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戰爭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是美國。那么,在未來可能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是誰?答案很可能還是美國。
而就在2月6日,美國發布《核態勢評估報告》沒幾天,中國迅速進行了一場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并且取得成功。這是對美國人強有力的回擊嗎?
壹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特朗普政府發布了多份有關安全戰略基調的報告,從之前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到五角大樓的《國防戰略報告》。但是,2月2日發布的《2018年核態勢評估報告》,顯然更受外界關注。
這份報告為什么受到關注?因為,美國將中國、俄羅斯和朝鮮視為主要核威脅。報告說,美國為敵人“量身打造”了核震懾策略,并表示美國將繼續堅持在“極端情況”下使用核武器的立場。但是美國將研制低當量核武器,用于打擊有威脅的對手。
換句話說,美國已經正式宣布,正在研究“可以實戰的核武器”。
美國從1945年至1992年進行核試驗,這一時期共進行了1054次試驗。根據核態勢評估報告披露,美國當前的努力是開發并部署低當量核武器。此舉意味著核武器的使用門檻將會進一步降低,從而令世界面臨的核戰爭風險進一步升高。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軍備控制和防擴散的前主任約翰·伍爾夫斯塔爾稱,五角大樓提到改進型的“三叉戟”D5潛射導彈將裝備這樣的核彈頭。他強調,美國此舉旨在遏制俄羅斯,阻止俄在東歐爆發沖突的情況下使用戰術核彈頭。
所以,歸納起來五角大樓《核態勢評估報告》主要強調了五點:
第一, 要求美國政府增加投入,重視核武庫建設。
第二, 對美國現有的核彈進行更新。
第三, 研發新型核武器,也就是低當量小型化核武器。
第四, 提高核威懾能力。
第五, 放寬核武器使用限制。
貳
為什么特朗普政府與之前的美國政府相比,如此重視核武庫的升級以及核武器的實戰化?五角大樓給出的理由是,“在美國繼續減少核武器數量的同時,俄羅斯和中國卻在增添新類型的核能力、繼續核力量的現代化”。
這個邏輯就有點“耍流氓”了。看看美國常規軍力甩開中俄的距離,俄羅斯其實在近十年來常規軍力呈現相對下降的趨勢,畢竟經濟實力和人才資源的流失,讓俄羅斯在常規軍力上在吃老本。
雖然,在軍事介入敘利亞戰場后,通過軍事行動,俄羅斯展示了一些自己新的常規軍事能力,但是即便是蘇-35戰斗機和“口徑”對陸巡航導彈,與美國最先進的同類武器平臺還是有差距,而且數量上也形不成系統優勢。
中國近十年來在新型常規軍事裝備上,進入了研究、發展、裝備的快車道,新的萬噸大驅、新型國產航母、大型運輸機和核潛艇等都相繼下水或服役。與自身相比,中國常規軍力確實提高不少,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們只是稍微拉近了差距,但是差距依然不小。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俄羅斯當然要靠核力量來保證自己的國家安全。更何況,中國的原則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國防部2月4日發表聲明稱,堅決反對美國"妄加揣測中國發展意圖,渲染中國核力量威脅",希望美方"摒棄冷戰思維"。
美國是擁有世界最大核武庫的國家,應當切實承擔自身核裁軍的"特殊、優先責任"。雖然美國說,自己核武庫已經從冷戰時期的最高峰減少了85%,而且美國的核武庫基礎設施一直在老化。但是美國原本的力量是太強了,即便減少了85%,與中國相比也占據絕對優勢。
根據目前已有的公開資料,大約9個國家估計擁有9000多枚現役核彈。這些核彈或者已經部署,或者保存在倉庫。大約1800枚核彈處于“高度警戒”狀態,只需很少時間即可投入使用。其中絕大多數核彈都掌握在美國和俄羅斯手中。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美國和俄羅斯各擁有約7000枚核彈頭。其他核武國家擁有核彈的數量分別為:法國約300枚,英國約215枚,印度130枚,巴基斯坦140枚,以色列80枚(以色列從未承認),朝鮮20枚(理論上)。
三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稱,美國、英國和俄羅斯都在減少核彈庫存,據信以色列和法國基本沒有變化,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和朝鮮則在制造更多核彈。但是另一方面,所有的擁核國家至少都已經制定了更新核武器的計劃。
更新核武器也是有悖于核不擴散條約的原則的。比如,英國計劃打造新一代的"繼承者"核潛艇取代目前攜帶三叉戟核彈頭的"前衛級"核潛艇艦隊。在2020年中期之前,英國計劃將核彈總數減少到180枚以下。
其實換句話說,即便美俄英的彈頭數量在減少(其實是進入退役為拆解狀態),但是新的核武器的能力提升了,核威懾能力其實并沒有下降,反而有可能是加強了。比如,美國可能在2040年之前為核打擊能力的更新換代至少投入1萬億美元。
俄羅斯方面全力發展的“撒旦-2”(薩爾馬特)新一代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威力比上一代提高不少,去年底今年初,俄羅斯方面宣稱已經進行過試射。根據西方媒體的報道,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可攜帶十余枚分彈頭,毀傷力驚人。
而且,不久前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防與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弗朗茨?克林采維奇十分自信地表示,俄能及時應對美國和北約可能在東歐和波羅的海三國基地部署核彈頭的情況,俄羅斯的軍事技術發展使其可以做到這一點。
針對中國,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提到,中國擁有裝載在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上的核彈頭,射程可以到達美國本土。并擁有可以打到美國海外領土、美國盟友和美軍海外基地的戰區彈道導彈,中國同時也在擴展非核武器軍事能力,其中包括太空戰和網絡戰能力,可以在沖突時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
報告說,美國針對中國制訂的核戰略是,“避免讓北京方面錯誤地下出這樣的結論:中國可以通過有限使用戰區核能力確保優勢、有限地使用核武器是可以接受的”。
報告說,美國將維持可信的軍事能力,讓中國領導人在沖突升級時權衡損失和收益時意識到,使用核武器將得不償失。報告說,美國已經為回應中國的核武器侵犯和非核侵犯行為作出決斷反應做好準備,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演習展示了這種準備。
針對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的說法,中國《解放軍》刊發文章,對諸如中國和俄羅斯的核武器發展進行了簡短介紹。文章的結論是,“我們必須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增強戰略制衡能力”。
應該說,這是擲地有聲的回應。
四
中國通常強調有限核力量,而且一直支持核裁軍事業的進行。即便核彈頭數量在近些年有增加,這種增加也是低限度的。2000年代之初,中國曾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最弱的核國家。現在,中國戰略核彈頭數量即便超過英國也還未趕上法國,而且遠不能與俄羅斯和美國相比擬。
但是,美國人擔心的是另外三個問題。第一,中國的核武器都是自主研制生產。英國沒有能力自行生產彈道導彈,只是在美國尚允許的情況下才是核大國。因為美國為其供應三叉戟II型彈道導彈。
第二,中國在陸基洲際導彈能力上越來越接近美俄第一集團的水平。中國擁有東風-5B重型液體洲際導彈和輕型固體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A/AG)。另外,還在測試完善具備搭載分彈頭能力東風-5C液體導彈,"中型"機動固體燃料東風-41導彈。中國還擁有可打擊亞太地區目標的東風-21和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
第三,中國“三位一體”核威懾日趨完善,尤其是海軍擁有搭載"巨浪-2"潛射導彈的094型核潛艇,射程為8000公里。并正在研制更為猛烈的"巨浪-3 "潛射導彈,以及正在發展的可搭載24枚彈道導彈的096型戰略核潛艇。
但是,美國研制低當量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帶來的一個變化,中國是不是應該也研制可使用的核武器?畢竟這些大型核武器其實只是威懾,很難在戰爭中使用。
而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加強反導能力的建設。2月6日上午,中國國防部公布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標志中國攔截敵方導彈的手段和能力更加成熟。
時隔沒幾天,這被認為是對美國人的回應。
正如美國國防部部長馬蒂斯三天前所說,“應對大國競爭將是國防部未來的主要任務,美國必須做好應戰準備”。中國一樣也要做好應戰準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