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性影響,離不開一些重要的前提和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這次疫情可能持續的時間和嚴重程度。這應該是最重要的條件。即這場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嚴重,其對世界經濟、政治、安全的影響就越大,反之影響就是有限的。疫情持續的時間和嚴重程度又取決于疫苗和藥物的研發速度,以及新冠病毒的溯源和變異情況。而恰恰在這一關鍵問題上,醫學專家們看法不一,至少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因此,當前國際關系學界任何有關疫情對世界影響的判斷都還只是建立在某種假設基礎之上,不一定就是科學的結論,需要時間來檢驗。
▲ 4月18日,在中國和新加坡醫學專家的連線中,張文宏教授表示,當下難以預測疫情高峰還會何時到來二是對人類與病毒抗爭歷史的深入考察。盡管今天的國際社會與過去相比已有本質的變化,科技進步更是日新月異,但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表明,人類與病毒的斗爭永無止境,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從來沒有真正戰勝過病毒。歷史是一面鏡子,溫故而知新,對歷史的考察是我們今天分析判斷新冠疫情可能對世界造成何種影響的重要依據之一。人類與病毒抗爭了上千年。歷史上,大的疫病對一個國家和世界的影響確實很大。我國東漢末年曾爆發過十戶九戶空的嚴重瘟疫,導致人口銳減,三國時期出現了不到百人就可占據一座城的景象。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失敗據認為也和瘟疫造成士兵嚴重減員有關,從而導致三國的局面。在世界歷史上,有人提出,天花是導致瑪雅文明消失的重要原因,霍亂、鼠疫曾經讓羅馬帝國衰敗。瘟疫曾打擊了歐洲強大的宗教勢力,從而誕生了啟蒙運動。近代100多年歷史上,最大的疫病就是源于美國的所謂“西班牙大流感”,它始于1918年3月,經歷三次大爆發階段,到1920年初結束,造成全球約5億人感染,占世界17億人口的約1/3,死亡4千萬左右。這場大流感導致一些國家人口大量減少,死亡數量比一戰戰死的人還要多,各國軍工生產由此受到影響,戰爭不得不停止。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場疫情影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進程。有學者甚至認為,歷史上的大流行病曾經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但也有學者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大流行病將加速或遲滯歷史發展,而不是重塑歷史,可以說是見仁見智。▲ 1918-1920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去全球約5億人感染三是基于對現實背景的分析。新冠疫情是人類正在經歷的一場巨大危機,但與歷史上歷次疫情的時代背景不同。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全球化與和平發展的時代。如果借用19世紀英國著名文學家狄更斯的話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全球化與和平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紅利,也帶來巨大的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人類自身的脆弱性更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常態,其直接的結果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人能夠置身其外,也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一國發生的重大危機可能導致地區乃至全球危機,而當前已經蔓延全球的疫情,其沖擊和影響肯定會更大。從這個意義上講,科技發達的今天以及全球化的時代,人類承受打擊的能力不是更強而是更弱了。從以上三個前提條件出發,目前看,判斷這場疫情是否改變世界或是怎樣改變世界都還為時過早。因為直到當前,人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仍然不多。這場疫情持續的時間、后果都還無法確定,真正的長遠影響也難以做出科學準確的判斷。輕易的得出某種結論,很可能使人類陷入自設預言的實現當中。鑒于以上三個前提,主要從五個維度分析疫情可能造成的影響。假設新冠疫情與人類長期伴隨,并且病毒不斷變異,疫苗的保護作用有限,有效藥物遲遲研制不出來,那么,這次疫情將帶來巨大的災難性后果,將從根本性改變世界,改變歷史。當然,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恐怕單靠國際關系學者無法回答,而首先有賴于科學家們的努力和判斷。
第二,從疫情目前已知的狀況看影響。
一是這次疫情對主要經濟體的打擊確實很大,世界經濟衰退恐怕已成定局。但嚴重程度難以預測,是否堪比上個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世界經濟大蕭條?現在得出結論還為時過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要國家的抗疫效果與國際合作。二是經濟全球化不是遭遇挫折,而是嚴重倒退,這已成定局。這些年來,逆全球化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現象,但有人說疫情是壓垮經濟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全球化因疫情而壽終正寢了嗎?目前看恐怕還不能這么說。當然,全球化的倒退期到底多長?可能比我們預想的要長一些,如倒退10年甚至20年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但歷史終將證明,人類只有走全球化道路,才能共享繁榮。當然,傳統意義的全球化恐怕難以為繼,新的全球化將應運而生,但新舊全球化的交替需要長期的過程。中美關系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不亞于當今世界任何大國之間的關系,而且這個影響隨著疫情發展可能會日益增大,并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這次全球疫情帶來的后果之一就是中美關系遭遇到40年來從未有過的重大沖擊。讓很多學者沒有想到的是,在新冠病毒威脅急劇上升的背景下,中美之間不僅沒能像以往那樣攜手抗擊這一人類共同的敵人,反而漸行漸遠,關系持續惡化。美國政府中的一些政客不負責任的災難式表演,花樣百出的各種甩鍋,以及鼓動其盟友和國際社會污名化中國并持續施壓的做法,使中美關系不僅回不到過去,而且難有可以預見的改善的未來。以疫情為標志,中美全面戰略競爭甚至局部對抗的時代正式到來。
第三,從疫情結束后的可能趨勢看影響。
一是美國是否真的會衰落?挪威政治學者、國際公認的“和平學之父”約翰.加爾通在1980年曾預言,柏林墻將在10年內倒塌,緊接著蘇聯帝國將崩潰,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2009年他出版了《美帝國的崩潰》一書,再度預言美帝國2020年崩潰。作者以1980年預測蘇聯帝國崩潰的理論為基礎,深入考察了當時美帝國衰退和沒落的原因、過程、方式、時間和地點,謹慎分析了未來的世界格局,并對歷史上西羅馬帝國的興衰與西方帝國主義進行了比較研究,認為,美國當下正面臨15大矛盾,對其言聽計從的國家變得比過去少了,競爭更加激烈,因此,美帝國作為超級大國的日子屈指可數。該書的最大亮點不僅在于對美帝國即將崩潰的驚世預言,更在于預言背后的嚴謹分析。現在,歷史腳步邁進了2020年5月。冷戰結束后,美國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富活力的經濟擴張期,成為世界上惟一超級大國。美國著名的《外交》雜志曾以《新的羅馬帝國》為題,宣稱美國正在回歸“古羅馬帝國”。然而,這場新冠病毒至今已使120多萬美國人感染,接近8萬多人死亡(截止5月初),且疫情仍有蔓延之勢。美股市4次熔斷,結束長達10多年的牛市。美失業率高達15%,且還在不斷攀升,經濟遭受重創。2020年真的是美崩潰之年嗎?雖然目前還難以肯定,但美國走向衰落是大勢所趨,2020年作為美走向衰落的標志之年一定會載入史冊。
▲ 約翰•加爾通在《美帝國的崩潰》一書中預言美國將于2020年崩潰二是世界格局是否真的會重塑?疫情不僅使世界經濟遭受沉重打擊,國際力量對比也將發生新的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期。世界主要大國在疫情中的國內和國際表現、應對疫情的能力,以及疫后經濟恢復的效果將直接決定其新的國際地位,由此帶動地區和世界地緣經濟、地緣政治以及國際安全格局發生新的變化。世界秩序和格局走向主要取決于疫后國際力量對比發生的新變化。但不管怎樣,疫情一定是百年大變局的催化劑和標志性事件。“一超”主導的世界將被徹底打破,多元競爭將是常態。2020年很可能是新格局、新秩序的起點。▲ 國內疫情正逐步好轉,各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穩步恢復經濟三是全球治理體系是否真的會改革或重建?近年來,面對全球安全威脅多元化、不確定性增多的新形勢,全球治理能力漸顯不足,原有的全球治理體系難以適應新的變化,有的不斷被弱化和邊緣化,改革和構建新全球治理體系,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呼聲日益高漲。但總體來看,雷聲大、雨點小,收效甚微。究其根源,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是最大阻力,“美國優先”、“美國第一”是最大障礙。新冠疫情的發生,更暴露出全球治理體系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急需改革甚至重建。疫后圍繞這一問題的國際斗爭將會十分激烈,改革和重建迫在眉睫,但任重而道遠,這一斗爭將是長期和復雜的。
第四,從疫情可能帶來的次生災害看影響。
在關注疫情本身的影響以外,還要關注次生災害對世界的影響。這次疫情造成了各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模式、價值理念、種族、文化、宗教等方面一系列嚴重的對立和沖突,這是短期內難以彌合的,將長期損害國家之間的信任關系,嚴重制約國家之間的制度性合作。冷戰結束后,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在非傳統安全領域,世界每發生重大危機事件,各主要國家總是能摒棄成見,擱置矛盾和分歧,共同聯手抗擊。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911事件、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2014年抗擊埃博拉病毒等都是如此,國際合作空前加強。但這次卻出乎很多人意料,疫情使世界更加分裂而不是更加團結,國家間的沖突進一步增多而不是進一步減少。從這個意義上講,疫情暴露出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威脅恐怕就是人類自己。疫情后的世界,不確定性更多、更大。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即世界面臨的風險劇增,這個風險不僅是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也包括傳統的軍事風險即戰爭風險,不僅是國家之間和地區的沖突,也包括一些國家國內的政治動蕩和社會動亂。疫后的次生災害很可能是這次疫情帶來的長遠且深刻的影響之一,如果各國不能加強合作,攜手應對,將使世界雪上加霜。
▲ 疫情之下,種族主義抬頭。圖為2月份一名華人青年在意大利街頭發起的“反歧視求擁抱”活動
第五,從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變化看影響。
這次疫情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影響深刻且復雜,目前呈現出來的可能只是一些表象,更深刻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顯現。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時隔7年,當新冠疫情在世界蔓延、讓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至暗時刻”時,更凸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具有的遠見卓識和思想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一句宣傳口號,也不僅僅是對外高舉的外交大旗,而是實實在在的實踐活動,是中國7年來始終不懈的身體力行。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中國作為倡議者和主要推動者,肩負著重大使命,也將由此贏得世界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廣泛理解、支持和尊重,中國的國際地位將獲得新的躍升。二是中國的抗疫成功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中國政府較強的治理能力。各國的文化、社會制度和體制不同,抗疫政策和舉措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做簡單類比。但是,從抗疫效果看,中國最早遏制疫情的蔓延,客觀上成為世界抗疫的大后方和堅強后盾,并力所能及的給予其他國家多種援助,對世界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這一成功的背后反映出的中國制度和體制優勢也是任何人否定不了的事實。無論中國是否宣傳,它就在這里,對世界的正面影響和積極影響就在這里。那些把中國模式的成功看作是威脅的人,只能說是小人之心,小肚雞腸,別有用心。隨著疫后中國經濟的恢復和全球產業鏈的重建,中國的影響力會進一步提升,這一點毋庸置疑。▲ 3月21日,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專家組抵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三是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錯綜復雜,風險更大,挑戰更多。目前,隨著疫情的繼續蔓延,美國等一些國家的政客掀起新一輪反華浪潮,圍繞病毒起源、責任的政治斗爭日趨激烈,所謂中國“起源論”、中國“負責論”、中國“賠償論”、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將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標簽化”,對中國“污名化”的趨勢也像病毒一樣不斷擴散,甚至叫囂“與中國脫鉤”,“去中國化”等等。這一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這是多年來遏制中國崛起、打壓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一次總爆發和總動員。在美國11月大選即將到來之即,隨著美國國內政治斗爭的日趨白熱化,圍繞中國議題的炒作會變本加厲,將會繼續毒化世界輿論氛圍,而且有長期化的發展趨勢。對此,我們需要做好相應準備。▲ 3月19日白宮的疫情記者會,特朗普演講稿上“Corona”字樣被劃掉,改寫成“Chinese ”
總之,疫情過后,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更加復雜,世界經濟、政治、安全形勢中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會更多,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會更大。對此,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作者系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國防大學”)【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