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員遼闊的新疆。
新疆幅員遼闊,自然景觀神奇獨特,在5000多公里古“絲綢之路”的南、北、中三條干線上,分布著數以百計的古文化遺址、古墓群、千佛洞等人文景觀,其中交河故城、樓蘭遺址、克孜爾千佛洞等蜚聲中外。
新疆總人口2264.3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占60%。全區轄有14個地州市,其中包括5個自治州、7個地區、2個地級市;90個縣(市),其中包括6個民族自治縣、6個縣級直轄市和32個邊境縣(市);865個鄉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自治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轄有14個師、176個農牧團場,總人口約270萬人。
新疆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境內山脈融雪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條。冰川儲量2.13萬億立方米,占全國的50%,有“固體水庫”之稱。水資源總量832.7億立方米,居全國前列,但單位面積產水量僅為全國平均的六分之一。
新疆土地資源豐富,全區農林牧可利用土地面積10億畝。現有耕地僅為7600多萬畝,人均占有耕地3.45畝,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全疆160萬平方公里(合計24億畝)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占地5億畝。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
占有中國六分之一土地的新疆,如若與八國相連的邊境水資源結緣,就有潛力為中國再添十八億畝良田。本人經過長期考察深信不疑,新疆周圍的東南西北四水,完全可以治疆興疆!其頂層設計解決方案和具體規劃如下:
一、貝加湖北水南調解渴北疆
(一)“北水南調”曾經救過克拉瑪依
從北方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及福海等處,引水到南部克拉瑪依之后,不但確保了克拉瑪依油田“壓下一噸水擠出1噸油”的正常生產,而且在解決好灌溉區域用水難的同時,把該市轄區內旱地變成了優質水澆地”。尤其是全國模范石油城市克拉瑪依,如果沒有后來的“北水南調”相助,根本不會像今天那樣青春美麗,到處都是綠籬相隨。
克拉瑪依。
(二)《國策百諫》引出貝加爾湖水進中國
我曾經在2003年撰寫的《國策百諫》書中,提出過將俄羅斯白白流淌到北冰洋的貝加爾湖水調入中國。當時很多人笑話我的倡議是天方夜譚!
其實,早在1958年以前,中國就已經與蒙古、俄羅斯跨境合作,修通了北京至莫斯科7200公里鐵路。今天,俄羅斯媒體還向外透露:投資6000億元,修通北京至莫斯科7000公里高鐵,勢在必得。那么,首期開工路段就應該是北京至烏蘭巴托,再延伸至俄羅斯恰克圖、烏蘭烏德直至貝加爾湖的2400公里旅游景點。如果在這條草原絲路加密城市帶上,再鋪設一條“北水南調”水管,將甘甜純凈的貝加爾湖水引到內蒙二連、北京和天津,那將會加大這條草原絲綢之路的利用率和綜合營收率。
如果從貝加爾湖西南角引水僅需1000多公里,就可以通過管道進入內蒙、甘肅和新疆東北部等處。它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可以增加幾億畝水澆地,提高北疆地區的經濟增長點。
北水南調工程的大口徑引水管道。
貝加爾湖考察。
由540條河溪匯聚而成的貝加爾湖水深1620米,南北長600多公里,其蓄水量高達2.3萬立方公里,比長江年流量大20倍,比黃河大400倍,占世界五分之一的淡水,正在引起世人關注!目前,意大利正在用瓶裝和鐵路灌車裝載貝加湖淡水運抵歐洲;中國商家也開始將貝加爾湖礦泉水擺到了北京燕莎商城貨架上。如若想讓2000多萬人的新疆,和5000多萬人的京津冀地區解渴,我們還需要投資300億美元,輔設“八排八路”管道,以此滿足引進百億立方米淡水進中國的需要。
二、西藏“南水北調”可以救新疆
(一)南水北調新視野
中國利用長江向北調水,已經完成了東、中兩條線的部分標段路。它們的目的地全都是北京和天津。而對西北占有56%面積的地區并沒有涉及多少,只是在西線工程中照顧了一小段連接黃河水系的補水工程,顯然有些不足。為了讓北方廣大地區旱地變糧田,中國應該再設計幾條往北延伸的調水路線。只有把中國東西南北水系科學連網了,才能夠發揮旱澇保收,擴大種植面積的糧食安全需要。今天,如果決策層堅持城市化進程,與堅持“18億畝耕地紅線”并舉,那么,今后中國只有通過東西南北的調水工程來增加新的18億畝儲備用地。
(二)雅魯藏布江水調新疆
擁有十萬個山頭1萬個山溝,近千個湖泊的青藏高原,蘊藏著巨大的水能和龐大的水資源庫。其中,位于西藏西北部班公湖的龐大水系,離新疆只有100多公里。位于青海省境內的沱沱河和通天河距離新疆羅布泊不足千里。還有西藏雅魯藏布江源頭,距離新疆西南部沙漠戈壁灘只有1千公里左右。如果利用拉薩河向北引水,然后再利用納木錯、色林錯等中間湖泊作為蓄水池,那么用高壓水泵和管道翻過唐古拉山和昆侖山之后,就會順勢流淌到擁有160萬平方公里、24億畝的新疆大地。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在有點不愛國的雅魯藏布江,每天總是肥水流入外人田,把大量泥沙資源和寶貴淡水流入到了橫河三角洲,幫助印度、孟加拉等國制造出了上億畝的水澆田;同時,還讓印度篩選出來的優質鐵礦砂返銷回國。另外,青藏高原東麓的金沙江、瀾滄江,也是每天把大量泥沙淡水送入下游的老撾、越南、柬埔寨,為它國制造出了紅河三角州的富澆地帶。
雅魯藏布江。
今天,我們有些部門非但不設法挽留這些寶貴的泥沙和水資源,反而連河床里的泥石流淤積物都視為原生態不讓動!一些“環保部門”下的紅頭文件,美其名曰叫著保護自然。這種形而上學的本位主義,只能會造成西藏千萬條河溪,在泥石流的沖塞抬舉下而成為無法存住水的平板大沙河。今日西藏,不但豐沛的淡水留存不下來,許多寶貴的鐵礦砂和金銀銅鐵都流入到了南亞各國和印度洋,有關部門非但不引起高度重視,反而用紅頭文件強制保護河床里的沙金和鐵砂粉等,長期淹埋在河床里睡大覺。這一切本末倒置屁股指揮腦袋的官僚部門,只有在出臺文件前召開聽證會,讓大家集思廣益之后,才能夠變得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精神。為了將更多的淡水存留下來,輸往臨近的新疆大地。今后西藏要徹底清淤各個河道泥沙,尤其是長期躺在雅魯藏布江上和拉薩河等干流里睡大覺的沙金礦和鐵礦砂,應加快清淤利用力度,從河床扒出更多的鐵礦沙,支援國家鋼鐵事業。另外,還要讓更多的沙金礦成為國家強有力的銀根儲備。特別根據國際水資源30%可截留在國內使用的有關規定,西藏還要通過交易創收手段,將白白流淌到印度的淡水轉賣到新疆去!
三、引黃濟疆的東水西調
(一)東水西調可讓樓蘭古城復活
從青海省龍羊峽東水西調黃河水到青海湖,既可以遏制該湖的水位下降鹽堿化嚴重,又可以利用鹽水重沉底,淡水輕可以飄在上面的物理現象,非常便利的借用青海湖龐大的儲水能力,持續不斷的向新疆提供寶貴的淡水資源。或許,有人會擔心水往高處流的逆天難度。其實,中國又可以學習美國舊金山低水向洛杉磯高處泵水的辦法,進而通過水往高處走的翻水站辦法,科學利用潛水泵的壓力,然后再通過管道輸送到新疆東南部的樓蘭地區,這樣既可以恢復樓蘭古城水草豐美的塞上江南景象,又可以改變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生態環境。如果長年堅持東水西調計劃,在不遠的將來,可以為新疆創造第二個生產建設兵團綠洲。
樓蘭古城。
六十年來中國興修了大量水庫,灌溉了18億畝農田,但是由于水庫投入不夠,導致旱時缺水,澇時又存不住寶貴淡水,從而造成了中國旱澇災害連年不斷。隨著蓄水發電引水灌溉科技的發展和中國財政狀況的好轉,未來五年要繼續加大水利設施投入,多攔截雨季淡水進入新修水庫和家庭水窖,并且要斥巨資買進貝加爾湖、巴爾喀什湖等國際淡水,灌溉新疆、青海、甘肅、內蒙等地,這樣既可以降低沙塵暴對環境的破壞,又可以為國家新增添十八億畝新糧食產區,從而切實加大對新疆三農的投入。
(二)青海湖可容納海量淡水調新疆
青海湖考察。
擁有72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的青海省,其省會西寧以南80多公里的龍羊峽,可謂是黃河上游第一鎮,而距之以西100多公里的洱海、青海湖、則更是內陸地區最大的湖泊。如果利用兩者之間1條由東向西流的倒淌河,則可以在黃河泛濫的豐水期,從龍羊峽水電站抽調滾滾向東的黃河水,向西積蓄到洱海和青海湖,這一方案既可以減輕下游以東的黃河泛濫決堤風險,又可以讓日益縮小水面積的青海湖更加充盈淡化。通過32米落差的庫容,把水面擴大到6000平方公里,蓄水擴大到3000億立方米。以其海拔3194米的水塔高度,向周圍澆灌出更多的新糧田。
龍羊峽水電站。
(三)東水進疆引爭議
近年來,有關引渤海“東水西調”進入新疆一事,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水中引起各方關注,同時招來各方非議。其中就有全國知名的10余位院士專家駁斥,引渤海水入新疆是不切實際的想入非非。例如:
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石玉林表示,該計劃設想調運大量海水到新疆,假設調運1000億噸海水,海水的含鹽率為3%,就將產生30億噸鹽,而如何處置這些鹽會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新疆很多土地目前鹽堿化災害已經十分嚴重。
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中心原主任李澤椿認為,通過“引渤入新”來影響氣候的設想在氣象學上是根本說不通的,“氣象學上,形成降水要滿足三個條件,而有水汽只是其中之一。
三、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原副主任、研究員寧遠則從工程的角度認為,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從丹江口至北京一線有1000多公里的長度,而且所經過的基本都是平原,而引渤海水進新疆則要跨越5000公里,無論是管線鋪設、工程造價還是最終水的配送問題都是“沒法想象”的。
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沈國舫則表示,如果我們大量抽取渤海的海水,渤海的水量將從黃海補充,而黃海海水的鹽分比渤海高,這樣一來勢必會給渤海的整個生態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綜上所述,引渤海水入新疆像早期三峽工程那樣,皆是遭到各類專家反對的。但筆者則認為:大膽設想“引進渤海水進疆”的探索精神是好的。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本著“一切皆有可能”的原則。社會各界還應該熱切關注我們“淡水入疆”問題。
四、西水東調可讓新疆塔城、哈什兩地輝煌
新疆可以利用與八國接壤的獨特優勢,通過互利合作,與鄰國吉爾吉斯伊塞克湖和哈薩克斯坦伊梨湖、巴爾喀什湖簽訂有償用水服務協議,調水到哈什和塔城地區,定能增加幾億畝水澆地良田。只要新疆政府下決心,就能夠通過上述中亞湖泊“西水東調”工程,為新疆地區增加數億畝新糧田。乘著西部大開發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東風,切實做好中亞西水東調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引進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淡水進疆,可以解決北疆缺水問題,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西湖淡水進入南疆西部的哈什地區,可以確保西部新興城市深圳的淡水供應;可以增加擴容后的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從以往的克拉瑪依北水南調成功經驗看,投在水利工程上的回報率是巨大的,是1比10的倍增關系。
當前,由習近平主席和哈薩克總統那扎所巴耶夫共同倡導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正是有利于中國新疆與中亞五國展開全面合作的大好機遇期。另外,在擴大基礎設施調水工程合作上,還可以利用亞洲基礎銀行和絲綢之路400億美元的專項開發基金。總而言之,我們提出的西水東調計劃對新疆百利而無一害,對增進“上海五國”互利合作是十分有益的!
習近平主席和哈薩克總統那扎所巴耶夫。
絲綢之路經濟帶。
五、四水治疆可為中國再添十八億畝良田
從以上介紹四路淡水調入新疆解渴的路徑分析,各有優勢。例如:
一是引俄羅斯貝加爾湖水進疆距離比引進北京更近;
二是引西藏雅魯藏布江水進疆比東部“南水北調”進京津更容易;
三是引進吉爾吉斯比什凱克湖和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水進疆有利于增進“上海五國”之間互利合作;
四是引黃河水經青海湖進疆既能減輕下游黃河決堤壓力,又能改善青海湖水質,更能讓新疆收益,早日恢復樓蘭古城容顏。
以上四路大水救新疆,皆有可行之處并且利大于弊。
占有全中國六分之一國土面積的新疆自治區,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沙漠化問題。如果通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往新疆境內輸送淡水資源,那么就可以為中國再開墾出新的18億畝可耕地。到那時,在新疆大地上就會麥浪滾滾,瓜果飄香,牛羊成群。由于有了新疆強有力的儲備用地支持,將來中國沿海城市化率即使提高到80%,也不用再擔心突破18億畝紅線問題了!
六、投資3千億可換300萬億長效收益
當今中國是資本金積累最豐富的國家,也是拯待資本輸出增值新時代。如果早日將3000億人民幣投放到周邊國家和周邊地區,把“四水治疆”的水利工程網絡搞上去,那么新疆就會在不遠的將來,能為新中國創建出新的18億畝良田。到那時,全中國城鎮化再無18億畝紅線之憂,有了“占一補一”的保證,就能夠順利產生加速發展的決心。到那時,一畝沙漠荒地或許會從3千元漲到3萬元水澆地和30萬元新型小城鎮用地,這就是著名的“點沙成金”方法,假若按照“卞氏理論”算法。到那時,“四水治疆”的回報率,也會從3000億元猛增到30萬億元。
在美國洛杉磯考察該州北水南調工程。
我們渴盼西部大開發的“四水治疆”水網投資建設工程,能夠早日提到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最終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全球智庫聯合會秘書長,博士,著有著有《中國資本運營方略》、《國策百薦》、《首都東擴》、《全球出擊》、《絲綢之路考》及《卞俠客游記》等書籍;來源:昆侖策網,根據作者微信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