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在研究解放戰爭,問我是否看到過1947年8月4日譚震林給粟裕的信的全文?我告訴他我看過,并保存有,他興奮不已。
我也是在看《粟裕傳》和《粟裕年譜》時才得知有這封信,但也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想必這封信不保密。問及譚涇遠,她說她沒看過,也不知道。但信是一定有的。
《粟裕傳》和《粟裕年譜》中提到陳毅給中央電報,這份電報也未見全文,我記得大意是:“昨夜我(指陳毅)、譚震林與粟裕三人徹夜長談,談的很好。此談話對粟裕今后進步,必有幫助。粟裕和陳賡是解放戰爭以來表現杰出的新星,這是我黨,我軍的大幸,前途無量。我建議今日譚震林再與粟深談,但譚因即日東去,來不及談,故留下一封信”。
8月初,中央軍委令華野分東西兵團。譚震林留山東任東兵團政委。因南麻臨朐戰役損失較大,部隊急待整頓,譚震林于8月6日清晨率司令部東去。
對南麻臨朐戰役失敗的原因,大家看法不一致。中央軍委、華東局都有電報,這兩份電報都已公開。這兩份電報都說,勝敗乃兵家常事,總結經驗以利再戰。華東局電報尤其對粟裕倍加鼓勵與關懷,文中我記得有這樣的話: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你對中國革命戰爭做出重大貢獻。你近來嚴重的頭疼頭暈是否要所好轉,望多加保重。我印象中,這封電報是我父張鼎丞代華東局起草的。未見原稿不能肯定。我手中無資料。這信也是應當公開的,因為可以使大家更實在的認識到:在毛主席領導下的我們這個黨,有多偉大,多坦蕩。
譚震林給粟裕的這封信,因沒有全部公開,因此增加了該信的神秘感,同時也造成譚震林與粟裕有什么不可見人的個人芥蒂的誤解。為此我歷經數年,"上下左右求索",我估計何新也是因此才盼望看到這封信的。這封信彌足珍貴,我保存數年。時常看,時常想,我們的黨有多么偉大。何新數度催促,可見其多么期盼、渴望。
昨晚10:30何新在微博中公開了此信。他告訴我信寫的實在好。因何新在微博中有說明此信的來源(注:此信為張延忠同志提供,為本博首發)。因此已有好幾位同志給我微信,寫到:“謝謝阿姨,學習原始電文信件才能真正明白我們黨為什么能戰勝敵人。”
是的,太貼切了!我們黨只要有這種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無私無畏;繼承批評自我批評的光榮傳統,我們的黨,就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附:何新解放戰爭研究札記——南臨戰敗后譚震林給粟裕的檢討及批評信全文(首發)
【譚震林時任華東野戰軍第一副政委,粟裕時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
華東局及華野領導:饒漱石、陳毅、譚震林、劉瑞龍、粟裕
(注:此信為張延忠同志 提供,為何新微博首發。)
粟裕同志:
經過了一年多的共同工作我對你是比較熟悉了些,過去只是聽說而已,尤其是那時有人說你不太好說話,為了促成你多發表意見發揮你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就很少講話,也可以說是對你沒有過什么幫助的地方,在一年多的自衛戰爭以來使我覺得必須給你一些幫助才對,因此我還是大膽地說吧。
華東野戰軍是全國最大的一支主力,占整個野戰軍的百分之三十,對中國人民是負有如何重大的責任,過去一年是光榮的負擔了這個責任,一年中殲敵一百十二萬人中,華野即占四十余萬,占總數占百分之四十,這是走到了全國任何一個解放軍之先頭,當然這里必須計算東北,陜北,晉冀察,他們是今年才正式加入戰斗的。
我黨二十多年來,在不斷的戰爭的鍛煉中,真正培養出的天才指揮員是很有數的,八年的抗戰中是分散的游擊戰和間斷的掃蕩與反掃蕩戰,尚難判別軍事將領之才能,而今日之自衛戰這是近代式的規模宏大的戰斗特別顯示指揮天才的重要性,從黃橋決戰,天目山自衛戰,蘇中七戰七捷,宿北、魯南、魯中戰役中顯示了你是具有天才的一個。黨中央對你是寄托了重大的希望。
過去的華中分局及今日的華東局是全力支持你,都希望你成為一個特出的新興的軍事將領,替人民作出杰出的事業來。在蘇中七戰七捷后,我曾親筆寫信給張、鄧、曾的信上就提出了我們應以中央蘇區時愛護一、三軍團那樣的精神來愛護一、六師。從那時起我們就已決定培養你成為一個特出的軍事人材。當然你在某些時候的虛心,細心,周到,戰役指揮的魄力,決心之堅強等,都是我所佩服,也是向著天才指揮員接近的重要條件。
到今天必須進一步的來提出問題了。這不僅是關系整個人民戰爭之勝敗問題,而且是關系著你之繼續猛進與繼續上升的問題。你的進步不是你個人的問題,而是全黨的利益問題,如果只是你個人的榮譽問題,那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必須把你的進步看成是黨的事業,黨的利益,黨的光榮,這才是一件大事,我是站在這個立場上來提問題的。
本來你是很細心的,可是你在軍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遠見。一個天才的軍事指揮必須是一個出手能看到幾十步,你常常只看到一、二步。數十萬大軍的指揮如果不能看遠是很危險的。下面提意外變得太多就是這個原因,固然我們可以盡量解釋,但決不能因此而不去深刻檢討的。
拿蘇中七戰七捷來說吧,分界戰役是可以預先布置一個預期遭遇戰的,但我們沒有研究,因而時間較長,傷亡增大。如果這件事只批評六縱是不公平的。第二次漣水戰役損失是可以避免的,事前已經估計到敵人要從兩河之間前進,六縱又是一個不善于打防御戰的,硬去試一下,這是一種缺乏遠見的作法。
魯南之戰,應該把二、六縱隊調到打馮治安。硬留在沭陽如果硬拼一下,只是增加傷亡是做不出什么的,那時二、六縱元氣已傷,不應該叫他再去冒險的。臨蒙路之戰應該是以二、七、八、三個縱隊去殲滅八十三師,硬去打七十四師結果兩頭空。
打七十四師時,四縱可以接替一縱的任務,八縱可以接替六縱的任務,那時敵人已被困于孟良崮狹小地區內,無論如何使用不了五個縱隊。而以一、六縱隊在十五號開始打二十五師,戰果是可能擴張的。但你只批評下面太慢了而在指導上不檢討,這些事實都說明粗心大意的戰役指揮。本來很虛心的你今卻犯了不虛心檢討研究的毛病。當然這種提法似乎有些過高的要求,但在今天來說應該過高一點是有益處的。
打了一年我們是有很多的經驗教訓的。可是我們除了一般的總結之外,尚未深入的檢討指導上的問題。從戰役指導上,戰役進程中有些什么經驗教訓?
比如蘇中的七戰七捷,從對方來說開始是在重視我們。而后又上級謹慎下級害怕,宣太戰役我們是出敵不意攻之不備,加上敵人已經離開原來防地或正準備出發,更促成了攻其不備的條件。如南戰役敵上級仍然輕視我軍,而王鐵漢卻在猶豫害怕中。李堡戰役是敵人輕視我們和王鐵漢損人利己之行為之結果,丁堰林梓戰役是敵人處在忙亂的運動中和連續慘敗的害怕情緒,分界、加力兩戰役又是李默庵過份小心和朱之席部的害怕之結果。
而在我們來說,除了其他許多原因之外,指導上能不失時機的迅速果敢的抓住了戰機,以及部隊之英勇的連續戰斗是特出的。宿北與魯南戰役都是敵人孤軍深入的結果,萊蕪戰役是陳誠的輕敵與王耀武謹慎的矛盾中的產物。 如分界戰役缺乏預見性,宿北與魯南戰役沒有更大的集中力量,這些都是缺點,都是教訓。
輕敵驕傲是指臨朐戰役,這是完全可以不打或只打一面。臨朐城可以不讓敵人占領的。把敵人放在河東邊再在野外打,無論如何是好的多。打響了還不愿意報告中央及總部,要等到打勝了再報,這是什么想法呢?滕縣戰役最后是不應該打的,葉陶應該向西北靠渠唐,這是中央已有啟示但未很好注意研究。
當然這些缺點是指你所有的,這里不是說我就可以不負責任或者沒有缺點的,我素來就是決心快,粗糙不細心不嚴肅,有些時候又好自吹,不過我是有過教訓的。隨時注意糾正,但至今尚未完全改過來。
樂觀我以為不是壞事。今天應該樂觀,對形勢、對戰爭應該一般說還是如此,蔣介石是支持不了很久了。當然我們在戰役戰略工作的指導上,工作布置上都應該作長期打算。當魯南戰役勝利后我最擔心的就怕這種樂觀,敵人會打到臨沂來的。那時我與劉先勝談過,我到野司時想講后來又怕說成好管事,故又不說。如果拿五仗未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樂觀這點上去檢討,是不能把問題徹底弄清的,也說服不了下面的同志。
固然我們受到了這些挫折,這只能是給蔣介石有一點喘氣的機會而已,并不能挽救他的死亡!我們能很耐性的休整一個月或兩個月,把損失補齊把戰術提高一步,將來不僅是一只猛虎,而且是如虎添翼。蔣介石又有什么辦法呢?所以我們不能因此得出個蔣介石了不起的結論。當然輕視他是不應該的。這就是我很簡單的幾句話。
譚震林8月4日(1947)
【譚震林簡介】
譚震林是著名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生于湖南攸縣,早年當過裝訂工人、書店學徒。
1925年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冬在茶陵縣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個縣級工農兵政府主席和中共縣委書記,1928年起任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紅四軍第二及第四縱隊政委、紅一軍團第十二軍政委、1932年任福建軍區司令員。
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閩西任軍政委員會軍事部部長、副主席,與張鼎丞、鄧子恢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靠群眾堅持了3年艱苦卓絕的敵后戰爭,保持了有十萬人口的革命根據地。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當局達成協議,將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從1937年10月起陸續改編為中國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閩西南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由張鼎丞、譚震林任正副司令員。1938年4月,任第三支隊副司令員。在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里,保存著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關于“譚支隊”襲擾日軍致蔣介石的大量戰況電報。這些珍貴的文獻,是譚震林第三支隊在抗日前線積極打擊日軍的有力證據。第三支隊從1938年底到1940年初,在銅繁抗日前線與日軍先后進行了200余次的大小戰斗,取得了斃傷日偽軍2000余人的輝煌戰果。
1945年11月10日,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華中地區新四軍改組為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委。1947年春,山東、華中新四軍進行統一整編,組成華東野戰軍,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
(2017-08-19)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