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李鵬主抓“雙引工程”:引進蘇東劇變后流失的技術和專家
點擊:  作者:席志剛    來源:東博文化研究  發布時間:2019-11-14 09:58:30

 

         今年是中國和烏克蘭建交20周年,盡管中烏兩國已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但有關紀念活動極為低調。除了49日烏克蘭農業巨頭ULF與中工國際簽署價值40億美元的合同作為獻禮外,還有515日中烏民用航空發動機全面合作的簽約。

雙方似乎均刻意避開軍工領域的合作,涉及軍貿的只字不提。實際上,中國是烏克蘭軍事工業第一大消費國,烏方更是期望中國在2013年后成為烏克蘭頭號軍事技術合作伙伴。

分析人士指出,迄今為止,烏克蘭已向中國出口了約30類軍事技術,其中涉及用于大型艦艇的動力系統、大型運輸機設計、超音速高級教練機、坦克發動機和空對空導彈等關鍵裝備。

20年,中國幾乎從烏克蘭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軍工技術。盡管烏克蘭的軍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單項技術領域,中國仍將持續加強與烏軍工的合作。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繼承了安東諾夫設計局等大批頂尖軍工單位。

雙引工程抄底烏軍工人才

中烏軍工合作,始于蘇聯解體后那段特殊時期。其時,獨聯體各國動蕩不安,人心惶惶,工廠、機構大量倒閉,軍工領域許多專家、教授失業,收入銳減。

特別是一些尖端行業,大量一流的工程師陷入赤貧,美國、德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等國科研機構紛紛派出專家前往俄羅斯、烏克蘭,以優厚條件招攬人才。

韓國的人才計劃卓有成效,烏克蘭專家只要聯系韓駐烏使館,就可以拿到簽證和機票,并提供一個月工資。工資報酬沒有統一標準,視專家本人資歷和貢獻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專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國也加入了這一輪人才爭奪,采用的招攬方法類似韓國,但得益于蘇聯時期中蘇友好的淵源,一些留蘇專家學者通過學術交流、個人友情聯絡等多種形式,從烏克蘭請到了不少頂級專家。

在這段難得的時期,中國主動出擊,目的性很強,直奔軍工領域的關鍵技術,通過個人關系轉讓其技術成果。海軍專家李杰形容那時的工作說,中國人坐一個星期的火車,從滿洲里出去,穿過西伯利亞,取道莫斯科,再到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進行摸底、契合,很快知道了對方有哪些技術可以進行合作;之后,馬上就有大批的烏克蘭專家赴華,介入具體項目。

中國當時的基礎技術比較落后,剛開始技術交流的層次比較低,規模也比較小。后來,中國用輕工產品交換先進設備,烏克蘭專家開始大規模赴華。這些專家大多是毛澤東、斯大林時代的老布爾什維克,重視中蘇友誼,生活要求不高,工作嚴謹,有問必答,技術、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大約是1993年后,雙方交往起來就不那么順利了。“有些技術材料絕對不給你,想要必須有些手段。”李杰說,有人用一箱二鍋頭或中國的小土特產私底下交換一些東西,但像過去那樣在實驗室里正兒八經的實驗,要價越來越高了,“后來干脆只談錢,沒錢門兒都沒有”。

為了招攬蘇聯軍工人才,中國政府為此啟動了一項“雙引工程”,專門引進獨聯體國家的人才和技術。據說,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主抓這項工程,并放言說:這是一批窮十年之力都無法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對我國而言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為做好“雙引工程”,國務院授權國家外國專家局于1991年正式設立國家“友誼獎”,用以表彰外國專家為中國所做的貢獻,各省隨后相繼設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誼獎。烏克蘭籍專家奧堅科·沃洛德梅爾、科瓦連柯、阿諾·阿夫恰茹克相繼獲得國家級友誼獎;卡強·鮑維爾·尤力耶維其獲得江蘇省友誼獎。

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內部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通過官民并舉,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雙引工程”,從俄羅斯以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大約引進上萬名專家,2000多個技術項目。烏克蘭是“雙引工程”的重點地區,每年都有大批專家、學者應邀赴華講學或從事科研。中國駐烏克蘭使館一秘李謙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說:僅2006年,國內邀請烏克蘭科技界專家學者赴華約150批次,2000多人次。

 

中國新一代艦用燃氣輪機也有烏克蘭的技術

幫助培訓航母飛行員

中烏軍工合作,除了轉讓瓦良格號這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型項目外,在艦船、坦克、飛機的動力系統,特別是各型發動機方面,表現最為突出。目前中國諸多水面艦艇,包括瓦良格號在內,還有中華神盾艦所用的燃氣輪機DN/DA-80、中國為巴基斯坦開發的哈立德主戰坦克所用的柴油發動機6TD-2E、新一代高級教練機獵鷹-15所用的發動機AI-222,以及適合高原山地直升機的發動機,均來自烏克蘭。改良后的DN/DA-80,其可靠性、可維護性、大修周期、使用壽命均超過烏克蘭原裝。

燃氣輪機是現代化大型戰艦的心臟?!稘h和防務評論》稱,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從烏克蘭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引進了UGT25000燃氣輪機,不過當時沒有轉讓技術。進入21世紀后,因經濟窘迫,烏終于同意轉讓全部技術。

有關烏克蘭幫助中國建造中華神盾的傳聞并非空穴來風。據公開報道,早在2001年4月,時任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的曹剛川曾率團訪烏,專門造訪烏最大的幾家軍工企業,其中就包括量子所及其配套的火花無線電設備廠。

據烏克蘭量子科學研究所所長利西采透露,從2001年起,量子所生產的卡什坦-3型系統有一半銷往中國和韓國。特別是北京在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承辦權后,明顯加大了對該系統的訂貨。西方防務分析專家認為,從這個時候起,烏開始參與中華神盾艦的設計工作。

此外一些航空技術,如L-15的氣動布局、中型運輸機運八和大型運輸機的研制和改進上,雙方達成了一些協議。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 洪七獨立評論 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有消息說,烏克蘭幫助中國建造與尼特卡地面訓練系統相類似的設施,用于艦載航空兵飛行員的訓練教學,并向中國出售了4套阻攔索。但中國方面始終未予證實。

據烏媒稱,早在200610月,中國就曾派遣大型軍事代表團訪烏,討論烏克蘭幫助中國培訓航母飛行員的可行性。此后,中國工程師、飛行員、海軍技術專家便開始頻繁訪問尼特卡試飛中心。

中烏除了航母、戰機、地面坦克、裝甲車的動力系統合作外,還有導彈技術方面的合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引進蘇系飛機以及蘇系空空導彈新的制導頭。為了能讓那幾百枚R-27空空導彈的性能得到更新,俄羅斯基于擔心仿制的原因,沒少為難中國。

中國空空導彈從紅外制導到主動雷達制導的飛躍,離不開烏克蘭的支持?;o雷達廠生產的阿加特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改良版,其性能和抗干擾能力均優于俄羅斯同類產品。中國據此對現有的R-27空空導彈進行升級改進,并很快推出了超視距發射能力、多目標攻擊能力及全天候作戰能力的PL-12中距空空導彈。

在航空領域,早在蘇聯時期,安東諾夫設計局就曾幫助中國設計制造運五型軍用運輸機。劃歸烏克蘭后,基于與中國航空工業的歷史淵源,安東諾夫一直想與中國就重型運輸機展開合作。安東諾夫參與了2002年立項的ARJ21的設計工作;2004年又開始在運八”F600型民用飛機的研制過程中進行了技術合作;2008年,中航工業第二集團與安東諾夫公司在北京建立航空工程研發中心,主要任務是逐步研發和設計成系列的貨運飛機。

20118月,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烏,兩國簽署了軍技領域的合作備忘錄。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指出,烏擁有重型運輸機制造方面的先進技術,中航集團和烏安東諾夫公司應該深化合作。

中國花了大價錢

經過20年的合作,中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技術家底已經摸清,總體評價是仍停留在20年前,沒有大的變化。海軍專家李杰說,烏克蘭的軍工技術停滯不前,一方面,在蘇聯時期,烏克蘭主要為蘇聯軍工做配套,技術偏門,單項技術雖然很強,但基礎不牢;另一方面優秀人才大量外流,經費投入不足,所以創新很難。

盡管如此,烏克蘭在大型運輸機、水面艦艇的設計理念、關鍵技術、動力系統等領域,單門獨項的技術優勢還是令中國心動,仍有合作空間。“設計里面的學問,一時半會兒很難掌握。”李杰坦言,比如說炮位的設置,“我們經常遇到這個問題,認為原來的炮位可以移除,但拆掉以后問題來了,整個艙位都要發生變化。”

設計思想和理念不是為了美觀好看,而是貼近作戰。“有的改不成、有的改得不好,有的干脆變成敗筆。”李杰批評說,中國軍工在大型戰艦的設計思想和作戰理念上接近西方,但仍缺乏解決一些細微問題的能力。

中方有些技術瓶頸短期內仍難以解決,確實還離不開與烏方的合作。烏克蘭方面也很清楚,自己的家底越來越薄弱,若不抓緊時機變現,再過幾年,恐怕更拿不出手了,因此特別重視與中國的合作,有意加快軍工技術的轉讓。

201161820日,中國領導人胡錦濤主席近10年來首次訪問烏克蘭。雙方簽署了總價值約為35億美元的合同,中國還決定向烏方提供8000萬人民幣無償援助。新華社報道稱,中烏計劃將雙方貿易額從2010年的不足80億提升至2012年的100億元。烏媒分析稱,大幅增加部分很可能來自軍工領域的合作。

胡錦濤主席這次行程很不尋常,專機沒有直飛烏克蘭首都基輔,而是先降落在克里木半島辛菲羅波爾市機場。個中因由頗耐人尋味。分析稱,中烏兩大敏感合作項目“歐洲野牛”登陸艦與航母艦載機訓練中心,均與克里木半島有關,生產“野牛”的海洋船廠和尼特卡艦載機訓練中心均位于該島。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報道,中國和烏克蘭的“歐洲野牛”登陸艦項目始于2003年,有關技術談判持續了6年,直至20098月,烏媒體才公開這一消息,確認訂購數量為4艘。

俄羅斯對中烏軍工合作非常不安,甚至大為光火,曾指責這一合作項目侵犯其知識產權。俄羅斯國防工業產品出口公司認為,研制這種軍艦及其零件的全部知識產權都屬于俄“金剛石”設計局,烏克蘭不與俄商定就不能實現這一供應。

分析稱,令俄憤慨的主要原因在于,烏克蘭把這種軍艦的技術文件移交給了中方。俄對中國軍工的仿制能力一直耿耿于懷。2005年,烏克蘭把艦載機SU-33的第三架原型機T-10以報廢武器提供給中國,就讓俄極為惱火。

但中方不以為然,認為俄羅斯的指責毫無道理。“中國掌握消化吸收軍工技術愈加成熟,重新設計研發并無不妥,任何國家都存在這個問題,美國當年也是這樣獲取了日本的電子技術;再者,中國是花了大價錢的。”

作者:席志剛

本文轉載自2012824日的《鳳凰周刊》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