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越演越烈日趨白熱化,這讓許多外貿出口企業和國內中小企業憂心不已。目前,美國擬對中國進行征稅和已經征稅的領域中,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新材料、工業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從這些領域來看,美國瞄準的是中國的產業振興政策,包括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中國制造2025”等。
那么,此次貿易戰發生的原因及今后如何發展,有多種解讀。如今,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及應該如何應對?這是我們急需思考和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
一、貿易戰的原因復雜而深刻
據統計,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的GDP從216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2.24萬億美元,40年間,中國年均GDP增幅達到9.6%,而世界經濟在同期年平均的增幅是2.78%,中國增幅是世界的三倍多。
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1979年是109億美元,2017年達到了4.1萬億美元,居世界貨物貿易進出口的第一位。中國對外投資近幾年上升很快,累計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已經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中國制造業產值從2010年首次超過了美國,占世界的19.8%,美國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到第二位,占全球制造業產值19.6%。
而中美之間,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2758億美元,占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65.3%。而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3752億美元,占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的46.3%。
可以看到,中美貿易嚴重失衡是特朗普挑起貿易戰的主要原因,美方要求中國降低美對華貿易赤字1000億美元,并進一步開放市場。并以“強制技術轉讓”“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等為借口,對華發起301調查。此次圍繞進出口貿易的糾紛,僅僅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多個方面。
首先,長期以來美國人認為自己是自由資本主義,說的再明白一點,美國是自由經濟制度,企業生產什么、生產多少、產業如何發展,是資本家和金融體系的事,政府不干預,只是負責維持一下秩序。而中國的發展模式是國家資本主義,它的產業政策和對國企的各種補貼政策,是不正常的。認為自己的企業和一個國家支持的企業相比,這是不公平的。中美兩種經濟制度之爭不可調和。
目前,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美方發動貿易戰的目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通過貿易戰或發動貿易戰的威脅,迫使中國開放市場、讓渡經濟利益。二是戰略遏制。2018年版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提出,“國家間的戰略競爭現在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把中國定義為美國長期的“戰略競爭對手”。三是美國從維護其全球霸權的角度出發,對中國發展模式橫加指責。無端指責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存在強制性技術轉讓要求、中國支持企業“走出去”是獲取先進技術的政府行為,中國政府支持網絡盜取美國商業機密與知識產權,肆意批評中國實行產業政策等。
當前,綜合分析各類情況,看到今天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對中國高端制造產生了不利影響。但同時也增加了美國民眾生活成本,推升美國通脹,制約消費,并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陰影。
二、中美貿易戰對企業的影響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顯示出我國自主開放的決心和力度,也給外商投資者吃下了“定心丸”。發布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大幅放開22個領域的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取消汽車、飛機等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并在金融、運輸等領域進一步開放……這些讓許多外資企業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紛紛選擇來華投資:特斯拉選擇在上海投資建設超級工廠,寶馬汽車公司計劃將中國合資工廠產能增加16%左右……中國巨大的市場和開放的環境無疑成為外商繼續來華投資的重要因素。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給國際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對我國帶來的影響和沖擊。
前不久舉行的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央行的央行”國際清算銀行(BIS)總裁稱,更大的風險并不在于上升的關稅抹去了多少GDP,而在于保護主義對全球化所造成的威脅日漸上升。特別是由于投資者受驚和金融環境收緊,保護主義還具有擾亂金融市場、拖累企業資本支出的威脅,這些真實的金融風險或將互相放大。而現在的一些跡象表明,新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可能正在生成。
因此,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企業生產的正常秩序的影響不可小覷。
首先,造成許多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造成擔憂,嚴重影響了企業家的預期,導致股市、匯市投資消費貿易的不景氣。
其次,影響了中國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的轉型升級,延緩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從下游向中上游的移動。
第三,遏制了中國高科技領域的發展速度,打壓中國工業化、信息化的發展勢頭。貿易戰已經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產生了嚴重影響。美國首輪對中國340億美元、第2輪160億美元加征關稅對象,都包括半導體以及機器人產業的項目。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機器人產量年增長率從5月份的35.1%銳減至7月份的6.3%。
第四,貿易戰對就業造成沖擊。使部分美國在華高科技企業、工廠遷出中國以避免關稅。相關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失業率從6月份的4.8%上升到7月份的5.1%,接近5.5%的上線。
因此,針對國際發展形勢,中國企業如何應對貿易戰?如何打破生存困局,尋得發展新路呢?
我們認為首先要認清企業生存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在過去,企業普遍把融資難融資貴和成本高當成限制企業生存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人才與技術、營商環境等。其實限制企業生存的重要因素是銷售。當企業銷售很好時,業績可以解決許多問題。用銷售利潤去投資和發展企業是真正的實干家思維。這次美國加征中國商品關稅就是不讓中國商品銷售。商品不能銷售,企業就要破產。從這里可以看出,企業生存首要因素不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而是銷售問題。
為此,把銷售做大且利潤做足這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是實體企業打破生存困局,尋得發展新路的有效途徑。
目前,在中美貿易爭端加劇之際,已有內地企業從銷售角度出發,準備放棄美國市場,改攻日本市場。如成立于2005年的我國杭州巴法機械是一家專業的通用機械零件、電子產品和汽車配件的出口商,主要出口歐洲和北美地區,其汽車配件是沃爾沃(港譯富豪汽車)等多家車企的供應商。
該公司表示“美國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從10%上調至25%,一旦該增稅方案生效,我們就打算放棄美國市場。”因為,企業做出口生意,毛利率不超過20%。按照以往美方做法,肯定會設法把增稅壓在進口商身上,屆時沒什么談判余地。公司還認為,美國市場本就占比不大,一旦日本市場被拿下,何止是彌補損失,明年銷售額再上漲也說不定呢。
三、中國企業要以新一輪改革開放應對貿易戰
目前,全球正面臨關稅上漲和貿易摩擦升級的雙重威脅,要求對國際貿易體系進行改革的呼聲也隨之越來越高。過去幾十年全球貿易體系相當一致的積極發展,這與目前現狀相悖,不僅令人心生不安,也自相矛盾。但是,不難發現真正的威脅并不是來自貿易本身,而是來自于地緣政治局勢緊張與貿易限制性措施的結合。
1995年7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隨著中國不斷擴大開放,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努力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幅創六年新高,再次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今天,隨著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我們不可低估中貿易摩擦的艱巨性、長期性。要從應對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個方面入手,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首先,制定新的對外立國戰略,中國最大的外交關系是中美關系,中美關系的本質是新興崛起大國與在位霸權國家的關系。要講應對策略,堅持原則和底線,即要靈活多變,以我為主,又要穩住陣腳,觀其變化,要精準回擊,擊其要害。要讓美國懂得,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比如,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美方通過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大降低了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成本,提升了“消費者剩余”,實際上是改善了美國消費者的福利,在宏觀上也有利于美國抑制通貨膨脹。因此,無論從微觀層面還是宏觀層面,美方都是大大受益的。美方執意推進301調查并公布所謂裁定,挑起貿易戰,無疑將首先直接損害美國消費者、公司企業和金融市場的利益。
其次,對內要講內部整理。貿易摩擦從短期策略看,無疑是短兵相接,但從長期看,需要借助深化改革的東風,優化我國國際貿易的內部環境,即提高國內企業競爭力。因此,政府要立足于鼓勵科技創新,從根本上優化國際貿易結構和提升國際競爭力。調整中國企業出口市場的重心,轉變經濟動能,減少對貨幣、城投和房地產的依賴,支持制造業和內需市場。
當前,根據商務部數據統計,1至7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239家,同比增長99.1%;實際使用外資49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相比之下,上半年我國吸引外資數據同比增長1.1%。
商務部研究院相關專家指出,在全球投資增長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風險、貿易環境惡化、投資保護主義盛行等多因素作用下,我國吸引外資實現小幅增長實屬不易。這在相當程度上也證明了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和投資者對中國投資環境的認可。
總之,中美貿易戰,中國企業要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參與新一輪改革開放。我們建議受到影響的中國企業要增加與行業協會、商會、政府的溝通以尋求支持,及時準確了解美國最新企業動向和政策風向,積極參與相關措施的討論和溝通,盡早規劃、調整投資項目和出口決策,最大程度避免損失和風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