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年輕人應該體諒大局,政府也應該對“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
法治社會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香港少數“未來的主人翁”在街頭非法集會、毆打路人、圍攻警察、縱火燒街……種種暴行不一而足。提出對這樣的人網開一面,無非就是縱容犯罪。這可不是“為香港著想”,而是看著香港滑向深淵。文章寫道,回憶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李嘉誠恪守法治契約精神,堅持向小業主追債,他們向李首富發問:怎么當年沒見你給香港市民“網開一面”?
“李嘉誠回應長安劍的批判,一如既往的囂張,充滿了資本的蠻橫,以及對社會道德、良知和法律的蔑視。正如李嘉誠自己早就說過的,你們不能拿社會道德來評價我,為什么李嘉誠突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要積極“發聲”,李嘉誠到底想表達什么意圖?
“近日,香港民建聯在報刊登全版廣告,促請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加土地供應,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爭取達到“3年上樓”的目標。隨著香港局勢發展,廣大香港市民除了進一步呼吁止暴制亂,更多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影響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香港的居住問題有目共睹,而且正變得日趨嚴重。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已升至5.4年,有10萬人住在“棺材房”和“劏房”。這樣的局面,與國際知名大都市格格不入,更與太平山上的豪宅形成鮮明對比。香港人看重人權。但在一般人看來,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正是最基本的人權,是最基本的尊嚴。香港絕沒有理由,一面穿著“全球最有競爭力經濟體”等光鮮靚麗的外衣,一面卻在住房上露出極為難堪的里子。”
“香港住房問題的核心癥結在于土地,增加土地供應已經刻不容緩。香港不是沒有土地,但政府手里地太少。根據去年底的《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香港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定為7:3,但事實上,政府能覓得的土地,仍不足以支撐這一目標。民建聯的建議,無疑為特區政府提出了一條解難題的思路。要援引《收回土地條例》,意味著自有財產與公共利益之間的一次利益平衡。這些土地,主要指囤積于地產商手中長期不開發的土地。由于《基本法》第6條與第105條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外加援引條例或遭曠日持久的司法覆核,特區政府對于是否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有過遲疑。然而,諸路不通后,收回土地是可行之道。根據《基本法》105條,征用土地的補償“相當于該財產當時的實際價值”,收回是有償的。為公共利益計,為解決民生計,地產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后一個銅板。什么才是對香港未來負責?什么才是對年輕人“網開一面”?這才是。這也是調整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一次契機。”
“李嘉誠從此前的商界領袖,教父級人物,淪落為長著獠牙的怪物。就官方感受而言,在中國經濟緊張時刻,李嘉誠不顧北京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拋中國于不顧,不停拋售,嚴重影響大陸信心,造成悲觀情緒蔓延,可謂已失道義。”
“在職業上,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不要試圖讓商人去承擔國家的政治責任,也不要試圖用政治去影響商人的經營理念。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
李嘉誠之心,已昭然于天下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