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醫學院鉤端螺旋體病防治研究室的教師和醫務人員,長期堅持鉤體病防治研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這是1977年10月,從事鉤體病研究20多年的該室主任戴保民,在給峨眉縣勝利公社勝利大隊的赤腳醫生講解鉤體病的防治。新華社記者 金勖琪 攝
從2009年起,每年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這一天,各地舉行豐富多彩的健身活動,推廣科學健身理念,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圖為2017年8月8日,瑜伽愛好者在河北石家莊新樂市一家瑜伽館內練習。新華社發(賈敏杰 攝)
1896年10月17日,英文報紙《字林西報》發表一篇題為《中國實情》的文章。文中說,
“夫中國——東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鴉片戰爭后中國昏睡百年,國民“其心漸弛,其氣漸柔,其骨漸軟,其力漸弱”,體質羸弱,精神低下,心理屈辱,被譏諷為“東亞病夫”。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摘掉“病夫”帽子既是民族期盼,也是現實需要。當時全國人口超過5.4億,人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左右。衛生機構和衛生設施少之又少,天花、鼠疫、血吸蟲病等地方病、傳染病嚴重威脅著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的健康。
“應該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生,由他們來為農民看病服務。”
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對時任衛生部部長錢信忠說。
這個講話,就是新中國醫療衛生史上著名的“六二六指示”,核心是把醫療衛生事業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醫務工作者熱烈響應,迅速組織了醫療隊,去農村、林區、牧區進行巡回醫療。巡回醫療隊每到一處,就要舉辦培訓班,培養了大批半農半醫的赤腳醫生。
上海川沙縣江鎮公社的培訓班開課比較早,公社從21個生產大隊挑選了28個人參加培訓。1965年12月,21歲的王桂珍走進了培訓班的大門。
王桂珍是1975年上映的電影《春苗》中田春苗的原型。她沒進過中學的門,簡單的化學符號都搞不懂。面對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學生,老師把書上講的知識和病人的癥狀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案例教學。比如大隊里氣管炎病人比較多,老師就把聽診器放在病人身上教學生們聽診,這種聲音叫濕羅音,那種聲音叫干羅音,學生們就聽得懂記得牢。
經過培訓,學員們初步掌握了一些多發病、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能為產婦接生。1966年3月,王桂珍等28名學員結業了,他們回到各自的生產大隊,一邊勞動,一邊給人看病。
剛開始老百姓也有疑慮,做一個醫生要學好幾年,這個黃毛丫頭只學4個月能看病嗎?有個病人牙齒痛,王桂珍要給他針灸,先給自己扎,病人也就不怕了。“我給他把針扎下去,他說真好,不痛了。病人的宣傳比我們自己宣傳更有力。”
“一根銀針、一把草藥”,兩腳泥巴,看病就在田間地頭,這是赤腳醫生的典型畫像。為了降低醫療成本,赤腳醫生普遍使用了中草藥和針灸這類診療技術。王桂珍他們在村邊一塊坡地上種了一百多種中草藥,村里還專門建了土藥房。
后來,上海《文匯報》報道了王桂珍的事。毛澤東看后批示了七個字:“赤腳醫生就是好。”此后,全國赤腳醫生逐步發展到100多萬人。
赤腳醫生制度,是基于當時仍然落后的社會條件和農村實際做出的選擇:通過一支廣覆蓋的醫療衛生隊伍,醫治處理農村的常見病、多發病,滿足廣大農民的初級醫護需要。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起步。舊有的農村合作醫療失去集體經濟支撐,赤腳醫生逐漸淡出舞臺。1985年,衛生部決定停止使用赤腳醫生的名稱,規定所有農村衛生人員凡經過考試、考核已經達到醫生水平的,成為鄉村醫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和醫療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醫療資源和經費出現嚴重短缺局面。中國醫療衛生事業亟須突圍,走出一條新的全民健康之路,讓人民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2003年,我國開始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一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讓農民擁有了基本的醫療保障。再加上城鎮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我國初步建立起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體系。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健康中國的勾勒和謀劃,首要關注的是人民的健康。在這一大背景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升級。為了不讓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各級財政提高了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
2014年,家住河南農村的王興梅患上了一種疑難病。用盡家里的積蓄,前前后后花了30多萬元,到2014年11月,王興梅報銷的醫藥費已超過新農合20萬元的封頂線,這讓她一度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
2015年1月1日,河南省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像王興梅這樣的大病患者,醫藥費在基本醫保報銷后,自付部分超過了15000元,就可以二次報銷,最高30萬元。王興梅能夠繼續治病了。
2015年8月,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印發,要求在2016年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2016年12月印發并實施的《“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完善醫保制度的同時,以基層為重點,醫療衛生資源不斷下沉到農村和城市社區。老百姓看病“掛號起五更,排隊一條龍”“等待兩小時,看病兩分鐘”“千金難買一床位”等困難逐步緩解。
云陽是重慶市一個遠郊縣。現在,縣人民醫院藥房里,藥劑師輕輕一點鼠標,系統便可以自動調配藥品,一條機械臂把藥品放入設定好的藥品槽,通過軌道傳輸系統傳遞到藥劑師手邊。“過去是人排長隊等發藥,現在是藥排著隊等人。”患者錢斌這樣形容變化。
在這家縣級醫院,化學檢驗、免疫檢驗、臨床血液檢驗全部實現全自動流水線作業,抽血更少,檢測更準,速度更快。引入數字化血管造影機,新開展微創介入治療,大幅減少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病痛。看病掛號繳費用手機即可完成,預約掛號精確到分鐘。“今年每天接診病人近2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好多以前到大城市看病的人都回來了。”院長張建才說。
在國家持續投入下,各地縣級醫院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就醫環境明顯改善。2018年全國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醫院水平,全國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5%。
實踐證明,無論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動搖地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不能走全盤市場化、商業化的路子。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寫入十八大報告,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到十九大報告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出全面部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人民健康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建設健康中國的指導思想、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一步步深化、系統化、具體化。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新中國七十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6.1‰。這3個國際通行的居民健康衡量指標的巨大變化,見證了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不平凡歷程。今天,面對近十四億人口的基本國情,面對人民群眾對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服務的更為迫切的需求,統籌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健康問題,健康中國建設任重道遠。
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將在更好的制度設計和公共服務中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