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電視劇里扎辮子的八路軍女兵】
真是這樣嗎?不是!這只是導演和服裝師的臆想和“創造”,戰爭時期我軍女兵一律短發!其實,女兵剪短發,不僅是我軍,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女兵的傳統和慣例。中國女兵的短發,源自北伐軍女兵。而說到北伐軍女兵的短發,就不能不提近代中國女性的剪發運動。1910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1926年北伐戰爭期間,中國女性掀起了三剪發次高潮。許多進步女性為了追求婦女解放、男女平和文明生活,紛紛剪去長發。特別是北伐戰爭時期,出現了短發女兵。1926年冬天,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破天荒招收女兵,開中國軍隊女兵建制先河。前后招收的213名女兵,成為那個時代最惹眼的一個特殊群體。女生們入校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剪辮子。女子剪短發在當時的民眾看來,仍是另類的作為。世俗的偏見沒有阻擋住這些進步女青年前進的步伐。趙一曼、游曦、胡筠、黃杰(徐向前元帥夫人)等還拍了剪發后的軍裝照寄回家。黃埔軍校女生畢業后加入北伐軍,女兵們身體力行,各個齊耳短發,颯爽英姿。當時在中國南方和沿海大中城市的婦女,競相模仿,被稱為“革命頭”,成為革命的標志。可以說,北伐軍女兵的發型,奠定了現代中國女兵發型的基本式樣。此后,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戰爭時人民解放軍的女兵,基本上是一律的齊耳短發。1933年3月下旬,紅四方面軍總部在通江縣城成立一支正規的婦女武裝——婦女獨立營,后來發展壯大為兩個婦女獨立團,約有2000余名巴山女戰士,年齡大部分在15歲至20歲之間。“腳不纏,發不盤,剪個毛蓋變紅男,跟上隊伍打江山。”這首歌謠生動地反映出了當時女戰士的精神風貌。1935年2、3月間,紅四方面軍準備長征,將原來的兩個婦女獨立團整編為婦女獨立師,由軍委直接領導,成為紅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支正規婦女武裝。老紅軍杜永蓮回憶說,她1935年3月參加紅軍,被編入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參加長征。上路前,部隊要求女紅軍都要剪成齊耳短發。可是,杜永蓮舍不得那頭漂亮的長發,就提出不剪發。姐妹們告訴她,紅軍就得是短發,不能留辮子,“我得知剪發是對女紅軍的要求后,果斷地剪掉了。”可見,當時對女戰士留短發是有嚴格要求的。
【長征到達陜北的女紅軍】
以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女兵們也都是齊刷刷的短發。據一位八路軍女戰士回憶:“兩年前,兩支共產黨的隊伍來到她的家鄉,她一下子羨慕起那些女兵來了,她們個個都梳著齊耳短發,又新潮又神氣,村里人把那叫革命頭。”
【1941年初,河北阜平縣沙河畔,八路軍女戰士在大生產中積肥。】
“抗日戰爭紀念網”一篇文章《這些新四軍女兵為何被稱為“四大金剛”?》寫道:“1937底至1938年春,新四軍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正在豫南一帶整軍訓練、擴充隊伍,經北平和河南省中共地方黨組織的推薦,楊寒、樊西曼、唐覺民、王典訓4位女同志先后來到這支部隊參軍,被分配在團政治處工作。入伍后,四名女兵剪去長發,穿上粗布軍裝,戴上軍帽,打起綁腿,扎起皮帶,遠遠望去,與男戰士毫無區別。”廣州新四軍研究會《戰地黃花分外香——新四軍華僑女兵許可在繁昌側記》:1940年1月,許可等六名女兵組成新四軍第三支隊五團的一個民運小組,“許可她們一律剪成齊耳短發,著一身灰色軍裝,佩戴藍白兩色圖案的抗戰臂章,著山襪、纏綁腿、穿麻草鞋,時刻牢記自己的新四軍身份。”
【新四軍三支隊五團的女戰士,前排中為許可】
這張照片中另一位新四軍女戰士馮云(后排右二)也回憶說:“到得皖南涇縣云嶺的新四軍軍部,在云嶺我們過著正規化的軍事生活:我們女同志一律剪成齊耳短發,著一身灰色軍裝,佩戴藍白二色圖案的“N4A”抗戰臂章,著山襪,纏綁腿,穿麻草鞋,出操、上課、唱歌,全部聽憑軍號指揮。”
【新四軍的女護士】
【三個八路軍女護士】
許世友在回憶錄中,記載了兩個故事,非常感人,也非常有意義。那是在抗戰時期,有一次日寇展開大掃蕩,到處抓捕八路軍和地方干部。在這次掃蕩中,日寇有一個重點,就是抓捕共產黨的女干部,而且,他們還總結了一個識別女干部的辦法,就是女干部一般都是短發,而普通婦女都是梳的發髻。
當然了,有人說這是文工團。可事實上,八路軍、新四軍各部隊從事宣傳鼓動工作為主的宣傳隊、劇社、文工團、戰地服務團的女兵們,和普通戰士一樣,沒有什么特殊,甚至她們的服裝、伙食標準還不如一線戰斗員。
2015年7月7日,“抗日戰爭紀念網”刊登一篇《92歲新四軍老戰士憶崢嶸歲月》文章,新四軍女戰士李玲回憶1939年4月她參加新四軍后,分到政治工作隊婦女分隊(主要任務是演出、宣傳),“我們的駐地在離印心堂大約半里的觀音堂,這是一個很大的尼姑庵,在空曠的大殿上,用磚頭圍成三個長方形地鋪,三個班集中住宿,兩人一個鋪位,兩條軍毯正好一鋪一蓋。女同志們一律剪成齊耳短發,穿軍裝,打綁腿,背一支小馬槍,腰系子彈帶,還插上兩枚手榴彈。如果長行軍,還得把軍毯、雨衣疊成長條交叉背在肩上。”
事實上,別說抗戰時期了,就是到了解放戰爭后期,我軍文工團、宣傳隊女兵也都是齊刷刷的短發。直到建國后,女兵才出現了辮子,而且仍然是少數。
【這張就更離譜了。某電視劇新四軍女兵不但梳著麻花辮,還圍著紅圍脖。】
有人可能又會解釋了:這是從國統區來的學生參加了新四軍。抗戰時,確實有很多從國統區大中城市來的女青年,有些家境不錯,甚至是富家小姐。她們向往進步,拋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到根據地參加學習、培訓,自覺自愿與工農結合,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觀,知識分子工農化,與群眾打成一片。特別是參軍入伍后,部隊有部隊的規矩,誰也不愿意搞特殊化,她們最不喜歡被別人說成“小資情調”。盡管人的氣質是難以掩飾的,但至少在外觀上、在裝束上她們不會刻意標新立異,而是越普通越好。現在的導演編劇們根本就不了解那一代人的情懷,以為城市來的女學生到了部隊就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圍個紅圍脖那有多派!下面照片中四位新四軍一支隊的女戰士,都是從城市來的十六七歲女學生。左一是陳毅元帥的夫人張茜,右一是粟裕大將的夫人楚青,都是不滿16歲就參加了新四軍。在她們所有和戰友的軍裝照中,既看不到麻花辮,也沒有紅圍脖。
【張茜、羅伊、陳模、楚青(從左至右)打靶歸來。陳毅攝于1940年春。】
一篇《新四軍女兵張焰》的文章講到城市里來的女學生到新四軍后的打扮:“1938年10 月,張焰加入民先隊,第二年,她和一批進步青年被調送到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去學習,她所在的八隊是清一色的女兵,無論是從大城市來的流亡學生,還是皖南各新四軍駐地來的女學員都一律留短發,身著軍裝,頭戴軍帽,穿草鞋,扎綁腿,跟男同志一樣出操,進行軍事訓練。”你想想啊,留短發,身著軍裝,頭戴軍帽,穿草鞋,扎綁腿,再圍個紅圍脖,這叫啥打扮!
【八路軍女戰士】
【東北抗聯女戰士王一知】
真實的八路軍、新四軍女兵,沒有麻花辮、沒有紅圍脖,更沒有假睫、眼影,但她們女戰士特有的氣質,在抗日神劇中是看不到的!(作者:徐平大校;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大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