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月8日,是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張思德犧牲77周年,也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光輝著作《為人民服務》發表77周年,原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張思德傳》作者陳惠方,應北京衛戍區政治部之邀,在“北衛大講堂”,以《傳承張思德精神,踐行我黨宗旨》為題,為全區部隊進行授課輔導,緬懷張思德的不凡事跡,重溫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現經陳惠方同志授權,將講演內容摘編發布如下,以饗讀者。
傳承張思德精神 踐行我黨宗旨
改革開放,四十春秋,在神州大地上所發生的變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慨而慷”來形容。本人認為,在中國革命的現代史上,如果從新中國建立算起,到現如今“新時代”肇始為止的70多年來,能算上“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巨變,似應有三次:第一次是“站起來”,應當是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勞動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無產階級奪取了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次是“富起來”,應當是文革結束兩年后的1978年,黨的三中全會召開以來,全國實行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城鄉面貌大改觀,人民生活大改善;第三次是“強起來”,應當是2012年,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習近平主政以后,強力反腐,懲治貪官,糾風倡廉,在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危急關頭,在“四海翻騰云水怒”的國際國內的激烈變局中,站穩了腳跟,壯大了自己。長江奔流永向前,黃河九曲總朝東。新中國建立70多年的歷程,證實了毛主席的英明論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總觀天下大勢,無論何時何地何種變化,萬變不離其宗——作為領導我們事業核心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只有自始至終地堅持自己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么,我們的革命事業就一定能勝利,我們的目的就一定能達到;否則,一旦偏離了黨的宗旨,革命工作就勢必偏離方向,革命事業就勢必遭受損失,歷史的車輪就勢必倒退!在論及我黨宗旨時,張思德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張思德典型的樹立和宣揚,同黨的宗旨的確立和彰顯,是與生俱來、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因此,今天我們大家在這里講我黨宗旨時,我認為,有必要對張思德這個典型的產生、認定、宣傳過程,以及對張思德這個典型的認識、地位、作用,作一個回顧、定位和思考,這對于堅定不移地踐行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大有裨益的。
一、張思德典型的樹立是我黨宗旨確立的前奏
人們常說,四川儀隴出了兩位有“德’的名人,一位是元帥朱德,一位就是士兵張思德。位卑未敢忘憂國。張思德雖然是個士兵,但一心想的是為窮苦人鬧翻身求解放,志存高遠,信仰堅篤,勤奮工作,作戰勇敢,朝氣蓬勃,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解放事業而默默無聞地奉獻。因為毛澤東十分了解和贊賞張思德的事跡,認為張思德“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有意要把張思德作為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典型樹立起來。于是當年張思德因碳窯崩塌而犧牲時,他不僅要讓中央警備團為因公殉職的普通戰士張思德舉行一個隆重的追悼會,而且還要在會上親自講話。這篇講話,這就是千古垂青的驚世宏論《為人民服務》。從此,“為人民服務”的聲音傳遍了延安,傳遍了陜甘寧邊區,傳遍了全國各解放區戰場。張思德的形象,成了“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成了一種全新世界觀的紀念碑。黨的七大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寫進黨章,第一次明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一切行動的指南。
二、張思德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我此生有幸也有緣,因一個偶然的機遇,一次特殊的采訪,使我與這位“永遠29歲”的英雄人物張思德結緣,并觸發了撰寫《張思德傳》的念頭。那是18年前,亦即2003年的夏天,我受原北京軍區政治部的委派,到北京衛戍區駐長安街某部3連蹲點,并以“長安街上好三連”為題,撰寫一篇通訊,宣傳該連的先進事跡。我深知,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宣傳任務,雖然,這一年我已退休,但我還是全力以赴地投入這次采寫活動中。進入采訪后,我很快就了解到,這是一支在戰爭年代曾擔負過警衛黨中央和毛主席任務的有著光榮歷史的警衛部隊,張思德同志就是從這個部隊的前身走出來的。一到這個張思德曾經生活戰斗過的老部隊,我就滿滿地感受到張思德的作風、張思德的精神,在張思德的老部隊洋溢著。就我蹲點的三連來說吧,連隊俱樂部掛著張思德的肖像,連隊門口樹有張思德的塑像,門衛旁邊的照壁上,鐫刻著向張思德學習的口號,連隊俱樂部的墻報上,張貼著戰士們寫的學習張思德的心得體會,就連我臨時住的連隊客房的書柜里,也擺放著一些張思德的宣傳資料和已經出版的各種張思德的圖書。顯然,由于張思德精神的傳承,對這個連隊的作風建設和思想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我還了解到,張思德的幾位戰友,不僅還健在,而且還都在這個部隊任過重要職務,一位是杜澤洲,原北京衛戍區政治部副主任,長征時是張思德的班長;一位是郭光金,曾任原衛戍區一師師長;再一位是孫恩堂,曾任這個師的五團團長;還有,在延安時期曾同張思德同一個班的陳耀和毛主席的護士長李銀橋,他們現在都住在北京,且一直以來,都積極投身于張思德的宣傳活動。他們眼中的張思德,是了解張思德的“活資料”,但現如今他們都年事已高,應當趁著他們還健在,思維還敏捷時,把他們知道的張思德事跡留下來,把這些“活資料”搶救下來,還原一個真實的張思德,不然的話,將是一個不可挽回的損失?;谶@個考慮,我還瀏覽了當時已經出版或雖未出版但已經整理打印成件的文字資料。我發現,半個多世紀以來,見諸于圖書、報刊的反映張思德事跡的新聞報道、報告文學、傳略、詩歌、戲劇等多種形式,不下十幾種(件),但真正稱得上張思德傳記作品的,可以說絕無僅有!有些作品,雖然也是以傳記作品冠名,但至多是“片段”或“故事集”而已。有些作品,因受彼時彼地的歷史條件和客觀環境的制約及局限,對張思德的描述和評價,有失偏頗、不夠準確,或者有比較明顯的“左”的痕跡。張思德,作為中央軍委規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連隊俱樂部掛象的7位英模(現在是10名)之一,其他6位均已有傳,唯獨張思德無傳。張思德這位“二十九歲”的老大哥,孰能無傳!于是,我憑借著多年來,對張思德的素材積累和感情積累,懷著“為張思德作傳,舍我其誰”的決心和信心,在原北京軍區政治部的大力支持下,毅然決然“披掛上陣”,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張思德傳》的采寫工作中去!在采寫過程中,我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是,張思德作為一個英模人物,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當我在北京衛戍區一師五團三連采訪期間,在瀏覽有關張思德的圖書或資料時,發現在寫到張思德的身世時,都說張思德苦大仇深,他父親張行品是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可是,唯獨有一份材料說:張思德父親張行品“是被紅軍處死的”。這一偶然發現,令我深感意外,且驚愕不已!如果,這一資料是真實的話,那么,張思德就是屬于“成分不好的人”。在階級斗爭異常復雜的戰爭年代,毛主席不可能樹立一個出身成份不好的人,作為全黨全軍學習的榜樣。在我的腦子里,對張思德的出身有了這個問號后,曾一度動搖了我寫張思德的決心。但是理智告訴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了解全面情況,就不能輕易作出結論。于是,我在2003年9月赴四川儀隴采訪時,把搞清張思德父親“被紅軍處死”的情況,作為采訪的重中之重。經過到儀隴縣實地調查,終于弄清了真相。原來,當年張思德父親張行品在任韓家灣村蘇維埃土地內務委員時,由于堅持秉公辦事、按政策辦事,得罪了將蘇維埃打土豪收繳的煙土據為己有的村蘇維埃主席,他誣告并向上級舉報張行品“包庇地主富農”,在張國燾極左路線指導下的所謂“肅反”運動中,張行品慘遭殺害。張思德的生父張行品蒙冤罹難,不明不白地被處死,不用說遠征他鄉的張思德無從知曉,就連張思德的家人,也如墜謎團之中。從現在看來,張思德父親被錯殺,無損于張思德的形象及對張思德的評價,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如果組織上不明了真實的情況,認定張思德父親是被“紅軍處死的”,那該會是什么結果?如果不是毛主席慧眼識英雄,也就不可能有毛主席這樣一篇講話。所以,張思德的死,是偶然的;但毛主席拿“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說事,將這位默默無聞的普通戰士樹為典型,從而在全黨全軍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卻具有必然性!二是,張思德作為一位英模人物,既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張思德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是一位普通戰士,是一位平凡而崇高的“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我看來,他也是“三個代表”:是成千上萬優秀戰士的代表,是成千上萬無名英雄的代表,是成千上萬革命先烈的代表。張思德既是一個“凡人”,也是一位“英雄”;張思德,在和平時期,是默默無聞的“凡人”;在像黃繼光、董存瑞那樣的戰斗關鍵時刻,他就是為人民的利益舍生忘死的“英雄”,只不過是表現環境、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他們的共同的特點,都是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質。三是,張思德作為一個英模人物,既具有獨特性,又具有普適性。張思德是因毛主席的一篇《為人民服務》的悼詞,一舉成名天下聞!值得思考的是,在眾多戰士中,為啥唯獨張思德能享此殊榮呢?就這個問題,當年我到延安采訪時,曾請教了“延安革命紀念館”的一位黨史專家,通過他的詮釋,令我很生感慨。毛主席之所以那么鄭重其事地親自指示要為一位因發生事故而犧牲的普通士兵舉行隆重的追悼會,并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異乎尋常的,也是含有深意的。這除了毛主席對戰士一貫懷有深厚的階級感情外,同當時當地一個實際情況分不開的:紅軍長征勝利后,中央機關和部隊(先是紅軍,后改編為八路軍)進駐延安和陜甘寧邊區,已歷時九年,在戰爭間隙的九年相對和平時期里,在黨群關系、軍民關系方面均出現了些問題,最根本的是,出現了一些損害人民利益的問題,為群眾服務、為群眾著想的思想淡薄了,甚至還出現了貪污和侮辱民女的事件。按照當下的說法,也出現了一些腐敗現象,這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警惕。正在此時,一位大公無私、不計名利、作戰勇敢、埋頭苦干的普通戰士,進入了毛主席的視野。善于用正面形象和運用典型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毛主席,他的異乎尋常敏感的政治神經,立即產生了靈感:拿張思德說話,教育廣大官兵,克服腐敗現象,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后來,毛主席在延安發動的整風運動,實質上也是一場反腐敗運動。光陰如流水,時代在變遷。從現如今的社會現狀看,毛主席當年給我們樹立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型,不是依然很鮮活,依然很管用,依然具有普遍教育意義嗎?四是,張思德作為一位英模人物,既具有傳統性,也具有新銳性。張思德身上的老紅軍老八路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軍的傳家寶,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他的“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擎天大柱”,是永放光芒、常學常新的。當前,在我們的革命隊伍中,一些同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抬頭;一些人理想信仰、精神支柱動搖;一些人甚至思想頹廢、腐化墮落。所有這些,都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和百倍警惕?,F實生活中存在的上述種問題,既需要用新的思維、新的對策來加以解決,也需要不斷吸取歷史的營養和傳統的精神,來匡正我們的言行。張思德精神,為我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筑牢思想防線、強化精神支柱,都具有相當新銳的啟迪意義。
三、 張思德精神是珍貴和豐厚的紅色資源
1972年春節期間,毛主席在其臥室里(當時,毛主席身體欠佳),會見尼克松時,尼克松看到毛主席穿的衣服打著補丁,感到很納罕。尼克松忍不住問毛主席:“主席先生,您的特長是什么?”毛主席笑著向他伸出右手掌,展開五個手指,只說了五個字:“為人民服務!”這樸實無華的五個字,道出了老人家一生的所作所為,表明了老人家一生的追求!毛主席一輩子舍生忘死為中國人民奮斗的動力來源,就是這金光閃閃的五個字。這簡短的五個字,也正是毛主席老人家當年對張思德的高度評價,也賦予了張思德這位英模人物的最珍貴最鮮明的時代特色!當人們說到張思德時,會想到“為人民服務”;而當人們說到“為人民服務”時,立馬會想到張思德。張思德仿佛就是“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形象代言人!張思德典型是我黨我軍的極其珍貴極其豐富的紅色資源:1、前奏。張思德典型的確立,是我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前奏,已如前述,就是因為張思德的事跡引發和派生了我黨我軍的宗旨,從而使我黨我軍我們的革命事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2、楷模??v觀張思德的生平事跡,他參加紅軍10多年來的言行事跡,不是在某一件事,某一行為上,而是全面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足可稱“楷模”。楷楷,乃全面可學之謂也。3、標準。張思德的言行事跡,達到了毛主席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最高標準是:“完全、徹底”。1、紅化作用。宣傳、弘揚、傳承張思德精神,能起到使紅色文化紅色事業紅色江山永不褪色的巨大作用。2、轉化作用。學習和宣傳張思德精神,能使落后的意識形態和落后的行為方式得到“潤物細無聲”的轉化。3、量化作用。這是張思德這個典型的獨特之處,他可以量化,這也是從標準中派生出來的,按照張思德的事跡和行為方式對待革命工作,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用“完全、徹底”量化的。4、細化作用。張思德對待所有的工作都極端負責,一絲不茍,因此學張思德,不能大而化之,要過細學,從點滴做起。張思德這個典型產生的由來、緣起、背景和前提,是非同一般的;這個典型的特點和事跡也是非同一般的,但正如古語所說的“人皆可為堯舜”,這個典型具有可學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可持續性。1、可學性——人格完美。完美的人格,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黨性追求。張思德的是位人格完美的人,他完美到幾乎是一個“沒有缺點的人”。1944年秋天,張思德由農場生產隊副隊長調到安塞山里燒炭,任燒炭隊隊長。臨行前,他找到南泥灣大生產時生產隊張隊長談心,當他向張隊長征求意見,提一提“我有什么缺點”時,張隊長想了半天,竟想不出張思德有什么缺點,最后張隊長只“逼”出了張思德一個“缺點”:“今后,在夜里熄燈后,不要點燈看書,那樣會影響別人休息。”張思德心悅誠服地接受張隊長的“意見”,后來他如夜里睡不著覺想看書時,就用被子蒙起來打開手電筒看書。2、可比性——內涵豐富。張思德精神的內涵相同全面豐厚,蕰含了和平時期與戰爭時期一個普通群眾、革命軍人和共產黨員所有的高貴品質:吃苦耐勞、助人為樂、工作努力、作戰勇敢、志存高遠、獻身精神,等等。3、可操作性——人人可學。“人皆可為堯舜”。張思德離我們普通人并不遙遠。只要你愿意學,都可以成為“張思德的傳人”。4、可持續性——永遠可學。學張思德,沒有“張思德月”,沒有“季節性”,一年365天,天天可學,時時可學,堅持不懈,必有好處。北衛戍區作為張思德生前所在的部隊,堅持不懈地學習張思德精神,成效顯著。特別是近幾來,在全區部隊廣泛開展“做張思德傳人”的活動,創辦“張思德傳人公眾號”,評選表彰“張思德式忠誠衛士”活動,在持續不斷地學習張思德的實踐中,總結凝聚了“張思德精神”——“對黨忠誠,人民至上,樂于奉獻”,涌現了一大批高鐵成、袁滿囤等一大批張思德式的警衛英模。
習近平主席對宣傳英模事跡十分重視,他要求“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張思德事跡、張思德精神,是一份無比珍貴無比豐富的紅色資源,是無產階級思想意識的主色調。張思德的戰友們都十分強烈地表示,我們應當把張思德這份珍貴的紅色資源利用好,把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傳承下來,并發揚光大。在我采寫《張思德傳》期間,應張思德家鄉人的要求,在京的張思德戰友,都先后欣然為儀隴“張思德紀念館”題詞。杜澤洲的題詞是:“向張思德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郭光金的題詞是:“張思德同志是我們戰士的楷模,我們要永遠學習他”;孫恩堂的題詞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放光芒”;陳耀的題詞是:“學習張思德同志,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張思德的老戰友們說,張思德精神不能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能忘!如果丟了張思德精神,忘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個社會非出毛病不可!
一個國家和民族,以什么人作為自己崇敬的對象和學習的榜樣,這體現了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崇拜。進入“新時代”以來,關于應樹立什么人做榜樣,依然還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最突出的也可以說最搞笑最悲哀的,就是曾經有一個時期發生的某個評選活動,竟將范冰冰這樣的戲子評為“國家精神造就者”;還有,在一個名為“改革開放40周年人物評選”活動中,竟然有馮小剛、鞏俐這樣的“名人”赫然入列!因此,我們有必要熱切地向全社會呼吁一下:要進一步通過各種形式,大力開展宣傳張思德、學習張思德的活動,把張思德這樣的真正的人民英雄,作為全民的學習榜樣,成為名符其實的“共和國精神的造就者”,使他們的英名和業跡,家喻戶曉,世代相傳!
(作者系原北京軍區政治部創作員、軍旅作家;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