛祖國呢?”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視歷史和現實,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新途徑。為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國共產黨維護世界和平,搞好國內建設,在國際上強調“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將愛國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與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結合起來;在國內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勉勵“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形勢變得十分復雜。“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于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獻身于促進祖國統一事業。”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推動新時期愛國主義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不斷深化發展。關于這一歷史階段的愛國主義,江澤民指出:“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本質上是統一的。”“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這種愛國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融入了體現時代進步的民主精神和科學精神,使中華民族的發展有了正確的思想指引。這種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緊密結合,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走上了正確的道路。這種愛國主義,把中國的前途命運放在世界格局中觀察,把中國社會的發展與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緊緊聯系在一起。”這一時期的愛國主義,也與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1995年1月,江澤民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強調“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1994年,中共中央印發《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要進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教育”。隨著香港、澳門先后回歸祖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結出了豐碩果實。
跨入21世紀,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動員和凝聚全民族為振興中華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胡錦濤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21世紀初,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在應對各種風險考驗中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振奮全國各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抗擊非典疫情、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災等,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充分把握第29屆夏季奧運會、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運會的教育機遇;為挫敗“臺獨”分裂活動,胡錦濤提出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另一方面,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程中不斷加強與建構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在全社會形成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的良好風尚。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和基本內容,在全社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
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愛國主義的本質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將弘揚中國精神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既強調必須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又具有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顯示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貢獻力量,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1. “兩個大局”視閾下的愛國主義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賦予新時代愛國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歸根到底是人民夢。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我們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必須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堅信中華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條成功的復興之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新時代愛國主義迎來全新的發展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終于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開始了建設自己國家的偉大進程,充分展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是新時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重要著力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在新時代面臨新的挑戰、具有新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強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針對臺灣同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強調“偉大祖國永遠是所有愛國統一力量的堅強后盾”。同時,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于回歸后的香港、澳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的基本原則,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加快“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香港、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針對廣大海外僑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海外僑胞有著赤忱的愛國情懷、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廣泛的商業人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愛國主義的國際視野。隨著中國快速發展,國際上有人擔心中國“國強必霸”,有人鼓吹“中國威脅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呼吁國際社會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鮮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全球視野,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相統一的世界胸懷。
2. 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愛國主義就是要熱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中國共產黨領導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后,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是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們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就不難發現,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
愛國主義就是要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是黨和人民團結奮進的偉大旗幟。從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日臻完善。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具有強大的生機與活力。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政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
愛國必須與愛黨、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度統一。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成為命運與共的一個整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愛國主義本質的最新表述,體現了“三愛”休戚與共關系的更高層次、更深內涵,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指明了發展方向,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供了根本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三愛”高度統一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這樣的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也是具體的、現實的,“在當代中國,弘揚愛國主義就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不可動搖”。新時代愛國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本質特征和鮮明體現。
3. 堅持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
強調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性,明確愛國主義教育重點對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思想自覺和情感認同。新時代愛國主義對各級領導干部、知識分子、科學家、青年人才、新聞工作者、社會著名人士、民營企業家等提出明確具體要求,對青年學生和愛國愛教人士群體予以特殊關注。關于同宗教界建立愛國統一戰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下,同宗教界結成統一戰線,是我們黨處理宗教問題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要重視培養愛國宗教教職人員隊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質,確保宗教組織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愛教人士手中。”
明晰愛國主義教育基本要求,突出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內容。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與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豐富多樣,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形勢,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切實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加強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確立愛國主義教育原則,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原則、運用生動活潑的教育方法,對于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要充分利用我國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民族傳統節慶、國家公祭儀式等來增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堅持以立為本、重在建設,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注重落細落小落實、日常經常平常,豐富實踐載體,營造濃厚氛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再強調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廣大家庭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部門要發揮統籌、協調、指導、督促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家庭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