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時事熱點 > 閱讀信息
陳文玲:面對遏制封殺圍堵,中國經濟能不能扛得住?
點擊:  作者:陳文玲    來源:“中國經濟大講堂”  發布時間:2019-06-04 10:25:07

 

1.webp (6).jpg

陳文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知名經濟學家。她長期致力于國際戰略、國際經濟、宏觀經濟、流通經濟等方面研究,主持或參加了中美關系問題、國際經濟形勢、一帶一路問題、中國宏觀經濟及對外開放等重要課題研究,多項建議受到國家決策部門的重視。

 

2019年4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連續第三次下調,預測將放緩至3.3%,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預期。而這份報告中,全球唯一被調高增長預期的主要經濟體是中國,由2019年初預測的6.2%,上調至6.3%。相隔十天后,4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結果,比上年同期增長6.4%。在世界經濟增速持續放緩、關稅增加、企業信心下降、金融環境收緊等一系列變化中,貿易緊張局勢成為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下行風險,中國經濟為何能冷靜應對、穩步增長?發展的動力究竟源自哪里?面對已經深度交融的世界經濟,中國又該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重量級嘉賓陳文玲,為您深度解讀!

 

 大家知道現在世界經濟正處在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處在一個不確定性、風險性加大的這個情況下,中國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穩定之錨,也成為了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改革開放40年,中國走向了開放的道路,走向了富強的道路,顯示出巨大的發展動能。那么大家現在有很多的迷惑,有一些國家對中國開始遏制、封殺、圍堵,把我們中國當成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想把中國打垮,把中國摧垮。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行不行呢?能不能扛得住呢?中國經濟會不會受到重創?實際上是需要我們對歷史發展的長周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全局、對中國經濟現在存在的巨大韌性,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分析和判斷。

 

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發展積累豐富的經驗

 

這40年我認為中國太不容易了。我們有幾億人進入城市,成為全球產業鏈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付出了辛勞,使我們中國的商品以比較低的價格、比較強的競爭優勢進入世界市場,所以世界認識中國是從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開始的。中國的商品進入世界市場,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福利。我們進入美國市場,美國的每一個國民,每年會因為中國的低價格、優質產品,他會減少上千美元的支出。我們進入了很多發展中國家、貧困國家,那么中國的商品是他們能夠買得起的商品。

 

我們也付出了很多,每年到春節,幾億農民工奔走在回家的路上。所以中國人民付出了多少,中國人民是最清楚的,不是哪一個國家恩賜了中國,是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引進了先進技術、資本、商業模式。我們是在開放中,學到了世界上先進的東西,同時我們又付出了艱苦努力,才有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的總量大了、塊頭兒大了,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認為中國真了不起,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能帶領接近14億人,走向富強、脫離貧困;那么也有一些國家,暗地里下決心要超過中國;但是有極個別的國家,是羨慕嫉妒恨,要遏制中國,要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那么,我們有沒有可能繼續走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韌性?我認為中國經濟仍然具有非常大的韌性、潛力和空間。

 

中國依然是世界上頗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

 

中國經濟在亞洲甚至在世界,都是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這樣的一個經濟體之一。目前亞洲的經濟占全球經濟的3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量的貢獻在50%以上。中國占亞洲經濟總量的64%,我們去年增加了1.4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差不多相當于俄羅斯、法國這些國家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我們連續十年,對世界經濟增量的貢獻平均30.6%,差不多三分之一,而且這種發展趨勢還會繼續。因為像2019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4%,美國經濟增長3.2%,我們正好是它的一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去年對2019年經濟作出預測以后,連續下調了幾次,從最開始預測2019年全世界會增長3.9%,調整到3.7% 、3.5%,2019年4月9日又調整到3.3%。它認為2019年由于貿易摩擦加劇,這些風險加大,因此70%的經濟體經濟會出現下滑,甚至會遭到重創。它唯一調高的國家只有中國,從6.2%上調到6.3%。

 

所以你可以看到,全世界對中國都充滿了信心,中國作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還會保持它強勁的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拓展了中國與各國經濟的合作

 

中國在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特別是在全球的經濟合作中,已經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而且得到了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響應。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從倡議到世界各個國家響應,到形成全球的公共產品,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了279項成果清單。到這一屆會議開始的時候,所有的清單都按照計劃完成了。比如匈塞鐵路、雅萬鐵路,推進了一些重大的項目,279項是全部落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有37個國家的元首參加這次會議。截止目前我們已和127個國家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的文本。2019年3月1號我們又和泰國簽訂了中泰鐵路協議,并且確定了中老鐵路和中泰鐵路的連接線。老撾原來國內只有3.5公里的火車,中老鐵路414公里,2017年開始修建,今年已經完成了工程量的80%,到2020年就會全線通車。中老鐵路修通,也是老撾自己的國家規劃,就是要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南邊可以連接泰國,一邊可以連接柬埔寨、越南,還有一邊可以連接緬甸,未來它就會成為東南亞中線交通樞紐,成為一條經濟帶,成為一個經濟最發達的地帶。

 

在我們云南的瑞麗,有北汽在那兒建立的工廠,對面的緬甸馬上形成了200多家汽車零部件的配套的工廠。這樣的一個產業鏈,就從我們的沿邊開始,向周邊國家輻射。亞洲的產業鏈正在重新布局,一些國家正在迅速地崛起,一些瓶頸正在迅速突破。比如說老撾,老撾原來是一個非常缺電的地方,“一帶一路”推進以來,我們中國有13家能源企業,包括中國水電、中國華電等等,這些能源企業進入老撾以后,老撾的水能變成了電能。老撾現在的電,它除了自己用之外,還賣給泰國、緬甸,賣給柬埔寨。中國除了在原來的沿線64個國家建設了一大批工業園區,還有跨境經濟合作區。比如說在埃塞俄比亞,就模仿我們的中國深圳。我們中國智庫學者在幫助他們設計的時候,首先要確立一部法律,就是開發區保護法;推出兩個規劃,一個是園區的總體發展規劃,一個是整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長遠的戰略發展規劃。埃塞俄比亞原來是非洲一個很落后的國家,現在埃塞俄比亞歡迎中國的企業在埃塞俄比亞投資。大家知道重慶的力帆摩托,后來力帆開始做汽車,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工業園區,它生產的汽車成為非洲銷量最大的汽車品牌。所以,中國在自己富裕起來的時候,在自己經濟騰飛的同時,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經驗、更多的資源和更多的國家來分享。比如說亞投行從2015年提出來短短的幾年,從開始的創始成員57個,現在發展到93個,僅次于世界銀行。這是什么力量?這不是說中國去動員你加入,而是大家看到了共同的機會、共同的未來,所以現在的亞投行和亞開行合作,和世界銀行合作,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它已經在全球成為最有影響力的銀行之一。我2017年6月份在紐約參加中美智庫專家對話,美國有一位做金融的企業家,他說自己曾經參加了30多家銀行的籌建,可以負責任地說亞投行是世界最高水平。

 

所以“一帶一路”它的力量在哪兒?就是符合人類發展之道、符合經濟發展之道、符合人民要求富裕之道。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之前,相關國際組織,還有的國家都提出了類似“一帶一路”的計劃。比如說2011年美國奧巴馬任總統、希拉里任國務卿的時候,那個時候美國就提出了“新絲綢之路計劃”,但是這些都沒有做起來啊。沒有一個計劃能像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到6年時間在世界上得到了這么大規模的響應,這么多國家的參與,這么多國際組織的認可和合作。

 

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帶一路”通過設施聯通、政策溝通、資金融通、貨物暢通、民心相通,通過這個“五通”,也就是一個“通”字,它會使互聯互通改變人類、改變世界。美國有一個報社的高級記者,他寫了一本書叫《世界超級版圖》,就是互聯互通改變世界,會使世界形成超級版圖。他說如果全世界都取消關稅,那么可能會使全世界經濟增長5個百分點,但是如果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互聯互通,將形成國家讓渡的、新的這種經濟聯系,全世界經濟增長會提高15個百分點。不管他這個數字算得準確不準確,但是互聯互通,它肯定是打通人們邁向繁榮富強的一條道路,特別是會解除貧困國家的一些發展的瓶頸。

 

我們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處在世界的72位,但是比我們窮的國家還很多。他們期待著要尋找一條道路,使自己的國家能夠富強,使自己的國家能夠發展,使自己的國家能夠崛起,像中國一樣、像中國老百姓一樣能過上小康生活,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所以我認為這就是“一帶一路”的魅力,這就是“一帶一路”的力量。中國的“一帶一路”還和很多發達國家進行合作,比如說像加入亞投行的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這些國家,第一批就加入了亞投行。這些國家的加入,未來就可以把先進國家的技術、智力、資金這些資源,和發展中國家的資源、人口這些優勢相互的匹配,開發第三方市場,會推動更多的國家共同發展。所以我認為我們現在的“一帶一路”不僅是增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而且大大增加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動能,大大提高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

 

一年多來,國際經貿摩擦不斷,打壓的重點聚焦中國高新技術產業,試圖阻止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快速崛起和發展的步伐。在貿易壁壘政策和經濟手段雙重出擊之下,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表現如何?能否抗住重壓?2019年5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至4月份我國高技術產業增長加快,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與此同時,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工業新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其中,3D打印設備、移動通信基站設備、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358.9%、159.4%、41.1%、32.1%和17.1%。這一組數據背后,折射出中國經濟怎樣的韌性和活力?

 

創新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創新驅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中國高鐵全部的技術、全部的設備,我們都是能夠成套地輸出。我們在馬來西亞、巴基斯坦、非洲的一些地方都有工廠,都是中國高鐵通過創新,獲得了大的產業。創新給中國帶來的發展動能是不可限量的。尤其是當我們未來能在顛覆性的創新、共性的技術、前沿技術方面突破的話,中國發展的動能,發展的前景將更加強大!

 

我們國家從2006年到2020年制定了中長期的科技創新規劃,在中長期規劃里面幾乎所有的重大項目都被攻克了。實際上,到2020年,我們要建700個國家實驗室,院校的屬于學科建設的是300個,屬于企業的270個,省部合作的70個。我們國家從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現在更多地轉向原始創新。

 

我們的企業創新體系也不得了。我曾經到阿里巴巴去調研,去年八月份去的時候,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剛剛成立,那個時候才70多個人,世界頂尖級科學家。2019年1月6日,我去參加它的年會,那個時候它已經到500多人了。中國和新加坡建立了中新知識城,引進國際知名的頂尖科學家,條件和待遇已經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所以我們的原始創新,在前沿領域的創新,已經奠定了基礎,雖然有些國家在某些領域還具有壟斷地位,但是我認為這個局面不會太久。我們的5G技術這么多項專利申請里面,在標準制定里面,華為是占比重最大的,因為它用了20年搞創新,每年的研發經費幾百億元人民幣。還有我們現在企業主體,包括國有、民營、個體,現在是1.1億個,我們現在多少人呢?13.95億人,差不多13個人就擁有一個企業。其實中小企業就是創新主體,它的創意轉化為商品、轉化為一個產業的時候,那么整個的創新就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我認為,我們現在的人才隊伍也是其他國家沒法比擬的。我們現在大學生每年是800萬,去年834萬,我們的博士生、碩士生累計現在超過900萬人,工程師現在累計超過600多萬人。所以中國的人才隊伍,其他地方真的是不好找的。中國創新動能來自國家、來自企業、來自社會、 來自每一個人,這是擋不住的,所以創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創造力。

 

多項區域縱深發展戰略將釋放經濟潛能

 

中國經濟形成了具有縱深感的區域布局。比如說京津冀協同發展,這是習近平主席2016年在北京提出來的?,F在也形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整體布局,京津冀將成為車輪上的京津冀,有高鐵,有城市軌道,有快軌,也有高速公路。京津冀的一體化也包括生態上的整體布局,也包括產業的整體布局。

 

再比如說雄安新區,雄安新區是國家第19個新區,但是是唯一一個千年大計的新區。大家說現在還沒看到什么呀,除了市民中心?,F在是按照最先進的理念,在做地下基礎設施。這樣的一個現代化城市,作為千年大計,它肯定是先從地下開始做,是先從規劃開始做的,是謀定而后動的。

 

再比如說長江經濟帶戰略,11個省,當然包括上海市,整個長江經濟帶內河和海洋海河聯運,包括河流里面的港口設置,包括它的黃金水道,包括它的城市規劃,在長江經濟帶戰略里面都有非常具體和詳盡的規劃安排,長江經濟帶將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一條巨龍。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廣東“小珠三角”九個城市,加上香港、澳門兩個城市,11個城市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全世界比較著名的灣區有東京灣、紐約灣、舊金山灣這三大灣區,我們現在粵港澳大灣區,我們的后發優勢比它們還要強。因為香港就是國際化大都市,廣東最發達的地方是這9個“小珠三角”城市群。而廣東一個省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現在已經超過了俄羅斯整個國家。所以,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成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方,而且未來它的空間非常大,就是要通過“一國兩制”,兩種制度安排、三個關稅區實行經濟融合與規則對接,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通暢的大流通,降低流通的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那么,三地的這個優勢能夠互補的話,這個地方的后發優勢會更大。

 

比如說我們這個國家的沿邊,原來是對外開放的末梢,是經濟發展的末梢。那么,由于“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我們的沿邊正在成為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前沿和橋頭堡群。比如說新疆,新疆成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我們總共邊境線是2.2萬公里,新疆就占了5600公里,那么它周邊像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都和新疆直接接壤,通向中亞、西亞,這是我們“一帶一路”的一條重要經濟走廊。還有新疆的喀什,是通向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點。“一帶一路”開始的六條經濟走廊,有兩條就在新疆。

 

比如說我們的廣西是我們國家通向中南半島的經濟走廊。比如說云南,是建設中緬經濟走廊的起點,中緬經濟走廊之后就是緬甸連接孟加拉、連接印度,形成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兩洋就會貫通。

 

所以我們很多的企業,在“一帶一路”的這些國家,就尋找到了很多的發展的機會、投資的機會。中國的阿里巴巴它一個最大的在亞洲的一個結算中心和它的運作中心在哪兒呢?就在馬來西亞。那么我們國家還有各種特殊經濟功能的開發區、園區、特殊區域,比如說我們現在有21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從改革開放開始一直發展到現在的積累;我們有165個國家級高技術開發區,有19個國家級新區,就像雄安這樣的,比如說重慶的兩江新區、浦東新區,這都是這個新區;我們還有17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驗區,5個國家級的開發開放區。像瑞麗,國家規劃2000平方公里做新一輪的開發開放試驗區。

 

那么未來我認為就是要面向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成為我們中國內陸帶動周邊國家發展的一個前沿。中國的這個區域正在重新布局,我們原來發展最快的地方在東部沿海,那么現在向中部轉移,向西部轉移。我到新疆的庫爾勒,我就看到了亞洲最大的紡織廠。中國的中西部發展潛能也是巨大的,這是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的很大的一個韌性。

 

2018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了《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這份被視為全球投資風向標的報告顯示,中國過去一年營商環境整體提升了32位。其中跨境貿易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之一,而中國在此項進步最大,跨境貿易便利化指數排名同樣躍升32位,中國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從“賣全球”到“買全球”,改革開放40年,中國正是伴隨著形形色色的貿易爭端壓力而成長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世界看好中國的是什么?面對國際貿易與投資疲軟的大環境,中國為什么還能繼續吸引世界投資者?

 

日益增長的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的底氣。從這幾年看,消費對經濟的拉動都在60%以上,去年超過70%。2019年1至4季度也超過70%,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我們現在的市場規模接近40萬億元人民幣,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我們還有按照國內生產總值差不多三倍以上物流的市場。我們現在機器人的廠家是世界最多的,電動汽車我們發展得比美國晚,現在是世界排在第一位的電動汽車銷量最大的國家。我們現在旅游消費2018年是55億人次,出境游已經超過1.5億人次了。原來是出境游,然后加上購物,現在有跨境電商,很多人通過跨境電商來購買,所以大包小裹就少了。教育消費也不得了,現在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小朋友從周一一直安排到周日,今天補中文,明天補數學,后天補外語,再有時間練拳擊、練彈琴、練畫畫。這個市場是無限的,因此它會引發消費的大爆炸。世界各國的投資者看中的也是中國強大的市場需求,中國的市場就像一片汪洋大海。而且我們過去瞄準出口,廣交會從第一屆開始就是做出口的,一百多輪以后改成進出口。去年上海舉辦第一屆進口博覽會,一邊是進出口,一邊是進口,那未來中國意味著什么呢?中國這個市場不僅是中國的市場,將成為世界的市場,將成為世界轉口貿易的中心、世界交易的中心,而這個市場是我們中國的底氣所在。

 

完備的工業制造業體系是中國經濟之本

 

我們的制造業占到全球產值的28%,馬上就接近30%了。中國具有全世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525個小類里面,其中220個產能是處于世界第一位的,而且我們的制造業正在穩步地邁向中高端。如果說以前我們在這個方面的認識還有欠缺的話,那么通過當前這種大國的博弈,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制造業是強國之基,是大國之重器,所以制造業這個核心地位不能丟,主體地位不能丟。我們現在的制造業能力,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現在實際上已經占到我們制造業產值的20%以上。最早的時候我們可能是地攤貨,后來是中低端,后來部分中端,后來中高端,那么現在一些領域,進入無人區,進入高端、頂端,所以引起了一些國家極大的不滿、極大的恐懼。它從戰略的懷疑、戰略的焦慮,然后到戰略失控。原來你對我來說是望塵莫及,你在我后面遠遠的,現在叫望其項背,你馬上就追向我了,我一扭頭一看就是你。所以我認為現在是某些國家對中國的一個適應期,你要適應中國的崛起,要適應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美國可以有AI人工智能2030,也可以有先進制造業計劃,也有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那中國為什么就不能有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的政策和計劃呢?

 


基礎設施“軟硬”結合是經濟發展的根基

 

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支撐中國延長經濟發展的周期。這一輪的經濟發展長周期是有史以來的、經濟規模最快速增長的時期,它需要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做支撐。亞洲金融危機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基礎設施的超常發展,開始是高速公路,在2008年以后是高鐵,我們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而且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四縱四橫”的鐵路網,2030年的高鐵規劃,是要建成“八縱八橫”的高速鐵路網,就意味著整個覆蓋全國,它的網絡會更密。現在已經形成米字形高鐵的,像鄭州、像西安、像成都;那么像貴陽這樣的地方,它已經形成十字了;像昆明這個地方,已經在十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條,也很快就成為米字形高鐵了。高鐵時代會改變我們城鄉的空間布局,會改變我們城市之間的聯系方式,我們會以時間換來新的空間。我們的高速公路現在已經全世界第一了,原來美國第一,8.8萬公里,我們才1.8萬公里?,F在我們是13萬公里的高速公路,477萬公里的公路,包括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全世界前十位的大港口中國有七個,最大的港口在中國,最繁榮的港口也在中國。

 

我們發展最快的是軟基礎設施,下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支撐這些發展的軟基礎設施中國超常發展。下一步我們可能是在軟基礎設施這個方面發展會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說我們的5G,我們會實現5G全覆蓋,上?,F在從北外灘開始,是中國第一個5G應用進行測試的,而且到2021年上海會實現全市的5G全覆蓋。當然5G全覆蓋,這將是全國性的,未來5G技術加上人工智能,加上工業互聯網,加上物聯網,加上數字社會、智慧城市、下一代語音技術,這種軟基礎設施會支撐中國從硬基礎設施的連接,走向軟硬兩方面的連接,這種聯通會給老百姓帶來更大的好處,會使我們的經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具有更大的韌性。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知名經濟學家;來源:昆侖策網,轉自“中國經濟大講堂”)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