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
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入鎖幾重關。
韶山,在我心里的這份靜謐、神奇和秀麗,總是讓我無限留戀、無限鐘情。
2019年4月26日—28日,我參加湘潭市國資系統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又一次在這里度過了三天兩夜。
在過去做記者的十多年中,我每年來韶山的次數都不會少于七八次。韶山的春夏秋冬、韶山的喧囂與靜謐、韶山的風土人情,我都領略過。在這里,有我不少宿交好友、舊雨新知。我最喜歡脫去白天的喧囂之后,透過山水迷霧,在萬籟俱靜的夜晚,吮吸韶山之靈氣,感受蛙聲燈影里的韶山沖。
這次到來的時節是在暮春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在韶山,這是一幅青山含黛、山水多情、一半寧靜一半喧囂的水墨畫,這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記得住鄉愁的天籟之音。
學習之余,每天晚飯后,我總是會獨自一人踽踽步行,從我們下榻的韶山賓館散步到故居。站在故居前的池塘邊,久久凝視著剛剛退卻萬丈紅塵的靜謐故居。眼前橘黃的燈光閃耀,耳畔是池塘邊的蛙聲如鼓,思緒在歷史的風煙里回環……
韶山,是湘江邊的一座大山,南岳主峰高達三千多米;韶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韶山綿延20里長,如水流瀉地,因此而取名“韶山沖”。
韶山絡脈處有座樹色蒼茫的小山,叫“韶山嘴”,一條清澈湍急的泉水,經韶山嘴,彎彎曲曲,向東南奔去。在韶山嘴的對面,就是山水環抱的南岸。眼前這幢半瓦半茅的青色房屋,叫做“上屋場”。
當時,在這棟房子里住著兩戶人家。以堂屋的正中為界,一家姓毛,一家姓周。毛與周,不分家。日后改變了中國和世界歷史的那位屬蛇的孩子,就誕生于此。
韶山,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是人民心中的圣地。我凝視著燈影中的故居,感受著這里就是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憧憬向往的地方,就是中國熱血青年的精神家園。
記得毛澤東曾對友人說:“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過去的朋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記的,到老年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
公元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就誕生在韶山沖南岸上屋場。
毛澤東生肖屬蛇。“靜若處子,動若蛟龍”,蛇也被稱為“小龍”或“蛟龍”。毛澤東在世的時候,人們稱他為天才,而毛澤東則針鋒相對地把自己稱作“地才”,擁抱大地本就是蛇的本性,毛澤東則把“大地”比作中國和人民。而“靜若處子”就是含蓄低調,這正是毛澤東性格的重要方面。
韶山是個天然的大“氧吧”,我非常喜歡這里不含任何雜質、純而又純的新鮮空氣。韶山的一草一木,總是滋潤著我青春的思緒。
在這寧靜的夜晚,佇立在蛙聲燈影里的故居池塘旁,回想起我過去的二十年里,做記者時在韶山對話邵華毛新宇、采訪租種故居前毛澤東家祖田的李定洪、采訪靠一塊八毛錢發家致富飲譽海內外的湯瑞仁、采訪“將軍再做養牛郎”的黃祖示將軍。當我女兒如約降臨人世那一年起,我們每年除夕的夜晚,都會開車來到銅像廣場,給主席拜年;連續十多年里,每年主席誕辰的日子,連續兩三天我都在韶山采訪度過……多少往事、多少場景,在我腦海里一幕幕浮現。
每次來韶山,不僅僅是工作的差使,更多的是我發自內心的對毛澤東的敬仰與崇拜。在與人的交往中,在與朋友的交談中,往往只要講到毛澤東的話題,我就會格外興奮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毛澤東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追求進步勇于變革、不怕困難敢于斗爭、宇宙胸襟與世界視野、發展生產與尊重勞動、推崇科學和崇尚平等,樹立為新中國的倫理觀和價值觀。就是誕生在韶山沖里的這位農家孩子,書寫了世界最大的華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毛澤東就誕生在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湖湘大地。
湖南地理閉塞而風光秀麗,自古號稱“四塞之國”湘、資、沅、澧四水流入洞庭湖而又匯入長江。八百里洞庭的周邊,蜿蜒著蒼茫的五嶺山脈和衡山山脈,這里有中國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在三湘四水美麗的大地上,覆蓋著濃密的樹木、蒼翠的竹林、連綿的茶山和茂密的果園,散落著色彩斑斕的稻田、棉田、麻田和菜地。毛澤東誕生的時候,湖南已經有3000萬人口,這里山高水急,民性倔強,“吃得苦、霸得蠻、不怕死、耐得煩”這四句話,是對湖南民風的經典概括。
“毛澤東以一個小學教員創業,而到他去世時給世界四分之一的人類創造了整套全新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他是第三世界政治的化身、窮國人民的偉大朋友、世界解放運動的燈塔。”
記得澳大利亞《金融評論》這樣說:“毛澤東同羅斯福、丘吉爾和列寧一樣是本世紀的巨人之一。他也許是這四個人當中最偉大的一個。因為他的影響持續的時間將更長。50多年前,他是中國的馬克思。他后來領導造反、取得政權,于是成為中國的列寧。他的才干在空間和時間上一樣影響深廣。他是一個天才的基層組織家,在全中國點起革命的火焰;他是一位創造性的哲學家,給馬克思主義以全新的、講道德的、東方的形式;他是一位無與倫比的軍事指揮家,他曾經說他胃口從來沒有像在打仗時那么好;他是一位天才的詩人,他以古典的形式寫詩詞,他自己的一生就是波瀾壯闊的史詩。在他的領導下,中國成為世界力量三角結構的一部分,同時又是要求重新分配世界力量的窮人十字軍的先鋒。他扭轉了500年來“西風壓倒東風”的世界結構。
山川秀美的韶山,從古至今,有著許多美好的傳說。
韶山因舜帝南巡而得名,韶山有著尚武精神和在征服大自然中產生的開拓精神。韶山到處都是革命故事,到處都有英雄的傳說。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確實具有無限的人格魅力。
或許,毛澤東少年時在湘鄉東山學校寫下的那首《詠蛙》詩,就是在家鄉這口池塘的青蛙鼓噪聲里獲得靈感的。今夜,我也在這里領略蛙聲如潮的景象,如果懂得它們的語言,我想,兩個世紀的蛙聲一定是訴說著“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不同景語吧。
春末夏初的故居池塘,還沒有荷葉田田的景色,只是滿池舊荷早已孕育著新綠的希冀。在不遠處燈光的映照下,顯得寧靜而厚重。
毛澤東的一生中,他在這里整整度過了17載年華。畢生嗜書如命的毛澤東,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讀《西游記》、《封神榜》等這類書。那時,吝嗇的父親不準他看這些閑書,理由是燒掉了家里的燈油。于是,毛澤東只好晚上趁父母睡覺后,用床單把窗戶掩飾著,然后,在煤油燈下貪婪地閱讀。我想,那時蛙聲燈影里的毛澤東,應該早已立下了青春剪影中奮斗的鴻鵠志向。
1910年,17歲的毛澤東挑著簡單的行李,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遠行。從韶山出發,去鄰縣湘鄉就讀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父親阻撓他,甚至逼迫他交出因為去湘鄉上學而“誤工”的工錢,而母親支持他,于是,文家的親戚幫助他籌措了這筆“工錢”。
臨行前,毛澤東把一首詩悄悄夾在了父親精心保管的賬本里: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據說,這是西鄉隆盛的詩。西鄉隆盛,被稱為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后一個武士”。實際上,這本是一位日本高僧的詩作,西鄉隆盛只是抄寫了它。而毛澤東卻把這首詩改了一個字,即把“學不成名死不還”,改為“學不成名誓不還”。
父親精心保管的那個賬本留了下來,1968年被定為“絕密”資料,長期被封存于韶山紀念館文物保管室。
四月末韶山沖的夜晚,顯得無限靜謐而空靈。我獨自一人在思考:在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史中,在韶山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能出毛澤東這樣一位世界偉人,一定有它的必然所在。
平時風水先生最喜歡的是山環水繞而又開闊高曠之地。他們認為這樣的“地”,“氣”才不會散,于生人、于死人、于宅第、于祠堂皆宜。這顯然是看中了這樣的“地”,空氣清新、干燥、至動又至靜——這是指的空氣。但他們把地氣強調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相反,卻未有意識地考慮到這樣擇地的科學性。
我認為,風水家之所以將“環境”、“地氣”神秘化,除了的確缺乏科學知識和受中國文化的“神秘傳統”影響外,也是出于一種功利性。因為只有把“風水”說得常人不懂、難以琢磨,才可以維持他對這門職業的獨享,從而給他帶來穩定的經濟效益。
不過,清新的空氣,人人可得而受益;浩然之氣,卻絕不是任何人可感受的。而得之者,定能驚世駭俗。
2017年夏天,我曾陪同“世界風投第一人”的熊曉鴿在韶山考察。當時,韶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陪同我們在烈日下“重走毛澤東小道”。這是當年毛澤東小時候經常走過通往他外婆家的一條將近五公里的小路。我們頭戴草帽、挽著毛巾,在崇山峻嶺中穿行。政府的意圖是希望曉鴿老總能開發這個文旅項目。但后來熊曉鴿與張藝謀等合作,做了另一個計劃投資50個億的《最憶韶山沖》項目。
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對子女要求十分嚴苛,而母親文素勤卻非常慈祥。
在故居毛澤東父母臥室的墻上掛著他父母的照片。毛澤東的母親善良、寬厚、美麗、智慧,長著中國女性最羨慕的梨子型臉龐和佛陀一樣感人的眼睛。哲學家梁漱溟初始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時,即為他俊美的形象所震動,稱其“貌如婦人好女”。的確,毛澤東的相貌主要是遺傳了母親的形象。
在毛澤東誕生之前,他母親曾生下了兩男兩女,但是,長子、次子和兩個女兒都不幸夭折了,這對她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毛澤東剛剛出生,母親便抱著襁褓里的嬰兒,拜韶山龍潭前的一塊巨石為“干娘”,并當即發愿:為保此子平安,立誓從此食素,永不殺生。
這塊巨石名為“觀音石”,從此,毛澤東有了乳名“石三伢子”。
毛澤東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甚至希望自己的兒子舍身為僧。母親虔誠的信仰對毛澤東影響巨大,毛澤東少年時代,母親文氏得了重病,于是,虔誠的兒子便上南岳衡山拜佛,以求母親平安。
1959年6月25日下午。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韶山,這一次,她在故鄉住了三天。28日下午臨行前,毛澤東請親戚們吃了一餐午飯,他問道:“親戚們都請到了嗎?”大家回答說:“都到齊了。”而毛澤東環顧四周,幽默地說:“不對呀!我的‘石干娘’還沒有來嘛!”
王陽明曾經說:父母即佛,心外無佛。據稱,他以這樣一句話,點醒了一位面壁三年的和尚,而那位苦行僧因此覺悟,立即就結束面壁,回故鄉看望自己的父母去了。
毛澤東沒有像母親所期望的那樣做和尚,而是成了革命家。1936年,他曾對斯諾這樣說:“我成為一個革命者,就是受到我母親的影響。”
韶山打造了一臺戲《中國出了個毛澤東》,號稱是“全球最大的實景演出”。由于做記者的緣故,這臺戲我看過不下二十次。短短的90分鐘里,把毛澤東的一生進行了刻畫,主題很好,演員演技也不差,但從市場效益的角度看,經濟效益并不好。
我陪熊曉鴿先生看過這臺戲后,曉鴿先生曾對我講,毛澤東的一生世人都從教科書上早已熟知。而到韶山來的游客,更多的是希望了解毛澤東鮮為人知的一些故事,倘若演出的題材就濃縮在毛澤東17歲離開韶山前所發生的故事,取名叫“蛙聲燈影里的韶山沖”,可能會更加吸人眼球更加引人入勝。我認為這個構思是有道理的、是可取的。
夜色清幽,橘黃色燈光映照下的故居輪廓,顯得格外靜謐。從遠處田野吹來的晚風含著青草淡淡的芳香,蛙聲如潮,起起落落、重重疊疊、蒼蒼莽莽、滾滾滔滔。人生在旅途,萬水千山。無論身處天涯海角,我們都不能忘記回望韶山——韶山沖里的那盞燈光總是在照耀著我們。
在蛙聲燈影里凝望故居,不滅的燈光,使我心生感動與歡喜。不知怎的,那一刻,我想起了毛澤東所喜愛的清人嚴遂成的一首七律: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風云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毛遠新回韶山,在紀念館看見主席一件物品后感慨道: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
2019-04-09韶山杜鵑 | 讀毛主席1973年修訂贈楊開慧詞《賀新郎·別友》感想
2019-04-0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