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最近炒的比較火,我這樣消息閉塞的人,今天都知道有人在講供銷社職工有編制,將來買煙也要看臉色的故事。
這足以說明,有一股關于供銷社的輿論在醞釀,有一些關于供銷社的節奏在被帶,畢竟,正常的供銷社是什么樣子的,我是知道的。
正常的供銷社,叫做供銷合作總社,推出來一個供銷社集團,負責做涉農采銷,一年的營業額大概頂三個阿里巴巴,主要負責做農業生產資料如農機,涉農冷鏈和農業批發。
次要業務大概是化肥、舊家電拆解回收和棉花生產。這么一家專門做農業領域采銷的公司,下面有三個上市公司,其中還有一個叫做立華,能引起這么大的輿論,不由得引起了我的興趣。
這波輿論是從哪里來的?
是國考。
今年的國考前后已經引起了好幾次的輿論,有講金稅的,有講鐵飯碗的,還有講市場的,現在又講到了供銷社,足以說明是沒有什么輿論可以講了,才只好在一個國考崗位表里面找問題。
沒有什么好講的,輿情的波峰過幾天就下去了,一切還是照舊發展,波瀾不驚,沒有任何變化,不管是期待供銷社平抑物價,還是害怕供銷社回到三十年前,都是莫須有的擔心,有人講全面重啟供銷社,這話講得不對,供銷社從未遠離過農產品采銷。
只不過是有的人在城市里面呆的太久,一點也不肯放腿去田間地頭看看,才能講出這樣的話。在供銷社覆蓋最低的2012年,基層社鄉鎮覆蓋率還有56%,這能叫全面重啟嗎?
真正的問題不在于輿論講的供銷社問題有沒有,而在于真實的供銷社,在于到底真不真。能發揮多大作用。
不少的地方,尤其是沒有覆蓋的44%,原本供銷社的業務不好,很多地方的領導面臨著一個有沒有的壓力,搞了一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沒有供銷,沒有合作,沒有社。
沒有供銷,指的是掛牌供銷社,還是原本的經營機構,掛牌一個供銷社,繼續經營。沒有合作,指的是在做農資供銷,但是沒有真實股份。沒社,指的是奉命組件,哪了補貼就不運營的供銷社。
我們對供銷社的定位,是市場化運行更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
政府在供銷社改革中的定位,是各級黨委、政府要落實領導責任。把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統籌謀劃、協調推進。
所以要搞這個,是因為有的事情,必須要政府出面牽頭,國企來承擔。
這些年資本下鄉的事情做了不少,智慧農業的事情也干了很多,做來做去,下鄉的企業做的事情還是城市里面的一套,什么業務賺錢做什么,什么事情有利做什么,最好是只做賺錢快的業務。
最后的結果就是很多城市企業搞得分包片區,下沉了,但是沒有完全下沉,下沉的地方是地市分包商,對不到農民個人。
然后我們就發現,農產品采銷后,賣給消費者的越來越貴,他們就像是某東方一樣,在這里說谷賤傷農,農戶那里的收購價沒有變化,谷依然賤。
電商也好,資本也罷,搞來搞去,批發商變成了中間商,谷賤依然傷農,谷貴卻是富了中間商。
這能行嗎?這不能行。
就像是快遞行業,可以有高端的京東快遞順豐快遞,貨運飛機三小時抵達,可以有四通一達覆蓋城市縣城,但是,始終要有一個郵政,做普惠的業務,雖然慢,但是包送到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什么東西貴做什么,便宜的不做,最后惠及不到農民。
供銷社的存在和壯大,就是要把這些不貴的東西做起來,去惠及農民,不像是資本,只要自己賺錢,國企入場,就是要確保覆蓋到每一個人。
更進一步的,要解決谷賤傷農的問題,靠著統購統銷,靠著更大的渠道,真實的去抬高農產品出貨的價格。你資本方收購,一根玉米七毛錢,然后賣七塊,我供銷社收購,一根玉米一塊五,然后賣五塊。
只有擊碎這些中間商的生存環境,靠農戶不賣給他們,而是賣給供銷社,才能夠讓他們卷起來,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錢。
這樣,才能真正的讓谷不再賤,讓農不再商。
這個過程,勢必要動一部分人的奶酪,勢必要打一部分人的飯碗,但是,要動,要打。他們的飯碗端的太靠,農民的飯碗就要端不好。溫鐵軍老師講了那么多的農村農業,他勢單力薄,能做多大事?
這事,還是要國企下場來做。
因此,也就像前段時間一大堆經濟學家制造輿論攻擊溫鐵軍一樣,現在必然有一大堆人要制造輿論攻擊供銷社。
無他,只因為動了別人的蛋糕罷了。
攻擊就攻擊吧,不過是蚍蜉撼樹。
作者:葉立華 ;來源:立華說pro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