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動物不僅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人類文明伊始就沒有離開過它們。其中的鳥類,更是與人類文明相隨相伴的重要類群。我國文化積淀過程中,從來沒有離開過“鳥”。鳥是漢字中“偏旁部首”的組成成分;形容環境美好的如“鳥語花香”、贊美自然的詩句如“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比比皆是。鳥中極品當屬鶴類。鶴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長江之濱有著名的黃鶴樓、國內有諸多以鶴為名的城市:“鶴壁市”,“鶴崗市”;有鶴的成語:鶴立雞群、風聲鶴唳、焚琴煮鶴等不勝枚舉。今逢盛世,在黨中央率領我們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鳥文化更應該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國鳥的遴選和確立就是一步絕佳的妙棋。國外最早的國鳥評選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現在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確定了國鳥。它體現著國家、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作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中國,在舉世矚目的世界新形勢下,中國這邊風景獨好。在世界尤為關注生態的新形勢下,順應國際習慣,盡早確定國鳥,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對于建設美麗中國、對推進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 ,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世界15種鶴類中,中國有9種,其中,三種鶴分別被青海(黑頸鶴)、吉林(丹頂鶴)、江西(白鶴)三省確定為省鳥。以鶴為中國國鳥,尤為合適。黑頸鶴,鶴形目,鶴科。別名:青莊、澤鬧、干鵝等,藏語稱之為“哥塞達日子”,即“牧馬人”,有高尚、純潔、權威的之意。黑頸鶴是世界上15種鶴中發現最晚且唯一棲息在海拔2500-5000米高原上的鶴類,人稱“珍禽之冠”。

我國有悠久的鶴文化。《詩經》中有《鶴鳴》,鶴的藝術形象第一次在古文獻中出現時,就被賦予高尚的品質。古往今來,鶴的形象美,使得文人墨客借鶴抒懷,為詩、為文、為畫,留下了很多千古美篇和佳畫,上至皇家園林下至百姓家,都以鶴為吉祥物。根據丹頂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影響和社會普遍的認可程度,自然應該是中國的國鳥,但因沒有及時“注冊”,竟被別國搶了先機,這是歷史性的遺憾。黑頸鶴是丹頂鶴的近親兄弟,體態優雅,堪與丹頂鶴媲美,定為國鳥,亦足以領得風騷。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在青藏高原繁殖,云貴及青藏高原過冬,被列為世界級受脅鳥類。作為高原旗艦物種,黑頸鶴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文化屬性。將“黑頸鶴”確定為國鳥,會加速促進人民群眾形成觀鳥、愛鳥、護鳥的良好習慣,更好地保護黑頸鶴的棲息地(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形成“鶴翔于天、聲聞于野”的和諧景觀,扎實有效地推進美麗中國的建設。

黑頸鶴廣泛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肅、四川、云南、貴州、新疆等7省區。近年來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山西、內蒙也出現了黑頸鶴的分布紀錄。9個省區約占全國面積的72.9%,這是其他鶴類無法比擬的。黑頸鶴恪守一夫一妻原則,愛情專一,被視為吉祥鳥,是群眾心目中的精神圖騰。黑頸鶴具有頑強向上、向善的精神,與我國人民頑強的生活、努力工作狀態相呼應,恰恰應對了各族兒女在各類環境下積極進取不懈奮斗的精神,符合人文、綠色的環保理念。

黑頸鶴近呼為中國特有種,青海省省鳥。目前,在自然界生存的黑頸鶴總數為18000只,除不丹有500余只、印度不足百只外,97%均在中國,可以肯定地說,黑頸鶴是中國的特有品種。2000年時,世界僅存6000余只,經過20多年的大力保護,現已增長了兩倍,達到近兩萬只,充分顯示了我國政府保護生態環境,各民族群眾愛護野生動物的工作成效。

近幾年,隨著政府暨社會各界的積極努力,為黑頸鶴成為國鳥創造了前提條件。特別是黑頸鶴大部棲息在我國一帶一路沿線省區,黑頸鶴將隨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2019年8月初,第七屆黑頸鶴網絡國際年會在甘肅碌曲召開,我有幸參加會議并在會上提出將黑頸鶴定為國鳥的建議,播放了微電影《世界珍禽黑頸鶴》,受到與會專家的肯定和支持。多位國內知名專家、教授,簽署意見支持。2021年5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賈楠提交了《尊重責任與生命,評選中國國鳥》的議案。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副秘書長張周平聯合其它省的政協委員,提交了 “將黑頸鶴定為國鳥”的議案,上述議案,引起媒體關注,《中國政協報》、《綠色中國》、《澎湃新聞》等媒體爭相報道,較大地提升了青海省鳥黑頸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21年在央視2套、9套和各省衛視熱播的三集電視紀錄片《青海 .我們的國家公園》第一集,突出了黑頸鶴內容。2022年青海本土電影人做作的《黑頸鶴的成長故事》又在央視播出,進一步提升了黑頸鶴的知名度。2021年,中科院西高所組織開展了青海省黑頸鶴保護與監測項目;2022年,北京林業大學對省內黑頸鶴又進行了普查。基本查清了境內黑頸鶴的分布區域、群數和只數,建立了數據庫,為“將黑頸鶴定為國鳥”的議案提供了數據。2022年10月,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教授發表了“從省鳥到國鳥,黑頸鶴還需要走多遠?”的論文,引發熱議,加速了黑頸鶴成為國鳥的可能。綜上,無論是從生物、地理,還是從歷史、人文等方面來看,黑頸鶴成為國鳥都有其深厚的天然優勢、民間基礎和文化底蘊。
(作者系青海銀保監局退休干部;來源:昆侖策網【原創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作者提供,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