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同志2010年5月12日在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專門以《努力克服不良文風 積極倡導優良文風》為題作了重要講話。2010年5月15日的《學習時報》刊發了這篇文章。

文風體現學風作風,反映黨風政風
打動人心、與時俱進的語言,本身就具備強大的正能量,而文風的背后是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學風,對于領導干部而言,也是領導作風。重視文風,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他還提出了“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和“把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變成為實際生活里的馬克思主義”等具體要求。鄧小平強調,“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寫文章并不難,主要是意思好”,主張實事求是,反對華而不實的作風與文風。對文風不正的危害,習近平同志在文章中作出深刻論述:“它嚴重影響真抓實干、影響執政成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不良文風蔓延開來,不僅損害講話者、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黨的威信,導致干部脫離群眾,群眾疏遠干部,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親和力。可以說,一切不良文風都是不符合黨的性質、宗旨的,都是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相背離的。”長、空、假是習近平同志在文章中進行尖銳批評的不良文風的突出特點。所謂“長”,就是有意無意地將文章、講話添枝加葉,短話長說,看似面面俱到,實則離題萬里,“干”貨不多,水分不少。所謂“空”,就是空話、套話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異,語言上下雷同,沒有針對性,既不觸及實際問題,也不回答群眾關切,如同鏡中之花,沒味、沒用。所謂“假”,就是夸大其詞,言不由衷,虛與委蛇,文過飾非,不顧客觀情況,刻意掩蓋存在的問題,夸大其詞,歌功頌德。堆砌辭藻,詞語生澀,讓人聽不懂、看不懂。針對這三個問題,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倡導短、實、新的文風。所謂“短”,就是要力求精練簡短、言簡意賅,一針見血、開門見山,觀點鮮明、重點突出,說清楚、講明白即可,絕不沒完沒了、拖泥帶水,“文貴其簡”。所謂“實”,就是不夸大成績,不掩飾問題,求真務實,或能解決問題,或能啟迪心智,或能助推實踐。杜絕脫離實際、內容空洞的文章和“應景”文章,“文不雕飾,而辭切事明”。所謂“新”,就是善于把文件語言和學術概念轉換成易讀易懂的群眾語言,善于捕捉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的話語,簡潔平實、通俗明白,力求思想深刻、貴有獨立創見。“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而文章一道,較之他物,尤加倍焉”。提倡短、實、新,反對長、空、假是我們改進文風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的標準,需要切實踐行。
習近平同志指出,不良文風的總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文風問題作為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被擺在了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下決心改進會風文風,著力整治慵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中央“八項規定”中有三項都跟文風問題有關,即講話要簡短,力戒空話、套話;文件簡報要精簡,有實質內容、富有實際作用和意義;新聞報道要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且報道要簡短精悍凝練。這三項規定分別從會風、文風、文件簡報和新聞報道等方面對文風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也提及了以文風促黨風、以黨風固文風的問題。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要求全黨進一步轉變作風、端正學風、改進文風。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批評了部分文藝作品存在的質量低下、格調不高、抄襲重復的不良風氣,號召文藝引領時代的風貌和風氣。2016年2月,他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又提出了黨的新聞工作的職責與使命,其中的內容和要求雖然沒有直接提到文風,但都與文風問題密切聯系,都屬于文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系列舉措既延續了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又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改進文風黨風的決心與力度。積弊非一日形成,糾治也非一日之功。從根本上治理文風、徹底解決文風問題,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復雜而艱巨的歷史課題。文風不正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而關于如何改進文風,習近平同志在文章中提出了三方面重點:一是各級領導干部要起帶頭作用。“文風改不改,領導是關鍵。”領導干部改進文風,首要是加強學習。既要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方針和政策,又要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事物,同時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力的東西,充分合理地繼承和運用。其次要增強黨性修養。習近平同志強調,只有自身的德行高尚了、純潔了,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做到文如其人,栩栩如生。二是把改進文風同改進干部工作作風結合起來,尤其要加強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群眾呼聲。只有吃透實際情況,才能形成真知灼見。領導干部改進文風,應當走出機關,深入基層,在實際生活中“望聞問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把群眾的創造吸收到文件、講話、文章中來,使思想和文字體現時代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能夠解決問題。三是把改進文風同改進黨風統一起來,特別要大力改進會風。習近平同志指出,會議太多,會風不正,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重要表現。改進文風會風,就要努力活躍黨內生活,擴大黨內民主,大力倡導獨立思考的風氣,創造鼓勵講真話、提倡講新話的寬松環境。關于文風問題,習近平同志除了在不同時期都有重要論述外,他還身體力行,帶頭踐行優良文風。
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232篇文章,這些文章幾乎都在500字以內,不僅思想性、針對性、實效性強,而且文風樸實易懂,語言簡潔明快,觀點敏銳清晰,形式生動活潑,及時回答了現實生活中廣大人民群眾所關心的一些問題。“用大白話,談大問題”,在簡明扼要的論述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文章中,他總是善于用樸實無華的群眾語言解疑釋惑、析事明理。例如,他用“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來說明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用“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這樣平實的話,來闡明每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用“既要養血潤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壯筋續骨”來講明改革要辨證施治,等等。將執政理念和政治智慧通過簡約、樸素的語言表達,既深刻又實在,既形象又生動,具有很強的震撼力、感染力。習近平同志這篇關于文風問題的重要文章,全面、系統、透徹、發人深省,對當下及今后我們黨的文風建設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值得一讀再讀、反復品味。
(來源:“前線理論圈”微信公眾號,原載《學習時報》2021年6月9日,原標題“以好文風涵養好作風—重溫習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風 積極倡導優良文風》”;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