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給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黨支部開辦了一次講座。在基本內容講完之后,我請學生們提問題。有個學生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如何選擇我們的研究課題? 在這些學生中,有攻讀碩士學位的,也有攻讀博士學位的。提問的學生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我并不了解。但是根據他所提出的問題來判斷,這應該是一名碩士生。因為在我看來,博士生因為已經經歷過了碩士階段,似乎沒有必要再提這樣的問題了。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一般說來,在他們選擇題目的時候,既有可能選擇一些專門性的理論方面的課題,當然也有可能選擇實踐性較強的課題。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選擇理論性課題,看起來似乎不算太困難。因為無論在圖書館,還是在網絡數據庫里,畢竟都有著大量的文獻。在閱讀了較多的文獻之后,要選出進一步研究的課題,看起來似乎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不過,如果研究從理論到理論的課題,其實在做的過程中,難度并不小。純理論性的課題如果只逗留在理論的范疇之內,實在不太容易做出真正有意義的研究成果來。有些看上去是純理論的題目,但在研究過程中,還是不能脫離具體的客觀實際或者人們的實踐活動。對于側重于實踐性方面的課題,對學生來說則有著更大的挑戰性。因為學生必須要深入下去,進行一定范圍內的調研。在調研之后,還要整理材料和數據,進行廣泛而比較深入的分析,才有可能真正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不過,在我看來,作為研究生,單純只看文獻雖然不是不行,但是對于他們需要加強進一步研究的基本功,只看文獻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我對這位學生的回答就是:最好還是要深入下去做調研,在調研中選擇你要做的課題。做調研,是有難度的,也并不輕松。但這是一個研究生必須要掌握的基本功。下去調研,他們可以了解很多他們過去未曾了解過的東西,看到過去未曾看到過的現象。在初步了解這些信息、材料或者數據之后,要想做進一步的分析也是要花費較大的功夫和力氣的。但是,一旦他們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做了一定規模和范圍的調研,手里就掌握了較多的信息、材料和數據。從這些信息與數據中,要分析出一些可以進行研究的材料,并不是特別困難的事。當然,找到一個適合的題目也許不是太難,但是你要從這些信息、材料和數據中找到你能得出的結論,就有了一定的難度。或許,你在最初看到這些材料的時候,心里可以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觀點,甚至是一個初步的結論。然而,你不能、也不應該就此就得出一個固定結論,認為你的這個初步的觀點和結論就是完全正確的。你還要反復閱讀你所掌握的數據和材料,找出其中有可能與你的觀點或者初步結論不相符合的東西。再去把這些材料中支持你最初觀點的部分,與不支持你觀點的那些部分,再來進行分析和對比,看看為什么這兩部分材料會給出不一樣的觀點和結論來。這個工作也非常煩瑣。總的說來,你不能根據某一部分材料,就魯莽地得到一個肯定的或者否定的結論。這樣的草率肯定是要吃大虧的。在你得出初步的分析之后,把所得到的材料還要進行分類。支持你最初觀點的材料,與不支持你最初觀點的材料,它們之間到底存在什么樣的關系,你又應該如何處理這些關系。這項工作也是你進行研究的重要內容。然后,你才能最后得出一個相對綜合,也相對符合實際的一個結論來。這個結論既能解釋其支持你最初觀點的依據,也能解釋那些不支持你最初觀點的材料所存在的依據。然而,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里的研究生,并不是得出一個具體的結論就完結了。這里還需要針對這些實際材料,進行更為深入和細致的理論分析。這一點對于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的理論分析,不是給你找到的那些具體材料戴上一頂帽子就完事大吉了。這樣做是粗糙的,是有問題的。我們從實際材料中提煉出了一些觀點之后,再來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觀點來分析這些從實際情況中發現的觀點。無論這些觀點是否與馬克思主義中的觀點符合,都需要進行認真而全面的分析。在現實中,與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或者觀點完全相符合的情況并不太多。因為總有一些主觀與客觀的因素摻雜于其中,使我們得到的觀點和結論顯得不那么純粹和單純。不純粹與復雜性是正常的,太過純粹或者太過簡單反而不正常。因為客觀世界的主客觀因素都極為復雜,這些復雜的因素不可能不影響現實中的全部事物及其演化。正如毛主席對中國革命的看法。王明之流完全用蘇聯式的馬列主義來套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顯然是行不通的。毛主席所采用的中國革命的戰略策略,一定與馬列著作中所講的很多觀點是有區別的。這再正常不過了。但我們不能因為就得出一個粗糙的結論,認為毛主席的結論是錯誤的,而王明之流的結論才是正確的。所以從實際中得出的結論,不需要與馬克思主義真理所產生的當年的主客觀條件完全相符。馬克思主義理論所產生的環境和背景自然與這個理論與觀點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而我們今天的實踐不可能絕對地重復和模仿。我們只有找到馬克思主義對同類問題認識的精髓就可以了。實事求是本身就針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實際而進行實踐的指導。實事求是的原則是相通的,但根據不同實際情況所得出的結論肯定有所不同。這不違背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觀點來指導我們革命與建設實踐的必要性與科學性。研究生們開始做研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達到他們所理想的高度。路總要一步一步地走,飯總要一口一口地吃。開始的幼稚與粗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堅持走下去,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要踩過多少荊棘,邁過多少溝溝坎坎,最后都能達到正確的目的地。在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時候,還是要沉下心來,認真地去閱讀,并記錄下自己在閱讀中的心得體會。只是要特別記住,不要把他們作為永恒不變的教條,不要讓自己被教條束縛于其中。這非常重要。同樣,我們也不能因為擔心受到教條的束縛,從而放松對閱讀的嚴格要求。這樣做就是因噎廢食,是得不償失的。要把握好必要的尺度,并不容易。不下大功夫是很難做到的。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