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二野、三野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迅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江防,占領了貴池、銅陵、蕪湖和常州、江陰、鎮江等城市,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4月23日,南京解放。接著,各路大軍一路所向披靡,繼續向南挺進。
拍攝渡江戰役分為9支攝影隊,是投入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9名攝影師加上助手共23位小伙子參加了戰地拍攝。總領隊是吳本立。他們自2月23日從北平出發,到5月27日上海解放,共進行了近百日的拍攝。攝影師們一路跟隨各路南下大軍長途跋涉,拍攝了渡江準備、渡江戰、追擊戰、解放寧滬杭等各個階段的戰斗。
渡江之前,攝影隊做了充分準備,了解到全面的軍事情況。在計劃中,渡江任務以二野、三野為主要力量,其他部隊配合。而三野渡江后要先圍攻南京,再進攻滬杭,所以,攝影隊就把拍攝主力放在三野,浦口、揚中、江陰共5個隊,二野陣地的安慶左右側各2個隊。
攝影隊根據掌握的情況,對拍攝內容進行了事先預估:人民熱烈歡送、支援前線、部隊渡江演習、炮兵掩護渡江、攻占中小城市簡單過程、步兵炮兵協同作戰等場面。
在長途行軍過程中,攝影師們總是趕在行軍隊伍的前面,高聲向戰士們宣傳:“同志們,給你們上電影了。你們不怕艱苦,英勇殺敵的事跡,全國、全世界人民都會在電影里看到啊!”這樣的宣傳效果非常好,戰士們士氣高漲,大聲喊:“猛沖啊,我們上電影啦!”
對攝影師們來說,攝影機和膠片是須臾不可分離的伙伴兒。盡管背著沉重的攝影機和膠片急行軍筋疲力盡,但這并不算什么。最讓他們懊惱的是,使用的攝影機陳舊落后,每拍一個鏡頭就要緊一次發條,而緊一次發條也只能拍攝二三個短鏡頭。戰場上摸爬滾打,各種情況隨時發生,有一次機器蓋被摔開了無法拍攝,攝影師就解下腰帶將蓋子綁上繼續拍攝。此外,如果戰事發生在夜晚,因光線不足,過期老膠片感光度不夠,就無法拍攝;而沒有交通工具不能及時趕赴戰場,更是抱憾錯過了拍攝許多生動感人的戰斗場面。
南方雨多,為了不讓機器受潮,攝影師寧愿自己被雨淋生病,也要脫下外衣把機器包裹住。中途短暫的休息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刻,必須忍受行軍的疲勞,抓緊時間修理、保養機器,以準備投入下一次拍攝。
由于交通困難和連天陰雨,攝影隊趕到各自部隊時,部隊已經開始出發。他們隨主攻師突擊隊來到江岸。此時,長江北岸解放軍陣地前,1000多條大小船只擺成一排,千百尊大炮已經瞄準對岸。當渡江信號打出去后,幾萬名指戰員迅速登船,千條渡船揚起風帆,像箭一樣沖向對岸。攝影師們用長鏡頭拍下了解放軍炮火摧毀敵人工事燃起的火光,以及戰士們登陸追擊敵人的場面。
隨軍攝影師郝玉生曾回憶說:接到過江命令是在晚上,當時看到解放軍的大炮打起來映紅了滿天,映紅了江水,我們都非常激動。但過期的膠片在半夜根本不能感光。看到突擊隊乘著小船,民工搖船向前沖的那些生動、英勇的場面,我們卻干著急,一點兒辦法也沒有。但是我們還是登上船,跟著部隊一起過了江。到了江南,天也快亮了,我們拍到部隊登上長江南岸的鏡頭。為了不留遺憾,補拍到解放軍登船過江的精彩鏡頭,郝玉生和助手又坐著小船,冒著炮火,在長江兩岸往返了三次進行拍攝。
攝影師高振宗對拍攝的一個掌舵老大娘記憶深刻。他是隨第二梯隊過江的,當時所乘船只的掌舵人是一位60多歲的老大娘。敵機轟炸,炮火轟擊,江面很亂,但老大娘依然沉穩地緊緊掌著舵。高振宗舉起攝影機,將這個經典畫面拍攝下來。
渡江部隊登岸后,3支攝影隊在南京會師了。他們沒有休整的時間,緊接著又跟隨沿寧滬路、滬杭路前行的各路部隊進行拍攝,拍攝到了上海入城式等珍貴素材。
在整個渡江戰役中,全攝制組共拍攝膠片5000多米,后期編輯完成長達60分鐘的紀錄片《百萬雄師下江南》,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長紀錄片一等獎。1950年,這部影片被新中國成立后組建的第一個電影代表團帶到捷克斯洛伐克,參加在那里舉辦的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獲紀錄片榮譽獎。
解放戰爭期間,攝影師們轉戰各個戰場的拍攝,也培養和鍛煉了我們自己的攝影隊伍,1949年8月,北平電影制片廠新聞處處長錢筱璋,在新聞電影工作總結會上說:新聞電影工作有兩大部門,一是攝影,一是編輯。三年來這兩個部門完全是從無到有的。我們的攝影隊進關時32個隊,現在又提升18個隊,共有50個隊。開始只有3位攝影師,現在有50位,其中47位是新培養起來的。編輯開始一位也沒有,現在有7位。“解放戰爭即將在全國勝利,黨對電影事業非常關心,我們有著偉大的遠景。”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轉載自“黨史博覽”微信公眾號,節選自《黨史博覽》2019年第4期《解放戰爭影像檔案錄》)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