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拍影視劇“洗錢”的內(nèi)幕驚人
長期以來,中國內(nèi)地的影視劇(大型革命史片除外)存在三個鮮明反差:一是觀眾沒好片子看,每年的垃圾爛片卻大量生產(chǎn);二是大投入制作的影視劇越來越多,高質(zhì)量的影視劇越來越少;三是演員片酬越來越高,演員的演技越來越差。那些吹出來的第五代、第七代導演,雖背回過幾個“國際獎”,但真正耐看的有幾部?面對中國影視業(yè)的這種現(xiàn)狀,善良的百姓還以為是藝術本身出了問題,實際是很多拍攝影視劇的資本投入根本無視影視劇質(zhì)量,只關心如何“洗錢”。
一、影視圈是國際性“洗錢”的黃金樂園
洗錢由英文“money laundering”一詞直譯而來,其發(fā)端是20 世紀初美國芝加哥的有組織犯罪集團購置洗衣機開設洗滌業(yè)務,爾后魚目混珠將洗衣所得與犯罪所得混雜報稅,使非法收入與資產(chǎn)合法化。國際性洗錢業(yè),一經(jīng)在電影界找到歸宿,利用影視圈“洗錢”也成為一種國際慣例。
美國電影的興起,實際推手是意大利黑幫的“洗錢”。日本很多藝人經(jīng)紀公司、影視公司都有暴力團背景,在用拍影視劇“洗錢”。韓國娛樂圈一度掀起“迂回上市”熱潮,裴勇俊、Rain和張東健等 明星利用本人的人氣,變身為企業(yè)的大股東,暴力組織的資金流入疑惑不斷被提出。
香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影繁榮,同黑幫將巨額犯罪得來,以授資影視片“洗錢”有直接關系。許多電影干脆就是由黑幫明目張膽地投資(如鄧衍成的《濠江風云》),包括向氏兄弟的本土青紅幫就這樣“洗錢”,就連美國等世界各國的諸多幫派,也紛紛把錢壓在香港,香港的電影業(yè)已成世界性黑幫的洗錢基地之一。香港的導演很多都有黑社會背景,以致“星爺”不能移民加拿大。
在香港投資影視劇“洗錢”,先注冊家電影公司,再投入重金拍戲,普通動作片投資約200萬港幣,他們卻投資上千萬,請最大牌的明星,在場地、置景、服裝、道具上不惜金錢,目的就是將黑錢盡量花掉。別管電影拍得多爛,只要放映就行。也有小投入拍影視,說成大投入,再和影院編造一個遠高于實際拍攝成本的票房數(shù)(甚至影院就是自己開的)。再與明星簽一份“陰陽合同”,只用很少一點錢就將明星演員打發(fā),一大筆錢“黑錢”以拍電影所賺, “洗白”了。
即使是拍影視賠錢了,如,說投資1000萬元拍影視,實際投入的200萬賠光了,但做虛假的1000萬票房收入,也將800萬元“黑錢”“洗白”了。
二、中國內(nèi)地用影視劇“洗錢”由來已久
或許,作為一種“與國際接軌”,改開以來的中國內(nèi)地,用影視劇“洗錢”也是暗流涌動。
1、影視圈名人紛紛炮轟“洗錢”。對于影視圈內(nèi)的“洗錢”,作為業(yè)內(nèi)的著名導演和著名演員,可能最有發(fā)言權了。很多影視圈內(nèi)的名人炮轟“洗錢”,說明中國大陸影視圈的“洗錢”已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2006年4月,北京《法制晚報》披露,廣電總局官員陸紅實在某論壇語出驚人:“近兩年,我國每年都有百多部濫片不能上院線,原因之一恐怕是有不少人拍片是為了洗錢。”
2007年12月28日,導演尤小剛發(fā)聲,國內(nèi)電視劇產(chǎn)量過大、浪費嚴重,要提防“洗錢的投資”。尤小剛進一步闡述:電視劇投資“來源是三種方式,一種是良性投資,一種是贊助的投資,恐怕還有一部分是洗錢的投資吧?
2013年5月7日,曾執(zhí)導過《潘多拉的寶劍》等影片的導演李克龍指出:“有相當數(shù)量的電影投資者不是為了拍出高質(zhì)量的電影,而是為了洗錢,對方直接說,你隨便花一兩百萬拍部電影,然后幫我走1000萬元的賬”。怎樣能拍200萬影視走1000萬的賬目?有的劇組拍“古裝劇,就可以設計一場炸掉一座城樓的戲,搭建這種城樓花費50萬,你可以走100萬的材料費,反正城樓已經(jīng)炸掉了,死無對證。”
2014年1月1日電視劇《一代梟雄》在浙江、東方、天津、江蘇四大衛(wèi)視開播,該劇在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同時擔任演員和監(jiān)制的孫紅雷在發(fā)布會上炮轟:我們每天接到劇本,有70%都是不能拍的,拍了肯定賠錢。有些投資方就是通過拍影視劇來泡女演員、洗錢。
2、中國大陸為何制片投資人不怕血本無歸?2011年12月21日,北京大學教授、電影評論人戴錦華在“搜狐文化客廳”指出:國內(nèi)每年拍攝600部影片(故事片),大部分未上映。另據(jù)官方統(tǒng)計,2012年國產(chǎn)影片高達893部(含動畫片、科教片等),其中故事片745部。但這745部影片,只有231部進入影院,只占總量的31%。這還是2005年以來公映比例最高的一年,2005年的故事片公映率為16.5%。
很多影片的拍攝目的就不是為上映,雇傭一些爛編劇爛導演,愛咋拍咋拍,花錢少就行,拍完直接鎖進倉庫,就是洗錢。據(jù)說有投資人和內(nèi)蒙古制片廠合作拍片,拿出300萬元人民幣,要拍30部片子,平均每部片子才花10萬元,可以想見這些片子質(zhì)量之低劣。北京UME國際影城總經(jīng)理陸遙說:“有些片子拍完后就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別說公映了,你想查一下它的去處都無從查起。”但投資人為何不怕血本無歸,便知個中奧秘實在不在“拍片”之中也。也難怪大陸咋有那么多“神劇”,很多都是“冼錢劇”。
3、用影視圈“洗錢”不斷曝光。2007年第一禁毒大案,蟄伏三年的毒梟李賢歡竟以投資人身份潛伏影視圈,并于2006年年底在橫店影視城開拍電視劇“洗錢”。還利用拍電視劇作掩護,在橫店制造冰毒。拍戲洗錢并非始于毒梟李賢歡。早在2005年1月,南京 《周末報》報道“建國第一金融要犯”石雪出資5000萬元參與拍攝電視劇《大漢天子》,此舉就是為非法所得洗錢。近年來圈內(nèi)一些影視劇源源不斷,其怪異的資金來源與“洗錢”不無關系。
三、在中國大陸影視圈“洗錢”得天獨厚
這個得天獨厚概括起來有5點:
一是“洗錢”額度大。現(xiàn)中國大陸拍故事片僅次于美國和印度,國內(nèi)故事片的制片動輒幾億,制片成本越來越高,影視劇投資大,虛報投資額度更大,很適合洗錢。
二是“洗錢”成本低。中國大陸的影視投資屬文化產(chǎn)業(yè),稅率低:5%;稅法還規(guī)定:企業(yè)可把收入15%用于廣告和宣傳,在稅前扣除。將這條規(guī)定濫用,洗錢的成本更低。通常“洗錢”成本是35%,在大陸即使拍影視劇投錢打水漂了,經(jīng)虛報成本、票房等運作,才付出20%的洗錢成本,在各種“洗錢”成本中最低。
三是“洗錢”沒審計。影視劇的賬目支出繁多,且時效性強,拍完戲就立馬作鳥獸散,被查的概率極小。甭說資本投資沒人管,就是國資投入也沒審計。陳凱歌拍《無極》劇本那么爛,投資3億多元,據(jù)說大都是國資,國資委監(jiān)管、審計過嗎?國有資產(chǎn)允不允許陳凱歌夫婦“夫妻老婆店”的運營模式?外籍演員來中國“打工”辦過合法用工手續(xù)嗎?
四是“洗錢”易開機。對于影視劇的拍攝,國家廣電總局有專門監(jiān)管機構,各制片廠拍影視劇必須取得合法許可證,然而,監(jiān)管部門基本不作為。一些“洗錢片子”“開機”時,廣電部門知道不知道?劇本審沒審?內(nèi)蒙古電影廠300萬元允許拍30部片子的荒唐,誰開的綠燈?在誰手里弄到的拍攝許可證?
五是“洗錢”風險低。相比美國、韓國、日本等國相繼出臺了反影視圈“洗錢”的相關法律。中國大陸至今也沒有反影視圈“洗錢”的相關法律,電影成社會特殊產(chǎn)業(yè),缺失正常監(jiān)管,可堂而皇之的逃避法律制裁。其它有關部門對影視圈洗錢的監(jiān)管滯后,洗錢空間寬闊,安全高效。
在中國大陸能神鬼不知無風險的洗錢,炒作好了還能獲高額票房回報,順便睡幾個明星玩玩,資本何樂不為?
四、在大陸利用影視“洗錢”的主要套路
“洗錢”要洗的“黑錢”,包括黑社會的走私、販賣軍火、詐騙、盜竊、搶劫、偷稅漏稅和貪污腐敗所得等。而在中國大陸利用影視圈“洗錢”的主要套路:
1、虛高投入成本“洗錢”。現(xiàn)在大投入的片子越來越多,已成一個特點。一部耗資巨大的影視作品拍攝完畢,一些名貴的道具、奢侈品、古董、字畫等被投資方“無償”拿走,但已“攤到”到作品成本;至于到國外取景、宣傳,意味著巨額花費。而國外沒發(fā)票,只有投資方說多少算多少,全部進了成本等等。
2、用陰陽合同“洗錢”。現(xiàn)在內(nèi)地只需成立若干空殼影視制作公司,投資一個影視劇,再以制作費、明星的天價片酬等名義,把買辦、貪官、黑社會的大筆黑錢洗白。而明星高票房占用大量制作經(jīng)費,其他拍攝投入少,就是一個很突出的現(xiàn)象。如,請一個演員預算1億,做兩份合同,一份1億上稅給演員,很可能另一份1000萬才是演員實際所得。大家現(xiàn)在都盯著演員的稅收,演員也有苦難言。
3、虛報票房收入“洗錢”。電影行業(yè)的洗錢流程:某一億黑錢投資一部電影,真實成本一千萬;電影院、電視臺等等實際收入一千萬;黑錢主人與電影女一號勾搭在一起,通過女一號與電影院造假票房收入達一億。黑錢主人洗白一個億,順便玩?zhèn)€女人;女一號獲得知名度和金錢,真正的雙贏。這幾年,票房屢破新高,媒體揭露的各種幽靈場、冥幣票價、偷票房事件不斷。一個華語功夫片,上映首日票房破億, 5天拿下6億。不合常理的票房一被揪出造假,即被挖出牽涉到電影證券化、眾籌、收益認購、股價,甚至洗錢等金融資本鏈的不正當交易。贓官則通過勾結將境內(nèi)黑錢塞進管理疏松的票房,通過納稅將臟錢洗白。
4、集團性勾結“洗錢”。利用影視圈“洗錢”,需要各方比較緊密配合,所以,資本、導演、明星會長期保持合作,這樣才會降低出問題的概率,牽扯利益太多,也沒有人去砸大家的奶酪。這就形成集團化產(chǎn)業(yè)化的影視圈的洗錢鏈條。而且,在香港中馬票,都立即有人加30%把獎券收走“洗錢”。在中國大陸這種意識形態(tài)下,土豪貪官對利用影視圈“洗錢”,這種“產(chǎn)業(yè)化”需求會更旺。
由于影視劇在處于意識形態(tài)的特殊地位,所以,利用影視圈“洗錢”,這不僅僅是一種犯罪,更是資本和明星對話語權一種挾控,既扭曲了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性質(zhì)和使命,又將觀眾當圈養(yǎng)起來的羔羊,傳達太多的變態(tài)人性觀、價值觀等垃圾產(chǎn)品,進行精神污染。因此,如何完善法律,加強監(jiān)管,嚴打利用影視圈“洗錢”,已經(jīng)是刻不容緩。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