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香港沒有政治,有的只是財閥政治,香港也沒有政策,有的只有財閥政策。
香港的問題,表面上是因為修例而起,實際上是港府和財閥的博弈,這些財閥控制了香港的方方面面,把觸角伸到了每個角落,附在香港人身上吸血,每個香港人都在為財閥資產的增值而努力。
伴隨著香港回歸20多年,司法由洋人掌控、教育由英美掌控、媒體由美國掌控、經濟由財閥掌控,以修例為名,聯合境外勢力,逼迫港府在政策上不斷的退讓,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才是亂港的真正原因。
01
1997年之前,香港作為內地對外的窗口,加上各種政策扶持,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那時候長實、九龍倉、華人置地等企業借著政策的紅利確實賺了不少錢,但由于英國殖民政府的壓制,財閥們只能叫有錢人,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顯然不夠。
1997年之后,伴隨著“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政策的實施,這些原來的有錢人把觸角深入到香港的政治、經濟、輿論和各行各業,成為附在香港人身上吸血的利益集團。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香港的經濟已經完全被財閥綁架了,地產和金融成為了香港的支柱產業,財閥們控制著各行各業,甚至收租金可以收到比港府的稅收還多,比如海港城日賺1億,這樣的局面是何其美好。財閥們顯然想自己的利益鏈條不被打破,能長期吸香港人的血,奴役所有香港的普通人。
但是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香港,要養活700萬人,單靠地產和金融是做不到。同時香港的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市民買不起房,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大家躲在為財閥打工,這樣的日子不是港府想看到的,這樣的狀況下,香港的輝煌將難以維系。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在1997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
過去多年來,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將來仍然會為香港的繁榮作出重要貢獻。但是,由于香港的經濟基礎過于狹窄,一旦金融和房地產業受到沖擊,香港經濟便陷入困境。
作為船王世家走出來的商業巨子和愛國商人,首屆特首董建華很清楚香港的問題在哪里。
為此,他對香港開出了良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建屋計劃、數碼港、教育改革、高官問責制、強制公積金制度等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八萬五計劃,每年興建公營和私營住房不少于八萬五千套,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購住房。 這無疑重創了財閥的利益,當時,亞洲金融危機已經在東南亞各國彌漫。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樓市當年累計下跌超過70%,60萬購房的中產家庭損失高達6000億港元,戶均100萬港元,忍受不了暴跌的中產家庭,在財閥的鼓動下,上街發泄不滿,為了安撫負資產者、穩定樓價,1998年港府宣布凍結賣地,隨后在2000年,董建華發表聲明宣布正式放棄“八千五”計劃。在97年的施政報告中,董生提出來了“八萬五計劃”:即每年供應不少于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用十年時間實現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到3年。 這一政策的直接效果就是:2000年首批完工85710套,2001年完工10萬套(遠超計劃),2002年完工6.7萬套。也許朋友們不知道這些數字的概念,我做一個簡單對比:“1998-2007十年間私人住宅供應量也不到24萬個住宅單位,而港府2000-2002三年時間就蓋成了24.2萬。”
因為董生的“八萬五計劃”,香港的房屋供給大大增加,香港房價也從1997年的最高點到2003年,一度跌了七成!
這個時候,今日這群港燦的父輩、祖輩們開始走上街頭,怒氣沖沖聲討董生的“八萬五計劃”,鬧騰的結果是:“八萬五計劃”壽寢正終,而香港的房價從2003年開始了16年的逆天反彈: 今天,香港剛畢業的大學生要努力工作30年方有機會攢夠首付、而后月供30年,他就可以擁有一間40平的房子! 頗具喜感的是:香港的住宅用地僅占了香港土地面積的7%,后來的幾任特首曾一度提議將總占地67%的綠地拿出一部分來開發地產,被港燦否決,又有人提議填海造陸來解決住房問題,依然被港燦否決,美其名曰——要保護環境!“八萬五計劃”的被廢,直接導致了今天這群鬧事的港燦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以至于只能跑到街頭嗷嗷叫,那么,數碼港的被廢則直接決定了依賴于房地產的香港失去了最后一次絕佳的轉型良機! 1998年,董生便清醒地認識到,唯有科技方能改變香港!1999年,董生力推的“數碼港計劃”開始浮出水面,從臺積電出走的張汝京,想要在香港數碼港建廠做“中芯國際”,遺憾的是,香港人懷疑這位仁兄是炒地皮的,逼得張汝京退而求其次,那我租你們的地行不行?得到的答案是——No!
而頗具諷刺的是,前一年還懷疑張汝京來炒地皮的香港人,第二年就批準了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提出來的數碼港計劃,至于地皮——免費的!李家人畫了一張大餅,要把這里發展成為足以睥睨硅谷的高科技中心,后來,他們確實把它建成了“中心”,只不過,數碼港原本定位的“高科技中心”神不知鬼不覺的成了“地產中心”! 后來上海張江向張汝京拋來橄欖枝,成就了日后大名鼎鼎的中芯國際,也是這次華為敢于硬氣直面美帝的最大功臣!
而香港,依然是李家的城……
伴隨著經濟的好轉,2002年開始,房價進入了上漲周期,如果董建華繼續擴大供地,必將影響樓市的供求關系,這是財閥們不愿意看到的。恰好在同時,香港爆發了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示威游行,財閥們順勢操縱逼迫董建華下臺。 為了香港的繁榮穩定,董建華退讓了,2005年,董建華被迫稱病請辭。 此時,香港的政治生態發生了逆轉,財閥們成功的扳倒董建華,他們得意洋洋的認為有能力影響香港政策的走向,始終保障自己的利益。 如果政策偏離預定軌道,財閥們就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施加壓力,比如,媒體抹黑、游行示威、甚至是暴力騷亂,就會嚇住香港政府,港府頂不住圍攻,早晚會讓步,比如董建華就是這樣敗北。
香港的未來 你問我香港的未來是什么? 坦率說:我不知道未來在哪里! 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當香港人只是把原因對準外面,而絲毫不檢討自己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里!
當年輕人因失業而焦慮,卻不愿意將目光掃向內地,來內地尋找機會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里! 當新一代香港人,口口聲聲把自由當飯吃,沉醉于上街、游行的行動中而不自知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里! 當繁華不盛,而高內地人一等的心理猶在,寧可閉上眼睛也不去內地看看眼前之景時,我不知道香港的未來在哪里! 香港再無董建華 港燦求賢訪逐臣,董生才調更無倫??蓱z廉居數碼案,不問蒼生問豪紳。
02
第二任特首曾蔭權,似乎就是財閥的代言人,在曾蔭權任期內沒有發生任何一場示威活動。 在任內,土地供應量直線暴跌,填海工程陷入停頓,每年平均只賣出8宗住宅地,土地及房屋供應出現斷層,私人住宅落成量每年平均只有1.2萬套,這樣的供給,顯然是財閥最樂見的。 曾蔭權在整個任期內都沒有發售新居屋(類似經適房),香港房價在直接飆升超過一倍,甚至超越了1997年的高峰,到了2018年,香港的房價收入比接近48倍,居于全球前列。
在曾蔭權任期即將結束的時候,爆出了他大量的向地產集團輸送好處獲益的丑聞,甚至一度有香港市民懷疑港府就是財閥的代言人。 這么高的房價,舉全家之力,哪個年輕人能買得起,看不到未來的年輕人就要找個發泄的目標,這個目標顯然是財閥,但是為什么最后就變成了朝港府發泄呢?
因為,財閥把觸角深入到香港的方方面面,從教育、司法、媒體等方面都為自己服務,香港的年輕人徹底被忽悠慘了,連困境是如何造成的都沒有分清楚。
曾蔭權任期到了,要下臺了,那選誰上去繼續給利益集團代言呢?那時候的競爭者是唐英年和梁振英,一個極力美化地產商,一個為市民的未來著想,梁振英終于勝出。 2013年,梁振英在其首份施政報告指出,將加大加快資助房屋的供應,從2018年起,5年內至少供應100000套公屋,還出臺了宏大的填海計劃。
填海造地將會大幅緩解香港的土地供求矛盾,地價房價將會斷崖下跌,這顯然是財閥不愿意看到的。 財閥們有了換掉董建華的成功經驗,對影響自己利益的梁振英也嗤之以鼻,用起了老套路:先抹黑,工商界集體痛斥特首,感覺這個效果不大.
2013年元旦,大量市民游行示威要求梁振英下臺,但梁振英并未退卻。
2014年,戴耀廷發起“占中”運動,最終行動演變成暴亂,嚴重沖擊了港府的威信與梁振英的聲望。
2016年,梁振英宣布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 此時,香港的媒體已經坐歪了屁股,喪失了獨立和公正,有奶便是娘,這些媒體背后的老板就是財閥的代理人,作為媒體的金主,只有不斷的迎合財閥,誰還敢針對財閥?
財閥們又贏了,地產商、媒體、港獨議員等都成為了財閥的代言人,真正苦的才是香港的普通人。
03
2017年,梁振英的繼任者林鄭月娥上臺,她在施政報告里寫到: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形成巨大的生活壓力,是嚴峻的民生問題。
于是,林鄭月娥大力推行改革,將政府資助房屋(俗稱“居屋”)的定價由目前評估市值的70%降低至52%,降低普通市民的負擔。
同時,林鄭月娥還公布了大規模的填海造地方針。2018年,她提出《明日大嶼愿景》,其中填海計劃預計建立規模達1700公頃人工島,興建26至40萬套住宅,7成為公營房屋,可供70至110萬人居住,這又觸動了財閥的利益,甚至連代言《明日大嶼愿景》的劉德華也遭到了圍攻。
歷史是驚人般的相似,進入2019年,財閥們蠢蠢欲動,從2月份開始就醞釀相關活動,目的就是逼迫林鄭月娥下臺,提前選一個為自己代言的特首。
這次的借口是 “反修例”,可這和普通的老百姓有什么關系呢?
當林鄭月娥撤回了修例之后,游行卻演變成了暴亂,甚至財閥的代理人不加掩飾的要求:選特首、林鄭月娥下臺。
目的不達到,決不罷休,特別是從6月份以來,場場示威活動變成了暴亂,站在一線代表港府的香港警察成為首要的沖擊目標。
甚至連防暴警察借用廁所5分鐘,也要被地產商和媒體大肆抨擊,誰是幕后的動亂的黑手,不言而喻。
04
本次修例貿易單靠財閥能鬧出這么大動靜嗎?
恐怕不行,財閥的常規操作就是先去尋找港獨議員做代理人,尋求英美主子的支持,然后由美國CIA和NED進行資金和技能的支持,用金錢開路,讓香港的年輕人上街賣命,最終演化成了暴力,背后是誰在主使,答案不言自明。 最先開始反修例的無非就是真的觸犯了兩岸三地刑罰,擔心被遣送的人,利用自己的資源極力的反對修例,出錢雇傭市民上街活動。
逃到香港的內地官員和土豪、還有香港本地的財閥,香港是他們最后賺錢的樂土,豈肯輕易讓自己栽進去,于是臺前幕后的港獨議員、法律界人士、市民一起運作了相關反修例活動。 比如,華人置業大劉開始明確反對修例,甚至提告法院。后來修例改了條款,大劉沒事了,又撤回控訴,聲稱自己是愛國、愛港的商人。
從2月份到6月份,香港的暴亂還沒有那么嚴重,大家都處于、討論、指責、謾罵的地步,后來外逃貪官和本地財閥過關之后,修例也撤回了,而街頭的抗議愈演愈烈,甚至暴力活動肆意猖獗,為什么呢?
因為,這是讓林鄭月娥下臺的絕佳借口。 同時,香港亂起來能讓美國在中美毛衣談判上對中國極限施壓更容易,還有海外資本等著香港越亂越好,最好發生流血事件,趁機做空港元和港股。
財閥、港獨分子、境外勢力群魔亂舞,認為是自己撈取利益的時候到了。于是, CIA和NED專門培訓相關人員,所有人蒙面、戴口罩進行暴力活動,甚至還有相關手冊、暴恐武器,用到了燃燒彈和改裝的榴彈發射器,不惜制造流血事件,癱瘓香港。 從資金上, X豐銀行接收美國CIA、NED資金流入港獨組織在X豐開立的賬戶,為港獨組織、港獨暴徒提供資金。
從司法上,由雙重國籍的洋法官把持香港的法治,對所有涉及暴亂的分子均保釋,助長港獨分子的囂張氣焰。
因此,從6月份開始,暴亂分子越來越肆無忌憚、無差別攻擊警察、民眾、癱瘓交通、騷擾毆打市民、襲擊警察,制造爆炸物、投擲燃燒瓶,甚至用榴彈發射器攻擊警察……。
財閥、境外勢力、港獨議員、亂港分子、金融集團都知道只要香港越亂他們獲得的利益就越大,所以每逢示威活動最后都演變成暴力活動,也就是這樣的原因,越亂越獲利,這就是香港暴亂的真正內幕。
05
香港會一直亂下去嗎?
肯定的說,不會! 從6月份開始,中央一直堅定不移的支持港府和特首林鄭月娥,粉碎了港獨分子散播林鄭月娥下臺的傳聞。
本月,中央電視臺多次提及香港問題并撐警隊,相關部門在深圳召開會議,呼吁各個部門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首林鄭月娥。
8月8日,相關部門開會的次日,久未發聲的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地建會)聯合17間發展商,包括華懋、長實、恒隆、恒基、合和、希慎、和記地產、香港置地、鷹君、嘉華、麗新、新世界、信德、信和、新鴻基、太古和會德豐發表聯署聲明,指近日香港社會因為一小部分暴力人士的行為而蒙上陰影,認為工商團體和市民大眾均受困擾,故譴責日益升級的暴力行為,希望香港盡早回歸安寧與法治,人人安居樂業。
8月9日,前警務處副處長(行動)劉業成獲委任臨時警務處副處長(特別職務)職位,即日生效。
8月9日,中國民航局向香港國泰航空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重拳出手整治支持港獨的企業。
8月10日,匯豐銀行(HSBC)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正式離職,此前在8月5日,該行首席執行官范寧(John Flint)已經辭職,同時,匯豐還公布了裁員5000人的計劃。
8月10日,港獨分子宣布取消大埔與黃大仙兩場活動。
8月11日,港獨分子組織的相關三場活動,人數不足千人,為平時的1/3都不到,甚至有港獨分子悄悄溜了,剩下的激進分子黔驢技窮,最后玩命一搏; 8月11日,海港城“實際控制人”、前九龍倉集團董事局主席吳光正發出的聲明,稱現在的所謂活動是綁架香港人繼續鉆牛角尖,爭取基本法以外的東西,有良心的香港市民會繼續支持警察依法執法。
8月12日,香港警方召開記者會,透露昨日行動共拘捕111男38女,合計149人。
同日,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楊光稱,昨晚香港的激進分子已經出現恐怖主義的苗頭,必須堅決打擊,毫不手軟、毫不留情。 8月13日,立法會將重開,審定涉及市民的經濟政策等,盡快讓香港恢復平靜。......
8月20日,中國香港。沒有示威,沒有暴力,港人生活平靜。↓
政府一系列重拳出手后,港獨分子已經窮途末路了,沒了資金支持、沒了歐美主子支持、失去了民心,也意味著他們的末日到了,風向轉變之后,很多媒體開始呼吁理性和尊重法制等,之前的幾個月可不是這么要求的。
如今,香港已經到了決戰時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港府和林鄭月娥與財閥的斗爭不能失利,否則日后留給香港普通人的就是一個慘淡的經濟局面,街頭的腦殘廢青是不會懂這些的。
近人民日報連續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并且上傳武警部隊在深圳集結夏季大練兵的視頻和照片。按照慣例,幾次警告以后就差不多了,這場從2月份開始的鬧劇可能會迅速收尾和結束。 鬧劇雖然很快就會結束,但亂港的港獨分子如何處置、香港的教育權和法治權如何從英美手中奪回來,有什么經驗和教訓要總結,這都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新加坡律政兼內政部長尚穆根8月11日指出:
35年來,中國政府協助超過5至6億人口脫離貧困,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做到這點,更別說在35年內做到。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卻沒得到應有的認可,沒有任何一個制度能夠比現有的制度更好地造福中國人民。
國與國之間的博弈不會停止,但我們會擊敗一切對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男子在港噴涂中國必勝被判監禁4周,人民日報批香港司法:對待違法行為 須一把尺子量到底
2019-08-2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