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
1) 當前國際地緣戰略兩大熱點:俄烏之戰及臺海局勢;
2)美國升息縮表、美元指數飆升也帶給全球影響;
3)上合、金磚組織朋友圈擴大。中國勢力進入中亞、中東,中沙、中伊、中俄,中國石油天然氣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上合組織、金磚組織也是去美元化聯盟。中俄主導建立歐亞大陸陸權聯盟抗衡美國為首的海權聯盟也將是趨勢。
4)美國已由反恐戰爭形態轉向大國競爭形態,開始打壓中俄兩大國,全球已進入大國戰略競爭階段。中美俄三方是主角。
(一)中美俄三角關系及三方態勢
(1)中美關系:
美國認知到中國已是美國需要長期、系統進行對抗的最主要戰略對手。并把中國定位是唯一一個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的國家。并稱未來十年是中美兩國競爭決輸贏的決定性時間。美國想繼續維持美國單極霸權。但處于衰退之中的美國總體處于戰略收縮狀態,正忙于應對國內問題,包括通脹、兩黨分裂、種族社會撕裂等問題,面對國內挑戰。美國只有對外制造敵人,美國才能凝聚國內共識,所以就采用以代理人離岸制衡戰略,來面對作為其首要戰略對手的中國。
美國已確定中國不同意納入由美國所制訂的,對美國有利的所謂國際規則之下,認為中國想重塑國際秩序。中國則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而且有許多國家也認同中國的理念。而中國提出的中美應“合作共贏”方案,美國也不接受。美國仍想繼續維持其單極霸權。中國則主張多極世界,反對美國霸權。
(2)中俄關系:
中俄主張多極世界,反對美國霸權是共同點。中俄都受美國打壓,中俄聯手抗衡美國符合中俄各自的國家利益。俄烏之戰迫使俄羅斯向東看,對中國有利。中國由此獲得俄羅斯更多且相對廉價的能源(石油、天然氣、優質煤)供應,也緩解了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壓力,讓美國不能全力對付中國。
(3)美俄關系:
美國及北約視俄羅斯為亞洲俄羅斯,不接納俄羅斯融入歐洲。并戰略限制俄羅斯地緣擴張,又在歐洲樹俄羅斯為敵,以引發俄烏之戰,借口切斷北溪二號,有利于美國搞離岸制衡,借烏克蘭為代理人,挑起俄烏沖突,由此帶給歐洲對俄羅斯的不安全感,借此美國可控制歐洲。并借挑起俄歐沖突,可收割歐洲財富、人才、制造企業流向美國,為走向衰退的美國補血。而俄羅斯反對北約東擴,美國及北約持續對俄羅斯戰略空間進行壓迫,俄羅斯的國民性始終缺乏安全感,按美國戰略分析家所稱俄羅斯是“困獸猶斗”。這讓俄羅斯已退無可退,勢必抗爭!美國及北約對俄羅斯的戰略壓迫會逼迫俄羅斯“困獸猶斗“,采取極端行動對抗美國及北約。美俄雙方矛盾已不可調和。
(二)中美俄三角關系又是動態變化的
問題:美國民主黨執政還是共和黨執政對中國有利?
背景: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應該在拜登任上拿下臺灣對中國有利。這也是統一臺灣的窗口期。俄羅斯普京干擾過民主黨大選,讓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總統大選沒有選上,使得共和黨特朗普當選。所以民主黨拜登與普京天生敵意。民主黨拜登任上,對俄羅斯進行戰略遏制,也是為了美國中期選舉,所以美國挑起了俄烏之戰,這使得俄羅斯更靠向中國。
而共和黨與俄羅斯關系更密切,過去基辛格主張和俄抗中,主張俄歐關系緩和。比如上次共和黨特朗普當政時,共和黨主要針對中國。當中美貿易戰,及香港問題,以及美軍機抵近中國極限施壓中國時,俄羅斯普京則大多躲在中國身后默不出聲,讓中國獨自面對美國特朗普的挑戰,讓中國獨自面對美國的壓力加大。之前,俄羅斯以為美國打臺灣牌在全力對付中國,俄羅斯就沒事了。現在證明,美國不會放了俄羅斯,而且針對俄羅斯挑起了俄烏之戰。因為美國對中俄這兩個戰略對手,都分別執行同樣的長期離岸制衡戰略,俄羅斯不要太天真!當然民主黨對俄羅斯更狠,共和黨對中國更狠!
美國11月份中期選舉,若民主黨輸了,而且民主黨輸的可能性很大。這樣由于民主黨再提美國國內有關議案就會被占多數的共和黨所否決,從而民主黨失去了影響美國內政的主導權,拜登勢必在外交與國防方面對華、對俄更強硬,才能有更多代表民主黨政黨的聲量,而有聲量才能有利于民主黨政黨大選的選舉利益。但美國民主黨想通過議會議案,以增加軍援烏克蘭,可能會被占大多數席位的美國共和黨議員所否決,這樣烏克蘭由于美國的軍援減少,烏克蘭澤連斯基對俄羅斯進攻必然減少,俄烏局勢緩和可能性增加。因此,為了民主黨未來總統大選選情,為了民主黨政黨利益,拜登及政府只能利用總統權力,在外交及軍事領域,對華采取更進一步強硬行動。這已是必然選擇,對此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而美俄關系也會動態變化。若中期選舉美國民主黨失敗,美俄關系部分會得到緩和。所以由于美國不同政黨當政或占上風,中美俄三角關系就會處于動態變化之中。
對中國來說,要抓住中美俄三角關系對中國最有利的時刻采取行動。如同當年美國在中東行動時,毛澤東利用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來華訪問,給美國造成了中蘇已聯手的假象,然后再進行“八二三”金門炮戰。使得美國不敢對此輕舉妄動,即使在“八二三”金門炮戰中打死了兩名美國軍事顧問。中俄戰略協作聯手時,中國采取對美對臺行動,比美國分化中俄關系之后,中國才采取對美對臺行動,對中國國家利益更有利。
(三)中俄關系的共同基礎
美國為了維護全球霸權,正在破壞現有國際秩序,正在逆全球化。美國一方面北約東擴,另一方面加緊控制臺灣,與“臺獨”勢力一道,正將臺灣問題國際化。這都是破壞了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中俄站在一起共同維護二戰所確定的勝利成果,符合中俄兩國各自國家利益。
而中俄一同主張多極化世界,反對美國單極霸權是中俄共同點。這個是中俄戰略協作對抗美國的基礎。多極世界也符合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
俄羅斯的新歐亞主義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有重合之處。中俄戰略合作,整合歐亞大陸陸權國家,抵御美國為首的海權國家聯盟想控制陸權國家的企圖,這將是長期的目標。歐亞大陸一體化是未來發展方向。它既是反美霸權的戰略,也是美國霸權衰弱之后的替代。
針對美國東西兩線同時遏制中俄,中俄必須聯手,中俄應化被動為主動,主動采取一致行動。這才是應對美國對中俄進行離岸制衡戰略最好的反擊。這樣才能各自獲得各自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不然,中俄就會處處被動。
目前中俄關系仍然處于最好階段,趁俄羅斯普京還在位時,啟動武統對中國有利。否則等到后普京時代,可能出現俄羅斯政局不穩,比如發生顏色革命的情況,未來中俄關系就會有不確定性。到時中國再單槍匹馬地應對多國聯軍去解決臺灣問題,面對臺海新局勢就吃力了!
(四)美國對俄新動向
近期俄烏之戰有核戰風險,美國部分民主黨議員現要求拜登在烏克蘭收手,有可能是為了選舉,想拉支持共和黨選民選票,并且好集中精力對付中國。但最終美對俄強硬派占了上風,加上共和黨大概率贏得中期選舉可能,民主黨選輸了之后,美國拜登政府會采取對華更加強硬的戰略。包括對華繼續打科技戰,遏阻中國成為科技強國;繼續打臺灣牌以執行離岸制衡,將臺灣作為耗材,消耗中國大陸的國力,“以臺制華”。未來一旦共和黨上臺,則美和俄抗中趨勢又將存在。而目前拜登任上,在中美俄三角態勢中,中俄處于聯手狀態,一同對抗美國對中國有利。
(五)歐洲的處境
在歐洲制造由美國所“可控的動蕩”,是美國維護其霸權的重要手段。美國借推動烏克蘭危機升級,既可以打壓俄羅斯,遏制俄羅斯對美國的戰略威脅;又能通過制造歐洲地區動蕩,保證美國對歐洲的主導權。當歐洲多國因地緣沖突深陷能源短缺、通脹高企等困境,歐元區CPI年率終值已為9.9%,再創新高。德國9月通貨膨脹率為10.0%,更創下1990年以來新高。美國還借機在能源、軍工等領域成為大贏家,并力圖吸收歐洲制造企業去美國投資,重振美國制造業,為衰退的美國補血,“讓美國再次偉大”。
3月以來,美聯儲因通脹高企等因素連續收緊貨幣政策,至今已3次加息,且加息力度越來越大。由于同期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緊縮,步伐遠落后于美聯儲,美歐利差不斷加大,導致更多國際資本從歐洲流向美國,這加劇了歐元下跌趨勢。現在俄烏戰事拖長已是必然,歐洲因此次俄烏之戰處于被美國收割的處境,結果由于高價能源,歐洲正在被“去工業化”也是必然;而歐洲工業轉移路徑為中國或美國,選擇中國還是美國,取決于歐洲自身的選擇。從這一點來看,事實上中美都是俄烏沖突受益者。以“下圍棋”比喻,美國是殺雞取卵,是占圍棋實地。美國為了救自己,連盟友利益也收割,并不惜破壞自己所制訂的國際規則,但失去的是圍棋的勢。中國則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追求的是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利益,如同下圍棋時的“取勢”,同時也占實地。最終中國將贏得大棋局的勝利。
而即使在俄烏之戰前,中歐投資協議就已被美國所阻擋。而現在因俄烏之戰久拖不止,德國能源價格高漲,正逼德國高端制造企業投資中國數量及投資金額在增長。同時由于俄烏之戰,歐元被沉重打擊,美國在歐洲地區挑動俄烏之戰,加劇俄歐對抗、制造歐洲動蕩,歐元和歐洲經濟成為了犧牲品。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而做美國的盟友則是致命的。”虛弱的歐洲現已成定局。
(六)中東局勢及人民幣國際化
中東局勢中,沙特出現疏美親中信號。沙特強化了與中國的關系,包括中沙兩國軍事合作、中沙兩國基礎設施合作,而中沙石油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沙特開始去石油美元化。現在中沙、中伊關系得到強化,海灣國家聯盟也靠向上合組織,使得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減弱。中國正逐漸取代美國在中東能源體系中的地位,這打擊了美元稱霸世界的美元石油體系。中國以此可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去美元化。而中國對外采購能源基本上已經能夠做到完全使用人民幣。也有利于中國一旦解放臺灣,美國及西方對中國的金融、經濟制裁,包括美國會對華停止美元結算系統swift,所帶給中國的可能傷害會減少。之前中國與俄羅斯的石油結算也早就已經是使用人民幣本幣結算,雙方建立了盧布和人民幣共同支付的結算新模式。中國與伊朗已建立長期戰略協作關系,中伊石油貿易結算也是采取人民幣結算的方式,加上以上海石油交易所在國際結算中的作用和地位,會吸引更多的國家來上海進行石油的交易和結算。長期看,這都有利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有利于反美元霸權。
作為美元霸權受害者的土耳其也轉向與俄羅斯聯手。在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美國破壞之后,通過經過土耳其達到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土耳其參與俄羅斯能源貿易。土俄能源交易也是以非美元結算。
(七)中亞局勢
因俄烏之戰,俄羅斯放松對中亞控制,又不希望美國勢力進入中亞,中國也不希望美國勢力再進入中亞,所以俄羅斯允許中國進入中亞。以中烏吉鐵路開建為標志,目前中亞局勢發展有利于中國擴展歐亞陸權,有利于中國西部經濟繁榮與安全。但也需警惕土耳其勢力以突厥國家聯盟形式,進入中亞與中國爭奪在中亞的影響。
(八)中國的上合、金磚組織朋友圈擴大
上合組織、RCEP、俄羅斯都是中國經濟根據地。中國主導的上合組織平臺整合歐亞大陸,以陸權對抗美國離岸制衡海權戰略。
中國主導的上合組織功能由過去以反恐轉向更深入的經濟安全議題,組織更緊密了,成員更加擴大了,已成為地緣政治組織,也是去美元化聯盟,有助于抵御北約亞太化。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所主導的世界是建設世界,美國作為單極霸權是靠搞亂世界謀利。
上合組織實際也是去美元化陣營。土耳其、沙特、伊朗和印度,都有意加入“去美元化”的陣營。
(九)東盟是中國經濟外循環的經濟根據地
現RCEP已正式簽署生效。這樣,東盟與中國經濟透過RCEP已深度捆綁。中國有了RCEP打底,更有底氣與美國在亞洲競爭影響力。中國在東盟的經濟影響力可以抵御美國在東盟的軍事、政治影響力。雅萬高鐵、中老鐵路項目就是中國經濟影響力影響東盟的例子。中國以經促政,東盟已成為中國以對外經貿聯系,對抗美國對華封鎖的經濟根據地。而佩洛西竄臺之后,解放軍的環臺島軍演,對美日敢于亮劍,也給東盟既展示了中國強大軍事實力,又表明了中國必要時也會出手的意愿和決心,使得中國在亞洲既有經濟、政治、文化影響力,也有軍事影響力。此舉會讓東盟更有信心與中國加強經貿及政治聯系,讓美日想在亞洲拉攏東盟,以抗衡中國的圖謀失算。
(十)歐洲去工業化
客觀上,中國是俄烏之戰的部分受益者,由于歐洲能源短缺,高價能源,歐洲正在去“工業化”。中國截胡了部分本該外流到美國的歐洲部分制造業企業。許多大型歐洲高端制造企業選擇投資中國,對中國制造產業向中高端升級有利,也增加了中國稅收和就業。
(十一)東北亞局勢
中俄朝三個有核國家可在東北亞制約日韓,及駐日韓美軍。而日韓經濟都依賴中國大市場,中國可以經濟影響力影響日韓政壇走向。
問題:美國會為了救臺灣而主動再次挑起朝鮮戰爭嗎?
美國會鼓動韓國加入北約,讓韓國烏克蘭化,也可能以放置戰術核武器或薩德在韓國的動作,由此再次引發朝鮮半島戰火,迫使中國不得不放棄解放臺灣的這一主要戰略方向,而將主要軍事重心放在朝鮮半島上。如同抗美援朝時,中國就不得不放棄解放臺灣一樣。這個是美國的圍魏救趙之計。而我們有必要在美國可能再次挑動朝鮮半島戰火之前,一舉解決臺灣問題。
總之,美國是世界動亂之源!美國為了維護單極霸權,正以制造戰爭、疫情、金融危機為手段,美國在全球收割財富,也讓人才、技術、制造企業流向美國;為衰退的美國重新補血。
二、中國面臨的風險研判
(一)中美對抗更激烈
剛出籠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已把中國定義為“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也有越來越多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推進這一目標的競爭對手”。而中國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解放臺灣。中國因美國濫印美元,一直在收割中國財富,所以中國也一定會去美元化。這樣就一定會改變美國所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因此,中美作為兩個全球性大國進行系統性對抗,將會長期化,也會更激烈。近日,布林肯就闡述了拜登的一個判斷,即未來十年對于中美兩國是“決定性”的。布林肯說:“未來十年是很關鍵,但并不意味著熬過了十年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美國對華的競爭會是長期的。”
美國是以“零和”思維、“白人至上”“西方中心論”思維,以修昔底德陷阱為由,不接受中國的“合作共贏”這一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所以中美博弈沖突將是長期而激烈的!大國競爭對西方來說就是“叢林法則”,一切靠實力!無論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哪個政黨上臺,強硬反華都是兩黨的一致共識。所以中國退無可退,只能靠斗爭求和平!也就是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1)美國對華戰略
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把中國定義為“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的同時,又肯定“和平共存”的可能性,希望美國能以和平方式贏得對華戰略競爭。拜登作為美蘇冷戰的深度參與者,其所制定的美國對華戰略實際上就是美蘇冷戰的新翻版,就是美國的對華新冷戰戰略。
中美博弈,美國對華將以新冷戰形式進行。其實質就是美國以軍事威懾為輔,以美日臺澳英軍事聯盟對華進行軍事威懾,以遏阻中國統一臺灣。必要時復制烏克蘭模式,以代理人戰爭挑起兩岸熱戰,將臺灣作為耗材烏克蘭化,以消耗中國國力。同時更以經濟、科技為軸,科技上對華執行“小院高墻”戰略,進行科技封鎖。特別是對中國芯片產業進行“鎖喉戰”,以阻止中國產業升級及中國軍事科技發展,以此阻止中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這樣美國將以持久戰,長期消耗中國國力,期望讓中國國力衰弱。并對中國進行認知輿論戰,然后從中國內部進行分化瓦解,美國期望最終可取得像美蘇冷戰那樣的“不戰而勝”的對華戰略目標。
剛結束的大會,讓美國看到了中國統一臺灣的強烈決心與意愿。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代上將10月19日,在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發表的談話中說:“北京可能會按照遠比原本以為更快的時間表采取行動。”美軍必須最快在今年底之前,為大陸可能在2023年之前“攻臺”作好應變準備。在我大會閉幕后的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見包括國防部長奧斯汀、副部長希克斯、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在內的美國高級國防官員時明確表示,美國可以也必須負責任地管理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保持美國的軍事優勢,但不尋求沖突,“會有激烈的競爭,但不需要沖突”。拜登現在表面上調子放軟,但其內心陰險有心機,更像東方人的多元思維方式。他擅長創造模糊概念,表面說一套,另外做一套。中國與其打交道,要注意其陰險的一面。其擅長兩面手法,說話帶有欺騙性,中國對其欺騙手法應保持警惕。過去毛澤東提出的“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反革命的兩手”的“兩手對兩手”策略,至今面對美國拜登仍具有現實價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中方希望加快實現統一進程,同時強調美國不希望“冷戰”,也不是試圖“限制”中國,但堅決維護美方自身利益。這次拜登及布林肯對華調子上放軟,是與中共就臺灣問題上的強硬表態有關。而此時又是美俄在烏克蘭沖突上升之時,俄羅斯略占上風,美國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所做的緩兵之計。這樣美國才好集中精力,全力在歐洲對付軍事威脅更急迫的俄羅斯。中國決不要相信美國的鬼話,美國言行不一致的紀錄已經太多了!就像上次佩洛西竄臺時拜登所說的,實際上是倆人在唱雙簧,扮紅白臉。
而布林肯所說的不希望“冷戰”,實際上美國對華冷戰早已開始,并正在進行之中。甚至在我大會召開前后,美國科技戰、金融戰、認知輿論戰相結合的混合對華冷戰就在進行中。而俄烏之戰使得中國可尋找時機進行臺海之戰,這將使美國不得不陷入東西兩線作戰,正因為怕陷入兩線作戰,所以美國對華采取以攻為守,以軍事聯盟形式對華進行軍事威懾,并主要讓代理人出頭來直接面對中俄,由代理人制造沖突,作為耗材為美國戰略利益服務。并且,美國也不讓中國因為俄烏之戰而獲得穩定的發展戰略機遇期,美國以新冠疫情基因生物戰,打擊中國經濟,迫使中國不得不花精力,去處理抗疫和國內經濟問題。美國又對華進行科技芯片全面鎖喉戰,及隨后的金融戰,配合認知輿論戰,進行混合冷戰,這是美國對華新冷戰戰略執行的一部分。所以,這完全是美國對華的兩面手法。
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聚焦中國所帶來的長期戰略挑戰,以及俄羅斯所造成的直接而緊迫的現實挑戰。美國將優先考慮針對中國的持久性競爭優勢,同時制約俄羅斯。美國將俄羅斯視為直接而緊迫的安全威脅,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是以限制為主。中國則是有能力與意愿給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帶來實質性挑戰的唯一競爭者。美國在心目中已把中國列為美國頭號戰略對手。認為中美博弈對抗將會長期化,是“百年馬拉松”,但未來十年將是中美“具有決定意義的十年”。為遏制中國發展,美國產生了時間緊迫感。所以美國將印太地區作為其全球戰略的最優先地區,也是其戰略資源部署的重點地區。
所以,一旦俄烏戰場局勢對美國有利,美國就又會騰出手來繼續打臺灣牌,以戰略遏制中國。可以確認,美國臺灣政策法一定會出臺。美國一面是將臺灣“烏克蘭化”,臺灣全民防衛,以武拒統,以臺制華;另一方面是將臺灣問題國際化。美國拜登與“臺獨”勢力配合,持續突破大陸對臺底線,就是以進兩步退一步的切香腸方式,以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引來中國大陸更強烈反制,實際就是以溫水煮青蛙方式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制造出“一中一臺”,形成“事實臺獨”。
(2)中國對策
對此,我們不能跟著美國的戰略節奏及戰略忽悠起舞,要識破美國的兩面手法。中國則以國家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做好自己的事。中國應根據美國對華新冷戰戰略,反其道而行之,有針對性地進行戰略布局和反制。
(二)俄烏之戰對中國的影響
俄烏之戰美俄越是對抗,中國就更處于有利位置。隨著俄羅斯無人機大量參戰,及局部動員令征兵已到位,冬季即將來臨。比較烏克蘭則兵源不足,烏克蘭已有狗急跳墻之勢,北約士兵實際已參戰,所以戰況只會更激烈。現在烏克蘭戰場形勢對烏克蘭不利,拜登為了中期選舉一定也不會退縮,美國勢必需要投入軍事資源、資金、精力在烏克蘭戰場。這樣,中俄可以相互策應,美國將陷入東西兩線作戰,首尾不能相顧;都對中國解決臺灣問題有利。但我們也要防止一旦北約正式參戰烏克蘭,可能發生核戰風險。還有烏克蘭目前處于下風,不排除烏克蘭狗急跳墻,攻擊扎波羅熱核電站,及烏克蘭正在制造“核臟彈”攻擊莫斯科的風險。這也提醒我們一旦武統,美國及“臺獨”勢力可能會狗急跳墻,而用遠程攻擊性武器攻擊大陸沿海核電廠的風險。戰時應成立核電站保護專項計劃小組,小組成員由核電專家、國安、防空部隊、武警特種部隊組成。
(1)俄烏之戰迫使俄羅斯向東看,俄羅斯的機會在東方。俄羅斯這一手戰略東移,在很大程度上可化解西方對俄羅斯的戰略壓力,也讓俄羅斯更靠向中國。俄羅斯現允許中國進入中亞這一俄羅斯傳統勢力范圍,建設中烏吉鐵路,以幫助俄羅斯抵御美國、土耳其進入中亞這一俄羅斯傳統勢力范圍的戰略企圖,這對中國有利。中國在歐亞大陸擴展了陸權,有利于中國西部經濟繁榮與安全。
(2)另外俄羅斯向東看,定會確保俄羅斯在西太平洋出海口的安全,包括確保俄羅斯南千島群島的安全,及開辟俄羅斯未來的北冰洋航道。這樣,俄羅斯必定會對在西太平洋的美日軍事力量進行牽制。有利于中國武統時牽制西太的美日軍事力量。
(3)俄羅斯向東看,可以增加俄羅斯對中國的能源出口,包括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優質煤對中國的出口,使中國能源安全得到進一步保證。
(三)臺海局勢
美國希望搞亂亞洲。這樣可讓亞洲的財富、科技、人才、制造企業回到美國。只是美國已回不到當年二戰時大而虛弱的中國與小而強的日本對抗的場景了。現在中國是大而強,加上俄羅斯向東看,比較日本是小而虛弱,臺灣也是小和弱。美國想在亞洲繼續進行當年離岸制衡,從兩邊得利的榮光已不再。
但美國仍想讓日、臺作為耗材與中俄對抗,仍想進行離岸制衡。對抗的結果,臺灣最終一定會并入中國大陸勢力范圍內,完成國家統一,并成為歐亞大陸陸權聯盟的一部分。
中美新冷戰由美國對華貿易戰、科技戰、基因生物戰、認知輿論戰開始。仍一定會過渡到挑起臺海熱戰。
以佩洛西竄臺、解放軍環臺島軍演為標志,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影響力在下降。美國戰略是受俄烏之戰啟發,為逼亞洲財富、技術、人才、企業回流美國,正在亞洲要將臺灣烏克蘭化。以美國臺灣政策法出臺為標志,臺海局勢有惡化可能。
面對臺海局勢的問題選擇:
其一,我們是等2024美國共和黨上臺之后,這樣共和黨會和俄抗中,共和黨比民主黨對華會更強硬,美國收縮戰線,對華遏制的資源更集中。并且美臺軍事準備好之后,臺積電已搬去美國之后,美國再主動挑起臺海之戰,我們被迫應對?
其二,還是在拜登任上,中俄關系更靠近時,美國處于東西兩線作戰被動局面,我們戰略性主動出擊,在美臺軍事沒準備好之前主動拿下臺灣,順便拿下臺積電,破美國對華芯片封鎖的局?
所以一旦臺灣政策法出臺,等于美國軍管臺灣,將臺灣“美國化”,形成“事實臺獨”。中國未來面對臺海問題,就應該吸取俄羅斯在面對美國切香腸、溫水煮青蛙戰術不斷進逼,挑戰底線,如鈍刀割肉,而卻反應遲鈍,最終被逼開戰,從而陷入美國早已設計好的陷阱,完全處于戰略被動,而吃大虧的深刻教訓。這等于是美國已經準備好怎么對付俄羅斯了,俄羅斯才開戰,掉入美國早已設計好的陷阱。當初正是由于俄羅斯對北約不斷東擴失去警惕,直到北約逼到烏克蘭家門口時,俄羅斯才反應過來進行反擊,已為時已晚!現在俄羅斯陷入烏克蘭戰場,處于戰略被動狀態!中國大陸應汲取俄羅斯教訓,應把美國臺灣政策法正式出臺,等同于2014年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之后,美軍從2014年至2022年整整八年訓練烏軍之初。由于俄羅斯應對遲緩,聽任美軍以整整八年時間訓練烏軍,將烏軍美軍化,所以俄烏之戰開戰之初,俄軍面對烏軍的戰斗力及戰斗意志,讓普京大吃一驚,俄羅斯在俄烏之戰中吃了大虧。若2014年,俄羅斯就像在2022年時這樣堅決反應,結果應該對俄羅斯更有利,所以美國臺灣政策法正式出臺是一個指標,一旦此法案通過,中國應汲取俄羅斯教訓,絕不給“臺獨”“倚美謀獨”、“以武拒統”的機會!中國大陸應借此啟動解放臺灣之戰,順便控制臺積電;這時的武統宜早不宜遲!
(四)中國金融風險
美國對華新冷戰,除了進行貿易戰、科技戰,特別會利用美國金融優勢進行金融戰。近日美國中概股、港股、A股大跌就是美國對華進行惡意金融戰的結果。
隨著美元不斷升息收割全球財富,人民幣處于貶值下行。10月28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夜盤收報7.250。
問題:中國人民幣應該升值還是貶值好?
一般貶值有利于出口,現不需靠貶值促出口,全球疫情時代加上俄烏之戰,美國通膨等因素,中國商品是強需求。升值有利于進口,因中國需花錢進口原材料、能源。現在全球能源高漲,中國進口原材料成本高了,出口便宜了,那中國出口靠什么賺錢?人民幣貶值,房價下跌,導致中國富人更加變賣財產,并轉移至美國。幫美國降通脹托經濟,是在救美國。對去美元化不利,對人民幣國際地位有影響,也不利于上合組織加速發展。也許中國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下降,現主要靠出口維持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但中美貿易戰美國對華關稅戰,但結果證明中美貿易順差仍在增加。俄烏之戰能源價格高漲,歐洲商品價格必然高漲,導致人民幣升值對歐洲出口并不影響。因美國通脹問題、美國政府對美國民眾的補助,中國對美出口也不會受影響。現在中國出口正在轉型向中高端產品發展,電動汽車進入日本市場就是一個標志。中國已不是靠價格,而是靠產品質量作為中國商品核心競爭力。
而美國對華金融戰所造成的更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在中國房地產。一般中國經濟的軟肋在房市,而美國經濟的軟肋在股市。現美國國債首次突破31萬億美元。這樣美國的緊縮加息周期到明年第二季度必然結束。所以美國華爾街目標是9個月內要將中國房地產搞成系統性金融風險。如果美國在結束緊縮周期的這個窗口期內搞不定中國房地產,美國也就不再加息了,則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就會挺過去了。
而由于房地產過去作為中國支柱產業,現對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已經減少,中國地方債務風險加大。中國外貿及電動汽車產業等中高端制造產業,現作為中國的經濟新增長點,正幫助多少托底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
中國主動與美脫鉤,特別是與美國金融脫鉤勢在必行。美國很擅長以離岸制衡,在全球挑起戰爭,從而制造全球富裕地區緊張局勢,獲取巨大金融利益。美國更可能會以臺海戰爭為借口,選擇以經濟制裁來收割在美中國巨額財富。所以中國事先應去美元化,或少美元化,減持美債,購買黃金,主動與美元脫鉤,自建適合上合、金磚組織區域內的獨立金融體系。將資本投入上合、金磚國家區域組織內,并在建立區域安全范圍之上,建立起區域內經濟、金融、貿易、科技內循環。在此基礎上,伺機一舉解決臺灣問題。要推動中國出口美國商品以人民幣結算,主動與美元金融脫鉤。不然中國財富就會繼續被美國華爾街猶太資本剝削,繼續淪為美國金融殖民地,只有少數買辦作為美國代理人而發財,大多數老百姓繼續被美國所剝削而貧窮,結果就是國內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繼續。國內社會內部矛盾擴大,社會內部矛盾激化,極端情況,就會出現像香港那樣的動亂可能性就會增加。
(五)美國對華科技戰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近期美國又發動了一輪對華芯片“鎖喉戰”,目的是阻止中國產業升級及阻止中國軍事科技發展之路。拜登是把中國當成蘇聯來打,作為美蘇冷戰參與者的美國拜登以對蘇冷戰成功經驗,想復制到對付中國身上。美國對華長期冷戰已確定,并寄希望中美長期冷戰對峙,想讓中國會因經濟衰退、內亂而像過去的蘇聯那樣從內部瓦解。所以美國打擊中國科技,就是阻止中國產業升級。沒有產業升級的中國經濟一定衰退。在房地產已失去支柱產業之下,中國以產業升級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才是中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出路。中國要像德國實業化,利用現有俄羅斯低價能源及中國產業升級之后的產品核心競爭力,中國產品向全球高價出口,這樣中國經濟就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技術發展的路不能慢下來!技術發展所致的中國產業升級,它是中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可抵御“中等收入陷阱”,可以作為因房地產失去中國經濟支柱地位之后的替代。而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這一新經濟增長點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技術升級發展影響到軍事科技發展,不然軍事科技落后就要挨打。俄羅斯就是一個例子,竟然被西方支持利用的、有更先進軍事科技的、更小國家體量的烏克蘭打得很被動。所以中國要打破美國半導體技術封鎖,所進行的“芯片鎖喉戰”,以阻止中國產業升級,及中國軍事科技發展的捷徑,就是早日統一臺灣,拿下臺積電。
(六)疫情對全球及中國的影響
由于確定新冠病毒是來自美國生物實驗室制造的科學判斷,新冠疫情仍將長期化,未來不排除傳染性更強,同時又是毒性更強的新冠新毒株出現,所以中國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也將長期化。中國防疫采取長期動態清零,它是中國面對新冠疫情成本最小化的中國抗疫政策。抗疫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影響,但國家之所以采取動態清零政策這一戰略選擇,是為了優先保護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制造大國的中國制造業,相對犧牲了部分第三產業所做的取舍。因國家抓住了中國經濟的主要權重就是制造業,它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體。
(七)中美俄關系動態變化
隨著美國民主黨中期選舉失利,美國共和黨開始占上風。和俄抗中趨勢存在,對中國不利;所以我們要抓住難得的時間窗口期,解決臺灣統一問題。
(八)糧食、能源安全
加大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石油、天然氣、優質煤)及糧食進口數量,加強國內綠色能源成長性。國內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占比要提高。
(九)美國對大中華區認知輿論戰的影響
作為美國對華新冷戰戰略的一部分,以及作為美國挽救美國國力衰退戰略的一部分,美國正對中國及臺灣發動認知輿論戰,已確定美國通過發動認知輿論戰,包括配合對華金融戰(主要通過做空美國中概股、港港、A股),就是結合起來以混合戰形式,在中國內部及臺灣內部制造更多內部分裂、恐慌,以刺激中國大陸及中國臺灣、香港財富階層手中資金外流,減少在中國及臺灣投資,包括減少中國股市及香港股市、臺灣股市投資,以制造危機恐慌,加快臺積電遷廠美國。以掏空中國、中國香港及中國臺灣經濟,吸引中國、中國香港及臺灣財富、人才,包括臺積電臺積電芯片技術、臺灣科技企業臺積電回流美國。同時打擊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削弱中國國力,這符合美國對華新冷戰戰略。
美國認知輿論戰還包括分化中俄關系,以圖各個擊破。基辛格也是參與者。特朗普時期基辛格主要是和俄抗中,俄烏之戰之后基辛格則主張和中抗俄,以進行戰略忽悠各個擊破。而中文媒體上出現了許多挺烏言論,在俄烏之戰問題上制造挺俄挺烏兩派分裂,制造混亂,搞亂民眾思維。并收買媒體人,專門在中文媒體上系列攻擊一批在中國持愛國立場的大Ⅴ。
(十)馬斯克所帶來的變量
馬斯克現已成功收購推特,對有7000多萬粉絲的共和黨的特朗普有利。現馬斯克政治傾向已偏向共和黨。特朗普若重新上推特,將對拜登民主黨選舉不利。2024美國大選共和黨有機會,而共和黨上臺對臺海局勢有重大影響。
一旦解放臺灣,馬斯克星鏈出手幫助臺軍可能性存在。畢竟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與美國軍方關系密切,實際它就是美國軍民融合公司。馬斯克是美國防部的白手套!聽命于美國,一旦臺海開戰,美國防部會命令馬斯克啟動星鏈為臺軍服務,馬斯克一定聽從。之前馬斯克曾說星鏈計劃要退出烏克蘭,結果不得不再聽命于美國國防部,繼續為烏克蘭提供星鏈服務。當然他也知道臺海之戰時,為臺灣提供星鏈將給馬斯克帶來巨大經濟損失。馬斯克的特斯拉在兩岸都有供應商。所以他呼吁兩岸不要開戰對他才有利。但馬斯克只不過就是在中國有商業投資。對美國企業來說,國家安全高于商業利益。所以我們要有戰時馬斯克的星鏈為臺軍服務時的預案。但占特斯拉全球工廠的主要產能,是中國制約馬斯克的一個重要籌碼。一旦戰時星鏈為臺灣服務,中國接管特斯拉可能性也存在。
(十一)警惕明年3月份中國換屆交接班之前,美國國會推出臺灣政策法
美國可能在明年3月份中國領導換屆交班之際,有很大可能在1、2月份推出美國臺灣政策法,好讓中國措手不及,應對不足。達到美國突破中國對臺底線,制造“一中一臺”,達成“事實臺獨”、將臺灣作為耗材烏克蘭化的目的。對此一旦美國正式推出臺灣政策法,中國事先要有預案。
(十二)可能觸動武統的三個觀察指標
1. 美軍及北約公開直接參戰烏克蘭戰場。這就等來了美國處于東西兩線作戰的戰略被動局面,是我軍事上武統的最佳窗口期。
2. 美國臺灣政策法正式推出。這等于美國突破涉臺底線,沒收一中原則,已違反分裂國家法。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