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發展戰略 > 閱讀信息
蕭光畔:以“絲綢之路”為契機,打造中國西進大戰略
點擊:  作者:蕭光畔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發布時間:2020-04-13 23:13:22

 

1.jpg

 

         原標題:我們需要一個偉大的西進戰略
 
     【內容提要】大西北,極具戰略地位,極富開發前景,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戰略高地、資源富地、文化重地、安全要地。
 
       大西北是一個偉大的空間,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命門所在,是挺進世界心臟的戰略前沿基地。無論是著眼長遠,還是立足當前,我們都要有一個偉大的西進戰略。綜觀歷史,西北戰略大構思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調水大戰略;二是金黃河城市群大戰略;三是西北交通大戰略;四是文化大戰略;五是國土整治和生態建設大戰略。  西北陜、甘、寧、青、新五省區,各有特點和優勢,地廣人稀、資源富集,完全可以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框架下,發揮優勢,突出特色。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與西進戰略高度契合,是一局世紀大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先內后外,先搞好國內的西北大開發,再向國外穩步推進,穩步拓展。最終是在內部夯實、再造中國的基礎上,以中國式的伊斯蘭教文化為先鋒,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主導,向西挺進,挺進中亞、西亞、東歐、西歐,讓社會主義遍地開花、處處結果,最終實現世界大同。
 
一、西北是祖國的戰略高地
 
清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左宗棠說,中國山川形勝皆起自西北,棄西部即棄中國。西部安定就等于中國安定了一半。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曾經說:若為革命之國,則建都武漢,此乃內陸中心,一呼百應;若為建設之國,則定都西安,這是中國的中心。將來要做一個亞洲之國,則應建都在伊犁。
大西北是一個寬泛的地理名詞。我們常說的大西北指的就是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及內蒙古西部地區。大西北是一個廣闊的空間,國土面積約為310萬平方公里,占全中國的1/3,五省區的人口不到一個億, 比一個河南省的人口還少,是全國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經濟發展遠遜于東部發達地區。即便今天,在許多國人眼里,大西北是遙遠、荒涼、落后之處。但是只要稍具歷史和戰略眼光,就會發現大西北極具戰略地位,極富開發前景。大西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戰略高地、資源富地、文化重地、安全要地。
——戰略要地。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是世界屋脊、萬山之祖,站在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可以俯瞰南亞、中亞,自上而下,高屋建瓴。新疆是亞歐大陸的腹心,最接近世界地緣政治的心臟地帶。由此向西,可以直通中亞、西亞和歐洲。
——資源富地。大西北地域廣袤,資源富集,礦產、能源、生物、旅游資源極為豐富,開發前景極為廣闊。中國人口眾多、資源匱乏。開發大西北、青藏高原,則可為國家發展提供足夠的資源能源支撐。
——文化重地。大西北,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漢、唐帝國都是以關中、隴右一帶作為自己的核心統治基礎,創造皇皇盛世。大西北,尤其是河西走廊、新疆一帶,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的交匯地帶。大西北還是農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匯地帶,歷史上草原游牧部落剛健清新之風總是給中原漢民族帶來新鮮空氣。紅軍長征結束后,奠基大西北,西北小城延安成為中國革命大本營,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從幼年走向成熟,延安精神已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核心內容。
——安全重地。大西北是民族宗教問題的集中之地,國家最遼闊的邊疆在大西北,蘭州——喀什一帶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地帶,這里也是藏獨、疆獨分子集中活躍之地。
大西北是一個偉大的空間,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命門所在。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曾說中國的國運國脈系于西北。他說:“長江,尤其是長江下游一帶,氣候暖、地方小,人口多,那是今天我們十字街頭,一切像在動,在亂,在擁擠,在沖撞,已無轉身余地,不容易再產生大氣魄大力量的人。只是開著窗口,接受外面的一些空氣是適合的,卻沒有元氣淋漓。不能希望在此地區來旋轉乾坤,挽回氣運。我們該再來復興北方,重新開辟黃河水利,來解除黃河之災害,黃河就可以重成中國之大大利,北方人便可又在跑舞臺上扮演新角色。”他又說:“今天的中國積衰積弱,不可能向國外跑,中國的將來,絕無可能追隨以往的西洋或為一向侵略的帝國主義。中國的新天地,就在中國本身的內部,回頭過來,向內地跑,不僅入華萊士所說的像美國開發西部般,我們卻還兼帶來了恢復歷史漢唐精神的一種更重要的意義。那是迎接中國文化新生的一條唯一可走的路。“
在中華歷史上,大西北最可引以為豪的,便是絲綢古道。自古以來中國自以為居天下之中,為中央之國。其實不然!中國只是居于亞洲之東,其實為四塞之國,東部、南部是茫茫無際的大海,北部是廣闊無邊、寒冷至極、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荒原;西南崇山峻嶺,林茂樹密、道路難行;正西方是直插云天、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唯有西北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之間,有一條平坦富饒的通道——河西走廊,直接通天山南北,最后聯結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這便是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政治之路、經濟之路,更是文化之路。秦漢之際,北方草原崛起的匈奴,與中原王朝發生了激烈的沖突。為擊敗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從河西走廊西遷到中亞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人。自張騫鑿通以后, 絲綢之路上商賈、使節、僧侶往來不絕。得利于這暢通無阻的絲綢之路,沿路地區富庶繁華無比。《資治通鑒》記載說:“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絲綢之路帶來了文化交流融合的機會,地處絲綢之路黃金路段的河西走廊、新疆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的交匯地帶。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河西隴右一帶為吐蕃所居,絲綢之路受阻。唐宋以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南遷,再加上海路的開通,陸路絲綢之路遂告斷絕,沿途各地發展停滯,交通要道,成為無人問津之所。絲路通,西北則繁榮興旺;絲路絕,西北則貧窮停滯。
絲綢開通之后,強大的中原王朝更加注意西北。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出擊匈奴的同時,派人到西北屯田。當時從河西走廊到新疆哈密一帶,已是屯田密布,人煙稠密。河西走廊、湟水谷地是當時著名的屯田區,也是西北開發得最早最深的地區。大西北地域廣闊,自河西走廊往西直到新疆天山南北地勢平坦,就是水源稀缺,致使人口密度太低,發展不起來。縱觀幾千年,歷代中央王朝經略西北最常見最管用的措施,就是屯田。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贄說:“屯田乃千古之策”。
     幾千年來,王朝強盛之時,便注意西北,用兵西北,立足西北開疆拓土。王朝衰落之時,無力西顧,西北邊疆遂成化外之地。從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設西域都護府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歷經近兩千余年,新疆還是邊疆化外之地,中央王朝治理措施、管理辦法,與幾千年前相差無幾。
 中華民國以來,國家又重新重視重視大西北,提出西北大開發的歷史命題,一些學者進行了不少研究,提出不少建議。但是因為戰亂頻仍,實際成績微乎其微。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作為人民政權,對全國生產力布局做出了重大調整和布局,在西部落后地區進行了合理的安排和照顧,西部開發建設成就空前。新中國成立以來,集中的西部大開發有三次。一是“一五”時期,蘇聯援建的158個大項目,在全國進行了合理的布局,相當一部分安排在西北地區,使西北地區的現代工業從無到有迅速發展起來,西安、蘭州、寶雞、咸陽、天水迅速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城市。二是“三線”建設時期。中央從當時國際國內形勢出發,從東北到沿海內遷了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興建了不少工礦基地,西部地區的工業得以迅速發展壯大,三是世紀之交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但就總體發展水平而言,西部還是落后區域,落后于東南沿海地區,西北尤為落后。
 
二、西北戰略大構思
 
 以前我們經常講,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口眾多倒是事實,一直穩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國的資源,按照人均算下來,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實在算不得地大物博。環顧中國,東北、東部、南部、西南國土資源基本開發殆盡,唯有正西方的青藏高原、大西北還有廣闊的空間。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人類難以生存,且為中華水塔,應以生態建設、蓄水為主。西北可供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國土資源,尤其是平原國土面積,主要集中在新疆、河西走廊、蒙西地區。
無論是著眼長遠,還是立足當前,我們都要有一個偉大的西進戰略。西部絕不是我們的邊疆之地,不是落后荒僻之所,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支撐之地,是挺進世界心臟的戰略前沿基地。漢唐時期,中央政權以河西走廊為戰略前沿基地,則國威布于蔥嶺之外。如果今天以新疆為戰略前沿基地,則中華之國威達于西亞、東歐??偠灾鞑渴菄业膽鹇愿叩?、安全要地、資源富地、文化重地。不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已,如言之,則必重西北;不言挺進亞歐、影響世界則已,如言之,則必重西北。歷史和時代都呼吁,我們需要一個偉大的西北戰略。
 綜觀歷史,我認為西北戰略大構思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是調水大戰略。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西北的第一資源,最珍貴,最緊缺。西北開發建設的首要問題在于水。在大西北,有多大的水,就有多大的農業,就有多大的工業,就有多大的城市。歷朝歷代囿于時代和科技的局限,無力跨流域調大水,最終改變不了西北之面貌,開發不了西北之富源,發揮不了西北之優勢。調大水進西北,要啟動河海通疆工程,三條運河并行,最終向西調入新疆。第一條為通天河西調。在通天河筑高壩,堵水蓄水,開挖隧道,通柴達木盆地,一部分水留在當地,用以開發“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將格爾木建設成為青藏高原的工業中心,一部分水沿柴達木盆地南緣西行,穿越阿爾金山,進入南疆,濟南疆之困,開南疆富源,救南疆之貧,維南疆之安。西部大調水,這條線路最急迫最簡單效果最直接,唯水量有限,不夠全疆之用。第二條是朔天大運河。從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上游各截取一部分水入黃河,在甘寧交界處的大柳樹壩建水利樞紐,修運河調水進新疆、河西走廊、蒙西地區。這是西部大調水的主體工程。根據初步測算,這條運河大約每年可調水近1000億方,相當于在西北地區引入兩條黃河??紤]到照顧生態平衡,再加之新疆、河西走廊、蒙西地區地域遼闊,可供開發利用的地方太大,通新運河、朔天運河的水還不足以滿足新疆、河西走廊、蒙西地區的開發需要。第三條是海新大運河。從渤海提海水入內蒙古錫林格勒,再在錫林格勒修大水庫蓄海水,抬高水位,修運河,經內蒙、甘肅,西行入吐魯番盆地艾丁湖,利用充足的太陽能,蒸發海水為水汽,讓其自然抬升,利用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質構造,遇新疆高山,冷凝為水為雪,增加當地降水。海水蒸發,留下的鹽,可以制造食鹽,發展鹽化工,以補充東部從渤海提水費用之需。這條海水運河,還可以與黃河聯結起來。從黃河大柳樹樞紐再修水道北行,連通海新大運河,將黃河航運與海新運河貫通起來,在中國東西部之間增加一條廉價的交通大動脈。西部大調水,三線必須并行,決不能厚此薄彼,否則水量不夠,且嚴重破壞其他地方的生態平衡。只有河海通疆、三條運河并行建設,才能再造一個中國。
     二是金黃河城市群大戰略。西部真正大開發,要有大工業、大城市。發展大工業要大水,發展大城市要大水。西北最缺水,黃河從青藏高原流下來,穿越深山峽谷,進甘肅、過蘭州,入寧夏。依仗黃河之利,從歷史上以來,西部沿黃各省總是在黃河邊上建城,西寧—蘭州—銀川—包頭一線,城市有如一條珠鏈,沿著黃河一字排開。這是大西北一線建設城市最好的地方,也是發展基礎最為雄厚的地方。要把西寧—蘭州—銀川—包頭一線建設成為全國第三大城市群,僅次于滬寧杭、京津唐地區。如果西寧—蘭州—銀川—包頭一線聚集1億人口,則可說西部大開發功業大成,我國經濟東重西輕的形勢將得到根本改觀。青海提出建設“蘭西經濟區”,甘肅提出打造“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蘭州國家級新區,寧夏提出建設“黃河經濟區”;內蒙古、寧夏、陜西提出建設“呼包銀榆”經濟區。黃河上游城市群,已各成片段,只要國家準確定位、明確發展思路、加大支持力度,這一城市群就會呼之欲出。如果金黃河城市群成為國家第三大城市群,就會極大地改變國家生產力布局,改變東部過重西部過輕的局面。
三是西北交通大戰略。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動脈。西北大開發,交通建設要重點推進。青藏高原、新疆都是國家資源富集之地,沒有交通,這些富集的資源得不到開發利用。西北大開發,交通要大躍進,一要啟動四路進疆工程。修筑川青鐵路(四川成都至青海格爾木)、青新鐵路(青海格爾木至新疆庫爾勒),貫通重慶—成都—格爾木—庫爾勒一線;修筑川藏鐵路(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薩)、滇藏鐵路(云南昆明至西藏拉薩)、藏新鐵路(西藏拉薩至新疆喀什),貫通昆明、成都—拉薩—日喀則—阿里—喀什一線,并在喀什至與中巴國際鐵路相連接;修筑哈額鐵路(新疆哈密至內蒙古額濟納)、額中鐵路(內蒙古額濟納至寧夏中衛)、額包鐵路(內蒙古額濟納至內蒙古包頭),貫通哈密—額濟納—中衛、包頭一線。這三條大通道,在加上蘭新鐵路、青藏鐵路,就會初步形成西部鐵路網,暢通青藏高原、新疆與長江經濟帶、華北、東南沿海之間的聯系;二是啟動國際鐵路工程,興修中東鐵路、中巴鐵路,讓中國與世界心臟暢通無阻;三是修筑大柳樹水利樞紐與海新大運河之河道,貫通黃河水運與海新運河航運,在中國北部又增加一條東西貫通的交通大動脈。
      四是文化大戰略。新疆地處亞洲之心,處于亞洲地緣樞紐。新疆往西就是中亞、西亞、東歐,伊斯蘭教的腹心地帶。西北新疆、寧夏、青海等省區是中國穆斯林的集中之地,新疆是中國伊斯蘭教化最早的地區。近代以來,與中國一樣,阿拉伯世界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逐步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的列強的侵略,屢戰屢敗的中國人,徹底改變天朝上國的倨傲姿態,轉而虛心向西方學習,最后發動深刻的新文化運動,最終選擇了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最終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同樣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阿拉伯世則不同,因為歷史上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間宗教戰爭的恩怨,因為伊斯蘭教排他性的思維定勢,西方列強的侵略引起了穆斯林世界對西方、對西方文化的排斥和仇視。為了抵抗侵略,尋找穆斯林世界的前途,一部分人向后看,出現了與歷史逆向而動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其中以阿富汗的塔利班為最。只有幾個極少數的穆斯林國家,比如土耳其、伊朗比較成功實現現代化。
伊斯蘭教需要一個現代化的革新運動,阿拉伯世界需要一場深刻的新文化運動。伊斯蘭教在唐朝時期就傳入中國,唐末五代兩宋時期,伊斯蘭教成為新疆一些地方民族政權的國教,元朝時期形成了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回族,此后穆斯林在西北聲勢日壯。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后,經過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改造,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了社會主義文化改造,成為與中國社會、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的宗教文化,在世界各地伊斯蘭文明漸漸黯淡之際,中國的伊斯蘭教卻閃耀著光芒!中國的穆斯林文化乃是世界最先進的穆斯林文化。伊斯蘭教的先知默罕默德曾經說:“知識即使遠在中國,亦當往求之”。一語成讖!中國的穆斯林文化是世界最先進的伊斯蘭文化,中國的伊斯蘭教是伊斯蘭世界最新鮮的血液!要啟動一個偉大的伊斯蘭文化西進運動!今天的中東——伊斯蘭教的腹心之地炮火連天、彈痕遍地,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還拖著中世紀長長的尾巴在現代化的困局中徘徊躑躅。只有中國的伊斯蘭文化,才能推動伊斯蘭文化革新運動,才能幫助阿拉伯世界完成現代化的轉型。
      敦煌是世界佛教藝術的寶庫!莫高窟歷經千年建設而成,沒有發生過宗教戰爭,莫高窟700多洞窟無一處有戰陣血腥的場面。敦煌文化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愛和平、重和合。這個核心理念對我們開發大西北、推進歐亞腹心,具有重要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鑒意義!
      五是國土整治和生態建設大戰略。國土大整治,首先在于大調水,調大水進西北,則地勢平坦、沙漠廣布的新疆、河西走廊、蒙西地區,就成為阡陌縱橫、人煙稠密的富饒之地。開發這些地區,從耕地面積而言,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國。二是啟動黃土高原整治工程。黃土高原多數地方千溝萬壑、崎嶇不平,生產交通不便,好在是遍地黃土,易于搬推平整。要在退耕還林、坡改梯、打淤地壩的基礎上,啟動高原黃土整治工程,花十到二十年時間,推山梁、填溝壑、造平地,建造一個個的千畝大田、萬畝大田。當年陳永貴就是在黃土高原戰天斗地、改造山河,三戰狼窩掌,將大寨村的八溝九壑一面坡改造成一個個人造小平原,成為全國農業戰線的先進典型。大寨的模式為黃土高原走出一條國土整治的成功之路。只不過現在不需要人工肩挑背負,挖土機、推土機上就行!工程既簡單易行,又為后代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理應盡早啟動。三是啟動橫斷山區、西秦嶺大生態保護區工程。連接滇西、川西與藏東的橫斷山區和連接隴南、甘南和青海東南部玉樹、果洛州的西秦嶺山區,地處地理板塊的交錯地帶、地理板塊的斷裂地帶,山大溝深,地震頻發,不適合人類大規模生存,也不適合建大城市。國家要建設橫斷山—西秦嶺大生態保護區,將這一橫跨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甘肅五省區的地域,建立國家統一的規模最大的生態保護區,主要任務是保護生態、涵養水源,主要搞生態建設、水電開發、旅游。有計劃地將這一帶山區居民遷移到新疆、河西走廊、蒙西、柴達木盆地。
 西北陜、甘、寧、青、新五省區,各有特點和優勢,地廣人稀、資源富集,完全可以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框架下,發揮優勢,突出特色。
       陜西重在建設關天經濟區、西咸新區、陜北能源基地。建好關天經濟區、西咸新區,與重慶、成都形成“品”字形結構,構建西北西南大金三角。陜北繼續大力發展能源基地,借助“呼包銀榆”經濟區的建設,融入黃河上游大城市群。陜南地接鄂、川、渝要加強交通建設,暢通大西北與長江經濟帶之間的聯系。
     甘肅重在建設蘭州、蘭州新區、蘭白都市經濟圈,充分發揮蘭州的中心帶動作用。蘭州是萬里黃河第一城,是大西北的交通樞紐,蘭州—蘭州新區—白銀是黃河上游城市群的核心段、黃金段,建好這一段走廊足以帶動全省。
       寧夏雖小,但是優勢明顯,銀川平原富庶平坦,除了固原外,全省10個城市沿黃河一字排開,中衛是西北第二交通樞紐。要加強黃河經濟區的建設,將中衛建成自治區第二大城市。將來大柳樹水利樞紐建成,溝通黃河航運與海新運河航運,則寧夏戰略地位更重,中國又增加一交通大動脈!
       青海地大物博、資源富集。重在建設湟水谷地、柴達木盆地。湟水谷地一帶,西寧東擴、海東建市,聯結蘭州,建設蘭西經濟區,將蘭州—西寧一線真正建設成城市群。柴達木盆地是聚寶盆,實施通新運河工程,將通天河水西調入柴達木盆地、南疆塔里木盆地,修筑川青鐵路、青新鐵路,將格爾木建設成為青海第二大城市,甚至成為國家計劃單列市,成為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工業重鎮,成為東聯川渝、西接新疆、北通西蘭、南鎮西藏的戰略樞紐,使格爾木成為青藏高原現代文明的中心。同時加強柴達木盆地土地資源的開發,使之成為青藏高原最大的現代農業基地。
       新疆資源之富、戰略地位之重,自不待說!新疆的大建設、大發展,萬事俱備,唯欠大水。大水進疆、大人口進疆,大路進疆,則新疆會出現井噴式的大發展!這將是中華民族開發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章!漢唐帝國以河西走廊作為戰略前沿基地,國勢達到蔥嶺以西。今天若以新疆為戰略前沿基地,定能大張國威,為世界之國!
 
三、以“絲綢之路”為契機,打造西部大戰略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亞五國訪問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說:“我們可以創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大通道”。習近平還說:“絲綢之路總人口30 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古絲綢之路各國和中國西北各省尤感振奮。對古絲綢之路沿線各國而言,橫貫亞歐大陸30億人口的大市場以及正在蓬勃發展、生機無限的中國讓他們憧憬無比。西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迅速提出了各自的發展目標。
陜西省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戰略定位是,打造絲綢之路新起點,建設內陸改革開放的高地。
甘肅省制定出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著力構建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旅游文化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戰略平臺,重點推進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產業對接合作、經濟新增長極、人文交流合作、戰略平臺建設六大工程,把甘肅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
寧夏提出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支點”,充分發揮寧夏伊斯蘭文化的特點和優勢,通過建設中阿空中絲綢之路、建設中阿互聯網經濟試驗區、構筑中阿博覽會戰略平臺、建設中阿金融合作試驗區,打造中阿合作的橋頭堡,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
青海提出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地緣優勢,努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通道”。
       新疆提出要著力抓好交通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貿易便利化,爭取國家從戰略層面推動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建設,將新疆建設成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醫療服務中心,著力打造絲綢之路核心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不僅為西北各省所熱烈歡迎,而且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一時間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論壇、研討會蜂起!2014年6月28日,北京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愿望與路徑》的智庫研究報告。報告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分三步走戰略,于2049年初步建成。第一階段,從現在到2016年,為整個戰略的發動階段;第二階段,從2016年到2021年,是戰略的規劃期;第三階段,從2021年到2049年,是戰略的實施期。到時,對內設定官方理事會和秘書處,對外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亞開發銀行及各國開放性金融機構的合作,全面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一體化、人力資源與行政建設、貨幣金融安全網絡建設等方面,不斷推進和夯實政策溝通、道路聯盟、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等五大支柱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國際經濟文化深度合作,是一盤世紀大棋。下好這盤大棋,要有歷史的深度和宏闊的國際視野!當今世界,就其核心而言,是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大三角。三國戰略之比較,各有優劣。
美國。本土東西長4500公里,南北寬2700公里,海岸線22680公里,主要位于西半球北緯30度到45度之間,主要處于溫帶和亞熱帶氣候,氣候類型多樣,物產豐富。東西兩大洋,遠離世界島,南北皆為弱鄰居。如不與世界大國為敵,幾乎不會遭到強敵入侵。缺點是偏處西半球,遠離歐亞大陸,陸地空間受限,不能整合歐亞大陸,戰略縱深不如俄羅斯、中國,東邊大西洋,西邊太平洋,敵國易于從海上發起攻擊。
俄羅斯。本土東西最長9000公里,南北最寬4000公里,位于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占原蘇聯國土面積的76.3%,國土在北緯41度至81.49度之間,36%的國土位于北極圈內,跨寒帶、亞寒帶和溫帶之間。國土面積大,為世界第一。資源富集、石油儲量大,軍事核武庫大。劣勢在于地方太冷,不易開發,人口較少,經濟規模小。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本土位于歐亞大陸以東,大多處于北緯23.5度到北緯66.5度之間,氣候多樣,物產豐富,地理空間廣闊,是一個海陸兼備的世界島地緣大國,陸地空間跨越性強,具備問鼎歐亞大陸腹地心臟地帶和占據大陸邊緣地帶的優勢,同時處于亞太地區中央部分,掌握著歐亞大陸通向太平洋的樞紐,具有面向海洋控制海權的便利位置。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人口數量居世界第一,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開國門,可以傲視全球,關起國門,可以自稱體系。劣勢:國家地勢東低西高,經濟核心區在東南沿海一線,缺乏戰略緩沖地帶,容易受到外敵攻擊;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嚴重匱乏,經濟發展資源缺口大,又常受制于美國;資源匹配狀況很差,地域差距明顯,西北貧窮落后,東南富庶發達,要進行大規模的國土整治。
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大國,相比較而言,各有優劣,而中國優勢最為明顯,勝算最大。湘籍民間戰略學者周貴臨認為:誰統領東亞,誰主導亞洲;誰統領亞洲,誰主導亞歐大陸;誰統領歐亞大陸,誰主導世界島;誰統領世界島,誰統領全世界。
周認為,中國最終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周的觀點,倒頗有幾分道理。如果他的觀點成立,就推翻了英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的結論。麥金德的觀點是:誰統治了東歐,誰就能主宰世界心臟地帶;誰統治世界心臟地帶,誰就能主宰世界島;誰能統治全世界,誰就能主宰全世界。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偉大的西進戰略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新疆往西便是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向西挺進,必須考慮美國、俄羅斯的戰略因素以及中亞諸國的現實狀況。首先要考慮俄羅斯的戰略因素。中亞五國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保持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關系,對抗世界霸主美國,這是長期的戰略抉擇。西向挺進,不可動作太快、太猛,不可因小失大,要認真考慮俄羅斯的感受;其次要考慮美國的戰略因素?,F在美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是世界的霸主,面對著正在崛起的中國,美國人不可能改變他們的冷戰思維,讓新疆、西藏等地獨立,將中國一分為七,這是美國及西方追隨者既定的戰略目標。支持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極端分子發動叛亂,制造恐怖事件,破壞穩定,破壞團結,這是其慣用伎倆。同時美國會極力拉攏絲綢之路沿線一些國家惹起事端,制造麻煩。再次要考慮中亞、西亞諸國的現實狀況。中亞、西亞一些國家戰火紛飛、彈痕遍地,宗教極端主義、宗教極端勢力甚囂塵上。向西開放,要提防禍水東引,防止與國內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相勾結,不要賺了幾個小錢,惹一身麻煩。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先內后外,先搞好國內的西北大開發,再向外穩步推進,穩步拓展。對國內而言,最重要的是實施西北大調水、國土大整治戰略,生態建設大戰略,徹底改造新疆、河西走廊、蒙西地區,發展大農業、大工業、大城市,將新疆真正建設成為西進戰略前沿基地。在內部夯實的基礎上,向西挺進,以中國式的伊斯蘭教文化為先鋒,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主導,挺進中亞、西亞、東歐、西歐,讓社會主義遍地開花、處處結果,最終實現世界大同。
      大西北,萬事俱備,唯缺大水。中國是一個治水的民族,縱觀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每一次大治水,每修一條大運河,就會迎接一個皇皇盛世!朔天大運河、海新大運河、通新運河的建成,“再造一個中國” 的實現,則中國將會迎來歷史上前所唯有的大盛世!
(作者系甘肅省委干部,本文系作者所著《西北大戰略》一書的導言部分)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