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志·董遇傳》中說,三國時魏國有個叫董遇的人,善于讀書,很有學問。有人慕名來求教讀書的方法,董遇卻不肯教,只說:“你多讀就好,讀一百遍,書中的意思自然就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就說:“我沒有那么多時間啊!”董遇于是說:“其實你要能用好‘三余’的時間就足夠了。”求教的人聽了覺得新鮮,趕緊追問這個“三余”怎么講。董遇回答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意思是,冬天作為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作為一天的工余時間,可以讀書;下雨作為尋常日子的閑余時間,也可以讀書。”
人們都知道讀書的好處,卻每每能給自己找出許多不讀書的理由,而其中,“太忙”恐怕是最常見的一條。但事實是,必要的忙碌之余,能用來讀書學習的碎片化時間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關鍵看你怎么規劃。讀書的人收獲知識,健身的人得到健康,打游戲的人或許就只是增加了眼鏡度數……日積月累,三年五載、十年八年下來,人和人的差距,就在這“三余”的時間里產生了。畢竟,時間是不會撒謊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