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軍關師長書范于西南遠征歸抵刁翎,半月前擬在三家方向擬渡過烏斯渾河,拂曉正渡之際,受日賊河東岸之伏兵襲擊。高麗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歷史之金世峰及婦女冷云(鄭XX)、楊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軀……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黑龍江省樺川縣悅來鎮人,原名鄭香芝,樺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讀書期間她給自己改名鄭致民,意為致力于造福人民。
1934年,畢業任小學教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夏,為擺脫死心塌地當偽警察的丈夫、避免暴露身份,和進步青年教師吉乃臣以私奔為名出走,實則一起加入抗聯。
到抗聯后改名冷云,任文化教員,吉乃臣則改名為周維仁,在五軍秘書處工作。志同道合的兩人在抗日戰場結為夫妻,并肩作戰。
1938年初夏,冷云產下一女,丈夫卻在戰斗中犧牲。兩個月后,抗聯第五軍開始西征,剛剛經歷喪夫之痛的冷云,又不得不忍痛別子,她把襁褓中的女兒托付給當地老鄉撫養,隨軍西征。隨軍東返時犧牲在烏斯渾河,而她的女兒也再沒有音信。
1952年《中華兒女》上演,哭瞎了雙眼的冷云母親聽人說八女投江中那個領頭的指導員冷云就是鄭志民,這才知道女兒是上山當抗聯打鬼子去了!
黑龍江林口縣人,中共黨員,犧牲時20歲。婦女團班長,作戰勇敢,曾帶著兩名戰士潛行到敵哨所跟前,用手榴彈炸毀了日軍據點。
黑龍江林口縣東柳樹河子村人,中共黨員,犧牲時18歲。
父親眼瞎后,16歲的她被迫嫁人、換回五擔包米,半年后丈夫病亡,婆家待她刻薄,準備將她賣到外地。恰逢抗聯在那一帶活動,婦女團班長徐云卿動員她加入抗聯,這才有了自己的名字。
楊貴珍聰明勇敢,很快成了戰斗骨干,當上班長。犧牲二十多年后,溫野找到了楊貴珍的父親楊景春,他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加入了抗聯,是八女投江英雄之一。老人說,她死得值,有骨氣!
黑龍江林口縣(一說勃利縣)東柳樹河子村人,乳名菊花,犧牲時16歲。她是孤兒,所以生日不詳、出生地亦不確定。被賣到窯子、旋即被好心人救出,后隨這家人參加抗聯,時間是1936年。
犧牲前剛剛和抗聯五軍教導團分隊長馮文禮訂婚不久。馮文禮所在的部隊在西征中被打散,流落民間。直到65年后的2003年,82歲的他才確認未婚妻早已犧牲。馮文禮是當時能找到的、唯一見過八女的人,烈士容貌的確定主要根據他提供的信息;郭桂琴長相俊秀、天真活潑,我們不難想見馮文禮在回憶時的凄苦。
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南園子人,犧牲時20歲。
她的家鄉是抗聯五軍根據地,她家是抗聯堡壘戶,全家參加抗日斗爭。日偽軍圍剿抗聯時,燒光了整個村子。
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人。都叫她小王。她的確很小,犧牲時才13歲。她是舉家參加抗聯、否則太小、抗聯也不能收她。
父親犧牲后、大家都瞞著她。徐云卿在《英雄的姐妹》中回憶,小王睡覺時總要抱著她的胳膊。有時徐云卿很晚才回宿營地,小王就瞪著大眼睛睡不著——分明是個還不能獨立的孩子,在抗聯卻已經是戰士了。
犧牲后半月,戰友們只找到她的背包,里面有個拳頭大的蘿卜,啃去半拉——不知言慌春秋的牲口們是否會借此發揮?
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鄉人,朝鮮族。犧牲時19歲,還有11天過20生日。
黑龍江省穆棱市穆棱鎮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人,朝鮮族。犧牲時23歲。1933年加入抗聯。戰友稱她為安大姐,其實個子不高、年齡也不大,可能是因為她是被服廠廠長,像大姐一樣為抗聯戰士們縫衣補被。
安順福一家抗戰,父兄和弟弟都是黨員。丈夫是4師政治部主任樸德山,西征前在依蘭縣大哈唐戰斗中犧牲,西征前送人的孩子是男是女現在都無人知曉。
因系業余,難免疏漏,請讀者指正,共同使記載更為準確,以慰英靈!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轉自“現代質量備份號”,有修訂)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