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發展戰略 > 閱讀信息
陳經:傳統產業不等于低端產業,如何升級?
點擊:2195  作者:陳經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3-05-16 08:32:18

 

1.jpg

 


近日的新一屆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會議有一句分量很重的話: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傳統產業不等于低端產業;第二,傳統產業不能簡單退出,而是要轉型升級。

2010年以后,中國經濟增速明顯下降,又面臨美國前所未有的敵意針對,產業遷移、科技封鎖,挑戰十分艱巨。但中國也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產業經濟新現象,即產業結構升級沒有單純走西方發達國家逐步“脫實向虛”的老路,而是通過一系列新技術、新機制的賦能,使工農業生產效率得到飛速提升。

人們更關注經濟降速與重大挑戰,對于一些新現象就迷惑不解。如全球通脹肆虐,中國卻物價穩定,一季度競爭對手出口紛紛大幅下降,中國出口卻讓人驚訝地逆勢增長。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經濟與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工農業生產力有了極大發展,我們也需要建立新的認知。

一、人均農業GDP世界領先

中國人均農業GDP超過美國,很多人乍一聽都不相信。直覺會以為,美國農業資源極好,美國人胡吃海塞胖子成災,還有很多農產品出口,人均農產品價值應該遠高于中國。

 

2.jpg

 

【中國、印度、美國農業增加值1960-2021】

2021年,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83086億元,比上年增長7.1%,約合12883億美元。2022年,第一產業增加值88345億元,增長4.1%,約合13134億美元。這個數值對應全國每人每天農業增加值16、17元,而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約100元,與收入水平不矛盾。

美國2021年農業與林漁業GDP是2237億美元,中國是它的5.76倍。2021年印度的農業GDP正好處于中美之間,印度是美國的2.4倍,中國又是印度的2.4倍。在世界各國中,2021年中國農業GDP遙遙領先,美國雖然是第三,但與第四的印尼差距并不算大。

 

3.jpg

【2021年世界農業GDP總量排名,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2021年中國人均農業GDP高達914美元,是美國674美元的1.36倍。實際中國人均農業GDP在主要大國里是最高的,與農業強國荷蘭相當,只比農業資源豐富的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低。挪威、芬蘭等北歐國家人口少人均數值高,人均農業GDP最高的是新西蘭2350美元和冰島的2500美元,情況類似。

中國人均農業資源是偏少的,人均耕地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為何人均農業GDP能夠世界領先?這是合理的,因為中國農業生產技術先進,規模還極大,有大量農產品產量接近或者超過世界的50%。

如2022年中國蔬菜產量占全球50%以上,人均占有蔬菜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3.4倍。2022年中國豬肉產量5541萬噸,占全球48.36%。2022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6869萬噸,約占世界40%,其中養殖水產品占全球60%以上,每三條養殖魚就有兩條是中國的。中國優勢是大宗淡水魚(青、草、鰱、鳙、鯉、鯽、魴)養殖,2018年產量1966.82萬噸,占世界89.1%,相當于世界全部淡水魚養殖產量的44.1%。

美國優勢是糧食總產量,2022年有5.71億噸,和中國的6.87億噸接近,大幅領先印度的3.14億噸。美國農業資源優勢極強,耕地面積占全球13%,中國只有7%。中國單產高很多,但美國人口不到中國四分之一,可以大量出口糧食。中國2022年進口美國大豆164億美元,玉米48億美元。

 

4.jpg

 

但是要注意,其實玉米、大豆、大米等大宗糧食與經濟作物價格不高,總價值并不算大,所以美國農業GDP也沒多高。我們從餐桌上就能感覺到,主要的吃喝消費已經是改善型的蔬菜、肉類、魚蝦,如圖中5串長沙燒烤肉串就要35元,光是吃飯吃面喝豆漿要不了幾個錢。中國的農產品價值,主要體現在讓中國人吃好喝好這個環節。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現在史無前例地處于農業富足的狀態,口腹享受真不比美國人差,溫飽早不是目標,吃喝相當不錯了。即使是收入不高的農村與鄉鎮人口,除極少數落后地區,經常聚餐吃點好的問題不大。對生活抱怨較多的年輕人群,一般也不提吃喝不行,餐飲消費還能算是減壓渠道之一。農產品供應沒問題,中國文化優勢就能發揮作用,餐飲消費繁榮是必然的。

 

5.jpg

 


美國2021年農業及相關產業的GDP是1.264萬億美元,僅占GDP的5.4%,人均3800美元。其中農林漁業直接產出占比不到1%,主要是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業、餐飲消費、食品店創造的GDP。美國2021年餐飲消費8763億美元(注意是消費額,不是增加值),中國2021年“餐飲市場規模”是4.7萬億元(約7280億美元),還不如美國了。2023年1月,美國月餐飲消費沖到955億美元,相比疫情前高了50%之多,年餐飲消費將破萬億美元。

6.jpg


中國也有類似的概念,2021年全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18.4萬億,占GDP的16.05%,人均約2020美元,這就低于美國不少了。可以看出,中國在食品加工制造、流通服務上創造的增加值占比不高,主要增加值還是農業生產創造的,和美國特性很不一樣。

有些離奇的是,美國2200多億美元的農業GDP,發展出8700多億美元的餐飲消費,擴大了幾乎4倍;而中國8.3萬億的農業GDP,卻只有4.7萬億的餐飲市場規模,反而縮小了44%。即使有中國餐飲統計不完善的因素,也能說明,中國雖然農業產出豐富,但是餐飲消費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大量人日常消費的是低價食品,在路邊攤、低檔餐館消費,近來還流行低價外賣。

中國農業產出高,是發展科技、現代集約化生產的成果,這在2010年后效果極為明顯。之前農村家庭承包“提高生產積極性”,化肥、農藥等傳統農業科技也有相當作用,但是邊際效應遞減,90年代農業、農村、農民一度遭遇了發展困境。新世紀中國工業體系與市場經濟體制全面進步,反哺農業,讓農業又煥發了新的生機。2021年美元計農業GDP比2000年翻了7.2倍。由于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海量農村人口遷出并未影響農業大發展。

以養豬為例,人們印象中傳統的農村家庭養豬模式,是建豬圈、買豬仔、煮豬苕,一般是幾頭豬。近日,筆者有朋友在四川投資了養豬場,這才發現,養豬業變化極大。5000平米的封閉養豬場投資200萬,采用的設備也很先進。只要兩個人住在豬場里,豬場一年出豬兩次共4000頭。豬本身不是豬場的投資,而是屬于新希望、雙胞胎之類的大企業集團,飼料、疫苗都是企業送來的,簽代養合同。全程只需兩人操作機器,讓豬舒服地長肉,但是要防非洲豬瘟等殺傷力極大的傳染病,人都不能出去,五個月收完豬了再出來。

這種現代化的養豬場效率極高,絕非傳統農業可比,各個環節都有極為專業的工業化流程。上下游都很專業,養豬技術不說,還需要物流、商貿、管理、金融,只有大企業才能組織起來。住進封閉豬場的人,也不只是農村人,城里人也經常進去打工掙筆錢,月收入5000-10000,是產線工人的角色,不需要過去的養豬技能。

以前大企業可能是賣飼料,后來越搞越專業,規模越搞越大。牧原股份2022年銷售生豬6120萬頭,市值高達2500億,12萬員工。中國2022年生豬出欄約7億頭,人均半片豬,如果按2人出4000頭豬的模式,35萬人住豬場就行了。加上配套的,從業人員規模應該在百萬人級別,占中國7.7億勞動力的比例極小,理論上就能解決了全國人吃豬肉的問題。

7.jpg

【某養豬龍頭企業BI平臺】

這和美國300萬農民給全美3.3億人生產糧食的模式有些類似,而且還不需要美國24億畝耕地的雄厚資本。按比例估算,大約10億平米的豬場就夠了,占地只要150萬畝(1000平方公里),7億頭豬總產值高達1.5萬億元。如果需要,許多農業養殖項目能以工業化的形式大幅增產,出口全球都是可以想象的。

從規模來看,中國農業生產效率飛速進步,近年來明顯加速了。如2000年生豬出欄就有5.19億頭,絕對數量不算少,但是2008年出欄50頭以下的散養戶仍然占產量50%以上。后面集約化程度提高,出現了一批巨頭,2022年養豬前20強出欄生豬16918萬頭,占國內總出欄量69995萬頭的24.17%。但有生豬養殖企業36萬家之多,許多是作為副業,如果只有百頭豬規模,不如去打工了,行業集中度會迅速提升。預計到2025年,前十大生豬養殖企業出欄量占市場總量55%。頭部企業市場占比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主動規劃,熨平著名的“豬周期”。

近日生豬價格不斷下降,15元公斤跌到14元,屬于低位區間。有些市場甚至出現了7-8元每斤的肉價,和20多年前都差不多。如果養豬還是靠眾多散養戶的模式,人力成本就受不了。集中高效生產,才能降低人力成本占比。

中國農業,是一個典型的充分市場化的體系,各類農產品在市場上高效流通。蔬菜等多種農產品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能買到,能統一定價的標準產品進入超市、APP平臺,不好定價的也有農貿市場討價還價。體系支撐了巨大的農業GDP,消費者的品種選擇極為豐富。整個體系還在激烈地演化,生產端不斷集中,許多消費者選擇在家下訂單,肉菜方便地送上門。這一切在全球任何國家都是沒有的。

8.jpg

【農產品出口額2010-2020】

2022年中國農產品出口982.6億美元增16.5%,進口2360.6億美元增7.4%。2023年一季度農產品出口235億美元增7.4%,進口598.8億美元增13.2%。農產品出口近年來取得了突破,相比2010年出口翻倍了,超過1000億美元沒有問題。美國2022年農產品出口額1960億美元創紀錄,中國也是農產品出口大國了。雖然農產品進口多,但糧食安全沒有問題。中國在農業資源不太好的情況下,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找到了適合自身的農業發展道路。

二、人均制造業增加值世界前列

總體來說,中國在2010年以前,工農業生產都算是在較為落后的狀態下不斷努力進步,效率仍然不算高,人均GDP在發展中國家里都不算好。雖然集中力量能辦大事,市場空間打開,各行業蓬勃發展,但企業普遍較為落后,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9.jpg

【中國、印度、越南實際GDP增長率2000-2022】


評論人士往往首先會關注2010年后經濟增速下滑,從10%以上,臺階下行到8%、7%、6%,經濟增速有幾年被印度、越南超過。市場空間迅速被填補,有掙錢的機會一堆企業撲上來,競爭明顯更激烈了,許多人發現,賺錢機會不如過去多。不少行業被判斷為產能過剩、周期已過,機會小、麻煩多。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作用遠不如過去明顯,甚至成為地方負債拖累。

中國2010年以前是以經濟高速增長為主要特征,這種高速增長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經歷過,房地產火熱、汽車消費啟動等經濟現象都有。中國增長率高一些,2010年相比1999年增長了195.5%,但并非不可想象。21世紀頭1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很多,俄羅斯論人均GDP要高多了,那時是不太看得起中國的。

10.jpg

【克魯格曼2013年7月唱衰中國經濟】

直到2010年,還有中印經濟模式誰更好的爭論,感覺是輸贏未定。在2013年前后,都有相當多人認為中國前面增長猛,透支了,后面要付出代價。如克魯格曼就進行了試探性的唱衰,說中國經濟數據象科幻小說,要“撞墻”。

筆者認為,中國2010年以后的GDP增長雖然降速了,實際成果卻極為顯著,許多領域有脫胎換骨式的表現,經濟效率與競爭力飛速增長。這段時間的增長,真正讓印度絕望,暫時熄滅了比較的心,黃亞生等學者們也都放棄了,克魯格曼有好幾年不敢張嘴。

經濟增速下降,本就非常正常,規模大了就會自然下降。不可能GDP都世界第二了,還想雙位數字增長。增長8%都是讓印度和越南極為滿意的數字。震憾的是,2010-2022年,中國實際經濟增長仍然有115.9%,超過了印度的89.5%和越南的102.6%。所謂的經濟降速,對應的還是世界最強的經濟增長表現。而且這段時間,俄羅斯、巴西等資源經濟大國都遭遇了困境,這段時間,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真正有了崛起的感覺,直接和美國對標。

中國經濟總量的優秀表現,還不是最關鍵的。更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以后,中國經濟有新的發展特征出來“接力”,雖然降速,但效率優化、體系演化極為迅速,不少領域達到了全球最先進的程度,許多生產領域合力做出了效率極高、規模極大的世界級產業,工農業生產全面突破,這才是最值得關注的要點。再考慮到這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速也是世界最強的,等于是在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還實現了經濟質量的全面提升。如果仔細分析各領域,會發現經濟奇跡還更多了。

例如移動支付,中國用四五年時間,應用規模就在全球遙遙領先。2022年移動支付金額同比跌5.19%首次下降,此時規模是驚人的499.62萬億元。再如快遞系統效率極為驚人,2023年到5月4日業務量突破400億件,比2022年提前24天,比2019年提前128天。這兩個相關的領域在全球都是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是在2010年以后高速增長起來的。

再如基建領域,外網震驚的一點是,中國到處都有干凈漂亮的城建成果,即使是沒聽說過的小城市都不落后。視頻博主們坐著高鐵在中國快速穿行,興奮地介紹說到了未來,2009年3400公里的通車里程,2022年末已經是極為震憾的4.2萬公里。從城市外觀與交通發達程度來看,中國遠遠甩開發展中國家,一般發達國家也難以相比。城市的干凈整潔也有了質的變化,沒幾年就到全球先進水平了。

新世紀頭十年,中國基建與城建就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但那時總感覺是“啟動”階段,靠一線城市在世界上撐門面,有一些地方仍然較落后,所有城市亂哄哄臟亂差的局部現象都常見,環保問題很大。與發達國家還是有差距,和發展中國家中較好的相比,各有長處。但是2010年以后,就都動起來了,所有地區都有規模宏大的發展規劃,哪不干凈整潔就去優化,全部大變樣。現在能真正感覺到,中國到處都領先發展中國家,像扶貧不留死角一樣,徹底改變了。

前面介紹了農業GDP與生產效率的巨大進步,在工業領域這樣的例子更多。由于美國對中國發起了科技攻擊,這吸引了大部分眼球,人們對芯片等關鍵領域被卡脖子最為關注。同樣受關注的還有產業遷移,一些外資公司將組裝產線遷移出去了。但是,工業領域非常多,應該看看總體情況。

11.jpg


202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0.16萬億,增長3.4%。2010年是16.51萬億,2000年是4.03萬億。也就是說,新世紀中國工業增加值翻了10倍之多,年均增速11%。2010年以后也翻了2.43倍,年均增速7.7%。

工業有采礦業、制造業、水電燃氣生產供應三個大門類,其中的制造業更為關鍵。中國2021年制造業增加值31.4萬億,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為83.8%,占GDP的27.4%。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33.5萬億,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為83.4%,占GDP的27.7%。

2021年,美國工業增加值為32091.75億美元,其中采礦業增加值3339.35億美元,制造業增加值24968.04億美元,電氣水公用事業增加值3784.36億美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為10.4%,占工業增加值比例為77.8%。

中國2021年工業增加值以美元計是5.81萬億,制造業增加值4.87萬億,總量分別是美國的1.81倍和1.95倍,人均分別是42.6%和45.9%。總量大幅領先美國,但是人均就還不到美國一半,似乎差距還很大。

但是工業制造業與農業特性不同,需要具體分析。美國農產品增加值低,是因為價格比較低,不少國家經常有抱怨要保護農業。所以中國人均農業GDP還超過美國不少,農產品算不稀缺的大宗商品。美國炒高農產品價格沒好處,歷史上通脹較低,農產品低價貢獻不小。

但是制造業就不一樣,情況反過來了。中國制造業是國際著名的白菜化價格殺手,會拉低增加值,而美國制造業產品以高端為主,產品定價不低,增加值會很高。如福特、通用、特斯拉的汽車,強生、寶潔的生活用品,輝瑞的制藥,英特爾的芯片,波音的飛機,IBM的服務器,通用電氣的發動機,洛馬、雷神的軍工產品,卡特皮勒的工程機械。美國還有很多全球化大公司,蘋果的電子產品,耐克的體育產品,戴爾的電腦,這些公司主要的生產放在了美國以外。

因此,美國工農業生產,和中國是各有長處,在各自的領域有獨特的優勢。但是趨勢很明顯,美國制造業非常恐慌,搞起了回流運動,不時放出“加速回流”、“2025年超八成美國制造業將回流”之類的好消息。對中國制造業,就很恐懼,國際貿易規則不要了,搞起了貿易戰,還效果不佳,中國出口一再打破悲觀預期。

在2010年以前,美國還是相對較為安心的,因為覺得中國擅長的是襯衫、球鞋之類的“淺層商品”(托馬斯·弗里德曼的說法),定性上可以算是發展中國家里做得最好的,威脅不大。最近這些年,中國生產的汽車、電子、機械等“深層商品”在國際上風生水起,明顯升級了。即使美國制造業仍然很強大,人均制造業增加值大幅領先中國,但已經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如果這些“強大”的制造業,被中國白菜化了怎么辦?

中國這些年干制造業,雖然有很多批評,反思為何被卡脖子,但成就還是十分輝煌。海量研發人員在市場經濟利益推動下努力進行制造業研發,整個制造業網絡不斷成形,越織越密集。面對生存威脅,強鏈補鏈成了最高優先級的發展項目,動力又增強了。這是世界上沒有地方可以相比的制造業基地,即使美國來破壞,也有無從下手之感。

2022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接近30%,人口占世界17.6%,人均制造業增加值是世界的1.7倍。而農業GDP也大約是世界的30%,其實比例是差不多的,人均都能算是世界前列。只不過由于農產品低價的特殊性,人均農業GDP排到了主要大國里最高,更讓人意外。而由于中國制造業產品低價的特殊性,人均制造業GDP只有美國約一半,但是這已經相當震憾了,絕非發展中國家水平。

看世界制造業增加值排前的國家的具體數值,能更好的明白中國制造業所處的位置。

 

12.jpg

【中國、美國、日本、德國制造業增加值1991-2021】


中國制造業增加值2004年是6252億美元超過德國,2007年達到1.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2010年1.92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之后繼續高速增長,2021年數值是4.87萬億美元,是2004年的7.8倍,2010年的2.5倍。日本2020年數值與被中國超過的2007年大致持平,都是約1萬億美元,相比2010年還下降了。德國2021年緩慢增長到8032億美元,相比2010年增長了20%,逐漸追近日本。美國2021年2.5萬億美元相比2010年增長了約40%,其實增長算可以,只是總量被中國拉得較遠。《經濟學人》近期的打氣文章說“美國經濟正把其它國家遠遠甩在身后”,如果沒有中國,倒也說得過去。

 

13.jpg

【2021年世界制造業增加值總量排名,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上圖制造業增加值的數值與變動,很能說明國家的發展水平。從2010年到2021年,巴西制造業增加值居然跌了44.77%,發展問題很大。發展中國家30%-60%的增長常見,如印度、俄羅斯、墨西哥、印尼、土耳其、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算發揮正常。發展中國家增長不錯的有沙特87%,中國153%,越南258%,孟加拉國375%。其實制造業增長明星是越南和孟加拉國,印度算一般,2010年以后被中國拉開了差距。

發達國家方面,美國2021年相比2020年增長39.5%,確實還可以,韓國增長47%很努力,瑞士33%也不錯。新加坡增長68%做得很好,但是體量較小,愛爾蘭增長303%是會計失真,因為大公司在那避稅,一堆經濟數據都虛高。日本跌了17%,2022年匯率大跌情況只怕更糟糕。法國、澳大利亞都是負增長。荷蘭、德國有20%過得去了,比英國、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比利時要好一些。

從2021年各國人均制造業增加值來看,中國人均有3400多美元,在發展中國家絕對領先,和發達國家中的西班牙、澳大利亞、法國、英國接近。人均與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這些制造業核心強國有一定差距,但也在追趕的范圍之內。發達國家人均制造業增加值最高的是人口很少的瑞士和新加坡,說明人口規模稍大一些,就會限制人均數值。考慮到人口規模,中國人均制造業增加值應該能算是發達國家水平了,位居世界前列沒有問題。

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總量與人均約是印度的11倍,總量是越南54倍,人均是約3.7倍。即使越南的制造業增速較快,總量實在太小,人均數值在發展中國家里都算低的。越南制造業靠外部拉動,不時遭遇困難,2023年一季度加工制造業就下降了0.37%。印度制造業占GDP比例一直高不上去,發展算相當一般,只是總量在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里較為可觀。如果把全球制造業主要故事說成,小到看不見的越南,以及水平還十分落后的印度來挑戰中國,實在有些莫明其妙。

14.jpg

從2020年各國工業增加值占世界比例來看,由于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大部分,大約可以估算出各國的制造業實力。看這圖就知道,中國不是一般發展中國家,全球制造業主要的故事就是中美競爭。

按拜登政府的說法,美國主要還是自己要重視制造業,而且有信心發展好。美國自己有20%的全球份額,和占30%的中國進行競爭,表態說要好好搞,行不行另說,這是正確的思路。而且美國在發達國家里,制造業發展還算不錯,比歐洲日本強多了,說有信心不全是吹牛。

拉制造業增加值總量只有中國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的印度、越南來說事,不太符合數字直覺,應該只是新聞造勢,作用只是為了唱衰中國。預計焦點慢慢會聚集到中國與美國制造業的直接競爭上,如中國新能源、汽車、芯片等多個產業與美國展開激烈的斗爭,看點很多。

三、全球工農業生產未來預期

以上介紹了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的農業GDP與制造業增加值的總體情況(GDP和增加值可以當作一回事),分析后續發展就有脈絡了。

首先要有意識,中國生產力已經相當先進了,不要還是發展中國家心態,總覺得發達國家多厲害。中國工農業生產,有自己的絕活,規模遙遙領先,人均數值領先或者差距不算大,和美、日、德、韓等核心發達國家算是各有優勢。中國占優的領域,總體來說十分穩固,還有多個暫不占優的領域在狂飆突進。

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中國汽車將要發起一場全球制造業大沖擊,而這個領域是多個發達國家最核心的產業,沒有之一。上海車展熱度空前,比亞迪U8成為絕對的明星,被眾多全球車企高管圍觀。2023年一季度汽車出口99.4萬輛,沖上世界第一,這只是開始。世界級大車企主要的產量是在當地合資生產的,這是中國車企必然要走的路。等這條路基本走完,發達國家的工業生產都將受到巨大沖擊。

這樣的沖擊,還將在多個高科技領域發生。發展中國家群體已經基本承認接受了中國的先進生產力,將在多個領域引進、替代發達國家產品。而中國在新能源、化工等技術領域的絕對成本優勢,讓發達國家想抗拒也毫無辦法。

即使美國在芯片、軍工、制藥、飛機等高科技制造業領域能維持相當的優勢,中國也必然有大發展,在這些領域擊敗其它國家,或遲或早來到美國面前發起挑戰。在其它領域擊敗所有國家,沒有懸念,只要技術突破,全產業鏈、生產成本、本土市場的巨大優勢,別國從理論上就無法競爭。只有資源是中國無法突破的,需要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資源富國合作。

中國人均GDP確實和發達國家差距比較大,只有美國六分之一。主要是收入與消費(二者是相關的)模式,走的低價路線。群眾實際生活水平相當可以了,生活環境類似或者超過發達國家,如生活更為方便、安全,但是收入數值就不高。相當于中國有類似發達國家的生產力,基建水平還超過了,但是拿著發展中國家的收入。

這是我國的發展路線決定的,優先發展生產力,從來沒有動搖過。發達國家以相對先進的生產力為基礎,主要靠第三產業吹大了GDP。但是美歐基本都認識到了,只有工農業生產力才是根本,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恐懼情緒。

這個大變局的根源,是中國工農業生產力一直在高速發展。2000-2010年,中國經濟主要特征是發展中國家常見的高速增長。2010年之后,就是世界經濟沒有過的新現象了,生產效率快速優化,工農業各領域生產力全面突破。

新一屆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并提出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后疫情”時代,中國將繼續向全球堅定出擊,通過“一帶一路”倡議、RCEP、金磚國家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多種機制,使中國工農業生產體系成為全球生產力的主導力量,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發動機,這是中國的歷史使命。14億人口的巨型規模,在幾乎所有工農業領域都實現全球最高效率,擁有最先進技術,無短板、無死角,所有領域一起實現人類社會沒有過的生產力奇跡。過去十年在一些領域里,中國在本土已經展示了這樣的生產力奇跡。今后,這樣的奇跡會更多,而且會推向全球,讓越來越多國家民眾過上現代生活。

如果觀察各國進出口數據,2023年3月,中國出口3156億美元,逆勢增長14.8%,同期韓國、印度、越南出口降低了13.6%至14.8%;4月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同比增16.8%,以美元計增長8.5%,貿易順差6184.4億元,擴大96.5%,人們開始懷疑年貿易順差要超過1萬億美元。同期,越南出口同比再度降低17.1%,韓國4月出口繼續降低14.2%。

所有國家都面臨選擇,是按聯合國原則加入全球工農業生產體系共同發展,還是開倒車拒絕全球化自己孤立。

 

(作者系科技與戰略風云學會會員、《中國的官辦經濟》作者;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觀察者網-底線思維”)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