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電影工業與美國對外政策的配合相當緊密。”
01
有一種說法,對美國人來說,朝鮮戰爭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這句話也對也不對。
說對,是因為從表層來看的確如此——因為不堪回首,所以不愿意提起。以電影為例,相對于二戰、越戰動輒上百部電影的規模,美國拍攝的反映朝鮮戰爭的電影只有寥寥13部,而且大多數是六十年代以前拍攝的;
說不對,是因為美國在意識深處從來都沒有忘記。曾經一度前出至鴨綠江并遭到我志愿軍迎頭痛擊的美第八集團軍仍然駐扎在韓國,“聯合國軍司令部”也沒有解散。另外,美對我國內紀念抗美援朝的活動,甚至電視臺播放《抗美援朝》電視劇等都極為敏感,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干預和反對。
02
《絕不撤退》是好萊塢華納兄弟影片公司與1952年2月拍攝的,影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表現了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一支連隊從仁川登陸開始,直到在長津湖被我志愿軍擊退逃向朝鮮東海岸元山的全過程。
這部電影雖然不是美國第一部反映朝鮮戰爭的電影,卻是第一部反映和志愿軍作戰的電影,很值得一看,并進行一番解析。
1952年初,朝鮮半島仍然炮火連天,距離戰爭結束還早呢,好萊塢就開始拍攝“韓戰電影”了,足見美國的電影工業與美國對外政策的配合相當緊密。
中國的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拍攝于1956年,此時距離抗美援朝結束已經三年了。
03
《絕不撤退》以長津湖為背景,也很耐人尋味。
長津湖撤退,是美國方面在談論朝鮮戰爭時最喜歡的話題之一,華盛頓的“韓戰紀念碑”就是以長津湖撤退時的美海軍陸戰隊士兵為原型塑造的。究其原因,概因為美軍雖然陷入我志愿軍重圍,遭受慘重傷亡,并被迫放棄向中朝邊境進軍的戰略企圖,但終究沒有潰散,戰斗意志也沒有完全喪失,最后相對有序地撤到元山登船,因此被美軍視為“光榮失敗”。
但這些年來,中國的文化、軍史界也開始言必稱“長津湖”,并且言必稱“慘烈”,這里有沒有對美國話語有意無意的追隨與迎合呢?據報道,以長津湖戰役為主題的電影正在籌拍之中。我們當然不能忘記志愿軍九兵團在長津湖地區所進行的史詩般的戰斗,但在今天“媚美”、“恐美”情緒在一定范圍內卷土重來的背景下,更應該濃墨重彩地表現三十八軍在西線所取得的氣貫長虹的輝煌勝利吧?
04
《絕不撤退》雖然重在歌頌美軍的犧牲精神和團隊精神,不過也可以從中一窺我志愿軍靈活機動、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
在《絕不撤退》中,美軍在仁川登陸后一路所向披靡,但在靠近中朝邊境的地區遭遇志愿軍之后,美軍就開始嘗到厲害了。
志愿軍的第一次出現,是一輛坦克和一支小分隊,借助一獨棟民房的掩護伏擊美軍行軍大隊。這輛坦克和小分隊極其英勇,他們以猝不及防的攻擊先敵開火,擊毀了數量美軍卡車,打亂了美軍隊形,遲滯了美軍前進,最后在大隊美軍的兩面夾擊下大部壯烈犧牲。
美軍指揮官理查德·加爾森上校在查看了志愿軍遺體后表情凝重,他意識到中國人介入了,想在短時間內輕松地贏得戰爭已完全不可能了。
美軍視野的長津湖之夜,也被拍攝得驚心動魄。
遭遇我小分隊伏擊后,美軍仍未準確判斷我軍意圖。麥克阿瑟為了履行他“讓小伙子們回家過圣誕節”的承諾,繼續驅使美軍向鴨綠江、圖們江方向冒進,結果東線美軍就在長津湖一帶一頭扎進了我志愿軍九兵團包圍圈。
由于美軍作戰嚴重依賴坦克、裝甲車等重裝備,所以只能在公路兩側宿營,而我志愿軍則占領了周邊高地,地形十分有利。志愿軍于子夜發起攻擊時用來相互聯絡的號聲令美軍魂飛魄散,心膽俱裂,居高臨下的攻勢則如洶涌波濤一般,十分兇猛。
單從影片來看,志愿軍沒有能夠全殲美軍,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沒有空軍。美軍掌握絕對制空權,不僅可以隨時召喚空中火力壓制我軍,而且可以用飛機大量提供補給,運走傷員乃至尸體,有效維持了士氣;
二是炮兵火力嚴重不足,以美軍猬集山腳的密集隊形,志愿軍如果有足夠炮兵,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將片甲無存。
美軍撤往元山途中,也遭到我志愿軍阻擊部隊的攔截,同樣是由于火力不足,阻擊部隊雖然也給美軍造成了不小殺傷,甚至擊傷了加爾森上校,但還是不能阻止大隊美軍趁隙逃走。
05
美國介入朝鮮戰爭,打的旗號是“保衛自由”,但在《絕不撤退》中,大概是為了避免令觀眾產生反感吧,倒是沒有這么高調——美軍的英雄主義精神,主要來自職業認同和家族傳統。
嚴格說起來這也是一種愚兵政策,因為無論美國政府怎樣巧舌如簧,他們也很難向美國青年解釋清楚朝鮮的統一戰爭究竟如何損害了美國利益,以至于需要他們遠渡重洋,喪命異國他鄉。
《絕不撤退》也刻畫了一個美軍士兵的成長:17歲的美軍士兵麥格里德來自一個“海軍陸戰隊”家庭,兩個哥哥都在海軍陸戰隊服役,他也渴望能像哥哥們當上海軍陸戰隊員,當他還是一個中學生時,就習慣于像一個士兵那樣走齊步,拐直角。
仁川登陸時,當美軍用艦炮火力猛烈炮擊海岸的人民軍陣地時,登陸艇上的老兵都表情凝重,唯有他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興奮莫名。但等到登陸戰真正開始,戰友紛紛中彈倒地后,他又被嚇破了膽,匍伏在一塊石頭后面不敢沖鋒了。
登陸成功后,連長準假讓他去探望已晉升為上尉的哥哥,但他深感恥辱,不愿意去。直到他在隨后的巷戰中摧毀了人民軍的一個據點,獲得了嘉獎,他才重新要求去探望哥哥,但他的哥哥已經陣亡了。
后面的情節被《拯救大兵瑞恩》抄襲:美國總統發現麥格里德另一個哥哥早在硫磺島戰役中就犧牲了,麥格里德已是孤兒,于是就命令他返回美國,但這時部隊已經非常接近長津湖,麥格里德要求和連隊戰友們度過最后一晚再走,結果當天晚上戰斗就打響了。麥格里德在撤退途中堅守高地,掩護主力并身負重傷,成了妥妥的美國英雄。
06
美國的戰爭片以反戰為主題,這是人們的一個刻板印象。但從《絕不撤退》來看,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電影還不反戰,相反還特別好戰,所以他們才塑造類似麥格里德這樣興致勃勃地把上戰場視為參加夏令營游戲的“戰爭英雄”。
美國電影以反戰為主題,要等到在越南戰爭中遭到慘重傷亡之后了。
《絕不撤退》中的美軍軍士長,也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頗有我軍“老班長”的風范。實際上,美軍在新兵訓練營中對新兵進行“魔鬼訓練”,新兵視負責訓練的軍士長如寇讎,必欲殺之而后快,如《全金屬外殼》表現的那樣,也要等到越戰期間了,因為只有這樣的訓練才能壓制住美國青年厭戰、反戰的情緒,把他們訓練成麻木不仁的殺人機器。
《絕不撤退》也表明,美國非常虛榮,非常善于把失敗表現成勝利!他們把一部以撤退為主題的電影命名為“絕不撤退”就證明了這一點。
無論如何,在長津湖戰役中,美海軍第一師和美七師被我志愿軍打得踉蹌打敗,狼狽撤退,但在影片中,反而被表現得像是一場勝利進軍。
看來,美國不僅喜歡對其他國家搞歷史虛無主義,對自己也大搞歷史虛無主義呀!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