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圖為習近平等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偉大歷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陳列》。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中共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當選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陜北。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內,習近平談到延安時期“要求黨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形成了‘只見公仆不見官’的生動局面”。
這句“只見公仆不見官”出自《和董必武祝壽詩》,作者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
1946年12月1日,朱德60歲生日之際,董必武寫了一首《祝朱總司令六秩榮壽》,稱贊朱德:“骨頭生若鐵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寬。要作主人不作客,甘為民仆恥為官。”作為答謝,朱德也依韻和詩:“耕者有田風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寬。實行民主真行憲,只見公仆不見官。”
延安時期干部作風的樸實、干群關系的融洽,在這兩首詩詞唱和中充分體現。
當年,在看山山窮、看水水瘦的陜北,中共領導人和普通士兵一樣,每天3錢鹽、5錢油、7分錢菜金,同吃粗茶飯、同住土窯洞。美國記者斯諾曾在延安看到這樣一幕:毛澤東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衣服;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的背心是用繳獲的降落傘做的;林伯渠戴的是斷了一條腿的眼鏡;紅軍大學學員把敵人的傳單翻過來當課堂筆記本使用……
1939 年,毛澤東和延安楊家嶺農民親切交談。(圖源:解放軍報)
即便生活艱苦,中共領導干部也拒絕任何優待,跟老百姓一樣耕種勞作,不搞特殊化。
那時,周恩來經常奔波于重慶與延安之間,但仍積極參加大生產運動,還在紡線比賽中得過獎;除了開荒種地,張聞天和彭德懷也在楊家嶺往山上抬大糞;劉少奇患有嚴重胃病,有時疼得整夜睡不著,警衛員要求多給他配些大米、白面,但劉少奇執意不肯:“延安的條件就這樣艱苦,同志們都能挺住,我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更應以身作則,怎么能要組織的特殊照顧呢?”
“吃的是一鍋飯,點的是一燈油”,干部和群眾親如一家,自然也就分不清誰是“官”了。
1940年5月,朱德作為人民軍隊的總司令來到河南洛陽,國民黨將領衛立煌派要員迎接。可朱德的穿著打扮和普通士兵一樣,從眼前走過也沒人認出來,只得請求再走一回,才完成了歡迎儀式。一名外國記者說得很形象:“如果朱總司令從講臺上走下來,幾分鐘后,你就無法辨認出哪個是總司令。”
1937年,朱德視察抗日軍政大學。(圖源:解放軍畫報)
延安時期,不僅生活中“只見公仆不見官”,而且許多干部“甘為民仆恥為官”。公仆是為公眾服務的人,用共產黨人的話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高興不高興”,曾是陜甘寧邊區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標準。有一次,一名農民的毛驢被雷劈死,他氣極罵道:“為啥不讓雷公劈死毛澤東?”毛澤東得知后,不僅沒生氣,還了解情況,問明實情,原來是當地征糧太重,這名農民心里有怨氣,才借罵“雷”出氣。于是,毛澤東提出要減輕農民負擔。在他看來,政府不為民做主,將來“雷公是要打死人的”。
還有一年春節,中央機關演戲,邀請老鄉們觀看。晚上,毛澤東走進禮堂,看到前面的座位留給了領導同志,接著坐的是干部戰士,而老鄉們都坐到了靠后的位置上。他對干部戰士說:“同志們,老鄉們生產忙,看戲機會少,要跑很遠的路過來不容易,我們應該讓他們坐最前面。”說完,自己帶頭坐到最后面,而老鄉們被一個個請到了最前面。
領袖帶頭,廣大干部身體力行,給延安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氣。召開中共七大時,中共中央扎根延安已是第11個年頭。大會首次將“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寫進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提出:“我們的每一個指戰員以至每一個炊事員、飼養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
許多國民黨統治區來延安參觀的民主人士和外國記者,都曾親眼目睹延安作風,無不為之感動,他們忍不住說:“天下竟有這樣的官?”
從井岡山上“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到延安時期“只見公仆不見官”,再到新時代堅持當“老百姓的官”、不要“做官當老爺”,100多年來,黨員干部要做人民公仆的要求沒有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沒有變。
“只見公仆不見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共產黨人就是要做難做的事。
文/鐘祺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等
來源:學習小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