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聲》的報道。
《德國之聲》的這篇評論分析有理有據,邏輯清晰,提出的質疑令人深思。而這篇出自西方陣營的評論更應該給中國社會帶來一些思考。
然而,我們看到并不是這樣。這些天來,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有些人從拉斯維加斯槍擊慘案得出地結論不是美國的控槍出了問題、槍支管理能力底下、槍支泛濫嚴重,而是因為就美國可以私人擁有槍支這一點,再次將美國的“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捧到天上,將美國的政治體制夸獎得至高無上。同時,有意將中國社會的一些負面事件引伸到國家政治體制與美國相比較,將中國提倡的價值觀與美國的“普世價值”相比較,企圖得出中國應該向美國看齊、向西方俯首稱臣的結論。
這些借拉斯維加斯槍案再次向國人灌輸美國價值觀的人,主要用三點宣揚其觀點的正確。一是美國憲法允許私人擁有槍支可以對付政府暴政,所以美國民主;美國人可以隨便攜帶槍支出門保衛自己,所以享有充分的自由;三是美國私人擁有槍支,是為了“好人對付壞人”,所以尊重人權。與此相比較,中國有強拆、有城管、公安暴力執法,所以政府是暴政、沒有人權;中國出門不能用槍保衛自己,所以不自由。
在微博、微信上到處都散布者這樣的觀點。10月3日,筆者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上發了一篇題為“悲哀!拉斯維加斯的槍聲讓‘自由天堂’血流成河!”文章,在文章的留言中不少就是用這樣的觀點發出“怒斥”或者“謾罵”的。
在我微博上,一位擁有57萬多粉絲的大V“歷史博主”有一段這樣的留言:“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統治之下時,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并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只要這句話還在,禁槍就不可能,別瞎操心了,關心關心中國民生吧。”
某大V在筆者文章下面的留言。
這位大V的留言乍一看上去似乎沒什么問題,似乎還有些道理。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其險惡用心。他是用《美國獨立宣言》里的一段話作為引導,發出“別瞎操心了,關心關心中國民生吧。”之音的真正目的。
先讓我們來看看《美國獨立宣言》產生的時代和背景:1760年—1770年代期間,英屬北美十三個州殖民地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緊張關系持續升高,終于在1775年爆發了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之后,北美英國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反對不列顛風潮。1776年7月2日由美國啟蒙思想家托馬斯.杰斐遜起草,并由北美13個殖民地州的代表簽署最初的擺脫英國殖民,美國獨立的文件,這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由此可見,《美國獨立宣言》是美國人民為了反對英國殖民,要求獨立的情況下而產生的。
《美國獨立宣言》共分四個部分,那位大V給我文章的留言是其中第二部分的一小段,但后面還有一句話,完整的應該是:“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統治之下時,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并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這就是這些殖民地過去逆來順受的情況,也是他們不得不改變政府制度的原因。大不列顛在位國王的歷史,是連接不斷的傷天害理和強取豪奪的歷史,這些暴行的唯一目標,就是想在這些州建立專制的暴政。”
我們看了這段完整的話和它產生的背景,《美國獨立宣言》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就很清楚了。
將一個本是主要反對殖民主義的一段話,用來暗喻今天獨立的中國,如果不是無知就是另有所圖,也許推翻中國現政府才是某些人的企圖。把“關心中國民生”這個本來就沒有疑義的話題在這個時候硬塞進來,就更顯居心不良。所以筆者用“險惡用心”并不為過。
同樣,10月3日,一某微信公眾號也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為“小紅粉很像是恐怖分子的啦啦隊”。這篇文章借個別對拉斯維加斯發表過激言論的中國網民進行了“義憤填膺”的批判。
一些人的過激言論不值得提倡,這是無異議的。但也應該看到,這些言論只是一種情緒的釋放,畢竟這些年來,美國確實“禍害”了太多的國家,中國亦是深受其害之一。比如臺灣問題、西藏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等。作為一個中國人,對美國發出一些不滿無可厚非。當然,對于其中過激的言論應該批評。
但是,這篇文章在批評這些過激的言論時,卻用以點蓋面、歪曲事實、偷換概念的方式對廣大真正的愛國民眾進行抹黑。其中,有兩點是特別不能讓人接受的。一是說這些發表過激言論的人是“來自五毛培訓,某組織的網評員”,“還有相當部分就是被仇恨教育弄壞大腦的普通網友”;二是說“我們中華傳統是沒有愛國這個概念的。”
這些年來,只要是批評西方,特別是批評美國,只要是提愛國,就會被一些人稱為“五毛”,至于真實情況從不會去了解。所以,將發表過激言論的人說成是“某組織的網評員”,這是一貫的套路說法,筆者不想作無聊的討論。
筆者想談一談,“被仇恨教育弄壞大腦”和中華傳統究竟有沒有“愛國”這兩個問題。
該公眾號在文中為了批評個別過激言論的網友,他甚至用日本在南京大屠殺、納粹在奧斯維辛大屠殺來比喻。他在文章中寫道;“就連日本極右翼也不敢公開說‘皇軍在南京殺了三十萬人我歡欣鼓舞’、德國新納粹也不敢說‘德軍在奧斯維辛解決猶太人是無比正確的’,甚至某些極端教派的信徒也不敢說‘異教徒都該死’。”“就因為你愛國就仇恨美國......?”
前面筆者已多次表明,發表過激言論既不值得提倡,也可提出批評。但將這些人與日本在南京大屠殺、納粹在奧斯維辛、極端教派相提并論,這就是該公眾號教育人們不要仇恨的方式?這才是真正的挑起仇恨,而且針對的是自己同胞。愛國跟“仇恨美國”有什么必然聯系?難道你是要教會國人,愛國就該“仇恨美國”?
近年有段時間,一些批評中國教育是“仇恨教育”的謬論甚囂塵上,其中,甚至將宣傳劉胡蘭都視為“仇恨教育”。他們的目的說穿了還是老問題,即歷史虛無主義。他們是想讓人們忘掉過去被奴役、被侵略的歷史,讓人們忘記敵人。向人們灌輸所謂的“大愛”,而這些“大愛”一定是來自西方、來自美國、甚至來自日本。
該公眾號在文中對“愛國”一詞極為反感。說到:“我們中華傳統是沒有愛國這個概念的。很簡單,戰國時期,各個謀士名家各個國家游走,哪個君主重視自己就幫誰爭霸。”然后還舉出三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替來說明沒有愛國一說。甚至說到“你愛不愛大清?愛大清更麻煩,你辜負了朱由檢又對不起孫中山。”用這種偷換概念的方式,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灌輸人們不要愛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要愛中共和中國政府,而宣揚所謂的“愛土地、愛人民”這樣泛自由主義的思想。
按照該公眾號的邏輯,屈原不是愛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關于“國家”的定義要重新認定。連起碼的邏輯都弄混淆,還在那里大言不慚地說“是不是這個理?”
至于他提醒不要在網上說美國的不是,“否則一旦進入美國會被禁止”就更顯其一幅令人作嘔的心態。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會如他所想巴心巴肝非要移民到美國不可。
該公眾號的這篇文章邏輯混亂、矛盾重重,但確有很大的蠱惑性,特別是一些對當下社會負面事件不了解或憎恨的人,很容易接受其觀點的忽悠。
筆者為何用這么多的文字分析該公眾號此文?還有一個原因是,該文的作者其實是一個作家,擁有不少粉絲,所以他的觀點影響著不少人。這里就不做詳細介紹了。
民主自由是人們追究的美好愿望,沒有任何問題,也沒有人反對。人們反對的是將民主自由作為工具被政治和利益集團利用與驅使。與其它事物一樣,如果民主自由走向了極端、出現絕對化,它帶給社會的一定不會是福音。
就像這次拉斯維加斯槍擊慘案一樣(其實,任何一次槍案都是如此),兇手帕多克開槍行使了他的“自由”,可59位無辜百姓不僅失去了自由,而且連生命都失去了。如果說私人擁有槍支事可以實現“好人對付壞人”,那59個冤魂和527名無辜受傷者“好人”,在他們被奪取生命和受傷時,怎么就沒有成功對付一個“壞人”兇手帕多克?
同理,如果美國是高度自由民主的國家,而非“專政政權”,為何100多年來還要保持私人擁有槍支呢?這不是矛盾嗎?國內一些大V,別拿自己的觀點“是防止”來忽悠中國的老百姓。
當今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多元化才能讓世界更顯豐富多彩。一國有一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非要蠱惑人們丟棄自己的傳統、文化、價值觀,把中國統一在美國、西方的意識之下,讓中國成為附庸的另一個美國,這樣的觀點不僅不可能實現,而且包藏著更多的政治企圖。竭力慫恿這樣做的人除了用“洋奴”來形容,“漢奸”一詞也不為過!
下面還是讓我們看看西方媒體是怎樣看待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慘案的,請注意:題目可不是筆者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