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該文是“李慎明論金融危機”系列文章的第五篇,最初刊登于《社會科學報》2006年9月14日001版至003版,雖迄今已經11年,但直到今天讀來,無論其觀點還是素材仍然值得我們思索。(附:《李慎明論金融危機(1):1999年預言“美國潛伏著嚴重的泡沫經濟危機”》、《李慎明論金融危機(2):金融危機與戰爭》、《李慎明論金融危機(3):美國經濟的衰落與中國的歷史性機遇》、《李慎明論金融危機(4):切實高度重視防范和化解我國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
20世紀初,社會主義以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贏得世人矚目;20世紀末,社會主義又因蘇東國家的劇變而使世人困惑。作為人類歷史上嶄新的社會制度幾經飛躍發展,幾經曲折坎坷,在跌宕起伏中走過了整整89年。毋庸諱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目前仍處于低潮。但是,我們環顧全球,用冷靜而清醒的目光審視世界大勢,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非但不會“終結”,反而會在逆境中逐步復興,并在新世紀發展中迎來又一個絢麗多姿的春天。
一、西方四次推舉“千年第一思想家”結果的啟示
面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暫時挫折,有不少人聲稱社會主義是20世紀最大的“烏托邦”,而資本主義在與社會主義的較量中取得了“終結”性的勝利。然而,世紀之交,在資本主義的故鄉,卻接連爆出了四則震驚世界的新聞:
一是1999年,由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發起,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習慣公認第一的愛因斯坦卻屈居第二。
二是緊隨其后,英國BBC廣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題,在全球互聯網上公開征詢,一個月后匯集全球投票結果,仍然是馬克思第一,愛因斯坦第二。
三是2002年,英國路透社又邀請政界、商界、藝術和學術領域的名人評選“千年偉人”,結果是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遜于愛因斯坦。但這并不影響馬克思作為“千年偉人”的地位。
四是2005年7月1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廣播第四頻道以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為題,調查了三萬多名聽眾,結果是:共產主義理論奠基人卡爾·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榮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漠得票率僅為12.6%,遠遠落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圖、康德、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塵莫及,黑格爾甚至沒進入前20名。
在資本主義文明的發祥地,現代資本主義的心臟,甚至是在西方社會的知識界,不是一次二次,而是四次得出這樣的結果。這給我們以什么樣的啟示呢?
我在這里想強調的是,近些年來,在我們社會上,在一部分特別是部分年輕人中,出現了這樣的逆反心理,就是我們黨或我們中國人說話不靈光,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不靈光,以西方一些人的學說為圭桌,馬首是瞻;只注意崇拜西方社會中特定的為少數人服務的學說,忽視了另一部分人的學說;只注意西方社會中過去的陳腐學說,忽視了現在正在發展著的有生命力的學說。上述四次推舉的結果使我們再一次作出這樣的結論:馬克思主義依然具有無比強大的生命力。
在蘇東劇變十多年后,馬克思主義所蘊涵的科學與價值的力量,又一次在全球范圍內為眾人所矚目。其中的根本緣由在哪里呢?
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正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中逐步激化
蘇東劇變、蘇聯解體、蘇共垮臺,使社會主義運動處于空前的低潮,資本主義則處于二戰之后的峰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正利用其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和軍事諸方面的優勢,竭力推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極大地拓展資本主義的發展空間。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也極大地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對于經濟全球化和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世界性問題,我們經過認真思考,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四點認識:
第一,在當今世界,以美國領銜的新的信息技術革命,使資本所雇傭的人數愈來愈少,而產品價格和質量卻更具競爭力,因而產品的市場也更具全球性。從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計算機軟件等高科技產品到牙膏、洗衣粉等簡單的生活必需品,在全球處于壟斷地位的大多是那幾家國際知名品牌。連我國普通公民與美國總統布什、俄羅斯總統普京喜歡使用的牙膏也往往都是高露潔。這就使得國際壟斷資本在世界各地源源不斷地獲得超額壟斷利潤。
第二,因特網的廣泛使用,使國際資本流動速度以幾何級數加快。國際資本可以脫離實物經濟和生產環節,在金融及其大量的金融衍生品領域,僅僅通過小小的鼠標輕輕地一點,在瞬間就能掠奪別國和他人的大量財富,從而實現自己價值的成幾何級數的增長。
正是主要基于以上兩點,產品市場的全球化和國際金融的高度壟斷,這吮吸窮國、窮人的“雙管齊下”,使得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在全球范圍內,與其說必然,不如說已經出現這樣一個最基本的經濟現象:窮國、窮人愈來愈窮,富國、富人愈來愈富。現在,世界上最富有國家的人均收入比最貧窮國家的人均收入高出330多倍;世界南方欠世界北方的外債總額已經從1991年的7940億美元急增至目前的3萬多億美元,短短十多年,翻了4倍多。換句通俗的話講,窮國、窮人已經沒有多少錢可供美國再來榨取。這也是世界普遍性的內需不足的根本緣由。
而資本的本性是貪婪的,目光是短淺的。它們根本看不到這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消費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正因為資本認識不了“不是生產食物更加困難,而是工人群眾取得食物更為困難”這一基本道理,所以資本所遇到危機就不可避免。
第三,先進的生產工具歷來是積累財富和產生、發展先進的革命思想的決定性的物質力量。生產的變化和發展,始終是從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首先是從生產工具的變化和發展開始的。從一定意義上講,石器時代決定原始社會形態,青銅器時代決定奴隸社會形態,鐵器時代決定封建社會形態,蒸汽機和電力時代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即信息經濟時代的迅猛發展,極有可能是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新的社會形態,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大發展的最新生產工具。它的產生和迅猛發展,一方面為新的社會形態積累豐厚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富國、富人愈來愈富,窮國、窮人愈來愈窮這一基本的經濟現象的產生和加劇,必然使得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一鐵的歷史法則表現得愈加充分,必然使得馬克思主義這一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先進的思想理論,得以極大的創新與發展。
第四,因特網作為高新技術革命的標志之一,還會使先進的革命理論的傳播變得如同國際金融資本掠奪別國和他人財富一樣便捷和迅疾,使全球各地零散的“社會主義復興的幽靈”,長上在全球迅速傳播和集聚的翅膀,這無疑有助于推動全球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的反抗與斗爭由自在轉為自為,并進一步更加緊密地團結和聯合起來。以個別超級大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對前蘇聯的演變中,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術和辦法。其中,它們運用廣播電臺以及電視、報刊發揮了獨特、重要的作用,比如用許多虛假信息和錯誤東西對蘇聯人民反復灌輸,并使許多人深信不疑。但因特網是人類歷史上出現的新式媒體,它的最大特點不是速度快,容量大,而是發布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信息發布者發布了虛假信息和錯誤東西,知情者就有可能對此立即進行揭露和反駁。這種互動,恰恰是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其他媒體所缺乏的。當然,對于這些揭露和反駁,文化霸權的發布者固然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控制,但其成效極其有限。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現在世界上個別超級大國,運用因特網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侵蝕的企圖,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西化、分化遇到了障礙。因特網上什么觀點都有,可以說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但從一定意義上講,也是自花齊放、自一家爭鳴。人們在爭鳴中比較、鑒別、提高,這對提高全社會的理論水平有極大的好處。因此,也可以這么說:從長遠、根本上講,因特網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東西,這一嶄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有可能會使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由此可見,經濟全球化和高新科技革命,對于國際壟斷資產階級而言,無疑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并在一段時日內,可以使得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另一方面,我們在充分估計資本主義生命力的同時,也必須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新科技革命的進一步深入發展,不但不可能消弧反而會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加劇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矛盾。隨著這一矛盾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壟斷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西方發達國家與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矛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以及全球范圍內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等世界性難題,也將進一步趨向激化。這些矛盾與難題,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解決的。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進一步強化,只會使這些矛盾與難題進一步加劇。
對當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剖析,也使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揭示的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馬克思早就明確指出:對于資本主義社會而言,“蒸汽機、電力和自動紡織機甚至是比……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
恩格斯也指出:“勞動生產率提高到了這樣的程度,以致市場的任何擴大都吸收不了過多的產品,因此生活資料和福利資料的豐富本身成了工商業停滯、失業乃至千百萬勞動者貧困的原因,既然如此,這種制度就是可以被消滅的。”
也就是說,經濟全球化和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展,在全球范圍內必然造成富國、富人愈來愈富,窮國、窮人愈來愈窮這一狀況的加劇,就必然會造就一批又一批對于國際壟斷資本來說是“比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思想家、理論家、政治家、革命家,并進而發展壯大由先進理論武裝的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隊伍。隨著資產階級掘墓者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資本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則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看,經濟全球化和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不但不是距離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越來越遠,而恰恰相反,應是日趨接近。當然,誰也不否認,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中還可能有較大甚至更大的曲折。
三、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社會主義沒有終結
有人說,馬克思主義過時了,歷史已經終結了。馬克思主義到底過不過時?歷史會不會終結?我們說,在當今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決沒有過時,歷史不僅不會終結,社會主義在21世紀可能會有極大的復興并生機勃勃的發展。我講以下五點,看有沒有道理。
(一)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歷史,特別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是指導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翻身求解放的科學,是已經被實踐證明并將繼續被實踐證明的科學。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簡稱“兩個必然”)。
1859年,馬克思又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簡稱“兩個決不會”)。
正確認識和把握“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這兩個論斷之間的關系,對于我們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這兩個論斷既有著密切聯系,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兩個必然”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替代另一種社會形態的必然規律,是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而“兩個決不會”則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一般原理出發,闡明了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替代另一種社會形態時在物質條件上所受的制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在唯物論的基礎上有著本質的一致性。
對于具體社會形態的更替,我們必須作唯物而又辯證的分析:既要考慮物質條件的基礎性,又要考慮人的社會實踐的能動性。
正如1890年恩格斯所說:“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
在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進程中,無產階級政黨及其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等無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既不能用“兩個必然”否定“兩個決不會”,也不能用“兩個決不會”否定“兩個必然”,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社會主義革命為什么首先在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取得成功,也無法解釋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在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之前是完全正確的,就如同1+2=3一樣不會過時。實現共產主義之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比如,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階級分析方法等,就會過時。但比如主觀符合客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等原理,在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之后也應該是適用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揭示的由全社會占有生產資料,各盡所能、按需分配,自由人的聯合體等基本觀點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在共產主義實現之后,也是應該堅持的。我們也應特別地注意,馬克思主義是生動活潑、不斷發展的科學,但理論再創新、再發展,馬克思主義也不可能發展成為1+2=4,就連1+2=3.1也不行。雖然隨著社會發展條件的改變,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具體結論可能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的社會發展形勢了,但它基本的東西決不會過時。因此,我們一定要正確處理好堅持和發展的辯證關系。
(二)說馬克思主義過時的人,往往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的老祖宗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一說崇拜得五體投地,極力主張用這一理論來指導我國的經濟改革。
反映這一理論的《國富論》誕生在1776年,比馬克思、恩格斯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還早72年。一些人非但不說亞當·斯密老矣,反而說馬克思老了,認為《共產黨宣言》發表后,人類社會已經經過了100多年漫長的發展時間,經濟科技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難道馬克思、恩格斯這兩個當時的年輕人就那么聰明,所說的那些基本原理現在還沒有過時?但是他們為什么從不懷疑他們所信奉的比馬克思主義更為古老的亞當·斯密的理論是否過時了呢?
比如,亞當·斯密的理論假設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也就是說人的本質都是自私的、利己的。說人的本質是自私的,或是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耳熟能詳,《紅燈記》中的鴻山不是說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嗎?我一直在想,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本質上是自私的人?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爭論了幾千年。在當代中國,我想,人至少可以分為3種:
第一種人很自私。“一事當先,先替自己打算”,甚至為了個人的私利損人利己直至出賣、背叛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種人可能常懷公心,經常考慮國家、人民、民族的命運,但同時也有點私心,在公私發生沖突之時,有時可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可能有一些普通人是這樣的人。
第三種人就是具有共產主義品格的人,特別是我們合格的共產黨人,也包括那些雖然組織上沒有入黨,但思想上具有共產黨人優秀品格的人。這樣的人不是沒有個人考慮和私人利益,但當公與私發生矛盾的時候,公是第一位的。從這種意義上講,他們是大公無私的,他們永遠把私字放在第二位,甚至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勇于犧牲個人利益直至生命。這樣的人和事太多了。我們那么多同志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你能說這些人的本質都是自私的?恐怕說不過去。
我們提倡要公私兼顧,尤其是在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優先服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人的本質是自私的觀點,實質是私有制觀念的產物,應該說同時也是維護私有制的根本的理論基礎。我們決不贊成人的本質都是自私的觀點。如果這種觀點成立,至少你無法解釋偉大的母愛,更無法解釋我們幾千萬的先烈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我們的今天幸福生活而進行的英勇奮斗和做出的壯烈犧牲。如果用這種觀點解釋資本主義,也無法論證資本主義的萬長青。因為人數占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絕不會長期甘心于受剝削。他們最終都會明自要徹底解放自己,就必須首先解放全人類。把人本質是自私的觀點貫徹到底,代表真正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歸宿。
當然,也會有同志說,亞當·斯密不僅有經濟人的假說,同時還有道德人的假說。問題在于,經濟是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其中包括人們的思想觀念即道德。我們是一元論者。人們的經濟地位與道德觀念從根本上說是不可能分離的。問題還在于,我們國內一些同志在推崇亞當·斯密的經濟人時,也往往忘記了他所提倡的道德人。
(三)說馬克思主義過時的人,往往信奉資本主義能夠救中國。
美國經濟學家瑟羅在其《21世紀的角逐》中作過這樣的統計:在1870年至1988年的118年間,世界上以人均收入為標準排名最富的國家幾乎變動不大,僅有兩個人口很少、自然資源卻十分豐富的石油輸出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科威特進入這一行列,而自然資源豐富但資源價格較低的新西蘭、阿根廷、智利卻從富國行列中消失。唯一成功的是日本。他由此得出結論:窮國要想擠進富國行列幾乎沒有可能。他沒有闡明日本進入富國的原因。
其實,日本在1870年還是一個欠發達國家,它是通過瘋狂的軍事侵略和掠奪,加上二戰以后美國對其經濟的扶植,而躋身經濟大國行列的。現在世界上共有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92個國家),搞社會主義制度的僅有5個國家,即中國、越南、朝鮮、古巴、老撾。除此之外的其他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搞的都是資本主義制度,但富國卻只有20多個。那么其他100多個國家在118年間,哪個富了?沒有。
所以說,決不是資本主義能夠救中國。我們建國以后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包括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還不是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嗎?難道靠的是資本主義嗎?資本主義的辦法非但不能使國家富強。反而越搞越窮,前蘇東地區、拉美地區就是明證。
(四)美國這樣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什么遲遲發生不了社會主義革命?
主要有四點:
一是靠血與劍的赤裸裸的掠奪,靠發兩次世界大戰中軍火財完成了原始積累,形成了在“雁行戰略”中的頭雁。
二是有了原始積累,就逐漸形成發達的教育、科技等,就有了技術和產品等壟斷,就有了實質上的不平等貿易和超額利潤,并最終形成現在的最高壟斷,亦即金融壟斷。
三是有強大的國家機器,只要從根本上危及其政權,便對內實行殘酷鎮壓,甚至搞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的政策,如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麥卡錫時代;對外實行侵略,用發展軍火拉動本國經濟,維護和控制國外廉價的原材料市場與產品傾銷市場。比如,2000年美國科網股泡沫破裂,美國經濟步入蕭條。從2000年至2003年,美國13次降息,經濟仍沒有復蘇的跡象。布什政府于2001年、2003年分別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結果,工廠設備使用率重新達到80%以上,失業率從2003年第二、三季度的6.1%下降到2006年第一季度的4.7%。
四是用大量的超額利潤用來搞國內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特別是用來收買國內的工人領袖和工人貴族。列寧早在1920年就指出:“資本主義現在已經劃分出極少數特別富強的國家(其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1%,即使按最‘慷慨’和最夸大的計算,也不到1/5),它們專靠‘剪息票’來掠奪全世界”;“這種大量的超額利潤(因為它是在資本家從‘自己’國家工人身上榨取的利潤之外得來的)可以用來收買工人領袖和工人貴族這個上層”;“這個資產階級化了的工人階層即‘工人貴族’階層”,“現在則是資產階級的主要社會支柱(不是軍事支柱)”,“因為這是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運動中的真正代理人”。“如果不懂得這個現象的經濟根源,如果不充分認識這個現象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那么,在解決共產主義運動和即將到來的社會革命的實踐任務方面,就會一步也不能前進”。列寧的這一論述,現在仍令人深思。
(五)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的危機,極有可能已步入40到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滄海桑田,世界處于永恒的變化之中,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霸主能保證自己的地位永世不變。中國“易經”里就特別提醒注意“盛極而衰”的規律。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占全球生產總值的近30%。近些年,美國經濟增增減減。然而,深層次的歷史潮流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了。我贊成美國前總統克林頓2002年2月23日在澳大利亞悉尼一次演講中所說:“面對歐洲和亞洲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美國在世界上至高無上的地位正在結束”。我也贊成美國著名金融學家索羅斯所說:“美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硬著陸’”。現在認為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和經濟危機的國內外經濟學家越來越多。
我們說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和經濟危機,這主要因為:
一是美國的金融資本壟斷規模已經達到峰巔。自1976年以來,美國一直沒有出現過經常財政盈余。到2004年,美已連續27年出現赤字,共計超過5萬億美元。目前世界儲蓄總額為8萬億美元,每年大體有10%流入美國。2004年流入美國的外資就達1.1萬億美元。截止到2000年,美國股市共籌資18萬億美元,發行長期國債6萬多億美元,再加上2/3的美元在境外流通等,目前美國實際上利用著全世界凈儲蓄總額的72%。產品市場的全球化和國際金融的高度壟斷,使得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里,富國、富人愈來愈富,窮國、窮人已經沒有多少錢可供美國再來賺取。
二是美國金融壟斷泡沫的破滅已經顯現。美國目前各種金融機構所擁有的金融衍生品總金額已達60萬億美元之多。美國股市總體上不會有大量新的資金注入,可能仍會長期低迷甚至下滑。美國共有7萬多億美元的內外債;到2003年底,美國國際凈債務達2.4萬億美元,占其GDP的22 %,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美元是國際貨幣。國際社會對美元信心動搖后,就會大量拋售美元。
三是美國社會從政府到家庭普遍是赤字消費。1980年前,美國對外貿易通常呈現順差;自1994年以來,美國貿易逆差逐年升高。1999年達3000多億美元,而2004年對外貿易赤字已攀升到6000多億美元。美國2004年的經常項目赤字為6600億美元,財政赤字也已超過4200多億美元。這三大赤字都創下歷史新高,在近期內決不可能大幅下降。盡管近年來美國股市低迷,但房地產市場卻持續飄升,這使得美國人借貸購買房屋達8.8萬億美元,比經濟衰退的2001年猛漲了42 %。住房價格一路上揚,使得擁有寬裕住房的諸多美國消費者自認為十分富有,加上美國的低利率政策,也使得許多美國消費者在購車、購物、餐飲等方面出手闊綽。美國家庭現在的全部債務幾乎占全部可供支配的年收入的98%。最近美國提高貸款利率,將會引發新的矛盾。
四是美國實體經濟正在萎縮。全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企業效益從2000年第四季度以來同樣連續下降。今后幾年,有可能是美國企業破產的高峰期。
五是美國自“9·11事件”之后,打著反恐之名,先后發起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濫殺無辜。美國有可能到處用兵、駐軍,戰線也會拉得更長,頭上霸主的王冠會更加沉重。
六是歐元區的發展和亞洲經濟實力增強,也會壓縮美國經濟霸權的空間。
七是美國目前已無10年前所擁有的蘇東之類的戰略空間。美國經濟長達10年繁榮的根本前提之一,就是搞垮了蘇東。原蘇聯加東歐8國,工業總產值曾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1/3強。在美、蘇對抗的冷戰時期,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在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化不起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搞垮蘇東后,原蘇東國家急劇衰落,大量資金、人才和廉價原材料、技術、市場等主要被美國占據。這對推動美國長達10年的經濟繁榮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美國已無此戰略空間可供拓展。所有這些,都有可能加快和加重美國經濟的衰退。
經濟理論和經濟實踐都已表明,資本主義經濟在發展每5至10年,往往會發生一次經濟衰退的尤格拉周期的理論是正確的。美國經濟沒有例外。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A·薩繆爾森說:“美國經濟在我們的現代史上一直受著經濟周期的折磨。”據統計,從1854年到1991年,美國共出現過31個經濟周期。每個周期平均為48個月。
對40至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有不少人表示贊同。當然,即使贊同它的人,也承認它仍存在明顯的缺陷。問題在于,人們對9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研究關注比較多,而對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研究關注比較少,特別是在冷戰結束后,美國經濟比較繁榮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如此。
我個人認為,經濟全球化和新的高科技革命,可以使美國擺脫正常的經濟周期危機的影響,但卻無法使其擺脫長波周期危機的規律。由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系統完善的資本主義發展的“長波論”正在美國經濟中起作用。美國經濟從1967年起,已經進入長波收縮期中的衰退。從1993年3月至2001年3月美國經濟長達10年的繁榮,僅僅是美國經濟進入長波收縮期衰退中出現的特例。經濟周期的運動規律,最終受經濟基礎所決定,同時也受在經濟基礎上所產生的上層建筑的反作用。
冷戰結束后,美國經濟之所以能有長達10年的繁榮,其根本緣由之一:就是搞垮了蘇聯。是否可以這樣說:沒有極特殊情況發生,從2001年3月起,美國經濟將繼承1967年進入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的下降階段的遺產,重新步入了長周期中的衰退軌道。當然,美國經濟要走完這一衰退時期,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可能并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是否還可以這么說:美國經濟這一輪嚴重的經濟衰退甚至是大蕭條延期到來的時間越長,其衰退程度便會愈加嚴重。這正如同洪水正在集聚,如果不及時疏導,而是僅加固堤壩,將來的堤壩就會垮得越慘。
目前,認為美國經濟已進入長波收縮期中的衰退的人,無疑是少數。這一看法是對還是錯?最有權威的裁判最終是社會實踐本身。對世界大勢的預言是十分困難的。上世紀80年代末,世界上有多少人預言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前程輝煌,21世紀將是日本世紀,等等。然而事實卻是:1991年前蘇聯解體后,其經濟倒退數十年;日本經濟一進入20世紀90年代便一撅不振,并處于長達十多年的低迷。另外,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美國的“9·11”事件,又有多少人作出了預言呢?但從另一種意義上講,任何事物都有規律可循,都有前后現象可供思索。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美國經濟發展趨勢的研究。如果對美國經濟發展趨勢作出了正確預測,我國經濟在外貿依存度有很大增長的今天,便可以及時抓住機遇,正確應對潛在的風險。
(六)社會主義思潮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開始有所復興。
我們堅信21世紀社會主義作為另一種全球化的替代與選擇,同時更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在西方世界的誘導下,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紛紛走上了私有化改革道路,但并沒有實現預期的經濟繁榮。與此相反,俄羅斯經濟下降了52%,遠遠高出衛國戰爭時下降的22 %。蘇東前社會主義國家的私有化所發揮的只是一種獨特的“反面教員”作用。在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的亞洲、非洲特別是拉美一些國家,新自由主義不僅難醫其經濟痼疾,反而導致此起彼伏的經濟衰退、金融動蕩,社會危機頻仍。由于廣大第三世界愈加貧窮,財富和內需急劇減少,發達國家的跨國集團利潤下降,其有關國家稅收減少,西方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為提高其在全球的競爭力,紛紛裁減本國員工,并要求政府縮減福利,從而導致國內內需大量減少,本國矛盾不斷激化。
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不僅頂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而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
一是中國、古巴、越南、朝鮮、老撾等社會主義國家在蘇東劇變后頂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正在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是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馬克思熱”,馬克思主義的重新傳播成為當今世界國際政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是在一些原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力量正在重新集聚。四是亞洲、非洲特別是拉美一些國家在飽嘗新自由主義的苦果之后,左翼政黨紛紛上臺執政。
“風物長宜放眼量”。雖然實現社會主義全球化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最終替代有一段十分艱辛而又較長遠的路要走,但全世界人民為之所籌謀的另一種全球化的選擇與替代,正如同抖動在寒風凜冽中飽蘊春色的枝頭上的茸茸葉蕾,挺顯在洶涌澎湃水面上的尖尖小荷,升現在陰霆覆蓋的東方地平線上的些許曙光,滴淌在千里冰封大地下面的涓涓溪流。同時,我們也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準備迎接可能出現的新的曲折甚至更加嚴峻的形勢。作好這樣的準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就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復強調要有憂患意識的深意所在。
四、需要跟蹤和深入研究的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應當清醒、正確地對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基本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馬克思主義的、更加系統的理論總結。
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所經歷的是一個“低潮—高潮—低潮”的馬鞍形發展過程,并以蘇聯在20世紀前期的蓬勃興起和在20世紀后期的衰微敗亡作為基本標志。冷戰是在全球范圍內兩大階級、兩種思想體系、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力量消長的激烈競爭和斗爭。這種激烈競爭與斗爭的根源和實質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消長和曲折,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這樣的消長和曲折,人們的認識并不深刻和統一,還需要多作更為深入、更有說服力的跟蹤研究。其中,最為重大、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對蘇共與蘇聯興亡的研究和總結。
蘇聯興亡,是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影響最深選的歷史性事件。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在資本主義體系的薄弱環節得到了突破和勝利,并在這個基礎上導致社會主義蘇聯的興起,由此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社會主義開始由理論變為現實、由一國實踐變為多國實踐。應當肯定的是,蘇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曾經取得輝煌的成就,為戰勝法西斯作出過重大貢獻。但是,蘇聯在興起70多年后,并在已經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一的時候,卻意外地很快發生了蘇聯解體、蘇共垮臺和敗亡,整個原蘇東地區都倒退到資本主義,并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了空前嚴重的政治沖擊。
對于蘇東劇變、蘇共敗亡的慘痛教訓及其原因,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都作過原則性的正確判斷和論述,理論界也作了不少研究和總結。現在,在我們黨內,在理論界一些同志中間,越來越有更多的共識,但認識仍不太一致,特別是對蘇聯社會主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蘇聯出問題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還是脫離、背離乃至最終背叛馬列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造成的失敗?我們從中應當吸取什么教訓?在這些基本問題的認識上,見仁見智,分歧仍在。
對蘇聯興亡的經驗教訓及其原因、后果進行科學總結,是一個極為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課題。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從中得出深刻的教益,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走出低谷低潮、走向復興和現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防止、避免重蹈蘇東覆轍的一個寶貴財富。
我個人認為,對蘇聯興亡的研究應逐步深入,甚至要逐步深入到最重要的歷史人物。因為大人物總是歷史的標簽。如果能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列寧、斯大林和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作出正確的評價,就比較容易對蘇東劇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列寧,絕大多數的同志認識一致,分歧一直不大:毫無疑問,他是我們無產階級的偉大革命導師。前些年的主要分歧集中在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身上,經過近些年給俄羅斯帶來巨大災難的實踐,現在更多的同志都完全同意中央的判斷。現在的主要分歧集中在斯大林與赫魯曉夫身上。因此,我們要力爭用唯物主義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對斯大林與赫魯曉夫作出正確的評價。這項工作十分重要。
(二)應當清醒、正確地認識和把握我們時代的實質與主題,應當清醒、正確地認識和把握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狀況、實質和總的歷史性走勢。
蘇東劇變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步入低潮,也使美國在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世界總態勢中變得“一極獨大”。20世紀的前50多年,世界的思想政治的主流是傾向革命和凱歌行進,社會主義是人心所向;而20世紀后期,世界的政治風向開始大變,變得使資本主義更加居于強勢,從而使爭取社會主義進步變得更加艱難。這種政治風向的暫時變化,是否意味著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時代的性質、改變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大趨勢?這是我們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必須深入研究和明確回答的根本問題。
在十月革命前后,列寧把當時的資本主義正確地定位為由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為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把自己所處的時代歷史地定位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兩個基本的論斷及其理論,是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中國等一批國家后來進行革命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理論依據。我們認為,盡管在列寧逝世后的這80年,特別是二戰后的50多年里,整個世界的發展水平和歷史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生活在其中的大時代并沒有變,這個大時代的本質并沒有變。我們的時代,就是開始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和過渡的時代。
雖然我們所處的,也就是列寧所講的“大時代”并沒有變,但是這并不排斥世界格局會發生變化。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蘇聯對我入侵的可能進一步減少。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蘇關系也有所緩和,鄧小平明確地提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南北問題或發展問題。”黨的十三大據此明確地肯定“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我們“時代的主題”,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這一判斷是完全正確的。但在蘇東劇變前后,鄧小平又明確提出:“和平與發展,一個問題也沒有解決。我擔心一個冷戰結束,另一個冷戰開始。”鄧小平的判斷同樣完全正確。
應當說,列寧關于我們這個“大時代”的論斷和鄧小平關于當代世界的兩大“戰略問題”(也就是作為直接實踐任務的“時代主題”)的論斷,都是正確的。決不能把我們這個“大時代”的實質,與當代直接實踐的“主題”對立起來,并用一個排斥另一個。如果否定了前者,我們就沒有建立和堅持社會主義的歷史依據,而如果否定了后者,我們就沒有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的現實可能。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應依據歷史條件的變化,認真研究時代、時代問題、時代主題、時代潮流的相互聯系和區別,從理論上辯證地闡明世界歷史上的“大時代”和“小時代”、大時代的“實質”和小時代的“主題”的區別與聯系:辯證地闡明作為一個大時代所固有時代的實質,與其表現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即一個個小時代的“主題”的內在聯系和本質上的一致性。所有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討和正確說明的大問題。
與此相聯系,還有一個必須清醒地、正確地認識和把握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新變化問題。
應當承認,最近三五十年,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特別是其發達國家,的確在生產技術形態、資本壟斷方式、社會階級結構、國家政策調整和社會生活方式與水平上,都發生了并且正在繼續發生顯著而深刻的變化。由此使得西方社會的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社會文明的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新的提高。這表明,資本主義制度雖然早已開始衰落,但仍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并沒有最終走到歷史的盡頭。但是,這決不意味著,資本主義內部的某些被迫進行的調整和改良,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能夠由壟斷資本主義自發地演變為所謂的“人民資本主義”或“社會資本主義”,能夠根本消除剝削和勞資矛盾、消除兩極分化和階級斗爭。恰恰相反,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大背景下,資本(股權)分散與壟斷、科技的更新與壟斷,都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由資本的高度壟斷和集中的這種強化,而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兩極分化和世界的南北分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
當代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私人壟斷資本、國家壟斷資本和國際壟斷資本三位一體的資本主義。可以說,世界資本主義統治體系中所固有的各種對抗性的社會矛盾,不僅沒有根本解決和消失,而且變得更深刻、更嚴重,也很少有回旋的余地了。
我們的跟蹤研究,要努力做到全面地、本質地、歷史地認識和把握當代資本主義的種種新變化。應當如實地把資本主義作為一個是由極少數發達國家即超級大國和第一世界,為數不多的一些次發達國家即第二世界,眾多的不發達國家即廣大的第三世界構成的世界性統治與被統治體系來看待和研究。除了社會主義國家外,在這個體系中的每個國家內部又是具有貧富階級分化和階級矛盾的特定的社會有機體,而由它們構成的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則是由其社會矛盾推動的,并表現為一個產生、發展、衰落和滅亡的歷史過程,即應作為具有歷史暫時性的一種社會形態來加以認識和對待。
(三)應當清醒、正確地認識和把握當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這兩種社會形態的本質對立和歷史聯系。
自從1917年俄國革命的勝利和其后社會主義蘇聯的問世,世界就開始由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和過渡,并由此開始進入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并存和較量的歷史時期。
首先,應當肯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始終存在本質對立。社會主義是從資本主義中生長出來的對立物,是要最終完全取代資本主義的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因此,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的資產階級,特別是壟斷資產階級及其政治勢力,總是持有與社會主義勢不兩立的根本立場,總是企圖交替地運用軍事、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等手段,搞垮社會主義國家,妄想使資本主義一統天下,萬世長存。當今,體現西方這種戰略圖謀的國內外敵對勢力,永遠不會放棄敵視社會主義中國,并企圖以西方發達國家的軍事、經濟、科技占優勢的壓力為背景,以政治和意識形態滲透為主要手段分化、西化和弱化中國的政治野心。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和警惕。
其次,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有割不斷的歷史聯系。這兩種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不僅有對立的一面,而且有長期共存、合作和較量的另一面。社會主義在其存在和發展的歷程中,只有繼承、吸收和發展人類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學會同資本主義并存、合作、競爭,才能最終超越和戰勝資本主義,并取而代之。
再次,資本主義的富強和社會主義的弱小作為歷史發展到今天,是暫時的,也是會轉化的。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L1] 上占有優勢,是歷史形成的,是資本主義通過幾百年剝削本國勞動人民和掠奪其他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之大量資源、財富的結果。盡管要經過一個較為漫長的時間過程,但作為資本主義統治體系,最終將必然走向衰落和死亡,這是不可移易的客觀歷史規律。而社會主義社會的產生,僅僅有80多年的歷史,是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的新生事物。由于現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中率先建立起來的,所以它們暫時處于弱勢,也主要是因為帝國主義列強的野蠻侵略與掠奪所造成的。社會主義社會由弱小變為富強,并最終超越和戰勝資本主義,同樣是不可移易的客觀規律。
我們的跟蹤研究,只有以確切和生動的大量歷史事實來進一步闡明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之間存在著這種本質對立和歷史聯系的辯證關系,才能幫助人們樹立與鞏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必勝信心。
(四)應當清醒地對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趨勢作出正確的分析、估計和展望。
這方面的跟蹤研究,是對“社會主義這個大主題”最切題的研究。它大體上應當包括:要對蘇東劇變后,除我國之外的其他幾個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及其執政的共產黨所進行的改革、革新嘗試和社會主義建設,不斷進行跟蹤研究;要對西方發達國家、原蘇東地區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中的共產黨或工人黨,為了應對蘇東劇變產生的政治沖擊所作的理論探索、隊伍重組和路線綱領政策調整等,不斷進行跟蹤研究;要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在世界各國各地的傳播、研討、論爭和發展的情況,對其他左翼思想的種種流派及其學說產生和流行情況等,進行跟蹤研究;要對包括原蘇東地區在內的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等左翼運動,不斷進行跟蹤研究,等等。當然,這種跟蹤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應該抓重點,抓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組織和學說的變化情況,進行長期連續的跟蹤研究,以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或規律性。
展望社會主義在新世紀的歷史前景,需要有科學精神和歷史眼光。這涉及我們對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進行跟蹤研究的一個根本的方法論問題。也就是要在蘇東劇變后,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全局及其在21世紀的發展趨勢,必須有一個站在歷史視野上的、符合客觀規律的辯證分析和正確把握,而不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
對此,鄧小平同志早在蘇東劇變后不久,就曾高瞻遠矚地提出:“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生過多少次土朝復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以往十年的跟蹤研究的大量事實,一再驗證了鄧小平同志的這些精辟見解。這些富于政治智慧的論述和思想,是我們展望21世紀社會主義發展前景的歷史望遠鏡。
目前,盡管資本主義處于強勢,社會主義處于弱勢。但是,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的表面繁榮,難掩其病入膏育的癥候;其咄咄逼人的攻勢戰略,正是本質虛弱的表現。當代不合理、不公平的政治、經濟秩序,只能暫時維持西方少數發達國家與少數人主宰的“繁榮”、“富裕”和奢靡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使南北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使社會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資本主義必亡的根據,不在于外部因素的介入,而在于這種生產方式本身所固有的對抗性矛盾,即生產力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私人資本的無限擴張與自然資源和市場容量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
由于這些矛盾的運動、發展和激化,資本主義必將會被它自己所造成的日益強大的否定力量,總要以某種方式把它歷史地加以否定。我們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跟蹤研究,要以一樁樁生動、切實的歷史事實,去逐漸揭示出蘊涵于其中的歷史發展的客觀邏輯。我們堅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精髓,是歷史必然向前邁進的真諦。時間和未來在人民群眾一邊,在社會主義一邊。21世紀必將是社會主義復興的世紀。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原副書記、原副院長、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編發,原文刊登于《社會科學報》2006年9月14日第001版至003版)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慎明論金融危機(5): 世界社會主義現狀和發展的若干重要問題
2017-07-19什么是資本主義?就是資本至上,資本要統治一切!而社會主義,則是社會整體利益至上!
2017-05-24唐青釗:談談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認識——兼與鄭彪同志商榷
2017-05-22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