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否定簡化漢字,還將虛無抹黑毛澤東攪在一起,這是近幾十年來公知精英上演的一個重要戲碼??傻降兹绾闻袛嗪喕郑@絕非僅僅是一個認知的問題,更是一個立場的問題,根本在于是站在95%的人民大眾的立場,還是站在5%的極少數人的立場看問題,立場決定一切。
一、借簡化漢字說事是“項莊舞劍”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漢字簡化,從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時就已開始,當時使用的簡化字被稱為“解放字”。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10月10日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協會。經過大量學者十幾次更改草稿,慎重的直到六年后才正式推出《漢字簡化方案》。隨著推行簡化漢字,全國開展了“掃盲”運動。
1.否定簡化字的領軍人物。推行簡化漢字和開展“掃盲”運動,這本來是新中國前三十年一大德政,可在公知精英眼里,簡直就是洪水猛獸,自改開以來極盡污蔑之能事。在這個反對派中,有兩個領軍人物:
一個是詩人流沙河,他82歲高齡還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上開設《簡化字不講理》新專欄,連篇累牘的否定簡化字,似乎講的頭頭是道,并結集《簡化字不講理》。按流沙河觀點:
【“每一個正體字都可以證明自身的存在,而每一個簡體字都無法證明其存在的理由。”“因為使用簡化字,我們已經很難明白古人的真實意思。”】
他并極力主張用20年時間回到正體字!
一個是北京大學副校長、教授季羨林,他在談及國學普及時,認為讀古文必須讀繁體字,因為中國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幾千年都沒感到不方便,為何到我們手里就拋棄了?追求效率也不能成為簡化字的理由。
【“這個整個的簡體漢字啊,我就反對。我們學了幾千年了,沒有事,到現在,你怎么說麻煩了呢?怎么麻煩了呢?簡化漢字就是多此一舉。多此一舉啊,就用到‘折騰’這個詞了。”】
2.否定簡化漢字是“意在沛公”。很多公知精英看簡化漢字十惡不赦。將其否定的觀點歸納一下,不外乎這樣幾種:斥為“喧鬧妄為”,斥為“誤入歧途”,斥為“摧毀文化”,斥為“封閉愚民”,斥為“粗鄙流氓”、斥為“識字文盲”、斥為“扭曲人性”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可謂來勢洶洶。
就在這否定簡化漢字中,還有一個突出的特色,就是“項莊舞劍”,他們把矛頭直接指向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說什么:
【“毛澤東發起的延安文藝運動,假意讓大眾掌握文化,其實質乃是消滅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統,打掉知識分子的尊嚴,只有這樣,流氓無產者才獲得真正的領導權。”“消滅了那些表情達意的漢字,也就真正無產階級化了。所以,簡化字是……在一個自我封閉系統里為所欲為,實現其不可告人的愚民目的。”“中共執掌大陸后的簡化字運動……視漢字為革命絆腳石,瘋狂地對其大動手術,整個顛覆了漢字的表意系統,無情地肢解閹割了漢字。”】
可見,近幾十年來的否定簡化漢字之風,根本在于虛無毛澤東和新中國前三十年,進而徹底否定我黨的領導。
二、咋看簡化漢字根本在于立場
在中國古代,在舊中國,只有極少數人才識字,誰若“識文斷字”,那是有大學問,普通老百姓基本是“睜眼瞎”?;蛘哒f,在整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國的漢字它不屬于人民,只屬于貴族和統治階級?;蛘哒f,只有貴族和統治階級才能學的起繁體漢字,嚴格意義上講,繁體漢字不屬于廣大的中國底層百姓。
1.流沙河出身大地主家庭。流沙河1931年生,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縣人。余家祖先1661年從江蘇泰興遷到成都,到流沙河已經八輩,成了擁有900多畝地的大地主。
1934年四兄弟分家,流沙河的父親余營成分得二百三十多畝田地。余營成一妻一妾,這個妾是被霸占后的丫環,因為生了長子流沙河而地位上升。余營成一家在當地是非常有實力的家庭了,雖然算不得豪強、但畢竟是地主,雇了四個傭人伺候自己。
流沙河生長這樣的家庭,街坊鄰居都不敢惹他,在學校和街坊上處處仗勢欺人,聲稱“打三個擒五個”。因為他在余家同輩中排行第九,因此被稱為“九老少”。
流沙河4歲就能開始讀書,新中國成立時他17歲,正在四川大學農化系讀書。解放時就已經讀到了大學,在舊中國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2.季羨林也非出身升斗小民。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東省清平縣 (現臨清市)康莊鎮官莊一個破落戶之家,其父季嗣廉是舉人的侄子,在鄉上算知識分子,能識文斷字的寫信,并侍弄祖上留下的幾畝地。可季羨林的叔叔用身上僅剩的一元錢買湖北水災獎券,中了頭獎,一下子得了幾千兩銀子(這都是掩蓋財富來路的講故事),季家成了暴發戶。
季羨林的父親季嗣廉就買了60畝帶水井的地,還蓋了大房子。但到季羨林記事時,季家又成了破落戶。季羨林6歲以前就被父親在清平送去隨老師識字,當家里又破落的一貧如洗時,季羨林就被過繼到叔叔季嗣誠名下并帶到濟南。
即使季羨林的家境一度貧寒,但絕非是普通農民,其叔叔想來也絕非是一般的升斗小民。
1917年(6歲后)進私塾讀書。1934年,于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畢業。應母校山東省立濟南高中邀請,回母校任國文教員。1946年,留學回國后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至1983年。
像流沙河、季羨林這樣在舊中國就進入到能壟斷知識的階層行列,他們對簡化漢字的深惡痛絕,就毫不奇怪,對簡化漢字的極盡責難,也是合情合理。因為,最根本的就是他們沒有站在“掃盲”的立場去想問題,沒站在建設社會主義需要有知識的億萬勞動力去想問題,沒站在新中國需要有文化的工農聯盟當家作主去想問題!
三、簡化漢字最大功績是讓窮人成文化的主人
認識和看待一個事物,是站在少數富人貴族,還是站在廣大百姓的立場;或者說,是為了95%的勞動人民服務,還是為了5%的少數人服務,這是毛澤東反復強調的一個重大原則。如果百姓連生存權都得不到保障,還奢談什么人權保障?如果連字都不認識,還奢談什么學習典章古籍?方法論的根本,就是找準立場,端正根本感情和態度。
1.推廣簡化字是歷史必然趨勢。漢字的復雜難學,一直是影響其推廣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簡化漢字也一直未停。早在宋、元時期,民間運用漢字,就出現了大量應用性簡化字--“俗字”,這是區別于正字的通俗字體;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民政府就公布了《簡化字表》,卻未得實施;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分階段公布了《簡化字表》,并在大陸廣泛實施;世界范圍也在推廣簡化漢字,新加坡1969年正式推行,聯合國已推行30多年,即便一直使用繁體字的臺灣地區,民間也出現使用簡體字現象。
而且,新中國推廣簡化字,也總結了歷史經驗,遵循了歷史根據。共確定了517個簡化字,去除了大量同義字,確定了偏旁部首的規律,漢字的學習和書寫變得相對很容易。而現行簡化字絕大多數來源于古代簡體字,有一些來自草書和行書,還有一些是“古本字”,(蟲、從、云、氣、眾、豐)。有專家統計在400多個獨體簡化字中,源字先秦兩漢的有159個,源字魏晉南北朝有32個,(愛無心的“愛”就是此時產生),源自隋唐的有29個,源自明清太平天國的53個,源自民國有61個,源自建國后群眾創制的僅有104個,僅占五分之一,說簡化字丟了中華傳統文化,實在大謬不然。
3.讓億萬窮人識字是最大功績。推廣簡化字的最大功績,就是讓生存在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上,90%以上不識漢字的中國人,能認識母體文字,文字走進了貧苦的百姓。使一度被有錢人壟斷,一度被仕途化所霸占,一度被御用的文字,終于變為人民應有。
說什么毛澤東讓億萬人民識字學文化,竟然是“愚民”,真讓人啼笑皆非。正是從那一個個掃盲班,一個個識字夜校,中華民族史無前例的組織億萬人民開始了向文化進軍。到1964年,中國的文盲率從80%下降到了52%,去掉了1億多個文盲。也正是毛澤東從那一個個掃盲班,一個個識字夜校里,從無數的窮人中,培養出了無數國家棟梁!
新中國剛剛建國,百廢待舉,無疑需要有文化的勞動力。如何為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勞力和人才?毛澤東用簡化漢字,讓幾億人在很短時間,就擺脫了文盲,除毛澤東何人可為?!看看現在非洲的發展如此緩慢,甚至倒退,一個極難改變的事實,就是他們90%以上的群眾都是文盲。
至于說簡化字,造成年輕人看不懂中華文明典章古籍,這都是“杞人憂天”。就是學習正字的,能像流沙河、季羨林那樣愛學典章古籍嗎?臺灣堅持正體字,臺灣一些大學連平均10幾分都錄取,有多少青年學典章古籍?而年輕人真正愛學典章古籍,必然都會自覺認得繁體字,況且,簡體與繁體字之間也有天然聯系。
所以,推廣簡化漢字是偉大的歷史進步,這是無論公知精英怎么巧如舌簧也絕對抹殺不了!
文中圖1、圖3、圖4,選組網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