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畢健康:新殖民主義“新”在何處?
點擊:  作者:畢健康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3-05-16 08:49:39

 

1.jpg

 

“新殖民主義是以這樣一個原則為基礎的:把從前聯合在一起的大塊殖民領地分割成許多難以生存的小國。這些小國沒有獨立發展的能力,在國防乃至國內安全方面, 都要依靠以前的帝國國家。它們的經濟體系和財政體系,像在殖民地時代一樣,都同以前的殖民統治國的經濟和財政體系聯結起來。”

 

二戰后,世界民族獨立運動風起云涌,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難以為繼。然而,西方并不甘心,仍竭力維持對第三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控制,加強價值滲透,以多種新手段維護其殖民利益。由此,殖民主義轉向新殖民主義。與殖民主義相比,新殖民主義剝削方式更隱蔽、花樣更繁多,不過兩者在本質上毫無二致。

 

侵蝕主權

 

資本的本性是增殖,資本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沖出歐洲,向全世界擴張。到19世紀末,整個世界幾乎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完畢。兩次世界大戰后,殖民主義秩序土崩瓦解,殖民者只能無奈選擇“撤退”。列強在放棄直接政治統治的過程中,軟硬兼施,通過扶植親西方的“溫和派”上臺、參與獨立國家憲法起草、訂立各種條約協議等方式間接控制新生國家,極力架空這些國家的主權。

 

在向新殖民主義轉變中,列強為牢牢控制即將誕生的獨立國家,不顧地理、民族、自然資源、經濟構成和發展狀況,人為將其分割成眾多小國,使之極難生存和發展。非洲深受其害,非洲政治家、思想家克瓦米·恩克魯瑪指出,“新殖民主義是以這樣一個原則為基礎的:把從前聯合在一起的大塊殖民領地分割成許多難以生存的小國。這些小國沒有獨立發展的能力,在國防乃至國內安全方面,都要依靠以前的帝國國家。它們的經濟體系和財政體系,像在殖民地時代一樣,都同以前的殖民統治國的經濟和財政體系聯結起來”。或反其道而行之,把民族、宗教矛盾交織的幾塊殖民地合并為一個國家,尼日利亞即是如此。這種分而治之或合而治之的伎倆,使這些國家先天發育不良,從建國之日起便矛盾重重、四分五裂,為西方插手其獨立后的政治留下后門。

 

西方列強在新生國家尋找和培植“盟友”,以維護政治控制。新殖民主義論代表人物杰克·沃迪斯認為:“如果舊殖民統治制度,實質上是外部帝國主義和地方前資本主義之間的聯盟,那么新殖民主義通常代表一種新聯盟,即外部帝國主義與地方資產階級、部分小資產階級之間的聯盟。”例如,喬莫·肯雅塔曾是堅持獨立斗爭的肯尼亞民族英雄,英國殖民總督帕特里克·雷尼森對其恨之入骨,污蔑他為“死亡與黑暗的領袖”,并將其打入大牢。但是,英國經過細致審查,認為肯雅塔是“遠離激進的政治家”,可以合作。1958年英國政客詹姆斯·卡拉漢與尚在獄中的肯雅塔會面,結果肯雅塔在政治上越來越“溫和”。

 

軍隊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專政機關,軍事條約、聯盟和基地成為列強推行新殖民主義的關鍵武器。英、法等在“殖民撤退”過程中,利用有利政治地位,與將要獨立的殖民地簽署軍事條約和協議,控制后者的軍隊。所謂共同防御或軍事同盟,即允許殖民者在新生國家繼續擁有軍事基地、駐扎軍隊,并通過軍事援助、提供武器和軍官培訓等手段,繼續控制獨立國家的武裝力量。例如,加納雖然在1957年實現獨立,但其軍隊直到1960年仍由英國軍官指揮。

 

一些國家獨立數十年后,脖子上依舊牢牢套著新殖民主義政治枷鎖,有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獨立是一種幻覺:非洲的新國家是‘新殖民地’。”20世紀70年代以來,竭力推廣“華盛頓共識”的西方新自由主義勢力瓦解民族獨立,蠶食國家主權,渲染發展中國家面臨完全融入全球化或遭受邊緣化的選擇。西方主導下的一些國際組織,大力倡導新自由主義改革,打著“善治”、“發展”旗號,直接干涉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決策。可以說,西方列強在原有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后,仍運用多種手段,在國家治理和重大決策層面,不遺余力地侵害新興國家的獨立自主和發展權益。

 

控制經濟

 

發展是解決國計民生問題的總鑰匙,資金短缺、投資乏力,發展就淪為空話。西方國家竭盡全力編織一張遏制發展中國家資金鏈的大網,將其圍困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各式各樣的官方“援助”是第一招。從財政“援助”到項目“援助”,從經濟“援助”到軍事“援助”,從雙邊“援助”到多邊“援助”,種類繁多。但事實證明,這些“援助”成為“吊在發展中國家脖子上的磨盤石”。所謂“援助”主要由“無償援助”和“低息優惠貸款”組成,西方將其美化為“高尚的人道主義事業”,但大量援助款項卻用于支付援助國派出人員的高額薪金和津貼,以及被迫高價采購援助國商品和技術。大量“援助”項目或半途而廢,或經濟回報率低,或不能出口創匯。看似優惠的低息貸款,實則變成受援國沉重的債務負擔。

 

外債陷阱是經濟控制的第二招。通過放債控制落后國家和地區,是殖民滲透的一貫套路。20世紀60年代中期,恩克魯瑪就指出,高利率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手段。1982年墨西哥債務危機爆發,暴露出第三世界外債問題的嚴重性。1982—199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每月向西方債權國還本付息10億美元,然而到1999年,其債務存量反倒增加了一倍多。

 

利用跨國公司是經濟控制的第三招。西方跨國公司是維護不公正不合理國際經濟秩序的新殖民主義主體。跨國公司以雄厚經濟實力和技術優勢,利用跨國經營和控制上下游產業鏈的地位,壓低發展中國家農產品和原材料等大宗貨物出口價格,提高制成品價格,獲取超額利潤,從而維系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經濟依附,包括生產依附、技術依附、進口依附和出口控制等。據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統計,20世紀70年代后期,第三世界國家近80%的出口農產品受西方跨國公司控制。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發展援助、緊急貸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融危機或促進了發展,但不幸淪為經濟控制的第四招。從根本上說,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戰后國際經濟秩序的產物,旨在維持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格局。恩克魯瑪斥之為新殖民主義的“工具”:“新殖民主義的另一種圈套就是通過一些國際組織進行‘多邊援助’;這些國際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等。”西方隨時揮舞制裁大棒,動輒切斷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流,限制受援國發展。

 

不平等的國際貿易是經濟控制的第五招。西方國家通過大宗原材料(或農產品)與制成品,尤其是高科技產品的國際貿易剪刀差,收割發展中國家的外貿盈余。僅在1986—1990年,非洲出口額增加7.5%,卻因價格因素損失了50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測算,如果沒有貿易條件惡化造成的損失,199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和地區的人均收入將高出50%。

 

經濟控制的第六招是西方對國際貨幣體系的控制和美元霸權。美國依仗超強經濟實力,于1944年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奠定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法定”地位。長期以來,美國通過美元發行,在全世界“征收鑄幣稅”,剝削發展中國家。外匯魔咒成為束縛許多中小國家的緊箍咒,出生于肯尼亞的美籍學者阿里·馬茲魯伊一語道出非洲人民的悲哀:“一種新的符咒迷住了(非洲),野心受到鼓動,貪婪被喚醒,利欲熏心。這一新符咒名叫外匯,獲取可兌換貨幣變成了國際權力的形式。”原非洲經委會執行秘書阿德巴約·阿德德吉曾痛心指出:“‘外匯’這個妖魔一直在困擾著南方國家的經濟。”

 

滲透價值觀

 

近代以來,西方殖民者以傳教士為先鋒,企圖改造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人民的宗教信仰,從文化價值層面進行深度滲透。殖民者秉持“白人優越感”,心懷根深蒂固的“歐洲中心論”,竭力在各殖民地推廣西方語言,進行西化教育。

 

正是借助這樣的方式,西方逐漸在不發達國家培養出一代代蔑視本土文明、缺乏文化自信、心儀資本主義文明的“新精英階層”。長期以來,西方反復宣揚,亞非拉國家需要“西方知識”,離不開“外國資本”,發展中國家應發揮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立足于農業和旅游業而非工業。如此這般,以“學術”話語和“科學”理論,對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精英進行洗腦,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在戰后的世界霸權爭奪中,美國打著“反殖民”旗號,在價值觀滲透上得心應手。冷戰期間,美國大肆渲染共產主義威脅,把社會主義國家妖魔化為極權專制國家,在國際上搶占話語高地。冷戰結束后,當反殖和反共話語不再具有欺騙性時,“民主”、“人權”、消解發展中國家主權的“保護的責任”等,成為價值觀滲透的新話語,非洲“民主化”浪潮在其影響下“蔚然成風”。

 

一如英、法這樣的老牌殖民國家利用其語言、知識、殖民統治時期的“在場”和殖民撤退后的人脈優勢,西方以自身發展優勢和知識控制為后盾,推行新殖民主義文化,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價值滲透。

 

新殖民主義之“新”,在于資本主義大國放棄了對原殖民地的直接政治統治,但與殖民主義“一脈相承”的是,它通過不公平的國際分工和國際經濟秩序,以及價值滲透、話語霸權等,使發展中國家的主權“虛幻化”,經濟長期陷入落后狀態。可以預料,隨著時間推移,新殖民主義還將披上其他外衣。只要資本主義不滅亡,新殖民主義就有生存土壤,新殖民主義就不會消亡。

 

(作者單位: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中國歷史研究院”,原刊于《歷史評論》2022年第5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畢健康:新殖民主義“新”在何處?

    2023-05-16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