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長津湖》《跨過鴨綠江》等影視劇的熱播,使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英雄群像家喻戶曉!可是在當年的紅軍戰斗歲月里,也有個“冰雕連”,卻一直為漫漫歷史煙塵湮沒而鮮為人知。
日前,筆者再一次觀看了電影《長津湖》,不由得想起41年前,筆者作為徐向前元帥回憶錄寫作組成員,在多次采訪中,有幸當面聆聽了徐向前、羅應懷等紅四方面軍老前輩講述的西進途中“冰雕連”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
故事發生在1932年11月11日至1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2萬余人在戰略轉移途中進抵山陽發生的漫川關突圍戰役。
漫川關,秦嶺之雄關,“北通秦晉,南聯吳楚”,“朝秦暮楚”的典故即源出于此。因關峻口窄,層巒疊嶂,地勢險要。控關如鎖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年11月初,紅四方面軍主力從鄂豫皖根據地撤離,西征2000余里至南化塘稍許休整后再出發。一路翻山涉水,爬坡越嶺,途經趙川、照川,疾行100多里,進入漫川關東的康家坪、任嶺地帶。
獲得我軍西進信息的國民黨軍隊聞風而動:西北軍楊虎城三個團率先占領了漫川關,堵住了前進的道路;敵第一師兩個旅由鄖西已進至漫川關東南之任嶺、雷音寺、七里溝一線;四十四師占領漫川關東北張家店至馬家灣一線;敵第五十一、六十五兩個師從漫川關北之石窯子向南壓迫。這樣,敵軍五個師四萬余人,從東北、東南和正南方向合圍過來,將四方面軍主力四面包圍于云嶺、碾子坪、康家坪、板廟、萬福間10余里的峽谷中。
能否突破敵人的重重圍堵,攸關紅四方面軍的生死存亡。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頭,紅四方面軍高層在如何用兵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時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徐向前,憑借豐富的指揮經驗和實地調查獲取的情況,并聽取參謀人員的意見,形成明確主張:“集中兵力,攥緊拳頭,漫川關突圍,志在必得!”而當時有鄂豫皖軍分會主席頭銜的紅四方面軍最高領導人張國燾,從“本本”出發,自有他“書生之見”:“我軍沒有后勤,沒有補充,又處在如此險惡的地形條件下,要死守是不可能的,那樣最終只能被敵人各個擊破,最后導致全軍覆沒。我的意見是,分散突圍。”
“分散突圍”,四字一出,指揮員們無不震愕!但是,張主席那種“非常時期不容討論”的獨斷作法,以及“大肅反”留下的后遺癥,使指揮部的參謀人員不敢直抒胸臆。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凝聚到了徐向前清瘦的臉上。
徐總指揮大口大口地抽著旱煙。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張國燾心中的位置,政治上,張主席視他為“異己分子”,甚至指使保衛局將他的妻子抓起來秘密審查,至今死活不明(后來才知道已被殺害),然而在軍事指揮上,張主席又高度依賴徐向前,所以只好讓徐掌握四方面軍這枚“帥印”。現在,徐總指揮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他終于開口了,聲音清晰而堅毅:“我看,分散突圍,只能是死路一條!集中兵力,惟此一策!”
可是,張國燾固執己見:“敵重兵緊逼關口,陷我于絕境,只有分散突圍,營自為戰,連自為戰,乃至人自為戰,才能突破重圍!”
“你個老鬼,軍事上的事,你不要多插手好不好?”徐向前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兵者,國之大事也”,在大敵當前,生死攸關的節骨眼上,徐向前似乎把上下級的尊從置于一旁,不禁沖著張主席這個“太上皇”大聲地辨析道:“衛立煌、胡宗南、蕭之楚全都撲上來了,在這樣的情勢下,分散突圍,等于全軍潰散,四方面軍將不復存在,只有集中突圍,才能殺出一條血路來!”總政委陳昌浩贊同徐向前的看法,便轉頭對張主席說:“國燾同志,向前同志的意見應當考慮,集中突圍好比一整塊肉,敵人想一口吞,是吞不下的;而如果把整肉切開,恰好讓敵人一口一口地吃掉。”
張主席揉著下巴,神色凝重。沉默不語。
徐向前走到桌子前面,用竹煙竿指著攤開的軍用地圖,進一步分析:“敵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把我軍逼進從康家坪到任嶺的這十余里的一道狹長深谷之中,然后逐步擠壓,最后將我們一舉殲滅。現在敵人的包圍圈基本上已經形成,但是,并未形成堅不可摧的鐵桶陣,我們必須當機立斷,置之死地而后生,馬上從敵人布防的薄弱環節實行突圍。而敵人的薄弱環節,就在敵四十四師兩個旅之間的結合部。大家都來看看,”所有的指揮員都站起身來,圍到了地圖前面。徐向前繼續說道:“看清楚了嗎?就是這個叫做埡口的地方。我們必須馬上組織一支敢死隊,從埡口殺出一條血路,保障我全軍通過。”徐向前說著,把目光投向34團團長許世友身上:“誰來率領這支敢死隊?我來點將吧,我看還是讓34團團長許世友上!”
徐向前策馬趕往任嶺,來到34團團部,緊緊地握著許世友的雙手說:“世友同志,全軍安危在此一舉,作為全軍的敢死隊,你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埡口,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許世友望著徐向前那充滿信賴和期待的目光,斬釘截鐵地說道:“請首長放心,34團只要不拼光,就一定為全軍殺出一條血路!”
【許世友上將,時任紅十二師34團團長】
許世友率領的34團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個主力團,以善于攻堅聞名全軍,無論官兵,人人一把大刀一支槍。只要有戰斗,戰士們無不像他們的團長一樣,奮不顧身地撲向敵人。奪取埡口的戰斗打響后,一營冒著暴雨般的子彈和猛烈的炮火發起沖擊,但沖擊受挫。
許世友急了,拔出駁殼槍大吼道:“警衛排也全跟我上!拿不下埡口,我們四方面軍就全完了!弟兄們跟著我,沖啊!”他帶著敢死隊員和警衛連的小兵,一個沖鋒,撲上了埡口,機槍連和二營、三營也緊跟著沖了上去。沖在最前面的是羅應懷,他是一營的掌旗兵兼勤雜班班長,也是許世友手下的一名勇士,打新集、打高家寨,每一次許世友帶領的敢死隊里都少不了羅應懷。
此時,羅應懷緊緊地擎著一面戰旗,狂呼大叫著不顧死活地往前沖。在當時的紅軍部隊里,戰旗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既是前進的方向,又是勝利的象征,戰旗指向那里,部隊就沖到那里。戰旗在,部隊在,陣地在。官兵們一看見戰旗,渾身就充滿力量,增添勇氣。正因為如此,各支部隊都挑選出最勇敢,最機靈的戰士來擔任掌旗兵,雖然職務最低,卻很有威望,因為他代表著團隊的榮譽。
敢死隊緊跟著一刻不停的戰旗,冒著敵人的炮火終于沖上了埡口上敵人的陣地。一排長抱住敵人的機槍手滾在一起,拳打腳踢還用嘴咬。羅應懷著了急,急中生智,用旗桿底部的鐵矛“噗”地扎進了敵機槍手的太陽穴,紅的血、白的腦漿,像噴泉一樣射出老高,濺了他滿胸滿臉。羅應懷挺立在埡口陣地,高舉著被彈片撕成一條條碎片的戰旗,像頭發狂的雄獅一樣大聲怒叫。敵人的包圍圈終于被敢死隊撕開了一道血口子。
為了掩護主力部隊安全突圍,34團頑強頂住兩個旅的敵兵的圍攻。這天入夜,在海拔800多米的漫川關高山上,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戰士們身穿單衣,腳蹬草鞋,每人只靠半個生土豆充饑,而他們在天氣奇寒、腹無滴食的極度艱難中,卻要抵擋十幾倍于己的兇惡敵人的輪番進攻,槍子和彈片把無名高地上的松樹枝葉削得光光的,堅守陣地的34團一營600來人,打得只剩下80多人,羅應懷高舉那早已被子彈打成網篩一樣的戰旗,旗桿也被打成斑斑彈孔!他左腿骨被打碎了,仍是單腿跪地撐住戰旗不倒!
戰至第二天凌晨,經過徹底輕裝的大部隊人馬,從34團殺開的血路上,像潮水般涌向關外,終至勝利突圍!二營撤離陣地時,人們發現仍有近一個連的士兵,依舊巋然不動地堅守在陣地上。但走近一看,他們才驚奇地發現,陣地上這一個個軀體已經凍僵了,可依然保持著或臥或跪的據槍射擊姿勢,右手緊扣步槍的板機,眼睛睜圓盯著前方,儼然是一尊尊冰雕!
【漫川關戰役紀念碑】
漫川關突圍惡戰后,紅軍官兵想起這個“冰雕連”來,依然感奮不已!孰料在十七年后的抗美援朝戰場的“長津湖戰役”中,也會發生一個復制版的“冰雕連”!不能不說,這是紅軍精神的延伸,是傳統力量的賡續!
這用生命堅守陣地的勇士奇跡,為了勞苦大眾求翻身得解放,“凍死迎風站,戰死心也甘”的“冰雕連”精神,永耀千秋!
【作者簡介】陳惠方,1942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東岸村,1955年6月考入永嘉中學,15歲時在《浙南大眾報》發表小說《買扁擔》和散文《千年峻嶺變通途》。1959年6月被華東608地質隊招錄為地質勘探隊員,1960年6月至江西省撫州地質專科學校地質專業學習,1963年10月參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指導員、師政治部新聞干事、團政治處宣傳股長、北京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文化干事,1985年3月,任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2002年12月退休。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高級職稱,享受副軍級職薪待遇。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學會太平洋地區合作委員會副會長,曾創作出版長篇紀實文學《海漩》《張思德傳》《張思德》《魂系八卦》《中國希望工程》《海天魂》《關鍵時刻》《指點江山》《誰主沉浮》等;長篇電視劇《白蘭》《遠方飛來的鳳凰》《溫州退伍兵的故事》《南麂情緣》《呼喚》等;在紅旗雜志、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學報等報刊發表100余篇文藝評論,部分結集《軍人的鑒賞》一書出版。作品多次在軍內外獲獎,中篇報告文學《滕氏定理》《誰主沉浮》分別獲全國報告文學征文一等獎,電視劇《南麂情緣》獲全國電視劇征文比賽二等獎。因創作成績顯著,立三等功,并獲團中央授予的“希望工程宣傳貢獻獎”證書。退休后,熱衷于革命老區減貧幫困公益事業,于2015年10月獲中國革命老區促進會授予“革命老區減貧貢獻獎”榮譽勛章及證書。
(作者系原北京軍區政治部創作員、軍旅作家;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