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東 主辦方供圖
10月28日,在“2022中國實體經濟論壇”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國機集團總工程師兼副總經理陳學東表示,我國制造業目前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原創性、顛覆性、變革性技術成果不多;第二,工業基礎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供應鏈尚不能完全自主可控,質量效益指數偏低,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第三,資源能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單位制造業能耗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第四,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方式和工藝流程的水平亟待提升。
陳學東表示,未來15年是我國從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要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對此他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加強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總體規劃和推進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分類組織實施。開展突破工程,解決“卡脖子”問題,降低對外依存度,實現供應鏈自主化;開展短板工程,夯實工業基礎,挖掘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開展卓越工程,鍛造優勢產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實現產業鏈現代化。與此同時,要建立可持續推進機制,將當下急需和長遠發展相結合,將市場與政府相結合,將國防與民用工業相結合,將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結合。
要重視智能制造相關產業基礎,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統籌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聚焦重點領域,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智能制造進園區,提升產業集群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制造公共服務能力,對標世界一流,加強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財政資金支持,促進智能制造快速發展。完善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
第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強國家級研發平臺建設,優化體系布局。發揮高校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作用,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動轉制院所回歸公益,聚焦底層技術,成為原創技術“策源地”。鼓勵龍頭企業成為產業鏈鏈長,聯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設立制造業基礎、共性技術、工業母機、重大裝備等四個領域的創新平臺,增強制造業原始創新、前沿技術突破和產業基礎能力。推進新型創新網絡建設,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建設制造業創新載體。
第三,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和創新創造精神的優秀企業家與戰略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對于高技能人才培養,要健全激勵保障制度,加大表彰力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社會地位;推進校企聯合現代學徒制教育;鼓勵企業興辦職業技術教育;建立終身教育培訓機制,提供進修深造機會,不斷提高員工職業技能;加強應屆畢業生、在職人員和轉崗人員的數字化技能培訓,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深化新工科建設,在智能制造領域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和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
陳學東總結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程度直接關乎我國制造業質量水平。要堅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提高質量、效益和效率,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變革,為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制造業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澎湃新聞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