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按】:當人們還沉浸于電影《機械姬》中人工智能帶來的余悸時,阿爾法狗已將這種震撼從電影帶入現實,人工智能開始沖擊每個人的認知。面對新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人工智能又能給其帶什么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1.人工智能2.0
繼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互聯網+之后,新一波的人工智能(相對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浪潮再次涌來。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技術科學。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包括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技術與應用、系統仿真技術與應用、工業過程建模與智能控制、人工智能理論、計算機感知、計算機神經網絡、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知識發現與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自誕生以來,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其實際應用涵蓋了機器視覺、指紋/掌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語言識別、圖像識別、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能搜索、博弈、自動程序設計、遺傳編程、智能控制、機器人學等領域,始終是計算機科學的前沿學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傳感器的普遍使用、大數據的出現、電子商務的發展、信息社區的興起,以及數據和知識與社會、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的互連和融合、新技術的出現,AI發展的信息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AI邁向了AI2.0新的階段。AI2.0的主要特征包括:深度學習數據驅動的直覺感知能力、基于互聯網的群體智能和技術型人機混合增強智能,以及跨媒體計算。
AI2.0時代這些新技術變化與發展極大地拓展了人工智能的領域范圍,為人工智能更深、更廣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而智慧城市、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機器人、自駕汽車、智能手機、智能玩具、智能交通、智能制造和智能經濟的不斷發展,為AI技術和應用的新發展方向提供廣泛的市場需求和驅動力。
2.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國際著名咨詢公司埃森哲日前發布了 2017 年最新的人工智能報告,聚焦 AI 帶來的產業創新的行業利潤。在一系列報告中,埃森哲專門針對中國作了一篇題為《人工智能如何驅動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報告,顯示當 AI 被視為生產的新因素,而不僅僅是生產率增強劑時,AI 將促進中國生產力大幅增長。到 2035 年,AI 有可能在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上增加 1.6 個百分點。其中人工智能對制造業帶來的影響最為顯著。
目前,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基于互聯網群體智能模式的定制創新設計。此類應用使用如協同創新和設計、量身定制應用等產品和技術,建立基于互聯網群體智能客戶定制和創新設計平臺,實現基于云群體智能的產品選擇、體驗、用戶參與設計和關鍵行業的實時跟蹤,另外AI 還能幫助公司基于設計目標和種種約束創建新的產品。Autodesk 以其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 Dreamcatcher 開創了這一新的方法。使用 AI 算法,Dreamcatcher 利用云的力量創建數千個虛擬原型不斷迭代,并根據其指定的標準比較其功能、成本和材料。Dreamcatcher 以一種形狀適合的材料開始,逐漸鑿掉不需要的部分。去掉這些部分后,整體性能的改變會被算法“記住”,這樣算法就能夠理解每一塊材料對性能的貢獻。在醫療行業,Dreamcatcher 已被用于設計一種加速恢復和組織再生長的面部植入物。在汽車行業,AI 驅動的產品被用于開發新的跑車。
(2)合作研發群體智慧空間應用。此類應用使用協同、并行和集成系統方法來構建一個支持大數據處理、知識協作和創新聚合的群體智能空間,針對重點行業、企業和個人用戶開發各類協同研發空間,鼓勵這些用戶通過互聯網大眾采購就研發挑戰進行合作,拓展研發任務。
(3)智能工廠。大數據和大量基于知識的智能技術可能有助于實現智能調度和規劃、過程參數優化、智能物流管理和控制、產品質量分析和改進、預防性維護、生產成本分析和估算、能耗監控和智能配置、生產流程和程序的監控,以及整個生產圈的綜合車間績效分析和評估。工廠運行控制中心和智能調度系統的建立,可能有助于實現云制造模式,以加快生產過程、實現企業和生產的智能管理。感知、機器學習和跨媒體的智能過程可以實現自主決策,以支持結合虛擬和現實的生產優化。
(4)人機材料合作車間。此應用使用人機材料合作智能機器人、智能優化技術處理代碼,智能設備保障、智能監控、智能物流、云質量保證、云管理和云計劃等技術和產品,構建智能設備、生產線、加工控制和車間決策系統,在智能車間操作中心的幫助下,實現人、機、材料的整合。
(5)自主智能制造單位范式。此范式使用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如基于先進的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制造分銷和規劃、在線檢測、零件識別和定位、事故報警等,在基于先進的自主無人駕駛系統的控制中心的幫助下,建立智能設備、加工設備、在線監控系統、智能工作場所、安全報警系統和自動裝卸設備。
(6)智能協同保證和供銷服務應用。需要建立知識驅動的合作保證和供應/營銷/服務平臺,以收集物流、供應鏈、倉庫和市場數據,然后利用神經網絡對數據進行分析,優化供應鏈物流路徑規劃,通過預先交付、前端倉庫和用戶需求與產品特性的匹配分析,改進精簡物流和精準營銷。
(7)預測性智能運維。此類應用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方法,如神經網絡、隱馬爾科夫等,對企業積累或外部相關的各類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以便及早采取應對措施,拓展公司業務或解決問題、排除危險與風險,達到為企業增加營收或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目的。如Google通過將DeepMind人工智能系統應用于數據中心,使用神經網絡來預測耗電量變化,據其操縱服務器和制冷系統等相關設備,提升設備分配效率、降低耗電量,電力使用效率提升了15%,預計未來幾年內將節約數億美元電費。
作者簡介:
王倩,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大數據服務創新中心架構師,主要從事物聯網及工業大數據研究及應用,如公共出行路徑分析、企業創新資源分析、商圈用戶畫像、食品安全輿情等眾多大數據應用案例規劃設計。并多次參與科委、經信委重大課題,曾獲上海“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公開征集課題成果獎三等獎,參與編寫書籍《工業大數據:架構與應用》。
鄭樹泉,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大數據服務創新中心主任,《工業大數據:架構與應用》作者,承擔了“Ada開發環境”等多項國家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在英特爾惠普美標等多家著名跨國公司從事IT研究工作。近年參加多項大數據研發課題,具有較強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并發表論文多篇,并作為負責人申請6項專利。
本文由微言創新(ID:InnoTalk)授權轉載
作者:王倩 鄭樹泉 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