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傾盡畢生心血,創立地質力學理論;他,提出“先找油區、后找油田”的理論,幫中國摘掉“貧油”帽;他,指導尋找鈾礦,為“兩彈”研發奠定堅實基礎。1889年,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回龍山鎮農村。在他5歲那年,甲午海戰的慘敗成為整個民族心中的傷痛,也讓李四光在少年時代就有了學習造船的理想。1902年,13歲的李四光孤身一人離開家鄉,后被公費派往日本留學。在日本,16歲的李四光加入了同盟會,成為最年輕的創始成員。宣誓儀式上,孫中山送了他“努力向學,蔚為國用”這八個字。1907年,李四光考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選學“舶用機關”。1913年,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求學。在英國伯明翰大學,他選擇了采礦專業。但一年后,他決定改學地質專業。因為他發現中國當時沒有鐵礦,沒有鐵礦就煉不出鋼造不出船,只有學了地質才能知道礦產在哪兒。從學造船到學采礦,再轉學地質,這背后的原因只有一個:“國家需要”。1920年,李四光成為北大地質系教授,把盡可能多的時間投入到野外考察和基礎理論研究中。1948年,李四光回到英國參加第18屆國際地質大會,此時的他已然是國際上卓有建樹的地質學家。1949年9月底,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仍在英國的李四光被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并被任命為剛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準備回國的李四光,聽到朋友傳來消息,說國民黨政府要求他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新中國的職務,否則就要把他扣留送往臺灣。李四光當機立斷,只身先行離開倫敦前往法國,夫人隨后出發與他會合。因為擔心李四光夫婦的安全,周恩來總理親自部署其回國事宜。在歐洲,李四光夫婦先后輾轉法國、瑞士、意大利。歷時半年多,終于在1950年4月取道香港,踏上新中國的土地。1949年中國原油產量只有12萬噸,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求。此前,美孚公司、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授以及日本人都曾在中國尋找石油,但都一無所獲。可李四光堅持認為:我們地下的石油儲量是很大的,從東北平原起、通過渤海灣、到華北平原,再往南到兩湖地區可以做工作。
1959年9月26日,無數人的目光聚焦在黑龍江省松基3號探井。6年求索,終于等到了工業油流的噴出。中國的工業由此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血液。中國“貧油”的帽子被摘除。在新中國發展原子能事業建設國防的年代,李四光為尋找關鍵原料——鈾元素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運用地質力學理論,通過自己從英國帶回的一臺伽馬儀,指導“找鈾隊伍”發現一系列鈾礦床,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1971年4月24日,李四光住進北京醫院。他叮囑秘書帶一份全國地圖到病房,仍想爭分奪秒繼續自己的研究。5天后,他因動脈瘤破裂而去世。在父親的影響下,女兒李林因“國家需要”三次改行,參加了中國第一個“反應堆”實驗、第一顆原子彈引爆材料工作試驗、第一艘核潛艇材料試驗,為祖國的原子能工業作出了貢獻。而女婿鄒承魯更是投身國家基礎科學研究,他和他的團隊用了8年時間成功實現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1980年,繼1955年李四光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之后,李四光的女婿鄒承魯和女兒李林同時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創造了一門兩代三院士且都是全國政協委員的佳話。在為國家解決戰略需求的歲月,李林和鄒承魯各自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回首走過的科學之路,李林曾感慨:“風華正茂時,我們兩地分居;再聚首時,已是兩鬢斑白。但仍然覺得,比起父親那一代,我們要幸福得多,因為國家強大了,科學家可以更好地為國家工作。”
視頻 |《家國春秋》第五集:兩代人 三院士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