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技術通過專家組驗收,工作人員經過42個月的艱苦努力,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管控等關鍵技術,保密性、安全性、成碼率的測試均達到設計目標。
所有用戶之間的通信實現了每秒產生4000多個密碼的絕對保密性,最終搭建了連接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的全長2000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線路,全線路密鑰率大于20kbps,可滿足萬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
據了解,全球最大的獨立科技研發機構美國Battelle公司計劃在未來建立連接美國主要城市、總長度超過一萬公里的量子通信網絡;歐洲科學研究中心則準備以維也納為中心,西至愛丁堡、東至雅典、北至奧斯陸,南至里斯本,建立一個多橫多縱的光纖量子骨干網;
韓國、俄羅斯也分別提出建立量子通信干線,不過,紐約大學量子物理學家蒂姆·伯恩斯認為,“京滬干線”順利通過驗收,標志著中國已經成為了量子通信技術的全球領跑者,并且有可能會在未來5年引領量子空間競賽。
不僅如此,就在8月10日凌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還證實中國的“墨子號”衛星已經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
為了實現量子隱形傳態,潘建偉團隊專門挑選了海拔5100米的西藏阿里站,最終試驗結果均以大于99.7%的置信度超越經典極限,如果用同樣長度的光纖重復這一工作,需要3800億年——也就是宇宙年齡的20倍。
還有量子水下通信,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試驗結果顯示,水下量子通信可達數百米。
即使是從水下幾米深的地方對衛星和飛行器進行保密通信,也將徹底顛覆傳統的潛艇通信指揮、乃至作戰方式,不僅能夠大大提高潛艇的安全性,還擁有完全的保密性,對于海軍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法國《世界報》認為,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已經成為了人類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任何忽視“中國制造”的想法都是愚蠢的,西方必須放棄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并且和中國展開合作,往后向中國學習也會成為常態。
美國《紐約時報》表示,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快速發展,必將促使西方絕對領先的通信技術快速落后,同時也正在破壞傳統通信規則,將會造成西方大量的通信企業陷入困難,或許不久后西方會花大價錢向中國購買這些技術,但還是希望中國能夠主動分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造福全人類。
就在不久前,法國為了領先一步與中國在量子領域進行合作,拿出了當年中國渴望得到的老古董“幻影-2000”戰機,試圖交換量子通信的核心技術,結果被中國一口拒絕,法國對此感到特別震驚,西方的想法還是停留在過去,認為中國只能唱配角,西方必須唱主角!
如今,全球范圍內沒有能與“墨子”號比較的項目,日本和德國在研究相關的技術,也是以中國的“墨子”號為標準,當然中國并不會出口相關設備和技術,西方和日本也休想得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期待全世界都像漢唐盛世那樣仰望中國,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愿在種花家!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