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推薦論文】
“三灣改編”是毛澤東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
——對毛澤東領導“三灣改編”史實和重大意義的再探討
【內容摘要】毛澤東同志從1927年至1976年,在長達5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與人民軍隊的建設發展息息相關,他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領導者,軍事統帥和軍委主席。毛澤東同志對中國共產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有著特殊的歷史貢獻。在大革命失敗的緊要歷史關頭,毛澤東同志作為前敵委員會書記,堅決落實黨中央的決議和指示,開創性的解決了黨“創建新的革命軍隊”一系列重大問題。“三灣改編”政治建軍的舉措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正如軍委主席習近平所說: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定型于古田會議。本文將從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是我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必然選擇。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是我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創新。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發展壯大和永不變質的堅實基礎。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毛澤東主席從1927年領導秋收起義到1976年逝世,在長達五十年的時間里,始終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領導者、軍事統帥和軍委主席。他一生為黨,為人民掌握軍權打天下,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成功實現了黨的偉大政治目標。毛澤東主席親自領導的“三灣改編”,是在中國共產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奠基的關鍵歷史節點進行的,在中國共產黨建軍歷史上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建軍一百周年即將到來,在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30周年之際,有必要對三灣改編歷史深化研究,對“三灣改編”的偉大意義、對毛澤東主席創建人民軍隊的歷史貢獻進行再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建軍90周年大會上講到:“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力量。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定型于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于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①習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科學界定了“建軍大業”的歷史范疇,充分肯定了“三灣改編”政治建軍在新型人民軍隊創建歷史上的奠基地位。本文將重溫歷史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從為什么要進行三灣改編,毛澤東領導“三灣改編”對創建新型人民軍隊有哪些創造性貢獻,三灣改編對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百戰百勝、永不變質有什么深遠影響和偉大的意義這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是我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必然選擇
恩格斯說過:“要明確地懂得理論,最好的道路是從本身的錯誤、‘從痛苦的經驗中’學習。”②我們黨及其領袖們正是從革命失敗遭受挫折的教訓中尋求到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1927年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發動的“4.12反革命政變”,使國共合作進行北伐革命的大好形勢被葬送。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使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不掌握軍權,不創建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不開展武裝斗爭,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同時,也認識到舊式雇傭軍不是黨的可靠工具。在中國革命面臨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毛澤東是力主迅速向開展武裝斗爭轉變的優秀代表。共產國際1927年6月的電報指示并建議中國共產黨緊急動員2萬共產黨員,5萬工農群眾組建幾個軍,組建自己可靠的軍隊。在黨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多次發言,振聾發聵地指出:須知政權是從槍桿子里面取得的。他深刻闡述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道理,批評了黨內不重視做軍事工作的錯誤傾向。如何建設一支由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就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一)黨中央關于“創造新的革命軍隊”決議是毛澤東領導“三灣改編”的政治和理論依據關于如何建設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重大課題,臨時中央政治局8月21日下發的“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任務和策略”的政治決議案的第八個問題即“軍隊建設”中,明確指出;“革命戰爭,必需要創造新的革命軍隊。”“創造新的革命軍隊,不要有雇傭的性質,而要開始于志愿兵的征調,漸進于義務的征兵制,建立工農的革命軍。”新的革命軍隊中“要有極廣泛的政治工作及黨代表制度,強固的本黨士兵支部,要有靠得住的忠實于革命的軍官”,“這是實現革命運動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中央強調。“本黨應當努力的改組現實參加革命的雇傭軍隊。同時想種種方法武裝工農”。③這個重要決議的形成是黨的警醒和頓悟,為“創造新的革命軍隊”勾畫出建軍初步藍圖和大體方向。在中國革命的這一重要歷史關頭,毛澤東成為模范執行“決議案”自覺的開拓者和創新者。黨的“八七會議”結束后,黨中央負責人瞿秋白曾提議毛澤東去上海黨中央工作。毛澤東委婉的謝絕說:“我不去上海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④這是毛澤東人生的重大選擇,在白色恐怖的險惡環境中,他沒有選擇到相對安全的中央機關工作,而是選擇到湖南、江西組織領導秋收暴動,開啟了在革命實踐中落實中央決議,建立新型人民軍隊的艱苦卓絕的探索。顯然中央政治局的“決議案”,是毛澤東決策“三灣改編”實施政治建軍的政治理論依據。(二)秋收起義失敗后工農革命軍面臨的嚴重問題是毛澤東“三灣改編”的客觀依據和必然選擇“八七會議”以后,中共湖南省委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直接組織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為了落實中央關于“創造新的革命軍隊”的決議,8月12日毛澤東在給中央的信中指出:“國民黨旗幟已成軍閥的旗幟,只有共產黨的旗幟才是人民的旗幟。”8月18日在湖南省委會議上,毛澤東又堅定的指出:“可以斷定國民黨的旗幟真的不能再打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幟”。在修水余灑度師長按毛澤東的要求,組織陳樹華、何長工、楊立三等同志設計了有鐮刀斧頭和五星標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從而使“秋收起義”成為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暴動的第一次。由此可見,毛澤東從領導“秋收起義”開始,就有了“新的革命軍隊”必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的明確思想。為了堅持黨對工農武裝的領導,秋收起義和工農革命軍認真執行黨中央的“八七會議”和中央臨時政治局會議的“決議案”;接受中共湖南省委和江西省委的領導;部隊作戰行軍所到之處,都請地方黨組織接應配合軍事行動(包括安源、修水、銅鼓、文家市、萍鄉、蓮花、永新、寧岡等);特別是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自始至終直接領導著起義部隊。據統計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毛澤東主持開了七次會議,其中前敵委員會達5次之多,在緊急關頭他抓住關鍵的少數,緊緊依靠黨組織和集體智慧,通過黨的會議統一思想,正如羅榮桓元帥回憶的:“黨一開始就是起義的領導者和組織者”。這就是黨指揮槍使起義部隊轉危為安走向勝利的真實歷史。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按計劃發動,參加起義的部隊共4個團5000余人。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加之收編的四團邱國軒部突然嘩變,各團戰斗連連失利,部隊損失慘重。在文家市,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他統觀全局,從實際出發堅決主張實施戰略轉移,建議部隊應當轉到群眾基礎較好的湘南地區尋求發展。在總指揮盧德明等前委多數委員的支持下,前委決定工農革命軍9月21日從文家市出發向湘南進軍,邁開戰略轉移的決定性一步。在9月25日占領蓮花縣城后,信使宋任窮傳來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汪澤楷的密信:“起義軍如有困難,可以到寧岡落腳,寧岡縣有我們黨的武裝,有幾十支槍”。據此,毛澤東依靠省委指示統一了前委成員的思想,于是決定上井岡山。關于這一段歷史,毛澤東晚年給身邊工作人員講到:“秋收暴動以后,我們連打了幾個敗仗。人不斷地跑,連師長都不辭而別了,人心亂得很。當時,就有人說,‘還是散了吧,就這么幾個人,能頂什么用?’有一天,隊伍來到一個鎮子上,大伙休息的時候,一群人又聚在一起議論散伙的事。”“當時,就有人問我:‘毛委員,憑我們這幾個人,這幾條槍,革命能成功嗎?’我對他們說:‘我們這幾個人,這幾條槍,用不完,綽綽有余,愿走都可以走,不信,咱們有言在先,到慶祝勝利的那天,我們肯定死不光。’1949年開國大典后,我見了幾個當時聽過我講話的人,沒想到,他們還都記得那些話。”⑤毛澤東1975年10月1日回憶這段歷史,說明秋收暴動失利后的嚴峻形勢是他終生難忘的。那時,毛澤東面臨許多問題,首先是如何帶兵,其次是要建立一支什么樣的軍隊,第三是黨怎樣才能掌握住這支軍隊。難題的實質,就是如何在舊式雇傭軍隊的基礎上建立起一支以農民為主體的新型的人民軍隊。這是任何一本馬列著作中沒有現成答案的問題,迫切需要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給予回答,毛澤東則通過調查研究的方法創造性的回答了這個重大難題。在“部隊面臨嚴峻的考驗”的危急關頭,不整頓改編,這支革命力量就難以保存。很顯然,這些嚴重問題成為決策“三灣改編”的客觀要求和依據。工農革命軍到江西省永新縣高溪鄉九陂村后,毛澤東安排部隊進行了兩天休整。據房東劉日久回憶,每天加滿了油的油燈都被熬得干干的。毛澤東徹夜難眠的系統研究思考了起義軍存在的問題,謀劃解決的辦法以及部隊的出路。醞釀形成了工農革命軍改編的方案和辦法。一個政治建軍、在黨的絕對領導下實行民主制度的新型人民軍隊建設思路形成了。這是人類軍事史、軍隊建設史上的偉大創新!
二、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是我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創新,是革命軍隊的新生
起義部隊9月29號上午離開九陂村,沿著山間的茶馬古道走了15里山路下午到達永新三灣村。當天傍晚毛澤東就在協盛和雜貨鋪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會議擴大到連一級軍官。會議除了增補前敵委員會成員,研究聯絡袁文才上井岡山的辦法,最重要的議程就是討論研究毛澤東提出的部隊改編預案。前委擴大會議用了整整一通宵的時間,總結經驗教訓,認清革命斗爭形勢和部隊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研究部隊整編的必要性和具體方案。與會同志經過激烈的思想碰撞、爭論,最后在毛澤東主導下達成共識。把毛澤東提的“預案”明確為“三灣改編”的三項任務。一是壓縮編制純潔隊伍。針對部隊嚴重缺編和人員混亂的情況。前委決定把部隊由一個師的編制調整縮編為一個團,保留了1營和3營,7個連隊,3個直屬隊700余人,1000余條槍,45匹騾馬。在對部隊進行組織整編中,毛澤東的創造性貢獻是宣布了“去留自由”的政策,即不愿堅持革命要回家的人,可以發路費回去,但是槍必須留下。這是中國共產黨關于革命自愿原則在部隊建設中創造性運用。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回憶三灣改編時說:“當時要走的人,他們都是參加秋收起義的,不是壞人,因為吃不了苦要回家,只好讓他們走,事情不要做的太絕。”⑥面臨嚴重的思想和組織混亂,毛澤東沒有用極端的方式處理離隊人員,而是用了最人性的方法:放行。其結果,也正如毛澤東指出:當時“留下的都是經過戰斗和過慣艱苦生活的,政治上堅定的貧苦出身的工人、農民和革命軍人。人雖少了,但卻精干的多了”。毛澤東用理想信念和革命目標純潔鞏固了革命隊伍。二是健全黨的組織體系。毛澤東主要是抓住四個工作環節建立軍隊黨的組織體系,第一、增補前敵委員會委員。不僅增補了2名軍官,為了使前委決策能夠接地氣,還增補一名士兵黨員熊壽祺參加前委的領導工作。第二、決定在部隊各級建立黨的組織。要做到班有黨員或黨小組,排有黨小組,連一級建立黨支部,營、團、師各級成立黨委,部隊最高的領導機關是前敵委員會。這一舉措把黨的組織一直建到基層作戰單位連隊,即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表述的:“把支部建在連上”。第三、取消指導員建立黨代表制度。第四、積極審慎的發展黨員隊伍。毛澤東在加強軍隊黨的建設上的創造性貢獻是:首創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是為人民軍隊注入軍魂,注入黨的政治靈魂的偉大創舉。實施政治建軍,在部隊中從上到下建立完整的黨組織體系和黨代表制度,使之完全置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絕對之下,確保了黨的理想、宗旨、路線和方針、政策對軍隊的領導。特別是在連隊建立黨支部,使基層部隊有了堅強的戰斗堡壘,促進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極大地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正如毛澤東后來給中央的報告中指出的“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⑦三是實行民主制度成立士兵委員會。前敵委員會決定在起工農革命軍中實行政治民主、軍事民主、經濟民主,在各級建立士兵委員會,賦予“士兵委員會”的任務是:教育士兵、檢查紀律、宣傳群眾、管理伙食、監督長官。士兵委員會實際上是三大民主運行的載體。毛澤東在軍隊實行民主制度創造性的貢獻,是在人類軍事史上首創軍隊民主管理制度,堅持民主平等和民主監督,廢除了中國舊軍隊流行幾千年的體罰制度,保障了士兵最基本的人權和民主權利,從而劃清了新型人民軍隊與一切舊式軍隊的重要區別,正如毛澤東擬文:“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部的民主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武器。”⑧;在艱苦環境中“什么人都一樣苦”確立了官兵同為階級兄弟的新型內部關系,大大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提高了戰斗力,而且使“紅軍象一個大火爐,俘虜兵馬上就被熔化了”。“尤其是新來的俘虜兵,他們感覺國民黨軍隊和我們軍隊是兩個世界”⑨。“兩個世界”的表述是多么生動深刻的詮釋。
與此同時,毛澤東還以維護群眾利益為核心,加強部隊紀律建設的創造性工作,使新型人民軍隊從根本上區別舊式軍隊。在實施三灣改編過程中,毛澤東規定了行軍紀律:“行動聽指揮,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部隊剛到三灣時,老百姓都躲到山里面,毛委員嚴格要求部隊:老百姓不在家里不準進民房,不能亂拿老百姓的東西。為了不與民爭水,他安排戰士順著山上流下的小溪挖了兩個大水池,自行解決起義部隊800余人喝水問題,不影響群眾用水,樹立了不擾民的良好形象,三灣老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當時毛澤東住進三灣村的協盛和雜貨鋪,老板走時留下一本“水滸傳”,他如饑似渴一連幾天徹夜閱讀消化吸收。10月3日上午部隊要離開三灣時,毛澤東把這本“水滸傳”放在老板的桌子上,樹立了嚴格執行紀律率先垂范的形象。后來,在井岡山斗爭中毛澤東又逐步把部隊的紀律概括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陪同他的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在途中曾問道:“主席,您那時怎么就會想到要規定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呢?”毛主席回答說:我研究過歷史,觀察了社會,一個沒有紀律的隊伍老百姓是不會擁護的。想當年,茶陵縣都守不住,就是因為部隊沒有紀律。他進而告誡張平化:“老百姓的利益,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勝利的保證。”在三灣,毛澤東對前委同志們說:“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黨是我們的領導,而工農是我們的上帝,但我們不稱黨軍,還是稱工農革命軍好。”⑩ 毛澤東第一次明確了這支軍隊的性質是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三灣改編”五天四夜,是毛澤東領導前委對舊式軍隊和農民武裝鳳凰涅槃的改造前所未有。毛澤東說:“工農革命軍一個師整編成一個團,那是一次新生。” ?
三、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發展壯大和永不變質的堅實基礎
關于“三灣改編”的歷史意義,羅榮桓元帥指出:“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里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當時,如果不是毛澤東同志英明地解決了這個根本性問題,那么,這支部隊便不會有政治靈魂,不會有明確的行動綱領,舊軍隊的習氣、農民的自由散漫作風,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結果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只能變成流寇。” ?在新時代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和迎接建軍100周年的時候,深入研究黨和軍隊的建設發展歷史,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三灣改編的意義偉大影響深遠。(一)“三灣改編”解決了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問題,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產生奠基的重要標志毛澤東建軍思想全稱毛澤東人民軍隊建設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長軍事家,把馬列主義軍隊建設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實際相結合,系統解決如何把以農民為主要成份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的理論體系,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建軍思想經歷了武裝斗爭與和平建設兩個歷史時期共四個發展階段進一步豐富完善的。“三灣改編”在時間上,處于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在全黨都面臨著如何創建一支新型人民軍隊重大難題的歷史關頭,毛澤東從秋收起義失敗后工農革命軍面臨嚴峻形勢的客觀實際出發,通過調查研究,果斷做出對部隊進行改編的正確決策。羅榮桓回憶說:“在革命軍隊的建設方面,秋收起義的部隊,在毛澤東同志的親自培育下,也創立了無數寶貴的經驗。如果沒有黨的領導,即使有了大量的起義農民,有了軍事骨干,部隊還是沒有靈魂。不經過政治改造,起義的農民缺乏組織性紀律性,一觸即潰;不經過政治改造,軍事骨干不能同時是政治上的骨干,其軍事骨干的作用就不能發揮。”? “三灣改編”解決了為工農革命軍的建設關鍵性問題,給這支新型的人民軍隊注入了無窮的生機和活力。毛澤東關于人民軍隊建設思想的首次展現,是毛澤東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理論和實踐的奠基之作,“三灣改編”必然成為毛澤東建軍思想正式產生的重要標志。“三灣改編”的政治舉措在理論上,處于全黨尚無適應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需要的理論的空白期。毛澤東提出的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幾個根本指導思想、制度和原則,從理論上填補了我黨沒有自己的軍隊建設理論的空白,也從理論上為毛澤東建軍思想奠定了基礎。百年黨史表明,在隨后的井岡山斗爭和轉戰贛南閩西人民軍隊建設,到古田會議決議人民軍隊建設制度、方針、原則的定型,毛澤東政治建軍思想的初步形成,都是建立在“三灣改編”政治建軍基礎之上的,都是對“三灣改編”毛澤東提出創建新型人民軍隊根本原則的運用、完善、充實和發展。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四個歷史時期,人民軍隊建設理論的形成、基本成熟、全面發展和進一步豐富完善,都一以貫之的堅持了“三灣改編”中毛澤東提出創建新型人民軍隊根本原則,都閃爍著三灣改編精神的光輝。由此完全可以得出結論:毛澤東“三灣改編”中提出創建新型人民軍隊根本原則,是毛澤東人民軍隊建設思想的奠基之石,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產生的重要標志。因此,習主席指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定型于古田會議”。(二)“三灣改編”開始打造的政治工作生命線是人民軍隊發展壯大戰無不勝的根本保證由“三灣改編”奠基發展起來的政治工作,被毛澤東概括為“黨的政治工作是部隊的生命線”。他指出:“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并強調“無此則不是真正的人民軍隊。”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反復強調“黨的政治工作是部隊的生命線”。毛澤東從“三灣改編”開始逐步形成的我軍政治工作內容豐富,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主要包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唯一宗旨;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允許槍指揮黨;執行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的三大任務;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系統和制度;實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三大原則;實行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等。在毛澤東確立的政治建軍路線指引下,這支軍隊始終具有旺盛的“生命線”,所以它能始終保持強大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始終“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它能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使人民群眾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幾十年的戰爭實踐告訴世人:這是一支舉世無雙的人民軍隊!歷史表明,正因為有黨的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使這支部隊具有神奇的力量。打敗了,又重整旗鼓,愈挫愈奮;打散了,又很快聚集起來,越聚越多;勝利了,愈戰愈強,不斷走向更大的勝利。長征中一方面軍紅三軍團在過草地時斷糧,他們仍然克服一切困難九死一生走出草地。在甘肅哈達鋪召開的有120名團以上參加的干部會上,毛主席表揚了羅榮桓并問他帶部隊有何妙計,羅榮桓說:“在任何時候都要相信群眾,同廣大干部群眾生活和戰斗在一起。”一位軍團長1936年12月在延安給部下講當好師長經驗的第九條中說:“要重視政治工作,親自做政治工作。”“ 有了堅強的黨支部的領導,有了堅強的政治工作,部隊就可以做到一呼百應,爭先恐后,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在《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一書中,美國人也不得不這樣描述我軍:“在戰爭中還從未發現一支健全的共產黨軍隊陷入過解體。不管這支軍隊損失如何嚴重,只要其黨組織還保持完好,他們就有抵御能力。”(三)“三灣改編”奠基注入的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為人民軍隊永不變質提供了護身法寶“三灣改編”毛澤東確立的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制度,是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核心,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的核心,被稱為人民軍隊的“軍魂”。這一軍魂從根本上破除一切舊軍隊的雇傭性質,使人民軍隊不屬于任何個人,其根本性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武裝起來的軍隊;是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利益而戰斗的軍隊。有了“軍魂”,對內,它可以防止任何陰謀家野心家妄圖篡奪軍權的罪惡企圖,張國燾分裂紅軍罪惡的失敗、林彪和四人幫兩個反黨集團亂軍行徑的破產就是最好的證明;對外,它可以抵御國外敵對勢力妄圖顛覆和瓦解我軍的險惡陰謀,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軍成功的抵御了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企圖,成功粉碎了妄圖以“軍隊國家化”使我軍脫離黨的領導,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險惡用心,充分體現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軍魂”的威力。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強調:“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因為,這是多年來各種政治勢力斗爭的焦點”?。歷史反復證明思想上建黨政治上建軍,繼承和發展“三灣改編”的光榮傳統,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不變質的根本保證。結束語:毛主席說:“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三灣改編”在我黨建軍史上意義重大,但現在被嚴重低估了。屆時如能選擇在“改變圣地,軍魂之源”三灣改編舊址紀念建軍一百周年,這正是大家的期盼和歷史本真的回歸。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北京,2019年,第189頁。②恩格斯《致弗.凱利—威士涅茨基夫人》馬恩全集第37卷。③《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3冊,340頁,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④譚震林《回顧井岡山斗爭歷史》,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下,第10頁,中共黨資料出版社1987年版。⑤徐焰《解放軍為什么能贏》第4頁,廣東經濟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⑥《我的紅軍歲月》文獻紀錄片汪東興訪談。江西衛視2016年出品。⑦《毛澤東選集》第1卷,65至6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⑧《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6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年4月版。⑨《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6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年4月版。?馬社香:《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版,第178頁。?《秋收起義與我軍初創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第120頁。?羅榮桓:《秋收起義與我軍初創時期》1957年9月。?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94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新華出版社,1964年4月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北京,2019年,第190頁。(作者系軍職退休干部、少將,原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共永新縣黨史學會顧問,2017年10月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