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總結馬克思科學工作的成就時提出,馬克思一生有兩大發現,一是歷史唯物主義,二是剩余價值理論。他指出,由于剩余價值理論的確立,人們就可以科學地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從而為社會主義運動奠定理論基礎。 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的劃時代的功績,“它使得明亮的陽光照進了經濟學領域,而在這個領域中,從前社會主義者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樣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學社會主義就是以此為起點,以此為中心發展起來的。”[1] 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2],它使得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 剩余價值學說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沒有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也就不會有剩余價值學說。道理很簡單:按照勞動價值論,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資本不能創造價值,資本獲得的利潤是工人剩余勞動(即必要勞動之外的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這就揭示了資本獲得的利潤的來源,揭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利潤不是資本創造的,而是掠奪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這一論斷科學地闡明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關系。假如不僅勞動、而且資本也創造價值,資本也是價值形成的一個要素,那么資本獲得的利潤是資本自己創造的,剝削就不存在了,資本獲得利潤、勞動獲得工資的資本主義制度就是最合理、最和諧的了。“歷史應該到此終結”,社會主義也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取代資本主義。 所以,勞動價值論是整個政治經濟學最基礎的理論,把勞動價值論否定了,或者搞糊涂了,整個政治經濟學就被顛覆了,科學社會主義也就站不住腳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都堅持、捍衛勞動價值論,而自古典經濟學家以后的所有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庸俗經濟學家)都集中力量攻擊、歪曲勞動價值論,如何對待勞動價值論,成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試金石。這是可以理解的。 凡是讀過《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編的人,只要不帶偏見,都會被馬克思闡述勞動價值論的理論邏輯所征服。它一環扣一環,絲絲相扣,邏輯極其嚴密,令人不能不信服。 勞動價值論是指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批判地吸收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關于勞動價值論的合理的內容,建立了自己的科學的勞動價值論。 馬克思是在分析商品生產一般時提出并論證勞動價值論的。也就是說,他的勞動價值論適用于一切商品生產社會(包括簡單商品生產、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社會主義商品生產)。2000年前后討論勞動價值論的時候,有人提出什資本主義勞動價值論、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論,那是他們編造出來的。勞動價值論只有一個,沒有這樣兩個勞動價值論。 馬克思指出,任何商品都具有二重性:使用價值和價值。商品,一方面是一種可以用來滿足人們的一定需要的物品,這就是它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它又能用來交換別種物品,這就是它的交換價值。而商品之所以能夠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換,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即它們都是人類勞動的凝結,這就是價值。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不過是價值的表現形式。所以,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 所有商品都是商品生產者的勞動生產出來的,所以,商品二重性是由勞動二重性決定的。人們每一種具體形式的勞動能夠生產出一種特定品種的產品,以滿足人們一種特定的需要,這就是說,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是,各種商品之間還存在著一種共同的、同質的東西——價值,正因為有價值,它們之間才能進行交換。這種同質的價值,不可能由不同形式的勞動即具體勞動創造出來。因此,生產各種商品的勞動除了不同的具體勞動的一面外,還有相同的一面,即它們都是人類勞動力(包括腦力和體力)在生產上的一種消耗或支出。這種撇開了勞動具體形式的一般的人類勞動,即抽象的、無差別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就是抽象勞動。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 馬克思說:“一切勞動,一方面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這個屬性來說,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另一方面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就具體的有用勞動這個屬性來說,它生產使用價值。”[3] 可見,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是: 第一,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4]; 第二,作為不同商品交換基礎的價值,是人類勞動的凝結,因此,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 第三,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腦力、體力的耗費。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但它不是價值的源泉; 第四,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能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 勞動價值論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邏輯嚴密,顛撲不破,不存在任何缺陷。董德剛說勞動價值論存在缺陷,那只能是自己不懂,反而把馬克思已經說清楚的事情搞成一盆漿糊。這就是他的本事。他卻可以把這種本事稱之為“創新”。 董德剛說:勞動價值論有三大缺陷。 “第一,它否定了資產、資本在價值形成當中的作用,這是不完全符合實際的。實際上,勞動和資產是形成使用價值的兩個源泉,也是形成價值的兩個源泉,光講勞動的作用是有片面性的。” “第二個缺陷,勞動價值論認為自然資源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它不包含人類的抽象勞動。這也是不符合實際的。” “第三個缺陷,勞動價值論比較強調的是操作性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而對經營管理勞動,特別是經營勞動這種高度復雜的勞動是有所忽視的。實際上,經營勞動是比管理勞動更重要的勞動。”[5] 對此三條,我們稍微說幾句。 第一個問題,董德剛把使用價值生產與價值生產混淆在一起了。 在商品的使用價值生產過程中,不僅勞動,而且生產資料(資產、資本)都參與了,都起了作用。勞動和生產資料一起,都是商品使用價值形成的要素。誰都明白,光有勞動,沒有勞動工具、勞動對象,什么東西也生產不出來的。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5章里,贊成威廉.配第的話:“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財富”,就是使用價值。這是生活常識,似乎不需要這位大教授來強調。 說到商品的價值,事情就不一樣了。價值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指的是商品交換的基礎。不同商品,是不一樣的東西,怎么能夠交換呢?按照什么比例來交換呢?這就必須找到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抽象勞動的凝結。所有的商品都是勞動的產物,它們都耗費了人的腦力、體力,這一點正是所有商品的共同點。商品是按照它所耗費的勞動量進行交換的。所以,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生產資料(用董德剛的話來說,就是資產、資本)參與使用價值的生產,是使用價值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但在價值形成過程中,生產資料只是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新的價值,不會新增加價值的一個“原子”。這點道理,每一位大學生,只要學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都是知道的。 董德剛不區分使用價值與價值,把使用價值生產與價值生產混為一談了。這位大教授,連普通大學生都明白的事情都搞不清楚,過反來卻指責勞動價值論有缺陷,豈不令人齒冷? 第二,董德剛指責勞動價值論不承認自然資源有價值,說這不符合實際。 為什么這個論斷“不符合實際”呢?他卻沒有論證。猜測起來,理由可能是自然資源有價格吧。例如,土地是自然存在的,沒有經過勞動,按照勞動價值論,土地是沒有價值的。土地卻是有價格的,可以買賣。董德剛大概就是依據這個實際來譴責勞動價值論有“缺陷”的吧:你看,土地既然沒有價值,怎么能有價格呢?這不是勞動價值論的缺陷嗎。這里,董德剛把價值與價格混淆在一起了。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要通過價格表現出來。但兩者不是一回事。 在商品社會里,有的東西不是勞動產品,沒有價值,但可以買賣,可以有價格。馬克思就分析過土地價格問題。他指出,土地價格不過是地租收入的資本化。在土地私有制條件下,憑借占有土地就可以獲得地租。因此當某個人把這個土地收益權轉讓給他人時,他自然要索取相應的代價。這就是土地的價格。土地價格不是價值的表現,而是土地收益權轉化來的。 所以馬克思指出,土地價格“并不是土地的購買價格,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購買價格。”[6] 正如股票是一張紙,沒有價值,但它可以帶來股息收入,把股息按照銀行利息率轉換成資本,這就成了股票的價格,可以買賣一樣。 董德剛以自然資源沒有價值、卻有價格為依據,譴責勞動價值論有缺陷,只能證明他的無知。 第三,董德剛譴責勞動價值論忽視經營管理勞動,這是他的想象。 馬克思講勞動價值論時,說的是人們生產商品時耗費的腦力、體力,即抽象勞動,凝結成價值,從來沒有說只有“操作性勞動”、體力勞動才創造價值,而忽視經營管理勞動。如果馬克思有這個意思,請引用馬克思的話來證明。恐怕一句也找不到吧。相反,馬克思專門談到,復雜勞動是倍加的簡單勞動,它可以在相同時間里比簡單勞動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經營管理勞動算是復雜勞動吧。可見馬克思從來沒有把創造價值的勞動局限于體力勞動、操作性勞動。 董德剛想批評馬克思,必須先把馬克思的思想搞清楚。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強加到馬克思頭上,然后加以批判,這種學風實在不足為人稱道。 董德剛說:“剩余價值理論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之上的,由于勞動價值論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所以,剩余價值理論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對剩余價值的估計不夠確切。這同對剝削的理解有關。剝削問題,現在我們沒有完全搞清楚。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理論界對什么是剝削,爭論不休;這是學術層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很多實際工作者、不少干部和群眾的一些認識也表明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比如,很多人認為剝削是同私有制相聯系的,發展私有制就是發展剝削,認為投資回報都是剝削,因為投資回報是錢生錢,對多生出來的錢的占有就是剝削。還有人認為,等價交換形式上是平等的,實際上是不平等的,它掩蓋剝削。這樣一些認識,同我們的實踐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在實踐上,我們總結多年的經驗和教訓,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包括發展私有制經濟,人家說你發展剝削;我們要發展經濟就要大力引進國內外投資,而引進投資就必須給所有者一定的回報,人家說投資回報都是剝削;我們現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尊重價值規律,它的基本表現形式就是實行等價交換,人家說等價交換掩蓋剝削;可見,這些認識都是同我們的實踐打架的。” 這一大段話。除了第一句話(即“剩余價值理論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之上的”),是正確的外,其余都是一盆漿糊。 大體捋一下,有這樣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么叫剝削,剝削的根源是什么? 懂一點馬克思主義的人都知道,剝削是一種社會關系,指的是占有生產資料的階級無償地占有喪失生產資料的階級的剩余勞動創造的價值這種關系。這本來是很清楚的事情,既然董德剛以為剝削問題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深奧問題,我們不得不多說幾句,講一點馬克思主義關于剝削的基本原理。 首先,剝削是一種歷史現象。人剝削人的現象是人類社會進入奴隸社會以后開始出現的,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剝削不是永恒的。在原始社會,當時極其落后的生產力以及原始公社的所有制,使得人與人之間不可能產生剝削關系。人們集體勞動獲得的產品,不屬于某個個人或家庭,而是在原始部落成員中平均分配,否則人們就無法生存。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為消滅剝削奠定了基礎,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誰都不能憑借生產資料來無償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了。當人類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剝削將被永遠地、徹底地消滅,人們將只能從歷史書和博物館里了解到人類社會曾經存在過人剝削人這種荒誕不經的現象。 剝削是人類社會發展特殊歷史階段上的一種經濟關系。第一,人剝削人的現象,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發展這樣一種水平所決定的:一方面,“一切部門——畜牧業、農業、家庭手工業——中生產的增加,使人的勞動力能夠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必需的產品”,[7]也就是說,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得人們已經有可能生產剩余產品。沒有剩余產品,就不可能有剝削;另一方面,生產力的發展“還沒有達到既可滿足社會全體成員的需要,又有剩余去增加社會資本和進一步發展生產力”[8],也就是說,生產力還不夠發達。如果生產力的高度發達,使得社會全體成員的生活需要和生產需要都可以得到充分滿足,剝削現象就可以得到根除。剝削是在生產力既有一定程度發展而又沒有達到高度發展的條件下出現的。 第二,剝削是在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剝削與私有制共存亡。從歷史上說,人剝削人的現象是隨著私有制的出現而出現的。原始公社是不存在剝削現象的。原始公社的瓦解,“財富積聚和集中在一個人數很少的階級手中”,私有制出現了,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就有可能利用這種經濟力量去剝削沒有生產資料的階級。生產資料占有的不平等,有人占有生產資料,有人卻喪失生產資料,這是產生剝削的根源。私有制的不同形式決定了剝削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奴隸制是古希臘羅馬時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個剝削形式;繼之而來的是中世紀的農奴制和近代的雇傭勞動制。這就是文明時代的三大時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開的而近來是隱蔽的奴隸制始終伴隨著文明時代。”[9]只有消滅了私有制,人剝削人的現象才會最終消失。 第三,剝削是生產資料所有者與勞動者之間的一種經濟關系。并不是所有的私有者都是剝削者。個體農民、手工業者是私有者,但他們不是剝削者,因為他們是靠自己的勞動使用自己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的,他們既是私有者,又是勞動者。這里,生產資料與勞動力是直接結合在一起的,這排除了剝削的可能。剝削是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相結合的一種特殊方式即間接結合方式的產物。間接結合是指這樣的情況:社會分成占有生產資料的私有者和喪失生產資料的勞動者兩極,生產資料與勞動力是相分離的,只有通過生產資料所有者作為中介,才能實現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結合,才能進行生產。在這種結合方式下,生產資料轉化為吸收別人勞動的手段,不再是勞動者使用生產資料,而是生產資料使用勞動者了。生產資料所有者憑借手中掌握的生產資料,無償地占有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的剩余勞動所創造的產品,這就是剝削。生產資料公有制之所以能夠消滅剝削,就是因為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共同占有,這時,生產資料與勞動力在更高層次上又直接結合在一起了。 可見,剝削是以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為條件,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私有者利用生產資料所有權無償占有勞動者生產的剩余產品這樣一種經濟關系。在這個問題上,除了腦子一盆漿糊的人外,似乎沒有什么可爭議的。說這個問題爭論不休,這是董德剛的想象。 第二個問題,等價交換同剝削是什么關系,是不是等價交換就不可能有剝削了? 董德剛最反對“等價交換形式上是平等的,實際上是不平等的,它掩蓋剝削”這個說法了,他認為。這樣的認識,“同我們的實踐是完全背道而馳的。”為什么說“等價交換掩蓋剝削”就不對,就同實踐背道而馳了呢?他又沒有作解釋。他的思想,大體上可以這么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是等價交換的,交換商品的人們無論形式上,還是實際上都是平等的,這就不可能存在剝削,談不上掩蓋剝削。說等價交換還會有剝削,這就同實踐背道而馳了。 等價交換與剩余價值(剝削)的矛盾是經濟學說史上的老問題。這個問題是導致李嘉圖學派瓦解的一個因素。李嘉圖學派堅持勞動價值論,這是他們科學的方面。但他們沒有區分勞動和勞動力,認為資本家在市場上按價值購買的是勞動,而勞動的價值就是勞動創造的價值,這樣他們就陷入了一個矛盾:價值規律與剩余價值規律的矛盾。如果根據價值規律,資本家按勞動的價值購買勞動,那么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就全部給了工人,資本家就不可能獲得剩余價值,也就是說,等價交換就不可能有剩余價值;如果資本家要獲得剩余價值,就必須在市場上按低于價值的價格購買勞動,這就違背了等價交換原則,也就是說,要獲得剩余價值就必須違背價值規律。李嘉圖學派怎么也解不開這個疙瘩了。董德剛也遇到這個疙瘩,也解不開了。 馬克思把勞動與勞動力嚴格區分開來,這就解開了“謎底”。資本家在市場上購買到的是工人的勞動能力,即勞動力,而不是勞動。勞動是一種活動,它不可能成為商品。勞動力則是商品,這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出現這樣一種特殊商品的條件是:勞動者喪失了生產資料,變成一無所有,但人身是自由的,他只能出賣勞動力為生。勞動力的價值是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而它的使用價值則是能夠創造價值的勞動。資本家在市場上按照勞動力價值購買勞動力,然后驅使工人進行勞動。工人的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也就是勞動力使用價值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創造的價值超過了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這就形成了剩余價值。這樣,在流通領域中是等價交換,符合價值規律;而在生產領域中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勞動過程)創造了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剩余價值。價值規律與剩余價值規律并不矛盾。 等價交換與剩余價值生產的統一,這正是資本主義剝削的特點。這種剝削關系是在自由、平等、人權的掩蓋下形成的。工人人身是自由的,他接受資本家的雇傭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且在市場上資本家是按照勞動力的價值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的,實行的是等價交換。馬克思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景象。他說: “勞動力的買和賣是在流通領域或商品交換領域的界限以內進行的,這個領域確實是天賦人權的真正樂園。那里占統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自由!因為商品例如勞動力的買者和賣者,只取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們是作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締結契約的。契約是他們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現的最后結果。平等!因為他們彼此只是作為商品占有者發生關系,用等價物交換等價物。所有權!因為他們都只支配自己的東西。邊沁!因為雙方都只顧自己。使他們連在一起并發生關系的唯一力量,是他們的利己心,是他們的特殊利益,是他們的私人利益。正因為人們只顧自己,誰也不管別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預定的和諧下,或者說,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著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體有利的事業。”[10] 這個世界最公平不過了,這正是資產階級公平觀的基本依據。然而: “一離開這個簡單流通領域或商品交換領域——庸俗的自由貿易論者用來判斷資本和雇傭勞動的社會的那些觀點、概念和標準就是從這個領域得出的,——就會看到,我們的劇中人的面貌已經起了某些變化。原來的貨幣占有者作為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占有者作為他的工人,尾隨于后。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戰兢兢,畏縮不前,像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11] 這就叫形式上的平等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平等。董德剛能反對馬克思的這一思想深邃、文筆犀利的論斷嗎? 第三個問題是,講剝削是不是就同我國的實踐相矛盾? 董德剛喜歡拿實踐來說事兒,好像我們既然鼓勵、支持私營經濟發展,就不應該再講有剝削了,更不能講私有制是剝削的根源了,再談論剝削問題仿佛就同實踐不一致了。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由于生產力水平不高、發展又不平衡,非公有制經濟(即私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在發展經濟、提供就業、繳納說收、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因此,我們在政策上予以鼓勵、支持。但在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中存在剝削,這是客觀的事實,只要是私有制,只要是雇傭工人進行勞動,就存在剝削,這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你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只要存在這種經濟條件,剝削總是存在的。人的認識必須正視現實,而不能擰著事實來。 我國對待非公有制(私有制)的政策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晶,政策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具體國情,而不能違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我們黨在制定對待非公有制經濟的鼓勵、支持和引導的政策的時候,從來沒有否定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存在雇傭關系和剝削。被鄧小平同志評價為“一個字都不能動”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指出: “私營經濟是存在雇傭勞動關系的經濟成分”,“私營企業雇用一定數量的勞動力,會給企業主帶來部分的非勞動收入。”[12]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1989年8月的中央9號文件又強調: “私營企業主同工人之間實際上存在著剝削與被剝削關系。”[13] 正因為私營經濟存在雇傭勞動關系、存在剝削,因而它同社會主義本質(消滅剝削)有一定矛盾,所以我們對待它的政策,除了鼓勵、支持它發展之外,還有另一個方面,即引導它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對私營經濟實行鼓勵、支持和引導,是一個完整的政策。我們黨從來不隱諱私營經濟存在剝削,這一點恰恰被董德剛忘記了,或者故意視而不見了。 談到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有兩個問題值得提出來。 第一,我國的改革開放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這是我們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證。但不可否認,我國的改革遭到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干擾,在經濟領域主要是新自由主義的干擾。因此有的實踐是錯誤的。例如,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我國一些地方出現了私有化的做法,大量出售國有企業,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公有制比重大大下降。這顯然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也違背中央決策的。我們決不能根據錯誤的實踐來要求修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第二,有一點也是需要提醒董德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反映,是普遍真理,不會因為條件變化而改變的。政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情況相結合的產物,是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的。但怎么變,也不能違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因為政策的調整就要求修改理論,就說馬克思主義某個原理錯了,這是機會主義的做法。這種做法,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是經常可以見到的。 有一位老教授曾在《北京日報》上發表文章,感慨改革開放以來理論界出現一種怪現象:“不讀馬列,不懂馬列,卻使勁批判馬列。” 他說,不懂馬列,并不要緊,只要肯學就行,偏偏又不肯學。不學也罷,卻還使勁批判馬列,這就不能容忍了。越是不懂馬列,越敢批判馬列,批馬列的膽子還越大,真所謂“無知者無畏”嘛! 我把這段話送給董德剛教授,也許是貼切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理,讀過《資本論》的人都會懂得的。看來董德剛教授沒有讀過《資本論》,也許讀了卻沒有讀懂,卻猛批勞動價值論“有缺陷”,剩余價值學說不確切,違背“實踐”。我真佩服董德剛教授的膽量! 這里需要提醒董德剛教授,你說的這番話,普通人說說也就罷了,盡管是錯的,大家可以不深究;你是中央黨校哲學部副主任,教學骨干。黨校姓黨,你的任務是給高級干部灌輸馬克思主義原理,幫助學員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的。從你嘴里說出勞動價值論有缺陷、剩余價值學說不能解釋實踐的話,請想一想,與你的身份相符嗎?黨校的教授,理應把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職責。狂妄地攻擊、批判馬克思主義,不僅暴露出自己的無知,更表明自己沒有資格站在黨校的講壇上。 從董德剛這類人物身上出現的“不懂馬列、不讀馬列,卻猛批馬列”的現象,可以懂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利于從源頭上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和運用。沒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就談不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他還說:“鄧小平同志說,讀馬列要精,這個‘精’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導師們的經典著作”。他強調“老祖宗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14] 這說到了當前理論工作的關鍵。 當務之急是要認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注 釋: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4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寧選集》,第2卷,第31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6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必須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價值”這個概念,同經濟學上講的價值區分開來。日常生活中講的“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的意義和效用,類似于經濟學上的使用價值。 [5]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5月9日電。 [6]《資本論》,第3卷,第73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6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3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7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7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7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3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59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習近平:《做好新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學習時報》2010年10月25日。 一、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它使得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而勞動價值論是剩余價值學說的基礎。否定了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學說,就顛覆了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馬克思是怎么論證勞動價值論的?
三、駁“勞動價值論有缺陷論”
四、剝削的根源是私有制。等價交換不能否定剝削
五、關鍵是要認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紅色文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何干強:論馬克思《資本論》中的唯物史觀 ——經濟研究和實踐應當確立的科學指導思想
2020-05-23張城:“六經皆史”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經史觀及其方法論啟示
2020-03-2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